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脂食極唔瘦?告別純計卡路里!營養師教你4步精準計出黃金「碳水脂肪蛋白質比例」
明明已經努力控制卡路里、日日運動,為何體重計上的數字依然紋風不動,甚至身形線條更顯鬆泡泡?如果你正陷入「食極唔瘦」的減脂樽頸,問題很可能並非你不夠努力,而是你忽略了比卡路里數字更重要的致勝關鍵——三大巨量營養素的黃金比例。單純削減熱量而不理會營養分配,容易導致肌肉流失、新陳代謝下降及荷爾蒙失調,形成愈減愈難的惡性循環。其實,減脂成功的秘訣在於熱量的「質」而非「量」。本文將由營養師為你拆解,告別模糊的卡路里計算,帶你透過簡單4個步驟,精準計算出專屬於你、能有效燃燒脂肪同時保護肌肉的黃金「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比例」,讓你重掌減脂主導權,食得飽足又能瘦得健康!
超越卡路里:為何精準掌握「巨量營養素比例」是成功減脂的真正關鍵?
減脂不只看熱量:忽略三大營養素比例的陷阱
很多人以為減脂純粹是一場與卡路里的數字遊戲,只要確保攝取的熱量低於消耗,就必然會成功。但若只專注於熱量總數,而完全忽略了更重要的「碳水脂肪蛋白質比例」,就很容易陷入幾個對減脂無益的困境。
肌肉流失與基礎代謝率下降的惡性循環
當身體處於熱量赤字時,如果蛋白質的攝取量不足,身體不僅會燃燒脂肪,還會分解寶貴的肌肉組織來獲取能量。肌肉是身體燃燒熱量的主力軍,肌肉量一旦減少,你的基礎代謝率(BMR)也會隨之下降。這代表你每天在靜止狀態下消耗的熱量變少了,結果就是減脂過程變得愈來愈困難,甚至可能需要吃得更少才能看到效果,形成一個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
荷爾蒙失調風險:掉髮、停經、情緒不穩
身體的荷爾蒙系統,就像一部精密的儀器,需要特定的營養素才能正常運作。例如,足夠的優質脂肪是製造性荷爾蒙的必要原料。長期採用極低脂或營養成分單一的節食方式,可能會擾亂荷爾蒙平衡,引發一連串問題,例如掉髮、女性出現停經或經期紊亂,甚至會影響情緒的穩定。
熱量的「質」比「量」更重要:為何單純計算卡路里會失敗?
試想像一下,200千卡的雞胸肉和200千卡的冬甩,它們對身體的影響截然不同。雞胸肉提供大量蛋白質,能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而且身體需要消耗更多能量去消化它(食物熱效應)。相反,冬甩主要是精製碳水化合物和糖分,會讓血糖快速飆升又急速下降,使你很快又會感到飢餓,更容易攝取超出身體所需的熱量。所以,熱量的「品質」遠比單純的「數量」來得重要,這就是為什麼單靠計算卡路里,卻不理會食物來源的減脂方法,往往會以失敗告終。
重新認識三大營養素在減脂中的協同作用
了解各種陷阱之後,我們來重新認識這三位「減脂神隊友」——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它們各自擔當不同角色,又互相合作,才能幫助你高效又健康地達成減脂目標。
蛋白質(Protein):不只是肌肉原料,更是維持飽足感與代謝的關鍵
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肌肉的基礎材料。在減脂期間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可以有效保護肌肉,避免基礎代謝率下降。而且,蛋白質的消化時間較長,能提供更持久的飽足感,有效降低想吃零食的慾望。身體消化蛋白質所需的能量也比消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多,這無形中也幫你多消耗了一些熱量。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維持訓練表現與身體機能的必需能量
很多人對碳水化合物避之則吉,但其實它是身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特別是進行重量訓練時,你需要充足的能量來維持訓練強度,刺激肌肉生長。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訓練時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直接影響減脂效果。同時,它也是維持大腦和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作的必需品。
脂肪(Fat):穩定荷爾蒙與吸收維他命的重要元素
脂肪並不是減脂的敵人。攝取優質脂肪對於維持荷爾蒙穩定非常重要,這一點對男性和女性的健康都一樣關鍵。此外,許多重要的維他命,如維他命A、D、E、K,都屬於脂溶性,需要脂肪的幫助才能被身體有效吸收利用。
減脂 vs. 增肌:如何設定你的理想營養比例
了解三大營養素各自的功能後,你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要目標是「減脂」還是「增肌」,來微調你的「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 脂肪 比例」。
以減脂為目標:提高蛋白質比例,保護肌肉,增加飽足感
如果你現階段的目標是減脂,建議的策略是適度提高蛋白質的攝取比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在熱量赤字的狀態下,最大限度地保護肌肉不被分解;二是利用蛋白質的高飽足感特性,讓你在控制飲食時不會感到過於飢餓。
以增肌為目標:確保充足碳水與蛋白質,支持肌肉合成
如果你的目標是增加肌肉量,那麼確保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攝取就變得至關重要。蛋白質是合成肌肉的原料,而碳水化合物則提供高強度訓練所需的能量,並且在訓練後幫助身體恢復和促進營養吸收,兩者缺一不可。
四步精準計算:你的個人化減脂營養比例
理論聽起來可能有點複雜,但實際計算專屬於你的減脂碳水脂肪蛋白質比例,其實只需要簡單四個步驟。這就像為你的身體制定一張專屬的營養藍圖。現在就拿起紙筆或打開計數機,我們一步一步來完成它,你將會清楚了解如何設定最適合自己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
第一步:計算你的每日總熱量消耗 (TDEE)
在設定減脂目標前,我們首先要知道身體一天到底消耗多少熱量。這個數字就是你的每日總熱量消耗(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DEE),它包含了維持生命的基礎代謝,以及你日常活動所花費的能量。
計算基礎代謝率 (BMR):Mifflin-St Jeor 公式應用
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是指身體在完全靜止狀態下,為了維持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動所需的最低熱量。你可以用以下這條公認相當準確的Mifflin-St Jeor公式來估算:
- 男性 BMR = (10 × 體重公斤) + (6.25 × 身高厘米) – (5 × 年齡) + 5
- 女性 BMR = (10 × 體重公斤) + (6.25 × 身高厘米) – (5 × 年齡) – 161
乘以你的活動係數:從靜態到高強度活動的選擇
計算出BMR後,再將它乘以一個符合你日常活動量的「活動係數」,就能得出你的TDEE。請根據你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接近的描述:
- 久坐(辦公室工作,幾乎不運動):BMR × 1.2
- 輕度活動(每週運動 1-3 天):BMR × 1.375
- 中度活動(每週運動 3-5 天):BMR × 1.55
- 高度活動(每週運動 6-7 天):BMR × 1.725
- 極高強度活動(體力勞動工作或每日高強度訓練):BMR × 1.9
第二步:設定你的每日減脂目標熱量
有了TDEE這個基準線,我們就可以設定一個實際可行的減脂熱量目標。關鍵在於創造一個溫和的「熱量赤字」。
設定溫和的熱量赤字:TDEE 減去 300-500 千卡
為了在減脂的同時盡量保留肌肉,並讓身體有足夠能量應付日常運作,建議從你的TDEE中減去300至500千卡(kcal)作為你每日的目標熱量攝取。例如,如果你的TDEE是2000千卡,你的減脂目標熱量就可以設定在1500至1700千卡之間。
為何不建議極端節食?
大幅度降低熱量攝取,例如每天只吃少於1000千卡,會讓身體進入「饑荒模式」。這不僅會導致肌肉大量流失,還會使基礎代謝率下降,讓減脂變得越來越困難。同時,荷爾蒙系統也可能受到影響,長遠來看對健康弊大於利。
第三步:設定三大營養素克數
這是整個計劃的核心步驟。我們將以「先蛋白質,再脂肪,後碳水」的順序,把你的目標熱量分配到三大營養素中。
優先設定蛋白質攝取量(每克 4 千卡)
減脂期間,為了保護肌肉不被分解,蛋白質的需求量會相對提高。一個實用的建議是,將每日蛋白質攝取量設定為「每公斤體重 × 1.6-2.2 克」。例如,一位70公斤的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應在112克至154克之間。
接著設定脂肪攝取量(每克 9 千卡)
脂肪對於維持荷爾蒙正常分泌非常重要。建議將脂肪的攝取量設定在每日總熱量的20%至30%。你也可以用一個簡化的方式估算,設定為「每公斤體重 × 0.8-1.0 克」。
最後以碳水化合物填補剩餘熱量(每克 4 千卡)
計算出蛋白質和脂肪所需的熱量後,剩下的熱量配額就全部分配給碳水化合物。這樣既能確保關鍵營養素充足,又能提供足夠能量支持你的訓練和日常活動。
計算公式:
[(蛋白質克數 × 4)+(脂肪克數 × 9)] = 已分配熱量
[目標總熱量 – 已分配熱量] ÷ 4 = 碳水化合物克數
第四步:完整計算範例演練
讓我們用一個具體例子,將以上所有步驟串連起來。
範例人物設定(體重、身高、年齡、活動量、目標)
- 人物:小美
- 性別:女性
- 年齡:30 歲
- 身高:165 厘米
- 體重:60 公斤
- 活動量:辦公室工作,每週到健身房進行重量訓練3次(中度活動)
- 目標:健康減脂
步驟一:計算 TDEE
- 計算 BMR:(10 × 60) + (6.25 × 165) – (5 × 30) – 161 = 600 + 1031.25 – 150 – 161 = 1320.25 千卡
- 計算 TDEE:1320.25(BMR) × 1.55(活動係數) = 2046 千卡
步驟二:設定減脂目標熱量
我們設定一個約500千卡的熱量赤字。
2046(TDEE) – 500 = 1546 千卡。為方便計算,我們將目標設定為 1550 千卡。
步驟三:計算個人化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克數
-
設定蛋白質:以每公斤體重2克計算。
60公斤 × 2克 = 120克蛋白質
熱量:120克 × 4千卡/克 = 480千卡 -
設定脂肪:以總熱量的25%計算。
1550千卡 × 25% = 387.5千卡
克數:387.5千卡 ÷ 9千卡/克 ≈ 43克脂肪 -
計算碳水化合物:
剩餘熱量:1550 – 480 (蛋白質) – 387.5 (脂肪) = 682.5千卡
克數:682.5千卡 ÷ 4千卡/克 ≈ 171克碳水化合物
計算結果:小美在減脂期間的每日營養目標是:
* 總熱量:1550千卡
* 蛋白質:120克
* 脂肪:43克
* 碳水化合物:171克
完成以上四個步驟後,你就得到了一份完全個人化的減脂營養指南。這組數字將會是你接下來飲食規劃的清晰依據。
從數字到餐盤:將減脂營養比例融入生活
計算出專屬的減脂碳水脂肪蛋白質比例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是將這些數字,轉化為餐桌上美味又滿足的一餐。接下來,我們會分享一些實用技巧,讓你輕鬆將理想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實踐在日常飲食之中,告別複雜的計算,享受減脂過程。
實踐你的營養比例:食物選擇與餐盤組合
優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與脂肪的食物來源清單
要達到理想的營養比例,首先要懂得選擇合適的食物。以下是一些優質三大營養素的食物來源,你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你的購物清單:
- 優質蛋白質來源: 這是建立飽足感和保護肌肉的基石。
- 動物性:雞胸肉、魚肉(例如三文魚、鯛魚)、蝦、雞蛋、希臘乳酪、茅屋芝士。
-
植物性:豆腐、豆漿、毛豆、鷹嘴豆、扁豆。
-
優質碳水化合物來源: 選擇能提供穩定能量和豐富纖維的複合碳水化合物。
- 全穀類:糙米、藜麥、燕麥、全麥麵包。
- 根莖類:番薯、南瓜、芋頭、薯仔。
-
豆類:黑豆、紅腰豆。
-
優質脂肪來源: 適量的健康脂肪對荷爾蒙平衡非常重要。
- 牛油果、果仁(例如杏仁、核桃)、種子(例如奇亞籽、亞麻籽)、橄欖油。
簡易份量估算法:善用手掌、拳頭告別食物磅
並非每個人家中都有食物磅,而且外出用餐時也不可能隨身攜帶。其實,你的雙手就是最方便的測量工具,幫助你快速估算每餐的份量。
- 蛋白質份量: 一個手掌心(不包括手指)的大小與厚度,大約等於一份 80-120 克的熟肉。
- 碳水化合物份量: 一個拳頭的大小,大約等於一份煮熟的米飯、麵或根莖類蔬菜。
- 蔬菜份量: 雙手捧起來的份量,是你每餐應該攝取的蔬菜量。
- 脂肪份量: 一隻拇指的大小,大約等於一份油、牛油或果仁醬的份量。
減脂餐盤組合公式:如何聰明分配每一餐
你可以運用一個簡單的餐盤概念來組合每一餐,確保營養均衡。想像將你的餐盤分成四等份:
- 1/2 餐盤:蔬菜
- 以各種顏色的非澱粉類蔬菜填滿,例如西蘭花、菠菜、甘筍、甜椒。它們提供豐富的纖維和微量營養素,增加飽足感。
- 1/4 餐盤:優質蛋白質
- 放置一份約手掌心大小的蛋白質食物。
- 1/4 餐盤:複合碳水化合物
- 放置一份約拳頭大小的全穀類或根莖類食物。
- 最後加上少量健康脂肪
- 例如用少量橄欖油烹調,或在沙律中加入幾粒果仁。
這個組合公式不僅適用於自煮,在外食時同樣可以作為點餐的參考標準。
外食族的減脂飲食策略
香港人生活忙碌,經常外出用餐是常態。只要懂得選擇,外食族一樣可以輕鬆實踐減脂飲食。
如何選擇餐廳與菜式:避開高油高鈉陷阱
選擇餐廳時,可以優先考慮一些提供較健康選項的地方。例如日式餐廳的魚生飯和串燒、越南餐廳的湯河粉、西式餐廳的沙律和扒類,都是不錯的選擇。點餐時,留意菜式的烹調方法,盡量選擇蒸、焗、烤、灼的菜式,避免煎、炸、紅燒或附有濃稠醬汁的選項。
點餐技巧:請求客製化、「走醬」、「少油」
不要害怕向餐廳提出你的飲食要求,大部分餐廳都很樂意配合。你可以運用以下幾個簡單的技巧:
- 醬汁另上: 無論是沙律醬、燒汁還是其他醬料,要求分開上碟,可以讓你自行控制用量。
- 「走醬」、「少油」、「少鹽」: 點餐時直接說明你的要求,例如炒菜時要求少油,湯麵可以要求「走腩肉」或「走辣油」。
- 靈活替換: 詢問餐廳是否可以將套餐中的白飯轉換成蔬菜,或者將炸薯條換成沙律。
掌握了這些技巧,即使是應酬飯局,你也能吃得更健康,讓減脂計劃順利進行。
減脂營養比例常見問題 (FAQ)
新手可以同時增肌和減脂 (Body Recomposition) 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對於剛開始進行系統性重量訓練的新手。這個現象被稱為「新手蜜月期」或身體重組 (Body Recomposition)。因為新手的身體對於訓練的刺激反應特別敏感,即使在輕微的熱量赤字下,只要有足夠的訓練強度和均衡的營養,身體仍然可以同時進行肌肉合成和脂肪分解。簡單來說,身體會聰明地將分解脂肪得來的能量,部分用作支援肌肉生長。不過,對於有經驗的訓練者,這個效果會大幅減弱,他們通常需要分開進行增肌期和減脂期,以獲得更顯著的效果。
減脂期間,蛋白質攝取越多越好嗎?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迷思。雖然在減脂期間,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對於保護肌肉、增加飽足感非常重要,但並非越多越好。身體每日能吸收和利用的蛋白質份量是有上限的。當攝取量遠遠超出身體所需,多餘的蛋白質一樣會轉化成熱量,如果總熱量超標,最終還是會儲存成脂肪。過量的蛋白質也會增加肝臟和腎臟的代謝負擔。因此,重點在於「適量」而不是「極量」。我們應該根據體重和活動量,計算出個人化的蛋白質需求,並將其納入整體的碳水脂肪蛋白質比例規劃中,追求一個高效又健康的平衡。
降低碳水化合物後感到無力、頭暈怎麼辦?
降低碳水化合物後出現疲倦感是初期常見的反應。這是因為碳水化合物是身體最直接、最高效的能量來源,特別是大腦和肌肉進行高強度活動時的主要燃料。當你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時,身體需要時間去適應,並學習更有效地利用脂肪作為能量。要改善這個情況,你可以先檢查碳水化合物的削減幅度是否過於劇烈,嘗試循序漸進地減少。同時,你應確保選擇的是優質的複合碳水化合物,例如糙米、燕麥、番薯等,它們能提供更持久穩定的能量。將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安排在訓練前後攝取,也是一個有效支持體能和恢復的好方法。
減脂遇到平台期,需要調整營養比例嗎?
平台期是每個減脂者幾乎都會遇到的正常階段。當你的體重下降後,身體的每日總熱量消耗 (TDEE) 也會隨之降低,因為一個較輕的身體維持運作所需的能量變少了。原本有效的熱量赤字,現在可能只等於維持熱量。這時候,調整你的減脂 碳水脂肪蛋白質比例和總熱量攝取,就是突破平台期的關鍵策略。首要步驟是根據你現時的體重,重新計算你的 TDEE 和減脂目標熱量。接著,你可以微調三大營養素的比例,例如稍微再提高一點蛋白質的佔比,以增加飽足感和食物熱效應,同時相應地調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份量。除了飲食,檢視並提升你的運動強度或活動量,也是打破僵局的另一個重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