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定普拉提?一文看清5大核心分別,附3大目標揀選法及新手入門指南

想做運動修身,卻在瑜伽(Yoga)和普拉提(Pilates)之間猶豫不決?這兩種近年極受歡迎的運動,同樣在墊上進行,動作看似相似,但從訓練核心、理念哲學到身心效果,其實截然不同。本文將為你一文看清瑜伽與普拉提的5大核心分別,並根據減肥、改善痛症、減壓等3大目標,提供清晰的選擇指南,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無論你是零基礎的運動新手,還是想尋求新挑戰,文末附上的入門指南都能讓你輕鬆踏出第一步,開展你的身心轉化之旅。

瑜伽 vs 普拉提:5大核心分別快速比較

大家經常將瑜珈普拉提混為一談,它們的確有不少相似之處,例如都強調身體控制和呼吸配合。不過,兩者在核心理念和訓練重點上其實大有不同。想清楚了解瑜伽普拉提分別,從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運動,可以從以下五個核心分別入手。

1. 歷史起源與哲學理念

首先,兩者的誕生背景截然不同。瑜伽源自古印度,擁有超過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它不僅是一套身體鍛鍊系統,更是一種結合了冥想、呼吸和道德規範的身心靈修煉哲學,目標是達致內在的平靜與和諧。而普拉提則是一項相對現代的運動,由德國運動學家 Joseph Pilates 於20世紀初創立。他創立這套系統的初衷,是為了協助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傷兵進行復康訓練,所以普拉提更側重於人體解剖學和肌肉控制,是一門科學化的身體控制學。

2. 訓練核心與目標

普拉提訓練的焦點非常集中,主要目標是強化身體的「核心肌群」(Powerhouse),也就是腹、背、臀部的深層肌肉。它透過精準的動作,去提升身體的穩定性、改善姿勢和預防傷患。瑜伽的目標則更為廣泛,它雖然也能鍛鍊到核心力量,但同時也注重全身的柔韌性、平衡感和耐力。瑜伽的體位法(Asana)設計,旨在伸展身體每一個角落,並追求身心靈的整合。

3. 呼吸方式的運用

呼吸是兩項運動的靈魂,但運用方式卻有明顯差異。瑜伽普遍採用「腹式呼吸法」,即是透過鼻子深吸深吐,感受腹部的起伏,這種呼吸方式有助於放鬆神經系統,提升專注力。普拉提則強調「側式呼吸法」或稱「橫向呼吸法」,吸氣時感覺肋骨向兩側擴張,吐氣時收緊核心。這樣做的目的是在維持核心肌肉收緊的狀態下,依然能進行深層呼吸,為正在發力的肌肉提供充足氧氣。

4. 動作特點與節奏

在動作執行上,瑜伽與普拉提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瑜伽的動作大多是靜態的姿勢保持,強調在一個體位法中停留一段時間,去感受身體的伸展與穩定。即使是串連動作的流瑜伽,其節奏也相對流暢柔和。普拉提的動作則更具動感和重複性,它強調動作的流暢性和精準控制,常常需要在一組動作中進行多次重複,以加強特定肌群的耐力。

5. 器材與輔具的應用

最後,在器材使用上也有所區別。兩者都可以只用一張墊子進行練習。不過,瑜伽的輔具相對簡單,多數是瑜伽磚、伸展帶、抱枕等,用來輔助身體達到更深的伸展或維持姿勢。普拉提則擁有一系列專門設計的大型器械,例如核心床(Reformer)、鞦韆床(Cadillac)等。這些器械利用彈簧的阻力,可以為訓練提供輔助或增加挑戰,讓動作的變化更多元,訓練效果也更精準。

深入剖析普拉提:專注核心的身體控制學

談及瑜珈普拉提,很多人都會先想到伸展與放鬆。但普拉提其實是一門截然不同的學問,它更像一門精密的身體控制科學。普拉提的創始人Joseph Pilates,在二十世紀初研發出這套系統。他年幼時體弱多病,所以決心創造一套能強化身體的訓練方法。後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更利用這套方法協助傷兵進行復健。這個源於復康的背景,也解釋了為何普拉提的每個動作都如此強調精準與控制。

普拉提的核心理念,可以用「控制學」來形容。它的所有動作都源於身體的中心,也就是所謂的「能量室」(Powerhouse),這個區域包括了腹部、下背部、臀部及大腿內側的肌群。普拉提訓練的目標,就是先穩定這個核心,再流暢地控制四肢的活動。而呼吸方法正是瑜伽普拉提分別的關鍵之一。普拉提採用的是「側式呼吸法」,即是吸氣時橫向擴張胸廓,呼氣時收緊核心。這樣做可以在維持腹部肌肉收緊的狀態下,依然能進行深層呼吸,為肌肉提供充足氧氣。

普拉提的訓練方式主要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墊上普拉提(Mat Pilates),主要利用自身體重在墊上進行一系列動作,有時也會配合普拉提圈或小啞鈴等工具來增加挑戰。第二種則是器械普拉提(Equipment Pilates),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普拉提床(Reformer)。這些器械利用彈簧的阻力,可以輔助使用者更準確地啟動目標肌肉,同時也能增加動作的強度與變化,讓訓練效果更顯著。

普拉提的益處非常實在而且具體。首先,它能極大地增強核心力量,針對性地鍛鍊深層腹肌與背肌,有助改善體態,讓身形看起來更挺拔。其次,它能提升肌肉的控制力與身體的協調性,讓你更了解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同時,雖然普拉提的動作看起來緩慢,但它對提升身體的柔韌性與關節活動度同樣有效。整個練習過程需要高度專注,將意念集中在身體的感受上,這本身就是一種動態的冥想,有助於釋放壓力,讓身心回歸平衡。

探索瑜伽的身心靈之旅:不只是伸展的古老智慧

講到瑜珈普拉提,很多人都會想起伸展動作,但瑜伽的內涵遠不止於此。它是一門源自古印度、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古老智慧。與著重肌肉控制的普拉提不同,瑜伽的核心在於「連結」(Union),追求身體、心靈與呼吸的合一。這趟旅程主要透過三大支柱來實踐:體位法(Asana)建立穩固的身體基礎,呼吸法(Pranayama)調節內在能量,而靜觀冥想(Meditation)則引導心靈回歸平靜。

雖然瑜伽以提升身體柔軟度聞名,但它的好處遠超於簡單的拉筋。在練習各種體位法的過程中,你需要利用自身重量去維持姿勢,這能逐步建立肌肉的耐力與力量。當你專注於單腳站立或進行平衡動作時,身體的協調性和穩定性亦會得到提升。長期堅持練習,不但有助改善因日常壞習慣引致的寒背、圓肩等體態問題,更能讓身體變得更輕盈、更有覺知。

瑜伽與其他運動其中一個顯著的分別,在於它對呼吸的重視。練習中我們學習的不是平常的無意識呼吸,而是有意識、有深度的呼吸法,例如常見的「腹式呼吸」。透過緩慢而深長的呼吸,可以直接影響我們的神經系統,幫助身體由緊張的備戰狀態,切換至放鬆的休息模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完成一堂瑜伽課後,會感覺到壓力減輕,思緒也變得更清晰澄明。

瑜伽世界多姿多彩,總有一種風格適合你的需要。如果你是初學者,可以從「哈達瑜伽」(Hatha Yoga)開始,它的節奏較慢,讓你能夠充分時間學習每個動作的正確姿勢。若你追求挑戰性、希望流暢地活動身體,可以嘗試串連動作與呼吸的「流瑜伽」(Vinyasa Yoga)。還有在特定高溫環境下進行的「熱瑜伽」(Hot Yoga),能幫助身體更深層地排汗和伸展。探索不同的瑜伽派別,本身也是一件充滿樂趣的事。

如何選擇?根據3大目標揀選最適合你的運動

面對瑜珈普拉提這兩種極受歡迎的運動,很多人都會感到難以抉擇。其實,要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並不如想像中困難。關鍵在於先清晰了解自己的運動目標。以下我們將從三個常見的目標出發,幫助你分析瑜伽與普拉提的分別,從而作出最明智的決定。

目標一:追求身心靈平衡與深度放鬆

如果你的生活節奏急促,時常感到精神緊張,希望透過運動尋找內心的平靜,那麼瑜伽可能是你的理想選擇。瑜伽源遠流長,其核心理念不單是身體的鍛鍊,更加重視透過呼吸(Pranayama)與靜態體式(Asana)的結合,達至身心靈的合一。練習過程中,你會學習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的呼吸與身體感受,這有助於平靜思緒,釋放累積的壓力。普拉提雖然也講求專注,但其重點在於身體控制。所以,若你的首要目標是減壓和精神層面的修煉,瑜伽能夠提供更深層次的體驗。

目標二:強化核心、改善體態與精準塑形

假如你的目標是想擁有更結實的腹部、改善寒背或骨盆前傾等體態問題,或者希望針對性地雕塑身體線條,普拉提會是更直接有效的工具。普拉提的訓練系統圍繞著「核心」(Powerhouse)概念而建立,所有動作都由腹部、背部及臀部肌群發力。它透過精準而且重複的動作,專門喚醒並強化深層的穩定肌肉。這正是瑜伽與普拉提最顯著的分別之一。雖然瑜伽也能提升肌力,但普拉提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強化核心與改善身體力學,對於改善姿勢及預防腰背痛的效果尤其顯著。

目標三:提升身體柔韌度與關節靈活性

很多人認為瑜伽等於伸展,普拉提等於力量,但這並不完全準確。其實,兩者都能有效提升身體的柔韌度。選擇的關鍵在於你追求的是哪一種類型的靈活性。瑜伽通常包含大量靜態伸展,練習者會在一個體式中停留一段時間,讓肌肉有充足時間慢慢放鬆和延長,這對於提升整體的柔軟度非常有幫助。另一方面,普拉提則更著重於「動態的靈活性」(Mobility),它在強化肌肉的同時進行伸展。這種訓練模式能建立有力量的柔韌度,讓關節在活動範圍的極限時依然保持穩定和控制力。因此,如果你的目標是純粹的深度拉伸,可以先嘗試瑜伽。如果你希望在提升靈活度的同時,建立更穩定的關節支撐,普拉提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總括而言,選擇瑜伽還是普拉提,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最重要的是誠實面對自己的需要。不妨問問自己,現階段最想透過運動達成什麼目標?是心靈的平靜,是體態的改善,還是活動自如的身體?清晰了目標之後,答案自然會變得明朗。當然,瑜伽和普拉提各有千秋,相輔相成,不少人也會兩者交替練習,以獲得更全面的身心益處。

新手入門指南:從基礎動作到28日實踐計劃

當你了解瑜伽與普拉提分別後,踏出第一步就是成功的開始。無論你最終傾向哪種運動,掌握正確的基礎動作,並且持之以恆地練習,才是看見身體改變的關鍵。以下將介紹幾個核心的入門動作,並提供一個簡單的28日實踐計劃,讓你更有系統地開展你的瑜珈普拉提旅程。

萬丈高樓從地起:5個必學普拉提基礎動作

普拉提極度講求核心的控制與穩定性,初學者應先從感受核心發力開始,動作速度放慢,專注於動作的準確性。

  1. 桌面式 (Table Top)
  2. 目標:建立核心穩定的基礎,是許多普拉提腹部動作的起始式。
  3. 步驟:平躺在墊上,背部完全貼地。雙腿抬起,讓大腿與身體呈90度,小腿與地面平行。過程中腹部需要持續收緊,以維持下背部緊貼地面。

  4. 百式 (The Hundred)

  5. 目標:經典的普拉提熱身動作,能快速提升心率,並深度鍛鍊核心肌群的耐力。
  6. 步驟:從桌面式開始,將頭部與上背部捲起離地,眼睛望向腹部。雙手伸直,在身體兩側懸空,與地面平行。配合呼吸,吸氣時手臂快速上下拍動5次,呼氣時再拍動5次,重覆10個循環,總共完成100次拍動。

  7. 橋式 (Bridge)

  8. 目標:強化臀部、大腿後側及背部肌群,改善骨盆穩定性。
  9. 步驟:平躺,雙膝彎曲,雙腳與臀部同寬平放地面。雙手放身體兩側,手心朝下。呼氣時收緊臀部與核心,由尾椎開始,將脊椎一節一節地捲起,直至身體從肩膀到膝蓋成一直線。停留2-3個呼吸,然後慢慢由上背開始,將脊椎逐節放回地面。

  10. 鳥狗式 (Bird Dog)

  11. 目標:訓練身體的平衡與協調能力,同時穩定核心。
  12. 步驟:以四足跪姿開始,手腕在肩膀正下方,膝蓋在臀部正下方。收緊核心,保持背部平直。然後,同時將右臂向前伸直,左腿向後伸直,身體盡量保持穩定不晃動。停留數秒後,回到起始位置,再換邊進行。

  13. 單車式 (Criss-Cross)

  14. 目標:重點鍛鍊腹斜肌,有助塑造腰部線條。
  15. 步驟:平躺,雙手輕放於頭後方作支撐。雙腿抬至桌面式,上半身捲起。呼氣時,將身體轉向右方,讓左手肘靠近右膝,同時左腿向前伸直。吸氣回到中間,呼氣時換邊進行。

靜心伸展:3個瑜伽入門體式

瑜伽著重身體的伸展與心靈的平靜,初學者可以從一些基礎體式開始,感受身體的連結與呼吸的流動。

  1. 下犬式 (Downward-Facing Dog)
  2. 目標:伸展整個背部、腿部後側肌肉,同時溫和地強化手臂與肩膊力量。
  3. 步驟:從四足跪姿開始,雙手略為向前移動。呼氣時,將臀部向上推高,讓身體形成一個倒V形。頭部自然垂下,腳跟嘗試踩向地面,感受整個身體背面的伸展。

  4. 貓牛式 (Cat-Cow Pose)

  5. 目標:靈活脊椎,舒緩背部僵硬,是極佳的熱身與緩和動作。
  6. 步驟:以四足跪姿開始。吸氣時,腹部下沉,抬頭挺胸,尾椎骨向上翹,此為牛式。呼氣時,將背部向上拱起,下巴收向胸口,眼睛望向肚臍,此為貓式。配合呼吸,重覆進行。

  7. 嬰兒式 (Child’s Pose)

  8. 目標:溫和地伸展下背與臀部,提供一個休息與放鬆的姿勢。
  9. 步驟:跪在墊上,雙膝可與臀部同寬或稍微打開。臀部坐向腳跟,上半身向前俯臥,讓額頭輕觸地面。雙手可以向前伸展,或放在身體兩側。

建立習慣:你的28日瑜伽普拉提實踐計劃

建立運動習慣需要時間與計劃。這個28日的計劃旨在由淺入深,讓你逐步愛上瑜伽與普拉提帶來的改變。

  • 第一週:基礎建立期 (每週練習2-3次,每次15-20分鐘)
    專注於學習和感受上述每一個基礎動作,目標是找到肌肉的正確發力感。動作求準不求快,可以在每個動作之間加入嬰兒式作休息。

  • 第二週:增加耐力期 (每週練習3次,每次20-25分鐘)
    嘗試將動作串連起來,例如完成橋式後直接進行單車式。可以增加每個動作的重覆次數或停留時間,逐步提升核心肌群的耐力。

  • 第三週:鞏固強化期 (每週練習3-4次,每次25-30分鐘)
    此階段你的身體已經開始適應。專注於呼吸與動作的配合,讓動作流暢起來。可以嘗試將百式的拍動次數由50次慢慢增加至100次。

  • 第四週:探索與變化期 (每週練習3-4次,每次30分鐘)
    在鞏固基礎動作之上,可以開始尋找網上適合初學者的瑜伽或普拉提跟練影片。嘗試一些新的基礎動作,為身體帶來新的刺激,讓運動變得更有趣。

關於瑜伽普拉提的常見問題 (FAQ)

練習瑜伽普拉提可以減肥嗎?

很多人關心運動能否幫助減重。瑜伽與普拉提都能有效塑造身體線條。普拉提專注於強化核心肌群,建立修長而結實的肌肉,這有助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讓身體在休息時也能消耗更多熱量。而瑜伽,特別是節奏較快的動態瑜伽,例如流瑜伽或阿斯坦加瑜伽,也能達到不錯的心肺訓練效果。不過,要達致顯著的減重效果,最理想是將瑜伽或普拉提,配合均衡飲食及適量的帶氧運動。它們的真正價值在於改善體態和身體組成,讓你看起來更緊實、更挺拔。

我是運動新手,應該選擇瑜伽還是普拉提?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其實兩種運動都有適合初學者的入門課程。如果選擇瑜伽,可以從哈達瑜伽或基礎流瑜伽開始,這些課堂的節奏較慢,讓你能夠專注於學習基本體式和身體順位。如果選擇普拉提,墊上普拉提(Mat Pilates)就是很好的起點,它主要利用自身體重來進行訓練。對於新手而言,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礎。參加有專業導師指導的入門班是一個好主意,導師可以即時糾正你的姿勢,預防因動作不當而受傷。

瑜伽和普拉提都需要使用大型器械嗎?

這不一定。瑜伽和普拉提其實都可以在一張墊子上開始練習。大部分瑜伽課堂只需要一張瑜伽墊,有時會用上瑜伽磚或伸展帶作輔助。普拉提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在墊上進行的墊上普拉提,另一種則是需要使用器械,例如核心床(Reformer)的器械普拉提。如果你打算在家中開始,一張優質的墊子就足以讓你展開瑜伽或墊上普拉提的旅程。

哪一種運動對改善腰背痛更有幫助?

瑜伽和普拉提都能夠紓緩腰背痛,但它們的原理稍有不同。普拉提的其中一個強項是鍛鍊支撐脊椎的深層核心肌肉。一個強壯的核心就像身體自帶的腰封,可以有效減輕背部的壓力,因此它也經常被應用於復康訓練。瑜伽則更側重於提升身體的柔韌度和釋放肌肉的繃緊感。透過溫和的伸展,可以紓緩因長期緊張而引致的背部和髖部不適。假如你有長期的背痛問題,開始運動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意見。

我可以同時練習瑜伽和普拉提嗎?

當然可以。事實上,瑜伽與普拉提是相輔相成的。很多人發現,同時練習這兩種運動,可以建立一個非常全面的訓練模式。普拉提所建立的核心力量和身體穩定性,有助於你的瑜伽練習,讓你能夠更有力、更穩定地維持體式。反過來,瑜伽所提升的柔韌度和專注力,可以讓你更深入地感受普拉提的動作,提升身體覺知能力。將兩者結合,就能同時兼顧力量與柔韌、控制與放鬆,達致更佳的運動效果。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