食燕麥降醇減肥?營養師拆解9大燕麥好處與壞處,附7款創意食譜及4類人食用禁忌
食燕麥有助降醇減肥,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健康「超級食物」。但你是否食得其法?市面上燕麥產品眾多,從傳統燕麥片、即食燕麥到燕麥米,應如何選擇?單食燕麥又是否足夠?本文將由營養師為你全面拆解食燕麥的9大好處與潛在壞處,剖析其降膽固醇、穩定血糖及輔助體重管理的科學原理。更會教你避開致肥陷阱,提供由早餐、正餐到點心的7款創意食譜,並點明4類人士的食用禁忌,讓你食得健康又安心。
燕麥的9大好處:由心血管、腸道健康到體重管理
提到燕麥好處,大家可能立即想到降膽固醇和減肥。其實,這款看似平凡的超級食物,其健康益處遠不止於此。想全面了解燕麥好處及壞處,讓我們先從科學角度,逐一拆解它為身體帶來的9個正面影響,涵蓋心血管、腸道健康、體重管理以至皮膚護理等多個層面。
1. 維持心血管健康,有效降低壞膽固醇
不少研究都證實,將燕麥納入日常飲食,對心臟健康有正面作用,而關鍵就在於它包含的幾種特殊成分。
關鍵成分:β-葡聚糖 (Beta-glucan) 的降醇機制
燕麥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分,是一種名為β-葡聚糖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它進入腸道後會吸收水分,形成一種黏稠的凝膠狀物質。這種凝膠就像一塊海綿,能夠包裹著食物中的膽固醇和膽汁酸(由肝臟利用膽固醇製造),減少它們被腸道吸收的機會,最終隨身體廢物排出。為了補充流失的膽汁酸,肝臟需要從血液中提取更多膽固醇來製造新的膽汁酸,這個過程便有助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
植物固醇如何與膽固醇競爭,減少腸道吸收
燕麥亦含有植物固醇(Plant Sterols),其化學結構與膽固醇非常相似。正因如此,當植物固醇進入腸道時,它們會與膽固醇產生競爭,搶佔腸道黏膜上的吸收位置。結果,被人體吸收的膽固醇數量便會減少,有助維持健康的膽固醇水平。
高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臟的正面影響
與許多精製穀物不同,燕麥含有一定比例的健康脂肪,主要為不飽和脂肪酸。這些脂肪酸有助降低壞膽固醇,同時維持「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對保護心血管系統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
2. 促進腸道蠕動,告別便秘煩惱
腸道健康是整體健康的基石,而燕麥中的膳食纖維正是維持腸道暢通的好幫手。
膳食纖維如何增加糞便體積
燕麥同時含有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纖維。它們在腸道中吸收水分後會膨脹,增加糞便的體積和濕潤度。這能刺激腸道壁的肌肉蠕動,使排便過程更為順暢,有效預防及紓緩便秘問題。這也是不少人推崇燕麥飯好處的原因之一。
作為益生元 (Prebiotics) 滋養腸道益菌
燕麥中的β-葡聚糖無法被人體消化,卻是腸道益菌(益生菌)的絕佳食物來源,因此它扮演著益生元(又稱益生源)的角色。益菌在分解這些纖維的過程中,會產生丁酸(Butyrate)等短鏈脂肪酸。這些代謝物不但能為腸道細胞提供能量,更有助維持腸道環境的健康平衡。
水溶性與非水溶性纖維的協同作用
水溶性纖維負責軟化糞便,而非水溶性纖維則像一把小刷子,增加糞便的物理體積,促進腸道向前推進。兩者共同合作,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全面地維持消化系統的機能。
3. 穩定血糖水平,適合關注血糖人士
對於需要管理血糖的人士,選擇合適的碳水化合物來源尤其重要,而燕麥正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低升糖指數 (GI) 食物如何減緩糖分吸收
燕麥屬於低升糖指數(GI)食物。其水溶性纖維形成的凝膠,會減慢胃部排空的速度,並延緩碳水化合物在腸道中的分解和吸收。這代表糖分會以一個較慢、較平穩的速度進入血液,避免餐後血糖水平急速飆升,有助穩定血糖。
增加胰島素敏感度的潛在機制
長期規律地食用燕麥等全穀物,有研究指出可能對改善胰島素敏感度有幫助。當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更靈敏時,身體便能更有效率地利用血糖,這對於預防二型糖尿病及維持代謝健康有正面意義。
4. 增加飽足感,輔助體重控制
經常覺得肚餓是體重控制的一大挑戰,而燕麥的物理特性正好能應對這個問題。
纖維吸水膨脹,延長飽肚感以控制食慾
燕麥中的膳食纖維在消化道中會大量吸水膨脹,體積可增加數倍。這不僅增加了食物的物理份量,佔據胃部空間,更能延遲胃排空的時間,讓我們在餐後感覺飽足的時間更長。持久的飽足感自然能減少不必要的零食攝取,對控制總熱量攝入非常有幫助。
5. 提供豐富抗氧化物,對抗自由基
除了宏量營養素,燕麥亦蘊含多種獨特的微量營養素,能為身體提供抗氧化保護。
獨有的燕麥醯胺 (Avenanthramides) 的抗炎特性
燕麥含有一種名為燕麥醯胺的特殊多酚類抗氧化物,這幾乎是燕麥獨有的成分。研究顯示,燕麥醯胺具有顯著的抗炎和抗氧化能力,有助對抗體內的自由基,減輕氧化壓力對身體細胞的損害。
維他命E與多酚類化合物的保護作用
除了燕麥醯胺,燕麥亦是維他命E及其他多酚類化合物的來源。這些抗氧化物共同構建一道防線,保護細胞免受環境和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侵襲。
6. 富含維他命B群,維持能量正常代謝
燕麥是維他命B群的良好來源,特別是維他命B1(硫胺素)和B5(泛酸)。維他命B群在身體的能量代謝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輔酶角色,協助將我們吃下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維持活力。
7. 提供多種關鍵礦物質(鎂、鐵、鋅)
要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礦物質同樣重要。燕麥提供了多種關鍵礦物質,例如有助於調節肌肉收縮和神經傳導的鎂、構成血紅素運送氧氣的鐵,以及支援免疫系統和細胞生長的鋅。
8. 改善皮膚健康,具紓緩作用
燕麥對皮膚的好處,源於其抗炎和保濕的特性。這也是為何許多針對敏感皮膚或濕疹的護理產品,都會加入燕麥萃取物。其含有的燕麥醯胺能有效紓緩皮膚痕癢和發炎反應,為皮膚提供溫和的保護。
9. 提供優質植物性蛋白質
在穀物類之中,燕麥的蛋白質含量相對突出,其氨基酸組成亦較為均衡。對於素食者或希望增加植物性蛋白質攝取的人士來說,燕麥是一個非常方便且優質的蛋白質補充來源。
如何食燕麥才能發揮最大好處?由揀選到聰明配搭
要全面發揮燕麥好處,單純食用並不足夠,從揀選合適的種類到聰明的飲食配搭,每一步都非常關鍵。了解不同燕麥的特性和避開常見的飲食誤區,才能真正讓這款超級食物為你的健康加分。想知道燕麥好處及壞處的全貌,就要由最基本的選擇開始。
揀選最適合你的燕麥:五大類型全比較
市面上的燕麥產品五花八門,它們的加工程度直接影響營養價值、口感和烹煮時間。了解它們的分別,有助你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目標作出最佳選擇。
去殼燕麥粒 (Whole Oats Groats):營養最完整,烹煮時間長
這是加工程度最低、最接近原始形態的燕麥。它只去除了最外層的穀殼,完整保留了麩皮、胚芽與胚乳,因此膳食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的含量是最高的。它的口感非常紮實有嚼勁,但缺點是烹煮時間最長,通常需要提前浸泡數小時,再花約40至60分鐘烹煮。
鋼切燕麥粒 (Steel-cut Oats):保留營養,口感煙韌
鋼切燕麥粒是將去殼燕麥粒用鋼刀切成2至3段而成。它的加工程度依然很低,保留了絕大部分的營養。因為顆粒較小,所以烹煮時間比去殼燕麥粒短,大約需要20至30分鐘。煮熟後口感煙韌,帶有獨特的堅果風味,非常適合用來煮粥。
傳統燕麥片 (Rolled Oats):最常見,方便與營養兼備
這是在超市最常見的燕麥片類型。它是將燕麥粒先蒸熟,再用滾輪壓製成片狀。這個過程令它更容易吸收水分,大大縮短了烹煮時間,一般只需5至10分鐘即可。雖然經過加工,但它仍然保留了大部分的營養,是方便與營養之間的一個理想平衡點,適合製作隔夜燕麥或燕麥餅乾。
快熟/即食燕麥片 (Quick/Instant Oats):最方便,但需注意升糖指數
即食燕麥片是加工程度最高的類型。它被壓得更薄,有時更會經過預煮處理,所以用熱水或熱牛奶沖泡幾分鐘甚至數十秒就能食用。它的優點是極致方便,但因為加工程度高,其升糖指數(GI)也相對較高,消化吸收速度快,或會令血糖波動較大。
燕麥米 (Oat Rice):詳解燕麥飯好處,適合與白米同煮
燕麥米是將燕麥粒碾壓成類似白米的形狀,方便與白米混合烹煮。想輕鬆享受燕麥飯好處,燕麥米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將它與白米一同放進電飯煲,能不知不覺地增加主食的膳食纖維和營養,同時提升飯的口感層次,是改善日常飲食的簡單一步。
避開發揮燕麥好處的誤區
即使選對了燕麥,不正確的食法也可能讓健康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變成致肥陷阱。以下三個常見誤區值得大家留意。
誤區一:單獨食用,缺乏均衡營養
燕麥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和纖維,如果一餐只單獨食用燕麥,會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一頓均衡的餐點應該包含這三大宏量營養素,才能提供持久的能量和飽足感,並且穩定血糖水平。
誤區二:過量攝取,導致熱量超標
燕麥是營養豐富的全穀類,但它並非沒有熱量。一份標準的燕麥(約40-50克乾重)熱量約為150至200卡路里。如果因為覺得它健康就大量食用,總熱量攝取很容易就會超標,反而會影響體重管理。
誤區三:添加過多高糖配料
這是最常見的陷阱。為了增加風味,在燕麥中加入大量的蜜糖、楓糖漿、朱古力醬或含糖果乾,會大大增加餐點的糖分和熱量。這些添加糖會抵銷燕麥穩定血糖的好處,讓一頓健康的早餐變成高糖炸彈。
營養師推薦:燕麥「聰明配搭」vs「致肥陷阱」
學會如何配搭食材,就能輕鬆將燕麥的益處最大化。以下是一些簡單的建議,助你分辨哪些是聰明選擇,哪些是應該避免的陷阱。
聰明配搭建議:雞蛋、無糖豆漿、希臘乳酪、堅果、藍莓
一份理想的燕麥餐,應該加入優質蛋白質和健康脂肪。例如,加入一隻雞蛋或一勺希臘乳酪能提供蛋白質;灑上一小撮無鹽堅果(如杏仁、核桃)能補充好脂肪和增加口感;而藍莓等新鮮水果則能提供天然甜味和抗氧化物。用無糖豆漿或牛奶沖泡燕麥也是增加蛋白質和鈣質的好方法。
應避免的致肥陷阱:加工糖漿、朱古力醬、大量果乾、含糖穀物脆片
這些配料通常含有大量精製糖和不必要的熱量。加工糖漿和朱古力醬是空有熱量的糖分來源。果乾雖然來自水果,但在脫水過程中糖分被濃縮,熱量和糖分都相當高,只應少量使用。市面上一些標榜健康的穀物脆片,其實也可能添加了大量糖分,購買前最好先查看營養標籤。
為不同族群度身訂造:專屬燕麥食法與餐單
要全面發揮燕麥好處,關鍵在於食法要配合個人的健康目標。不同人的生活習慣和健康需求各有不同,所以燕麥的食法也應該度身訂造。了解燕麥好處及壞處後,我們就可以針對體重控制、心血管健康、上班族以至銀髮族群,設計出最適合的燕麥餐單和飲食策略,助你食得更聰明有效。
體重控制族群:設計您的低卡飽肚餐單
燕麥的高纖維質能帶來持久的飽足感,是體重控制的好幫手。不過,要有效控制卡路里,就要聰明配搭。應該避免加入高糖的果乾或糖漿,並且選擇高蛋白的食材,例如雞蛋、希臘乳酪等,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燃脂和塑形效果。
餐單示範:一週「高纖燃脂」燕麥餐(早、午餐建議)
- 星期一:
- 早餐:希臘乳酪拌傳統燕麥片,加入半碗藍莓和少量杏仁。
-
午餐:燕麥飯(三份一燕麥米混合三份二白米)配搭煎雞胸肉和一碟灼菜。將部分白米換成燕麥米,是發揮燕麥飯好處的簡單方法。
-
星期三:
- 早餐:用無糖豆漿烹煮燕麥片,配上一隻烚蛋,增加蛋白質攝取。
-
午餐:番茄洋蔥雞肉燕麥燴飯,用燕麥取代部分白米,增加口感和纖維。
-
星期五:
- 早餐:隔夜燕麥(用脫脂奶和奇亞籽浸泡),配搭半個新鮮蘋果切片。
- 午餐:香煎三文魚,配以燕麥和藜麥混合而成的雜穀飯。
健身前後的能量補充策略
-
健身前:運動前約1至2小時,可以食用一小碗以水或脫脂奶煮的傳統燕麥片。它能提供緩慢釋放的複合碳水化合物,為身體提供持續的能量,有助提升運動表現。
-
健身後:運動後是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黃金時間,以幫助肌肉修復。可以將快熟燕麥片與蛋白粉或一盒希臘乳酪混合食用,這樣能快速補充能量和促進肌肉生長。
關注心血管健康人士:強化降醇效果的飲食計劃
燕麥中的β-葡聚糖是降低壞膽固醇的關鍵成分。如果想進一步強化護心效果,可以在燕麥餐中加入其他對心血管有益的食材,例如富含奧米加-3脂肪酸的深海魚、亞麻籽,以及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的堅果。
餐單示範:「護心降醇」7日燕麥餐單(加入魚油、堅果元素)
- 早餐:每日早餐可以是暖的燕麥粥,上面灑上一湯匙的亞麻籽粉或幾粒核桃碎,它們都富含奧米加-3。
- 午餐:午餐的燕麥飯可以配搭蒸三文魚或烤鯖魚,這些魚類是優質魚油的天然來源。
- 下午茶:下午茶可以選擇一小撮無鹽焗的杏仁或夏威夷果仁,補充健康的單元不飽和脂肪。
- 飲食補充:同時,可以根據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考慮每日補充優質的魚油膠囊,以輔助整體的護心飲食計劃。
如何挑選有健康認證的燕麥產品
選購燕麥產品時,應細閱包裝上的成分表。最好選擇成分單純、無額外添加糖、鹽和香料的純燕麥片。部分產品可能會有相關機構的心臟健康認證標誌,這也可以作為一個有用的參考指標,證明其產品符合一定的健康標準。
上班族與學生:提升專注力的快手方案
上班族和學生生活節奏急速,準備早餐的時間非常有限。燕麥是一種理想的快手早餐,它提供的複合碳水化合物能穩定血糖,避免血糖大上大落引致的疲倦感,有助於維持整日的專注力。
5分鐘早餐:隔夜燕麥 (Overnight Oats) 的黃金比例
隔夜燕麥的製作非常簡單,堪稱「懶人恩物」。基本的黃金比例是 1:1:1,即是:
– 1份 傳統燕麥片
– 1份 液體(例如牛奶、無糖豆漿或水)
– 1份 乳酪(例如原味或希臘乳酪)
只需在前一晚將所有材料在一個密封容器中混合均勻,放入雪櫃冷藏,第二天早上加入新鮮水果或堅果即可食用,全程無需開火。
辦公室健康零食:燕麥麩飲品或能量棒
在辦公室,想吃點零食時,可以選擇即沖的燕麥麩飲品。它比一般燕麥片含有更多的水溶性纖維,而且沖泡方便快捷。另外,市面上亦有不少以燕麥為基礎的健康能量棒,選擇時注意挑選低糖和成分天然的款式,作為補充能量的健康選擇。
銀髮族群:易消化、護關節的軟餐選擇
對於消化能力和咀嚼能力稍弱的銀髮族來說,燕麥的質地和營養都非常適合。煮得軟爛的燕麥容易入口,而且其富含的礦物質如鎂和矽,對維持骨骼健康也有正面作用。
推薦種類:燕麥米或煮得軟爛的傳統燕麥片
最推薦的種類是燕麥米和傳統燕麥片。燕麥米可以和白米一起煮成軟飯或粥,增加纖維攝取又不會過於粗糙,讓長者容易適應。傳統燕麥片只要加長烹煮時間,就能變得非常軟滑,容易吞嚥和消化。
食譜建議:南瓜魚肉燕麥粥,易於咀嚼且營養豐富
這是一款營養全面、口感軟滑的燕麥粥,非常適合長者食用。
– 做法:將南瓜蒸熟後壓成泥,加入已煮滾的魚湯或清水中。然後放入傳統燕麥片和切碎的無骨魚肉(例如龍脷柳或鯛魚片),一同用小火煮至所有材料軟爛。
– 好處:南瓜的天然甜味和魚肉的鮮味,令燕麥粥更可口,無需過多調味。這道菜式同時提供了優質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多種維他命,營養均衡又易於吸收。
燕麥的副作用與禁忌:哪些人不適合食燕麥?
雖然燕麥好處眾多,是許多人心中的健康之選,但深入了解燕麥好處壞處,才能讓我們吃得更聰明。其實,燕麥並非適合所有人,在某些情況下,它的高纖維、高礦物質特性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以下就來看看,哪些朋友需要特別留意食用份量和方式。
四類需慎食燕麥的人士
腎臟病患者 (需控制磷、鉀攝取)
燕麥屬於全穀類,它的磷和鉀含量比精製白米高。對於腎臟功能健全的人來說,這並不是問題。不過,腎臟功能較弱的朋友,身體代謝這些礦物質的能力會下降,攝取過多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因此,在飲食計劃中加入燕麥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
麩質過敏或乳糜瀉患者 (需選購無麩質認證產品)
很多人以為燕麥一定含有麩質,其實純淨的燕麥本身是不含麩質的。問題在於,燕麥在種植、收割和加工過程中,很容易與小麥、大麥等含麩質的穀物接觸,產生交叉污染。因此,患有乳糜瀉或對麩質過敏的朋友,選購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包裝,選擇清楚標明「無麩質」(Gluten-Free)認證的產品,這樣才能安心食用。
消化能力較弱或腸胃不適者 (高纖維可能引致腹脹)
燕麥豐富的膳食纖維,是促進腸道健康的一大功臣。但凡事總有兩面,對於本身消化能力較弱,或者正處於腸胃炎、胃脹氣等不適狀況的朋友來說,一次過攝取大量纖維,反而可能令腹脹或不適感加劇。建議可以從少量開始,讓腸胃慢慢適應,或者選擇煮得更軟爛的燕麥粥,會較易消化。
正服用特定藥物者 (如抗凝血藥)
燕麥中的膳食纖維,可能會影響某些藥物的吸收速率和效果。例如,正在服用抗凝血藥(俗稱薄血丸)的朋友,就需要特別留意。由於燕麥纖維可能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建議在食用前先諮詢醫生的意見,或者將服藥與食用燕麥的時間隔開至少一至兩小時。
常見問題 (FAQ):破解燕麥迷思
了解完食用禁忌,我們再來解答一些關於燕麥的常見疑問,幫助你更全面地認識這位「營養之星」。
Q1: 燕麥熱量比白飯高,為何仍有助減肥?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單看數字,100克乾燕麥的熱量的確比100克白米高。但減重的關鍵不只在於卡路里數字,更在於「飽足感」和「營養密度」。燕麥豐富的水溶性纖維(β-葡聚糖)遇水會膨脹,可以大大延長飽肚感,讓你不會很快就想吃零食。而且它的升糖指數(GI值)較低,能穩定血糖,避免因血糖大上大落而引發的食慾。所以,適量食用燕麥,反而更能幫助你控制整體的熱量攝取。
Q2: 燕麥奶可以完全取代燕麥片和牛奶嗎?
燕麥奶近年很受歡迎,但它和燕麥片、牛奶是完全不同的東西。燕麥奶是將燕麥加水打磨、過濾後的產品,過程中會流失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市面上很多燕麥奶為了提升口感,還會額外添加糖、油和穩定劑。從營養角度看,它的蛋白質和鈣質含量遠不及牛奶,纖維又不如原片燕麥。所以,它是一個不錯的飲品選擇,但不能完全取代燕麥片提供的纖維,也無法取代牛奶提供的優質蛋白質和鈣質。
Q3: 燕麥片的厚薄會影響其營養價值嗎?
這一點大家可以放心。無論是厚身的原片大燕麥,還是薄身的即食燕麥片,只要它們都是100%全穀燕麥製成,沒有額外添加糖或其他成分,它們的基礎營養價值是沒有太大分別的。厚薄主要影響的是口感和烹煮時間。厚片燕麥口感煙韌,需要煮久一點;薄片燕麥口感軟滑,加熱水焗一會兒就可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時間來選擇。
Q4: 如何區分「燕麥片」(Oats) 與「早餐穀物片」(Cereals)?
這個問題很重要,因為兩者很容易混淆。最簡單的分辨方法是看成分表。「燕麥片」(Oats)的成分表應該很簡單,通常只有「全穀燕麥」一種。而「早餐穀物片」(Cereals)通常是混合多種穀物(如玉米、小麥、米)再加工製成,成分表會比較長,而且經常會加入大量的糖、糖漿、香料和色素來調味。所以,想攝取完整的燕麥好處,記得要選擇成分單純的燕麥片。
7款燕麥創意食譜:由早餐、正餐到健康點心
了解眾多燕麥好處後,下一步就是將它變成餐桌上的美味。很多人對燕麥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單調的牛奶麥皮,但其實它的可塑性極高。只要花點心思,燕麥就能由早餐、正餐到健康點心,為你帶來不一樣的驚喜。以下分享7款簡單又有創意的食譜,讓你輕鬆享受燕麥帶來的好處。
經典早餐之選
食譜一:基礎版隔夜燕麥罐 (附口味變化建議)
隔夜燕麥罐絕對是忙碌都市人的恩物,只需前一晚花幾分鐘準備,翌日就有營養豐富的早餐。
基本材料:
– 傳統燕麥片:半杯
– 牛奶或植物奶 (如杏仁奶、豆漿):半杯
– 希臘乳酪:2湯匙 (增加濃稠度和蛋白質)
– 奇亞籽:1湯匙 (增加纖維和口感)
– 天然甜味劑 (可選):1茶匙楓糖漿或蜜糖
製作方法:
1. 在一個可密封的玻璃罐或容器中,混合燕麥片和奇亞籽。
2. 倒入牛奶或植物奶、希臘乳酪和甜味劑。
3. 充分攪拌均勻,確保所有燕麥片都浸潤在液體中。
4. 蓋上蓋子,放入雪櫃冷藏至少4小時,或直接放置過夜。
5. 翌日早上取出,可按喜好加入新鮮水果、堅果或果仁醬即可享用。
口味變化建議:
– 熱帶風情:加入芒果粒、椰子絲和少量熱情果醬。
– 朱古力花生醬:拌入一茶匙無糖可可粉和一湯匙花生醬,並配上香蕉片。
– 莓果杏仁:加入藍莓、士多啤梨粒和幾顆切碎的杏仁。
食譜二:香蕉燕麥無麵粉鬆餅 (Pancakes)
這款鬆餅不使用任何麵粉,以燕麥和香蕉作為基礎,口感軟糯,充滿天然甜香。
材料:
– 傳統燕麥片:1杯
– 熟透的香蕉:1條
– 雞蛋:1隻
– 泡打粉:半茶匙
– 牛奶或植物奶:2-3湯匙
製作方法:
1. 將燕麥片放入攪拌機中,打成細膩的燕麥粉。
2. 加入香蕉、雞蛋、泡打粉和牛奶,繼續攪拌成順滑的麵糊。
3. 在平底易潔鑊上掃上薄薄一層油,用中低火預熱。
4. 倒入適量麵糊,煎至表面出現小氣泡後翻面,再煎約1-2分鐘至金黃色即可。
5. 可配搭楓糖漿、水果或乳酪一同享用。
鹹食正餐新煮意
很多人知道燕麥飯好處多,但其實燕麥的鹹食煮法變化更多,它能輕易融入家常菜式,增加營養和口感。
食譜三:燕麥蒸肉餅 (增加軟滑口感與纖維)
在傳統的蒸肉餅中加入燕麥,不但能增加膳食纖維,燕麥吸收肉汁後更能令肉餅口感變得份外軟滑多汁。
材料:
– 免治豬肉:300克
– 傳統燕麥片:3湯匙
– 馬蹄:2粒 (切碎)
– 雞蛋:1隻
– 生抽、麻油、胡椒粉、粟粉:適量
製作方法:
1. 將免治豬肉加入所有調味料和雞蛋,順時針方向攪拌至起膠。
2. 加入燕麥片和馬蹄碎,輕輕拌勻。
3. 將混合好的肉餅鋪在碟上,用大火蒸約15分鐘至完全熟透。
食譜四:番茄海鮮燕麥燴飯
利用燕麥煮出來的天然黏稠感,可以炮製出媲美意大利燴飯 (Risotto) 的效果,而且烹煮時間更短。
材料:
– 鋼切燕麥粒或傳統燕麥片:1杯
– 雜錦海鮮 (蝦、帶子、魷魚):150克
– 洋蔥:半個 (切粒)
– 蒜頭:2瓣 (切蓉)
– 罐頭番茄:半罐
– 雞湯或蔬菜湯:約2杯
– 鹽、黑胡椒、香草:適量
製作方法:
1. 在鍋中用少許油炒香洋蔥和蒜蓉。
2. 加入燕麥翻炒約1分鐘。
3. 逐少加入雞湯和罐頭番茄,不斷攪拌讓燕麥吸收湯汁,煮約15-20分鐘至軟糯。
4. 放入海鮮,煮至剛好熟透。
5. 最後用鹽、黑胡椒和香草調味即可。
食譜五:咖哩蔬菜雞肉燕麥粥
這是一道溫暖飽肚的鹹麥皮,充滿香料風味,營養均衡,適合任何時候享用。
材料:
– 傳統燕麥片:半杯
– 雞胸肉:100克 (切粒)
– 雜錦蔬菜 (甘筍、粟米、青豆):半杯
– 洋蔥:四分一個 (切粒)
– 咖哩粉:1湯匙
– 雞湯:2杯
製作方法:
1. 在鍋中炒香洋蔥,然後加入雞肉粒炒至變色。
2. 加入咖哩粉略炒,散發香味。
3. 倒入雞湯、燕麥片和雜錦蔬菜。
4. 煮滾後轉小火,煮約5-10分鐘至燕麥粥變得濃稠即可。
健康輕食與點心
想吃點心又怕有罪惡感?以下兩款食譜,讓你輕鬆製作健康又美味的輕食。
食譜六:免焗高蛋白燕麥能量棒
自製能量棒,成分全由自己控制,無添加糖和防腐劑,是運動前後補充能量的最佳選擇。
材料:
– 傳統燕麥片:1.5杯
– 蛋白粉 (Protein Powder):半杯
– 花生醬或杏仁醬:半杯
– 蜜糖或楓糖漿:三分一杯
– 堅果、種子或黑朱古力粒:半杯 (自由配搭)
製作方法:
1. 在一個大碗中,混合所有材料,直至完全均勻。
2. 將混合物倒入一個已鋪上牛油紙的方形容器中,用力壓實。
3. 放入雪櫃冷藏至少1小時使其變硬。
4. 取出後切成條狀即可。
食譜七:香脆燕麥雞塊 (健康烤焗版)
用燕麥片代替傳統麵包糠,製作烤焗版的雞塊,口感香脆,同時攝取更多纖維,大人和小朋友都會喜歡。
材料:
– 雞胸肉:1塊 (切成小塊)
– 傳統燕麥片:1杯 (可略為壓碎)
– 雞蛋:1隻 (打勻)
– 麵粉:2湯匙
– 調味料:鹽、黑胡椒、蒜粉、紅椒粉 (Paprika) 適量
製作方法:
1. 預熱焗爐至200°C。
2. 將燕麥片與所有粉狀調味料混合均勻。
3. 將雞塊順序沾上麵粉、蛋液,最後均勻地裹上一層燕麥片。
4. 將雞塊排在鋪好焗爐紙的烤盤上,噴上少量食油。
5. 放入焗爐烤約20-25分鐘,或直至表面金黃香脆,雞肉熟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