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有幾多種?最詳盡7大種類功效比較,教你食對菌株、揀啱億數先有效!

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琳瑯滿目,標榜著「A菌」、「LP33」、「百億活菌」,看得人花多眼亂,究竟益生菌有幾多種?想改善腸道健康、調整體質或私密保養,又應該如何選擇?其實,要食對益生菌,關鍵不只在於菌的種類,更在於精準的「菌株」與「億數」。本文將為你最詳盡解析常見的7大益生菌種類功效,並教你從菌株編號、有效菌數及個人需求出發,一步步揀選最適合你的益生菌產品,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食得精明又有效。

解答「益生菌有幾多種」前,先懂「菌株」才是關鍵

很多人想知道市面上的益生菌有幾種,希望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款。但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有一個更重要的概念需要先弄清楚,那就是「菌株」。因為益生菌的功效,並非由種類的多少決定,而是由精準的「菌株」決定。了解菌株,才能真正明白益生菌有咩好处,以及為何有些產品效果顯著。

益生菌的專業定義:不只是「好菌」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活性與數量的雙重關鍵

我們常常將益生菌簡單稱為「好菌」,這個說法雖然沒錯,但從專業角度看就不夠精確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當攝取「足夠數量」時,能對人體健康產生益處。這裡有兩個重點:第一是「活性」,第二是「足夠數量」。這也解釋了大家常問的「益生菌幾多億才有效」,因為數量確實是發揮作用的基礎,必須確保有足夠的活菌能成功抵達腸道。

益生菌的「身份證」:學會分辨菌屬、菌種與菌株

要真正看懂益生菌產品的標示,就要學會分辨它的命名方式。我們可以將益生菌的完整名稱,想像成它的「身份證」,由三個部分組成,由大到小分別是菌屬、菌種與菌株。

菌屬 (Genus):家族姓氏,如「乳酸桿菌屬」

首先是菌屬 (Genus),這就像一個家族的姓氏,範圍最廣。例如大家熟悉的「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 或「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就是兩個很大的益生菌家族。

菌種 (Species):家族成員名字,如「嗜酸乳桿菌」

接下來是菌種 (Species),這好比家族成員的名字。在「乳酸桿菌屬」這個大家族底下,就有「嗜酸乳桿菌」(acidophilus)、「乾酪乳桿菌」(casei) 等不同成員。

菌株 (Strain):獨一無二的編號,功效的真正關鍵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菌株 (Strain)。這等於是每個人的身份證號碼,是獨一無二的。例如嗜酸乳桿菌底下,可能會有不同的菌株編號,它們雖然都叫嗜酸乳桿菌,但功效卻可能完全不同。這個菌株編號,才是決定益生菌功效的真正密碼。

為何解答「益生菌有幾多種」時,必須聚焦於「菌株」?

相同菌種,不同菌株,功效可以截然不同

明白了上面的概念後,你就會知道,單純問益生菌有幾多種意義不大。因為即使是同一個菌種,不同的菌株編號就代表它們經過不同的科學研究,證實有不同的功效,就像是擁有不同專長的孖生兄弟一樣。

實例:捲曲乳桿菌KT-11(調整體質) vs 捲曲乳桿菌CTV-05(私密保養)

我們用一個真實例子來說明。同樣是「捲曲乳桿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這個菌種底下有兩個著名的菌株:

菌株 KT-11:主要研究證實它有助於調整體質、提升保護力。
菌株 CTV-05:主要研究則集中在女性私密保養方面。

你看,菌種完全一樣,但因為菌株編號不同,它們的專長就完全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在挑選產品時,看清楚「菌株編號」,遠比計算產品有多少「種」菌來得更重要。

常見7大益生菌種類功效全解析

講到益生菌有幾種,其實菌種多到數唔晒,但如果集中看市面上最常見、研究最充足的,可以歸納成以下7大類。了解清楚每一種益生菌有咩好处,可以幫你更精準地揀選適合自己的產品,從而知道益生菌幾耐有效。

A菌 (嗜乳酸桿菌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 維持私密與腸道健康

主要定殖位置與核心功效

A菌是益生菌家族中的元老級成員,主要駐紮在我們的小腸。它的主要工作是分泌乳酸,幫助維持腸道和女性私密處的酸性環境,從而抑制壞菌生長,為好菌打造一個理想的家。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勤奮的園丁,時刻維持著體內微生態花園的平衡。

特別適合人群:飲食不佳者、女性日常保養

如果平日飲食較隨意,經常外食,或者希望為私密健康打好基礎的女性,A菌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有助於平衡因飲食失衡而造成的菌叢紊亂,同時也是女性日常保養的好夥伴。

B菌 (比菲德氏菌/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 人體原生優勢菌種

B菌家族成員:龍根菌 (B. longum) vs 雷特氏B菌 (B. lactis) 的分別

B菌是人體,特別是嬰兒腸道中的主要益菌,但其數量會隨年齡、壓力及不良生活習慣而減少。B菌家族中有兩位知名成員:龍根菌是人體原生菌種的重要代表,而雷特氏B菌則以其強大的耐酸耐膽鹽能力見稱,確保能活著到達目的地。

主要定殖位置與核心功效

B菌主要在大腸工作,是維持消化道機能的主力軍。它們除了能產生乳酸和醋酸,進一步鞏固防線外,還能幫助改變細菌叢生態,使排便更順暢。

特別適合人群:年長者、壓力大人士、生活作息不規律者

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的B菌會自然流失。因此,年長者是補充B菌的重要人群。此外,經常感到壓力或作息不定的朋友,體內菌叢平衡容易被打亂,補充B菌有助於穩定消化道機能。

C菌 (乾酪乳桿菌 Lactobacillus Casei) – 生命力頑強的定殖高手

主要定殖位置與核心功效

C菌的最大特點就是「生命力頑強」。它對酸和溫度的耐受範圍很廣,使其能輕鬆通過胃酸的考驗,並在腸道中穩定地定殖下來。這種超強的適應力,讓它成為維持腸道長期健康的可靠盟友。

特別適合人群:希望長期維持消化道機能健康者

如果你追求的是一種穩定、持久的保健效果,希望為消化道健康建立一個長遠的防護網,那麼定殖能力出眾的C菌會是你的理想之選。

LP菌 (植物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 – 調整體質的明星菌種

LP菌家族成員:植物乳桿菌 (L. plantarum) vs 副乾酪乳桿菌 (L. paracasei) 的功效差異

LP菌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菌種,尤其在「調整體質」方面表現突出。植物乳桿菌常見於泡菜等發酵植物中,有助於平衡體內菌相;而副乾酪乳桿菌則因其在應對季節性或環境變化挑戰方面的潛力而聞名。

核心功效與知名菌株代表 (如LP33)

提到LP菌,就不能不提知名的菌株LP33。它是副乾酪乳桿菌中的明星代表,經過大量科學研究證實,有助於調整體質,幫助身體適應環境變化,維持健康舒適。

特別適合人群:有季節性困擾、希望調整體質者

對於每逢季節轉換或接觸到特定環境因素就感到不適的朋友,補充經科研實證的LP菌株,是主動調整體質、提升生活品質的好方法。

LGG菌 (鼠李糖乳桿菌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 全球研究最廣泛的菌株

主要定殖位置與核心功效

LGG菌是全球擁有最多科學研究文獻支持的益生菌株之一,其安全性與功效都經過了廣泛驗證。它能穩定地定殖於腸道,主要功效在於使排便順暢,同時也能調整體質,提升身體的保護力,是一位功能全面的優等生。

特別適合人群:排便不順者、兒童與成人日常保健

由於其功效全面且研究扎實,LGG菌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作為日常保健之用,特別是對於有排便困擾的人士,以及希望為孩子和自己建立健康基礎的家庭。

酵母菌 (布拉酵母菌 Saccharomyces boulardii) – 抗生素治療期間的好幫手

作用機制與核心功效

布拉酵母菌是一種很特別的益生菌,它本質上是酵母,而非細菌。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它對抗生素具有天然的抵抗力。當我們需要服用抗生素時,藥物會好壞菌通殺,而布拉酵母菌則能在此期間繼續維持消化道機能,扮演著「守護者」的角色。

特別適合人群:正在或剛結束抗生素療程者

如果你正在服用抗生素,或剛剛完成療程,補充布拉酵母菌有助於維持消化道在非常時期的健康,減少因菌叢失衡帶來的不適。

芽孢桿菌 (Bacillus) – 耐熱耐酸的穩定之選

作用機制與核心功效

芽孢桿菌的秘密武器是它能形成一層堅固的「芽孢」外殼。這層外殼讓它能抵禦高溫、胃酸和膽鹽的侵襲,無需冷藏也能保持穩定。當它安全到達腸道後,便會「甦醒」並開始發揮作用,幫助維持消化道健康。

特別適合人群:對產品儲存便利性有較高要求者

對於經常出差、旅行,或者不方便冷藏保存產品的朋友,穩定性極高的芽孢桿菌提供了一個非常便利的選擇,讓你隨時隨地都能輕鬆補充益生菌。

如何從眾多益生菌種類中,找到最適合你的那一種?

當你思考益生菌有幾種這個問題時,背後真正想了解的,往往是如何在花多眼亂的選擇中,找到完全切合自己需要的一款。其實方法很簡單,只需要跟著以下兩個步驟,就可以清晰地鎖定目標,找到最適合你的益生菌夥伴。

步驟一:釐清你的主要健康目標

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就像不同的專業人士,各有專長。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問自己,你最希望透過益生菌改善的是哪方面的健康問題?釐清益生菌有咩好处之後,就能針對性地選擇。

消化道機能,排便順暢 (推薦菌種:B菌、LGG菌、C菌)

如果你最關注的是維持消化道機能健康,希望每日都能暢順無阻,那麼B菌家族、LGG菌與C菌就是你的首選。它們都是維持腸道健康的高手,可以幫助改變細菌叢生態,讓排便變得更有規律。

調整體質,應對季節變化 (推薦菌種:LP菌、C菌)

每逢季節交替或天氣轉變時,身體就容易出現一些小狀況?假如你想調整體質,LP菌與C菌就特別擅長這方面。它們有助於平衡身體的保護力反應,讓你更從容地應對外在環境的挑戰。

女性私密保養 (推薦菌種:A菌、LGG菌)

對於希望做好日常私密保養的女士而言,A菌與LGG菌就非常重要。A菌是維持私密環境健康平衡的關鍵,而LGG菌則可以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兩者共同建立清爽舒適的內在屏障。

提升保護力 (推薦菌種:LGG菌、LP菌)

想為身體建立更穩固的防護網,LGG菌與LP菌就是理想的選擇。這兩種菌株在提升整體保護力方面有廣泛的研究支持,適合希望從根本鞏固健康基礎的人士。

步驟二:根據你的生活與飲食習慣篩選

選定了健康目標這個大方向之後,下一步就是從生活細節入手,讓你的選擇更加精準,確保產品能融入你的日常。

外食族/蔬果攝取不足:重點補充幫助消化的菌種

如果你經常外出用餐,飲食中多肉少菜,消化道的負擔自然比較大。這個時候,除了選擇對應健康目標的菌種,也可以特別留意一些能幫助分解食物、促進消化的菌種,讓你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能維持舒適。

素食者:注意膠囊及成分來源是否為全素

素食的朋友就要多加留意。除了益生菌本身,產品的其他成分也相當重要。記得要仔細檢查產品標示,確保由膠囊外殼到所有輔助成分都是植物來源,選擇真正的全素產品。

挑選益生菌的3大關鍵原則

了解市面上益生菌有幾多種之後,面對琳瑯滿目的產品,要如何挑選才能真正食對菌、食有效,就成為了下一步的關鍵。其實,只要掌握以下三個簡單的原則,就能輕鬆篩選出優質的益生菌產品,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原則一:有清晰「菌株編號」,確保功效精準有實證

在挑選益生菌時,第一個要訣就是檢查產品標示,看看是否列明了清晰的「菌株編號」。益生菌的完整名稱由「菌屬」、「菌種」和「菌株」組成。如果說「菌屬」是姓氏,「菌種」是名字,那麼「菌株編號」就是它獨一無二的身分證號碼。

這個編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所有關於益生菌有咩好處的科學研究,都是針對特定的「菌株」進行的。即使是相同的菌種,不同的菌株編號也可能代表完全不同的功效。例如,同樣是捲曲乳桿菌 (Lactobacillus crispatus),菌株KT-11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調整體質,而菌株CTV-05則專注於女性私密保養。因此,選擇有明確菌株編號的產品,才能確保你吃下肚的益生菌,是真正經過科學實證、能達成你健康目標的菌株。

為何原廠商標授權是品質保證?

當你在產品包裝上看到一個標有®或™的原廠商標時,這不單是一個品牌標誌,更是一重重要的品質保證。這代表產品所使用的菌株,是直接向最初研發該菌株的國際大廠取得授權,並且添加的劑量也達到了臨床研究所建議的有效水平。這確保了產品的功效與安全性,和科學文獻中所描述的結果一致,是消費者可以信賴的指標。

原則二:菌數並非愈多愈好,重點在於「足夠有效菌數」

許多人挑選益生菌時,都會有個疑問:「益生菌幾多億先夠?」市面上產品從幾十億到上千億都有,很容易讓人陷入數字愈大愈好的迷思。事實上,菌數的關鍵不在於天文數字,而在於最終有多少「活菌」能夠成功抵達腸道並發揮作用。益生菌從口中進入,需要經過胃酸和膽汁的重重考驗,過程中會有大量損耗。

釐清CFU迷思:活菌存活率與「包埋技術」比天文數字更重要

產品標示的CFU(Colony-Forming Unit,菌落形成單位)代表的是出廠時的活菌數量。但是,要確保這些活菌能順利到達目的地,關鍵就在於「包埋技術」。優質的益生菌產品會運用特殊的包埋技術,像為益生菌穿上一層保護衣,幫助它們抵抗消化液的侵蝕,大幅提升存活率。因此,一個擁有良好包埋技術、菌數適中的產品,效果可能遠勝於一個菌數極高但缺乏保護、活菌所剩無幾的產品。

每日建議攝取量參考:100億至300億

綜合各國研究,對於日常保健而言,每日攝取100億至300億CFU的益生菌是一個理想的有效範圍。這個菌數能確保在自然損耗後,仍有足夠的活菌量在腸道內定殖。持續穩定地攝取足夠的有效菌數,是思考益生菌幾耐有效的基礎,因為這有助於維持腸道菌叢的健康平衡。

原則三:選擇「單方」還是「複方」益生菌?

最後一個常見的選擇困難,是到底該選「單方」還是「複方」配方。這兩者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主要取決於你的個人健康需求。

單方菌株:目標明確,適合有特定需求者

單方益生菌指的是產品只含有一種特定的菌株。它的優點是功效非常集中和明確。如果你有非常具體的健康目標,例如只想針對季節性困擾調整體質,或者專注於某種消化問題,那麼選擇一款有大量研究支持的單方菌株產品,就能精準地對症下藥。

複方菌株:菌種間協同作用,提供較全面的保健效益

複方益生菌則是在一個產品中結合了多種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它的好處在於不同菌株之間可以發揮「協同作用」,各司其職,在腸道的不同位置發揮功效,提供更廣泛、更全面的保健效益。對於希望維持整體消化道健康、提升保護力,或是不確定自己最需要哪種單一功效的人士來說,複方產品會是一個更全面的選擇。

益生菌常見迷思破解 (FAQ)

在了解「益生菌有幾種」以及如何挑選菌株與億數後,相信你已經掌握了大部分的竅門。不過,在實際選購時,總會遇到一些細節上的疑問。以下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用朋友聊天的輕鬆方式,一次過為你拆解迷思,讓你選得更安心。

Q1:益生菌產品要避開哪些成分?

挑選益生菌時,除了看菌株和菌數,成分表同樣是關鍵。有些產品為了提升口感或營造「速效」的感覺,可能會加入一些我們不太需要的成分。學會辨認它們,是保護自己的重要一步。

提防額外瀉劑成分:如番瀉苷、氧化鎂

有些標榜能快速解決排便問題的產品,成分表中可能藏有番瀉苷(Sennosides)、氧化鎂(Magnesium Oxide)或決明子等刺激性瀉劑。這些成分確實能促進排便,但這並非來自益生菌調理腸道菌叢的真正益處,而是一種刺激腸道的效果。長期依賴這些成分,反而可能影響腸道自身的正常功能。

避免過多化學添加劑:如蔗糖、香料、色素

為了讓益生菌粉末更好入口,特別是給小朋友的產品,部分品牌會添加大量的蔗糖、果汁粉、人工香料和色素。雖然這些添加劑能改善風味,但同時也讓你攝取了額外的糖分與化學物質。既然補充益生菌是為了健康,選擇成分單純、無過多添加的產品,自然是更理想的選擇。

Q2:益生菌配方有「益生元」會更好嗎?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將益生元(Prebiotics),又稱為益生質,想像成益生菌的「專屬午餐」。

解釋益生元(益生質)的角色:益生菌的食物,能提升成效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它們進入腸道後也需要食物才能存活和繁殖。益生元就是一種益生菌的食物來源,通常是人體無法消化的膳食纖維,例如寡糖(Oligosaccharides)或菊糖(Inulin)。當配方中同時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時,益生菌就能帶著「便當」進駐腸道,有助它們更快地建立優勢菌群,發揮作用。這種組合在學術上稱為「共生質」(Synbiotics),能讓保健效果事半功倍。

Q3:益生菌對濕疹或過敏有幫助嗎?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家長們。關於益生菌能否改善濕疹或過敏等體質問題,目前醫學界的研究確實指向一些正面的可能性。

引用權威觀點:特定菌株有研究支持,但功效因人而異,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科學研究發現,某些特定的益生菌菌株,例如LP菌(副乾酪乳桿菌)家族中的某些成員,對於調整體質、平衡免疫反應有潛在幫助。不過,益生菌的功效具有高度的「菌株特定性」和「個體差異性」,意味著在A身上有效的方法,未必在B身上有相同效果。因此,若希望透過益生菌輔助處理濕疹或過敏問題,最穩妥的做法是先諮詢你的家庭醫生或過敏專科醫生的意見,了解是否適合以及該如何選擇。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