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溝乳酪總係太稀?掌握6大關鍵,教你自製零失敗、超濃滑牛奶乳酪
想自製健康美味的牛奶乳酪,但成品總是稀薄如水,與市售的濃稠細滑質感相去甚遠?你並不孤單,許多人都曾在這一步卡關。自製乳酪看似簡單,但從牛奶加熱的溫度、菌種接種的時機,到發酵時間的長短,每個細節都是影響成品濃稠度與風味的關鍵。
本文正是你的零失敗終極指南。我們將為你徹底剖析製作超濃滑牛奶乳酪的6大關鍵,帶你由淺入深,從挑選最佳材料、掌握精準的四個製作步驟,到解構溫度與時間的科學,讓你完全理解背後原理。此外,你更會學到如何輕鬆升級至特濃希臘乳酪的進階技巧,並一併解決所有常見的失敗疑難。無論你是初學者還是屢試不果,只要跟隨本攻略,定能在家成功做出媲美甚至超越專業水準的完美乳酪。
為何要自製乳酪?好處、種類與基本原理
很多人都喜歡牛奶乳酪的濃滑滋味,但你可曾想過,原來用牛奶溝乳酪自己動手做,過程比想像中簡單得多?在我們深入探討零失敗的製作步驟前,不如先來了解一下,為甚麼越來越多人愛上自製乳酪,以及市面上常見的乳酪到底有甚麼分別。這能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口味與需求的乳酪方向。
自製乳酪的四大好處
親手製作不僅充滿樂趣,更帶來了幾個實實在在的好處。
全面掌控成份與糖份
市面上很多乳酪為了迎合大眾口味,都添加了大量的糖、果醬或調味劑。自己動手做,你就可以完全控制裡面的成份。你可以選擇用最好的鮮奶,決定不加任何糖,或者只用少量蜜糖、楓糖漿來調味。這樣就能吃到最純粹、最健康的天然風味。
確保益生菌新鮮活性
乳酪的其中一個健康價值來自於活性益生菌。市售乳酪經過運輸和長時間的貨架陳列,益生菌的活性可能會隨時間下降。自家新鮮製成的乳酪,裡面的益生菌正處於最活躍的狀態,對維持腸道健康的好處自然更加直接。
長遠更具成本效益
一公升的鮮奶,加上一小杯原味乳酪作為菌種,就可以做出差不多份量的自家乳酪。對比起在超級市場購買一小杯一小杯的成品,長遠計算下來,自己做的成本效益非常高。特別是喜歡吃希臘乳酪的朋友,更能體會到當中的價格差別。
可自訂口味與濃稠度
你喜歡偏酸還是溫和的口味?喜歡稀一點用來喝,還是濃稠到可以塗麵包?這些都可以由你決定。透過調整發酵時間的長短,就可以控制酸度。如果想要更濃厚的口感,只需多一個過濾步驟,就能輕鬆升級。這是自製乳酪最大的樂趣之一。
認識三大主流乳酪:口感、營養與用途比較
走進超市,你會看到普通乳酪、希臘乳酪和希臘式乳酪,它們看起來相似,但其實從製法到口感都有很大分別。了解它們的特點,有助你製作出心目中的理想成品。
普通乳酪 (Yogurt):幼滑細膩,入門首選
這就是我們最常見的乳酪。它是由牛奶直接加入菌種發酵而成,沒有經過過濾。它的質地比較稀,口感幼滑流動,味道溫和。因為製作簡單直接,所以非常適合初次嘗試自製乳酪的朋友。
希臘乳酪 (Greek Yogurt):濃縮蛋白質,口感豐厚
希臘乳酪的精髓在於多了一道過濾工序。在普通乳酪發酵完成後,會用紗布或濾網過濾掉大部分的液體乳清。這個步驟讓成品變得非常濃稠,質地像軟芝士一樣豐厚。它的蛋白質含量也因此大大提高,同時乳糖含量更低,飽腹感很強。
希臘式乳酪 (Greek-style Yogurt):添加增稠劑,製法不同
名字只差一個字,但製法完全不同。希臘式乳酪並不是透過過濾來增加濃稠度。它其實是在普通乳酪的基礎上,加入了奶蛋白、膠質或其他增稠劑,去模仿希臘乳酪的厚實口感。購買時可以留意成份表,就能輕易分辨出來。
自製牛奶乳酪全攻略:由零開始的詳細步驟
親手製作牛奶乳酪,其實比想像中簡單得多。只要掌握好幾個關鍵,即使是第一次嘗試,也能做出媲美市售的成品。接下來,我們將由零開始,一步步拆解整個製作過程,讓你輕鬆掌握將牛奶化為美味乳酪的秘訣。
成功的第一步:準備材料與工具
在開始動手前,先來點算一下所需的材料與工具,並做好最重要的消毒準備。充分的準備工作,是成功製作的基礎。
材料清單:如何選擇最佳的牛奶與菌種
製作牛奶乳酪的材料非常單純,基本上只有兩樣:牛奶與菌種。牛奶是乳酪的靈魂,建議初學者選用全脂牛奶,因其脂肪含量較高,製成的乳酪口感會更香濃幼滑,質地也更為穩定。當然,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低脂或脫脂牛奶。菌種則是將牛奶變身為乳酪的關鍵,你可以選擇市售的原味乳酪作為「引子」,產品標示上必須註明含有「活性乳酸菌」,這確保了牛奶加乳酪的發酵過程能順利啟動。另一選擇是購買專門的乳酪發酵菌粉。
工具清單:基本與進階設備
基本工具相當簡單,廚房裡大多都能找到,包括一個厚底鍋、一支廚房用溫度計、一個打蛋器或湯匙,以及數個用作發酵的耐熱玻璃容器。其中,溫度計對於精準控制溫度非常重要,是提升成功率的好幫手。若想更穩定地控制發酵環境,可以考慮使用乳酪發酵機、具備發酵功能的焗爐,或利用燜燒鍋(真空煲)保溫。
關鍵衛生程序:徹底消毒所有器皿
這是確保成品安全與成功的基石。任何會接觸到牛奶或乳酪的器皿,包括鍋具、溫度計、攪拌工具及發酵容器,都必須徹底消毒,以消滅可能影響發酵的雜菌。最簡單的方法是將所有工具放入沸水中煮約十分鐘,或使用焗爐以約120°C烘烤15分鐘,確保所有器具完全潔淨。
零失敗製作流程:四個關鍵步驟
準備就緒後,便可以進入核心的製作環節。整個牛奶溝乳酪的過程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關鍵步驟,只要順序跟從,便能順利完成。
步驟一:加熱牛奶 (85°C) – 殺菌並優化蛋白質結構
將牛奶倒入鍋中,用中慢火緩慢加熱至攝氏85度。這個步驟有雙重目的。首先是為牛奶進行巴氏殺菌,消滅其中可能存在的雜菌。其次,加熱能改變牛奶中的蛋白質結構,讓它們在發酵後能形成更穩定、更濃厚的凝固狀態,成品不易出水。
步驟二:冷卻牛奶 (43°C) – 創造益生菌理想生長環境
牛奶加熱後,需將其冷卻至攝氏43度左右。這是整個流程中最需要精準拿捏的一步,因為這個溫度是乳酪菌種最活躍、最舒適的工作溫度。溫度過高會殺死益生菌,導致發酵失敗;溫度過低則會令菌種活性不足,發酵過程變得極其緩慢。
步驟三:接種菌種 – 均勻混和引子
當牛奶到達理想溫度,就可以加入菌種引子了。一個小技巧是,先取出一小碗溫牛奶,將作為引子的市售乳酪或菌粉在碗中攪拌均勻,製成順滑的「菌種漿」,然後再倒回鍋中與其餘的牛奶徹底混合。這個做法能確保菌種均勻分佈在每一滴牛奶中。
步驟四:恆溫發酵 – 靜待8至12小時
接種完成後,將混合物轉移到已消毒的容器中,蓋上蓋子。將容器放置於一個能穩定保持溫暖的環境中,例如乳酪機或已關掉電源但亮著燈的焗爐內,靜置發酵8至12小時。發酵時間越長,乳酸產生越多,乳酪的酸度會越高,質地也會越濃稠。完成後,乳酪會凝固成布甸狀,放入雪櫃冷藏數小時後,口感會更佳。
掌握完美口感的秘訣:溫度、時間與材料的科學
要成功將牛奶乳酪製作得濃稠順滑,並非單靠運氣,而是掌握了溫度、時間與材料三者之間的科學平衡。這三個元素環環相扣,每一個微小的調整都會直接影響成品的質感、酸度與風味。理解它們背後的原理,就等於掌握了製作完美乳酪的鑰匙,讓你每次都能精準調校出心目中的理想口感。
溫度控制的藝術:為何這是成功的核心?
在整個牛奶溝乳酪的過程中,溫度是絕對的主角。精準的溫度控制並非可有可無的步驟,而是決定成敗的核心。無論是加熱還是發酵,不同的溫度階段都肩負著特定的任務,直接影響乳酪的物理結構與風味形成,是製作出穩定、濃郁成品的首要條件。
加熱階段:溫度如何影響乳酪的濃稠度
將牛奶加熱至85°C左右,這個步驟有兩個重要目的。首先是殺滅牛奶中可能存在的雜菌,為益生菌提供一個乾淨的生長環境。更關鍵的是,高溫會改變牛奶中蛋白質的結構。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在受熱後會變性,並與酪蛋白結合,形成一個更穩定、更細密的網狀結構。這個結構在發酵時能更有效地鎖住水份,因此成品會更濃稠,不易析出乳清,質感也更加順滑。
發酵階段:溫度對酸度與風味的影響
當牛奶冷卻至43°C左右,便是加入菌種的黃金時機。這個溫度是乳酪益生菌最活躍、繁殖速度最快的「舒適區」。溫度過高會直接殺死嬌嫩的益生菌,導致發酵失敗;溫度太低則會令它們活動力大減,發酵過程變得極其緩慢。在穩定的43°C環境下,益生菌會高效地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轉化為乳酸。這個過程不僅是凝固的關鍵,乳酸的累積程度也直接決定了乳酪的最終酸度與獨特風味。
牛奶與菌種的選擇:風味的起點
成品的風味與質感,從你選擇哪一款牛奶與菌種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決定。這兩樣基本材料是風味的根源,它們的特性將會貫穿整個製作過程,最終呈現在你的味蕾上。
全脂、低脂、脫脂牛奶對成品質地的影響
牛奶中的脂肪含量是影響乳酪口感的主要因素。使用全脂牛奶,其豐富的乳脂會讓成品口感最為豐厚、綿密和香濃,質感也最順滑。若選用低脂牛奶,成品的濃稠度會稍為下降,風味較清爽。至於脫脂牛奶,因為缺乏脂肪,製成的乳酪質地會比較薄,酸度也可能較為明顯。因此,想製作口感濃郁的牛奶加乳酪,全脂牛奶是首選。
如何挑選市售活性乳酪作為菌種引子
要成功發酵,必須選用含有「活性乳酸菌」的市售原味乳酪作為引子。選購時,請仔細閱讀產品標籤,確保標明含有活性菌種。選擇原味、無添加糖或其他調味的產品最為理想,因為添加物可能會干擾發酵過程。此外,菌種的風味會直接遺傳給你的自製乳酪,所以不妨挑選一款你本身就喜歡的品牌,成品自然也會合你口味。緊記,菌種越新鮮,活性越強,發酵效果也越好。
發酵時間的魔法:調校你專屬的酸度與質感
發酵時間是你手中最能發揮創意的工具,它讓你能夠隨心所欲地微調乳酪的酸度與濃稠度。發酵並非一個有終點的過程,而是時間越長,變化越明顯。你可以透過控制時間,打造完全個人化的專屬乳酪。
短時間發酵 (8小時):溫和微酸,口感較稀
對於初次嘗試或偏好溫和口味的人來說,8小時是一個理想的發酵起點。在這個時間點,牛奶已充分凝固,但乳酸的生成量尚不算高。因此,成品的酸度會較低,帶有淡淡的乳香,口感也相對柔軟、稀滑,非常適合直接食用或配搭水果。
長時間發酵 (12小時以上):酸度提升,質地更濃
如果偏愛更濃郁、更實在的口感,延長發酵時間至12小時或以上便能達到效果。隨著時間增加,益生菌會產生更多乳酸,使乳酪的酸度明顯提升,風味層次更豐富。同時,更高的酸度會促使蛋白質網絡收縮,釋出更多水份(乳清),令乳酪的質地變得更為厚實和濃稠。
進階技巧:輕鬆升級至特濃希臘乳酪
當你成功掌握了自製牛奶乳酪的基礎後,或許會想追求更上一層樓的濃郁口感。市面上那種質地豐厚、入口綿密的希臘乳酪,其實並非遙不可及。只需在基礎牛奶乳酪上多加一個簡單步驟,就能在家中輕鬆複製。這個秘訣,就是將乳酪中的水分,也就是「乳清」,過濾出來。
關鍵步驟:過濾乳清 (Whey)
希臘乳酪之所以比普通牛奶乳酪濃稠,關鍵在於移除了大部分的乳清。乳清是牛奶在凝固過程中分離出來的淡黃色液體,主要成分是水、乳糖和部分蛋白質。透過過濾,我們將固體的乳酪成分濃縮,蛋白質和脂肪的比例因而提升,口感自然變得更厚實、味道更香濃。這個過程純粹是物理分離,完全不需任何添加劑,就能讓你的自製乳酪華麗變身。
過濾工具大比拼:紗布、咖啡濾紙、專用濾網
要有效過濾乳清,選擇合適的工具相當重要,而家中常見的物品就能派上用場。
-
傳統紗布 (或棉布袋):這是最經典的方法。將紗布鋪在濾網上,承托力較佳。優點是可重複使用,而且容量彈性大。缺點是使用後需要徹底清洗和消毒,以免細菌滋生。
-
咖啡濾紙:這是一個非常方便的替代方案。咖啡濾紙的過濾效果極佳,能濾出非常清澈的乳清。優點是即用即棄,無需清洗。但缺點是容量較小,而且濾紙濕透後較易破損,倒乳酪時動作需要輕柔一些。
-
乳酪專用濾網:市面上亦有專為製作希臘乳酪而設的濾網。通常由細密的尼龍網或不銹鋼網製成,結構穩固,方便清洗且可長期使用。這是最省心省力的選擇,適合經常製作的愛好者。
詳細過濾步驟與時間控制
無論選擇哪種工具,操作步驟都大同小異,整個過程就像一場有趣的科學實驗。
- 準備容器:準備一個夠深的碗或量杯用來盛載濾出的乳清,然後在上面放一個濾網或篩子。
- 設置過濾層:將選好的紗布、咖啡濾紙或專用濾網鋪在篩子上。
- 倒入乳酪:將已經凝固並冷藏好的自製牛奶乳酪,用乾淨的勺子輕輕地舀入過濾層中。
- 冷藏過濾:用保鮮紙蓋好整個容器,防止吸收雪櫃的雜味,然後放入雪櫃冷藏,靜待乳清慢慢滴漏出來。
時間是控制濃稠度的關鍵。過濾2至4小時,可以得到比原版稍厚、口感順滑的濃稠乳酪。若想達到市售希臘乳酪的豐厚質感,建議過濾8小時或以上,甚至直接放過夜。時間越長,排出的乳清越多,成品就越濃稠。
如何判斷已達理想濃稠度
判斷濃稠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觀察和觸感。經過數小時過濾後,你會發現濾網中的乳酪體積明顯縮小,而底下容器則收集了不少淡黃色的乳清。你可以用乾淨的湯匙輕輕刮一下乳酪的表面,感受其硬度。當它能輕易地在匙羹上「站立」起來,形成一個不易塌下的尖角時,就代表已達到非常濃稠的狀態。當然,最佳的濃稠度完全取決於個人喜好,不妨多試幾次,找出你最愛的黃金過濾時間。
自製乳酪疑難排解 (FAQ):常見失敗原因與解決方案
製作牛奶乳酪的過程充滿樂趣,但偶爾也會遇到一些小狀況。當你滿心期待打開成品,卻發現不如預期時,先別急著氣餒。以下整理了幾個自製乳酪時最常見的問題,並且提供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助你輕鬆解決疑難,逐步邁向零失敗。
為何我的乳酪無法凝固?
問題分析:溫度過高/過低、菌種失效、發酵時間不足
乳酪無法凝固,通常與三個核心因素有關。首先是溫度,這是最常見的失敗原因。溫度若超過攝氏50度,會將活性乳酸菌殺死,發酵過程便無法啟動;溫度若低於攝氏40度,菌種的活性會大幅降低,發酵變得極為緩慢,甚至停滯。其次是菌種的活性,無論是使用市售乳酪還是預留的菌種,如果其中的益生菌已經失效或數量不足,便無法將牛奶順利轉化為乳酪。最後是發酵時間,乳酸菌需要足夠的時間進行繁殖並產生乳酸,使牛奶達到凝固點,若發酵時間不足,成品自然會保持液態。
解決方法與預防措施
要精準控制溫度,最可靠的工具就是一支食物溫度計。在接種菌種前,務必確認牛奶已冷卻至攝氏42至45度的理想範圍。選擇菌種時,應選用標明含有「活性乳酸菌」的新鮮原味市售乳酪作為引子。如果使用上一批自製的成品,建議使用一星期內製作的乳酪,確保菌種活力。至於發酵時間,請給予至少8小時的耐心,如果8小時後依然太稀,可以將其放回保溫環境,再延長發酵數小時觀察變化。
成品水乳分離或過酸怎麼辦?
了解乳清自然析出現象
當你看到製成品表面浮著一層淡黃色的清澈液體,這並不是失敗的跡象。這層液體是「乳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是乳酪凝固過程中自然分離出來的產物。乳清的出現,正代表你的牛奶加乳酪發酵過程相當成功。你可以選擇將乳清與乳酪攪拌均勻,讓口感回復順滑;或者將其分離出來,製作出口感更厚實的希臘式乳酪。分離出的乳清營養價值高,可以直接飲用或加入果昔中。
補救方法:如何調整過酸的成品
牛奶溝乳酪發酵時間越長,酸度會越高。如果不小心發酵過頭,導致成品味道過酸,可以透過配搭來平衡風味。最直接的方法是加入蜜糖、楓糖漿、新鮮水果或果醬一起食用,甜味可以有效中和酸度。此外,偏酸的乳酪也是絕佳的烹飪材料,可以用來製作沙律醬、醃製肉類使其軟嫩,或在烘焙時取代酸忌廉(Sour Cream),為菜式增添獨特的風味層次。
自製乳酪的保存方法與期限
最佳冷藏方式
自製乳酪不含防腐劑,完成發酵後應立即放入雪櫃冷藏。為確保品質,最好使用已徹底消毒的密封玻璃容器盛載,這樣可以有效阻隔空氣與雜菌,延長保鮮期。每次取用時,務必使用乾淨的食具,避免將口水或食物殘渣帶入容器中,以防乳酪提早變質。在適當的冷藏條件下,自製乳酪一般可保存約一星期至十天。
如何判斷乳酪是否變質
新鮮的自製乳酪應帶有溫和的乳酸香氣,質地均勻。如果發現乳酪表面出現任何顏色斑點,例如粉紅色、綠色或黑色的霉菌,就必須立即丟棄。氣味也是重要的判斷指標,若聞到刺鼻的酸味、酵母味或其他異味,代表已經變質。此外,如果質地變得異常黏稠或產生氣泡,亦是不宜食用的信號。品嚐時若有不尋常的苦味或刺激感,也應停止食用。
發揮創意:自製乳酪的多元食法與應用
成功自製出第一批濃滑的牛奶乳酪後,真正的樂趣才剛開始。新鮮製成的乳酪味道單純,質地純粹,這正好讓它成為一個完美的畫布,讓你盡情發揮烹飪創意。無論是簡單的早餐,還是複雜的菜式,自製乳酪都能輕鬆融入,為你的餐桌增添健康與美味。
經典健康配搭
最直接品嚐自製牛奶乳酪美味的方式,就是將它與各種新鮮健康的食材組合。簡單幾個步驟,就能輕鬆製作出一份營養均衡又賞心悅目的餐點。
配搭新鮮水果、穀物脆片與蜜糖
將一大勺濃稠的牛奶乳酪置於碗中,鋪上你喜愛的時令水果,例如士多啤梨、藍莓或芒果,再撒上一把香脆的穀物脆片或燕麥,最後淋上少許蜜糖或楓糖漿。乳酪的微酸、水果的清甜、穀物的香脆,三者結合起來,口感層次豐富,是一份能喚醒身心的完美早餐或下午茶點。
製作乳酪芭菲 (Yogurt Parfait)
想讓簡單的配搭看起來更精緻,可以嘗試製作乳酪芭菲。準備一個透明的玻璃杯,以一層乳酪、一層水果、一層穀物脆片的次序重複堆疊。層次分明的賣相不僅非常美觀,每一口也都能同時嚐到各種食材,為味蕾帶來極大的滿足感。它既可以是優雅的早餐,也可以是健康的餐後甜品。
進階烹飪應用
自製乳酪的用途遠不止於早餐和甜品。它的酸度和 creamy 口感,使其成為廚房中的多功能食材,能夠應用在各種鹹食烹調之中。
調製健康沙律醬、沾醬與醃料
以自製牛奶乳酪為基底,可以輕鬆調製出比市售蛋黃醬更低脂、更清爽的沙律醬。只需將乳酪與檸檬汁、香草、蒜蓉和少許鹽混合,便是一款適合拌沙律或作為烤肉沾醬的醬汁。此外,乳酪中的乳酸有軟化肉質的作用,非常適合用作醃料。將雞肉或羊肉用乳酪、香料和橄欖油醃製過夜,烤焗後肉質會變得份外鮮嫩多汁。
用於烘焙,取代酸忌廉或牛油
在烘焙食譜中,自製乳酪可以作為酸忌廉 (Sour Cream) 或白脫牛奶 (Buttermilk) 的絕佳替代品。它的酸性能與梳打粉產生化學作用,令蛋糕或鬆餅的質地更鬆軟濕潤。在某些食譜中,它甚至可以取代部分牛油,在不犧牲濕潤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品的脂肪含量。
副產品「乳清」的隱藏妙用
製作濃稠希臘乳酪時過濾出來的淡黃色液體,就是富含營養的乳清 (Whey)。千萬不要把它倒掉,因為它在廚房中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用途。
作為高蛋白飲品或烘焙材料
乳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可以直接飲用,或加入沙冰、果汁中,即時為飲品補充營養。它的味道帶點微酸,與水果的甜味非常匹配。在烘焙方面,你可以用乳清代替食譜中的水或牛奶來製作麵包、薄餅或鬆餅。乳清的酸度有助於麵糰發酵,並能使烘焙成品更加鬆軟可口。
提升成功率的輔助工具
自製牛奶乳酪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發酵過程中的溫度控制。要長時間將牛奶加乳酪的混合物維持在理想的溫度範圍,的確需要一點技巧。幸好,我們有一些十分實用的工具可以輔助,從家中常見的廚具到專門的機器,都能大幅提高成功率。
低成本恆溫方案
想在家中穩定地製作牛奶乳酪,不一定需要添置昂貴的設備。其實只要善用家中現有的工具,就能創造出一個理想的恆溫發酵環境。
善用焗爐發酵功能
如果家中的焗爐附有「發酵」功能,這就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恆溫工具。這個功能通常會將爐內溫度穩定維持在攝氏40度左右,正好是乳酸菌最活躍的生長溫度。你只需要將混合好的牛奶乳酪放入已消毒的容器,蓋好後放進焗爐,啟動發酵模式,然後靜待8至12小時,就能輕鬆完成。
燜燒鍋(真空煲)或保溫箱
燜燒鍋和保溫箱的原理都是利用其絕佳的隔熱性能來維持溫度。首先,你可以用熱水預熱燜燒鍋或保溫箱,倒掉熱水後抹乾。然後,將裝有牛奶溝乳酪混合物的容器(約攝氏43度)放入其中,蓋緊蓋子。為了加強保溫效果,還可以用毛巾包裹容器。這樣便能在數小時內有效維持發酵所需的溫度。
乳酪發酵機的優點與選購指南
對於追求穩定品質和方便操作的朋友來說,一部乳酪發酵機是個相當值得的投資。它能將製作過程中最講求技巧的恆溫步驟自動化,讓你每次都能做出品質一致的成品。
為何能穩定達至「零失敗」
乳酪發酵機成功的秘訣在於其精準的溫控系統。它能將發酵溫度持續穩定地控制在最理想的範圍內,不會受室溫變化影響。這就避免了因溫度過高導致益生菌死亡,或溫度過低令發酵停滯等常見的失敗原因。你只需設定好時間,機器便會自動完成整個發酵過程,穩定地產出濃滑的乳酪。
選購時應考量的重點
市面上的乳酪發酵機款式眾多,選購時可以考量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是容量與容器設計。應根據家庭人數和食用習慣,選擇製作大份量或獨立小杯裝的款式。
第二是溫度與時間的調控彈性。部分進階型號提供更寬的溫度和時間設定範圍,除了乳酪,還可用於製作甜酒釀或納豆等其他發酵食品。
第三是內膽材質。常見材質有不鏽鋼、玻璃和食品級塑膠,可依據個人對耐用度、健康及清潔方便性的偏好來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