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執行低碳高脂飲食?一篇看懂6大成功原則,附香港專屬食物餐單攻略
低碳高脂飲食近年備受追捧,不少人視之為減重和改善健康的有效方法。然而,你是否也對此一知半解,擔心執行困難,或誤以為只是單純戒絕飯麵、大魚大肉?事實上,成功的低碳高脂飲食講求原則與策略,尤其在美食遍地的香港,更需要貼地的執行方案。
本文將為你由淺入深,全面拆解低碳高脂飲食的核心原理,詳細講解新手必學的六大成功原則。我們更準備了一份專為港人度身訂造的食物清單及外食攻略,附上一日三餐的餐單範例,助你輕鬆將這種飲食模式融入日常生活,避開常見誤區,踏上健康轉型之路。
什麼是低碳高脂飲食?解構其核心運作原理
低碳高脂飲食的完整定義
低碳高脂飲食,簡單來說,就是一種調整日常飲食營養比例的方法。它的核心概念是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同時提高優質脂肪和適量蛋白質的比例。我們身體習慣以碳水化合物分解後的葡萄糖作為主要能量來源。當我們刻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供應,身體便會啟動另一套能量系統,轉而燃燒體內儲存的脂肪來獲取能量。
這個轉變的關鍵在於胰島素的穩定。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精緻澱粉和糖,會導致血糖快速上升,促使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來降低血糖。胰島素同時亦會發出訊號,促使身體儲存脂肪。相反,在低碳高脂飲食模式下,血糖水平相對穩定,胰島素分泌減少,身體就更容易進入燃燒脂肪的狀態。在規劃低碳高脂飲食餐單時,重點會放在選擇優質的低碳高脂食物,例如牛油果、堅果、橄欖油、深海魚和肉類,並以大量非澱粉類的蔬菜來增加飽足感和攝取纖維。
低碳高脂飲食與其他流行飲食法的關鍵區別
相信你都聽過不少飲食法,例如生酮飲食或傳統的低脂飲食,它們之間的分別有時確實令人混淆。低碳高脂飲食與它們最關鍵的分別,在於對碳水化合物的限制程度和整體的彈性。
首先是與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的比較。生酮飲食可以說是最嚴格的低碳飲食版本。它要求將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取量壓低至總熱量的5%以下(通常是20-50克),目的是強迫身體產生大量「酮體」,進入「酮症」狀態,完全以脂肪作為能量。而低碳高脂飲食的限制則較為寬鬆,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比例通常在10%至20%之間(約50-150克)。這個彈性空間讓執行者更容易適應和長期堅持,亦可作為進入或離開嚴格生酮飲食的過渡階段。
其次是與傳統的低脂高碳飲食(Low-Fat, High-Carb Diet)比較。這正是低碳高脂飲食的相反。傳統的健康飲食建議強調減少脂肪攝取,並以碳水化合物(如五穀類)作為能量金字塔的基礎,佔總熱量約50%至60%。兩者的核心理念完全不同,前者主張脂肪是主要的能量來源,而後者則依賴碳水化合物。低碳高脂飲食挑戰了「脂肪等於致肥元兇」的傳統觀念,強調選擇「好脂肪」對身體的重要性。
為何選擇低碳高脂飲食?科學實證的核心益處
市面上有林林總總的飲食法,為何近年越來越多人討論低碳高脂飲食?這股風潮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建基於眾多科學研究的發現。它之所以備受推崇,是因為它直接從人體最根本的能量運用方式入手,帶來了幾個相當吸引的核心益處。接下來,我們會逐一拆解這些好處,讓你明白為何這種飲食模式值得你深入了解。
高效減重與體脂控制
減重的關鍵,往往不只是計算卡路里,更重要的是身體如何運用能量。傳統飲食依賴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而低碳高脂飲食的核心原理,就是將身體的主要燃料從「碳水化合物」切換成「脂肪」。當你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身體為了尋找替代能源,便會開始分解體內儲存的脂肪,進入一個更高效的燃脂狀態。
同時,脂肪與蛋白質能提供極佳的飽足感,遠勝於碳水化合物。這代表在執行一個設計良好的低碳高脂飲食餐單後,你會發現自己不容易感到飢餓,餐與餐之間的飽足感可以維持更久。這種飽足感的提升,能自然地減少你對零食的渴求與整體的食量,讓體重與體脂控制變得更為輕鬆,而且過程不再需要時刻與飢餓感對抗。
穩定血糖水平,降低胰島素阻抗風險
你是否試過在午餐吃完一碗飯或麵後,下午就感到昏昏欲睡,精神難以集中?這其實是血糖大幅波動的典型反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讓血糖急速飆升,促使身體分泌大量胰島素來降低血糖,而血糖快速下降又會引發疲倦與飢餓感。這種血糖如同過山車般的起伏,正是許多人能量不穩與食慾失控的主因。
低碳高脂飲食透過限制主要的血糖來源——碳水化合物,讓血糖水平從劇烈波動變為平穩的曲線。血糖穩定,胰島素的分泌自然也會減少並保持平穩。長期維持穩定的低胰島素水平,有助於改善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這對於降低胰島素阻抗,以至預防長遠的代謝健康問題,都有著相當正面的作用。
改善心血管健康指標
過去,許多人將脂肪與心血管疾病劃上等號,但現代營養科學告訴我們,脂肪的「質」比「量」更為重要。事實上,執行以優質脂肪為主的低碳高脂飲食,多項研究顯示有助於改善數個關鍵的心血管健康指標。
首先,這種飲食模式普遍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水平。很多人不知道,體內的三酸甘油脂水平,其實與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糖和精製澱粉的關係更為密切。其次,不少研究觀察到,執行低碳高脂飲食能提升「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水平。好膽固醇在身體中扮演著清道夫的角色,有助於清理血管。選擇牛油果、堅果、橄欖油等優質的低碳高脂食物,對心血管的長遠健康其實是一種保護。
新手必看!低碳高脂飲食的六大成功執行原則
了解了基本概念後,你可能急不及待想開始執行低碳高脂飲食。要成功實踐並持之以恆,掌握一些核心原則非常重要。與其說是嚴格的規則,不如將它們看作成實用的指南,幫助你在這趟飲食旅程中走得更順暢。以下六大原則,是專為新手設計的成功藍圖,讓你從第一天起就踏上正確的軌道。
原則一:循序漸進,切勿一步到位
我們的身體習慣了以碳水化合物作為主要能量來源。如果突然之間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降至極低,身體可能會出現短暫的不適應,例如疲倦或頭痛。一個更聰明的做法是分階段進行。你可以先從戒除含糖飲品和甜食開始,一星期後,再嘗試將白飯、麵包等精緻澱粉減半,並用蔬菜或其他低碳高脂食物代替。這種漸進式的方法能給予身體足夠的時間去適應新的代謝模式,大大提高長期執行的成功率。
原則二:選擇「優質」碳水化合物
低碳高脂飲食並不等於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關鍵在於選擇「對的」種類。優質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天然、未經加工的食物,它們富含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對血糖的影響也較為溫和。在你的低碳高脂飲食餐單中,應該優先包含大量深綠色葉菜,例如菜心、菠菜、芥蘭,還有西蘭花、椰菜花、青瓜及甜椒等。這些食物不僅碳水含量低,它們提供的纖維更能增加飽足感,是構成健康餐盤的基石。
原則三: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維持飽足感和保存肌肉量的關鍵。在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後,確保每餐都有足夠的優質蛋白質尤其重要。這有助於穩定食慾,避免因飢餓而破戒。你的選擇非常多樣,例如新鮮的魚類、雞肉、豬肉、牛肉,還有雞蛋和豆腐等,都是極佳的蛋白質來源。建立一個簡單的習慣:規劃每一餐時,先決定好蛋白質的部分,再圍繞它來搭配蔬菜和脂肪,這樣就能輕鬆構建出均衡的低碳高脂飲食。
原則四:擁抱並慎選「好脂肪」
許多人對脂肪存有誤解,但在低碳高脂飲食中,脂肪是我們主要的能量來源。學會擁抱健康的脂肪,是這個飲食法的核心。你應該主動攝取優質的「好脂肪」,例如牛油果、初榨橄欖油、堅果(杏仁、核桃)、種子(奇亞籽、亞麻籽)以及來自深海魚(三文魚、鯖魚)的 Omega-3 脂肪酸。同時,要盡量避免人造反式脂肪和過量的加工植物油。適量攝取來自肉類的天然脂肪是允許的,但關鍵是保持來源的多樣化與平衡。
原則五:調整進食順序,善用飽足感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但效果顯著的技巧。嘗試在用餐時,先吃蔬菜,然後是蛋白質和脂肪類的食物,最後才吃你餐盤中份量不多的碳水化合物。這個順序背後的原理很直接:蔬菜中的纖維能先填補腸胃空間,而蛋白質和脂肪則能有效觸發飽足感的信號。當你感到七、八分飽時,自然就會減少對澱粉類食物的攝取,讓你能夠在不刻意節食的情況下,輕鬆控制碳水的總量。
原則六:確保充足水分與電解質
在低碳高脂飲食的初期,身體會排出多餘的水分,這個過程也會一併流失鈉、鉀等重要的電解質。這正是有些人剛開始會感到疲倦或抽筋的原因。因此,每天飲用足夠的水分至關重要。同時,不要害怕在食物中加入適量的優質鹽(如海鹽或岩鹽)來補充鈉質。多吃富含鉀質的低碳水蔬菜,例如菠菜和牛油果,也能幫助維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讓身體更順利地過渡到燃燒脂肪的模式。
低碳高脂飲食食物指南:你的香港專屬購物清單
要成功執行低碳高脂飲食,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懂得選擇合適的食物。當你清楚知道購物籃裏應該放什麼,整個過程就會變得簡單直接。這份清單專為香港的飲食環境而設,讓你下次去超級市場或街市時,可以輕鬆採購到合適的低碳高脂食物。
綠燈區食物:可放心食用的選擇
這些食物是構建你低碳高脂飲食餐單的基礎,你可以放心將它們加入日常飲食之中。
-
優質脂肪來源:脂肪是這個飲食法的能量主角。你應該選擇天然、未經加工的好脂肪。例如牛油果、初榨橄欖油、椰子油、堅果(如夏威夷果仁、核桃)和種子(如奇亞籽、亞麻籽)都是極佳的選擇。在烹飪時使用牛油或豬油也是可以的。
-
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提供飽足感,也幫助維持肌肉量。各種肉類都是很好的選擇,例如豬肉、牛肉、羊肉和雞肉(連皮吃也沒問題)。海鮮和魚類,特別是三文魚、鯖魚這類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尤其值得推薦。雞蛋和豆腐也是方便又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
低碳水化合物蔬菜:蔬菜提供必要的維他命、礦物質和纖維。你應該多選擇綠葉蔬菜,例如菠菜、菜心、白菜、羽衣甘藍。其他好選擇還有西蘭花、椰菜花、青瓜、茄子和甜椒。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可以大量食用。
-
少量低糖水果:雖然大部分水果因糖分較高需要限制,但一些莓果類是可以適量食用的。例如藍莓、士多啤梨、紅桑子,它們的糖分相對較低,也能提供抗氧化物。
紅燈區食物:應盡量避免的選擇
了解了可以放心吃的食物,我們也要清楚知道哪些是需要避開的「地雷區」。這些食物會快速提升血糖,阻礙身體進入燃脂狀態,所以你的低碳高脂飲食計劃應該盡量排除它們。
-
所有糖類與甜食:這是最需要嚴格戒除的一類。包括砂糖、蜜糖、糖漿,還有所有用它們製成的食物,例如蛋糕、餅乾、雪糕和朱古力。港式茶餐廳的凍飲和坊間的手搖飲品,含糖量通常極高,也需要避免。
-
精製澱粉與穀物:白飯、麵包、各種粉麵(包括米粉、意粉、即食麵)是香港人主食的常客,但在執行低碳高脂饮食時需要完全避開。所有由麵粉製成的產品,例如點心類的包點、燒賣皮,都屬於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
高澱粉蔬菜與豆類:不是所有蔬菜都適合。薯仔、番薯、芋頭、粟米和南瓜的澱粉含量很高,應該避免。大部分豆類,例如紅豆、綠豆、鷹嘴豆,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偏高。
-
大部分水果:除了少量莓果,大部分水果因為果糖含量高,都需要暫時從餐單中剔除。特別是香蕉、芒果、提子、西瓜等高糖分水果。
-
加工食品與醬料:很多加工食品為了口感,會添加糖和澱粉。例如香腸、午餐肉和各種現成的醬汁(如茄汁、燒烤醬),購買前最好先看看營養標籤,檢查其碳水化合物含量。
在地化實戰攻略:將低碳高脂飲食融入香港日常
要在節奏急速的香港實踐低碳高脂飲食,關鍵在於將它融入我們的生活習慣。這套飲食法並非要你放棄所有美食,而是學會聰明選擇。無論是日常外食,還是自己下廚,都有很多符合原則的低碳高脂食物選擇。只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你會發現執行起來比想像中簡單得多。
香港外食族生存手冊
香港人工作繁忙,經常外出用餐。要在茶餐廳、快餐店中找到合適的低碳高脂飲食選項,確實需要一些策略。以下是一些實用的貼士,助你在外食時也能輕鬆應對。
-
茶餐廳攻略:茶餐廳是我們的老朋友。下次點餐時,可以將餐點「解構」。例如,點一份扒餐,可以要求「走飯」或「走意粉」,並且「走汁」,因為醬汁通常含有不少糖分與澱粉。炒蛋、煎蛋和火腿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至於飲品,凍檸茶或咖啡記得要「走甜」,這樣就能避開不必要的糖分。
-
燒味飯店的選擇:燒味是絕佳的低碳高脂食物。燒肉、燒鵝、油雞或白切雞都是理想選擇,它們富含蛋白質與脂肪。點餐時,緊記要「走飯」,可以另外加配一碟油菜(要求「走蠔油」)。叉燒因為製作時會用上蜜糖,含糖量較高,初期建議先減少食用。
-
火鍋(打邊爐)智慧:打邊爐其實非常適合低碳高脂飲食。你可以盡情選擇新鮮的肉片、海鮮、各類蔬菜和豆腐。需要避開的是加工火鍋料,例如魚蛋、貢丸、餃子等,因為它們通常混入了澱粉。湯底應選擇清湯或番茄湯,避開沙嗲或麻辣湯底。至於醬料,豉油、蒜蓉、辣椒和蔥花是你的好朋友,但要避開含糖的沙茶醬或甜豉油。
-
便利店與超市的輕食:如果時間緊迫,便利店也有一些方便的選擇。例如,包裝好的沙律、茶葉蛋、原味無糖的枝豆、小包裝的堅果和芝士都是不錯的選擇。在超市,你可以找到牛油果、希臘乳酪和各種即食的雞胸肉,這些都是方便快捷的低碳高脂食物。
一日三餐低碳高脂飲食餐單範例
為了讓你更有概念,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一日三餐低碳高脂飲食餐單範例。這個餐單的食材在香港的街市或超市都能輕易買到,讓你了解低碳高脂饮食餐单可以多麼豐富多樣。
- 早餐:牛油果炒蛋配煙肉
- 做法:將兩隻雞蛋打勻,加入少許鹽和黑胡椒調味,用牛油或橄欖油炒熟。半個牛油果切片,伴碟。再煎一至兩片煙肉。
-
分析:雞蛋和煙肉提供優質蛋白質與脂肪,牛油果則提供健康的單元不飽和脂肪與纖維,提供持久的飽足感。
-
午餐:檸檬香草烤雞胸配沙律
- 做法:雞胸肉用鹽、黑胡椒、檸檬汁和香草(例如迷迭香或百里香)醃製後,放入焗爐或用平底鍋煎熟。搭配一大份混合沙律菜,淋上橄欖油和少許醋。
-
分析:這是一個經典的低碳高脂飲食餐單組合。雞胸肉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大量的蔬菜提供纖維和微量營養素,而橄欖油則是優質脂肪的來源。
-
晚餐:清蒸海鱸魚配蒜蓉炒西蘭花
- 做法:海鱸魚是香港家庭常見的魚類。用薑絲、蔥段和少許豉油清蒸,最後淋上滾油。西蘭花切小塊,用蒜蓉清炒。
- 分析:魚肉富含蛋白質和Omega-3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有益。清蒸是能夠保留營養的健康烹調方式。西蘭花是低碳水化合物的蔬菜,富含纖維,能增加飽足感。這頓晚餐完美展示了如何將粵菜家常菜融入低碳高脂饮食。
常見挑戰與應對策略:預防失敗與復胖
開始執行低碳高脂飲食,就像學習一項新技能,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挑戰。了解這些潛在的關卡,並且預先準備好應對策略,是確保你能順利前行,並且長久維持成果的關鍵。這部分會和你分享一些常見的狀況,以及如何聰明地應對它們。
不適合執行此飲食法的族群
低碳高脂飲食雖然對許多人有益,但它並不是適合所有人的萬靈丹。在開始任何新的飲食計劃前,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重要。以下幾類族群,在考慮執行此飲食法前,必須先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
- 懷孕或哺乳期婦女:這個時期的營養需求非常特殊,需要充足的能量與多元化的營養素來支持胎兒或嬰兒的成長,不宜貿然限制任何一類宏量營養素的攝取。
- 慢性腎病患者:低碳高脂飲食通常會搭配較高比例的蛋白質,這可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如果你的腎功能已有狀況,必須在醫療團隊的嚴密監控下調整飲食。
-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此類患者需要依賴胰島素注射來控制血糖,飲食的巨變可能引發嚴重的血糖波動或酮酸中毒風險,必須在內分泌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 有飲食失調病史的人士:任何限制性的飲食方法,都可能觸發或加劇飲食失調的狀況。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
總括而言,如果你有任何長期的健康問題,或者正在服用處方藥物,安全起見,請務必先與你的家庭醫生討論。
應對執行初期的常見不適
當你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後,身體需要時間去適應這個轉變,從習慣燃燒葡萄糖,切換到燃燒脂肪作為主要能量。在這個適應期,大約是開始後的頭幾天到一兩個星期,有些人可能會經歷一些短暫的不適,俗稱「低碳水流感」。
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疲倦、精神難以集中、輕微噁心或煩躁。這並不是真的感冒,而是身體正在進行一場能量系統的內部更新。你可以透過以下幾個簡單的方法,幫助身體更順利地度過這個階段:
- 確保水分充足:減少碳水化合物會讓身體排出更多的水分,所以補充足夠的水分至關重要。
- 補充流失的電解質:排走水分的同時,鈉、鉀、鎂等電解質也會一同流失,這是導致疲倦和頭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在飲用水中加少許海鹽,或者在你的低碳高脂飲食餐單中,多選擇一些富含鉀質(如牛油果、菠菜)和鎂質(如杏仁、奇亞籽)的低碳高脂食物。
- 給身體時間:這是一個自然的過渡過程。只要堅持下去,當身體成功切換能量模式後,這些不適感通常會自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清晰的思緒和穩定的能量水平。
預防「復胖」:停止飲食後的體重管理
成功達到目標體重後,如何維持成果,避免體重反彈,是另一個重要的課題。許多人之所以在停止低碳高脂飲食後復胖,往往是因為直接回復到以往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習慣。
想像一下,你的身體已經習慣了高效燃燒脂肪。如果突然間湧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身體的胰島素會急劇分泌,將這些糖分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同時身體也會因儲存肝醣而鎖住更多水分,導致體重迅速回升。
要有效預防這種情況,關鍵在於「漸進式」地恢復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 慢慢增加份量:不要一天之內就從低碳水跳回吃一大碗白飯。可以先從每餐增加一小份(例如四分一碗)優質碳水化合物開始。
- 選擇優質來源:優先選擇升糖指數較低、富含纖維的原型食物,例如糙米、藜麥、番薯、豆類等,而不是精緻的麵包、餅乾和含糖飲品。
- 觀察身體反應:留意恢復攝取碳水化合物後,你的體重、精神和食慾變化。每個人的碳水耐受度都不同,你需要找出一個適合自己長期維持的平衡點。
最重要的是,將低碳高脂飲食期間學到的擇食原則,例如選擇優質蛋白質、擁抱好脂肪、多吃蔬菜等,內化成長期的健康生活習慣。這才是告別體重反覆的根本之道。
低碳高脂飲食常見問題 (FAQ)
剛開始接觸低碳高脂飲食,心中總會有許多疑問。這裡整理了幾個大家最常遇到的問題,希望可以為你提供清晰的解答,讓你更順利地踏上這趟健康旅程。
執行期間需要嚴格計算卡路里嗎?
執行低碳高脂飲食初期,重點在於調整宏量營養素的比例,而不是嚴格計算卡路里。因為飲食中增加了優質脂肪和足夠的蛋白質,這些食物能夠提供很強的飽足感,身體的飢餓信號會自然減少。很多人會發現,在不刻意節食的情況下,總熱量攝取會自然下降。所以,剛開始時,你可以先專注於選擇正確的低碳高脂食物,讓身體適應新的燃料來源。當你習慣了這種飲食模式後,如果想追求更精準的體重管理效果,才需要考慮進一步檢視總熱量的攝取。
低碳高脂飲食期間可以運動嗎?
絕對可以,而且非常推薦。運動與低碳高脂飲食是相輔相成的。在適應初期,身體正在學習如何更有效率地燃燒脂肪作為能量,所以建議可以從中低強度的運動開始,例如快走、慢跑、瑜伽或游泳。這樣可以幫助身體加速適應。對於本身有高強度訓練習慣的人,初期可能會感覺到表現稍微下降,這是正常的過渡期。當身體完全「脂肪適應」後,耐力表現通常會有所提升。聆聽身體的聲音,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強度,就是最好的策略。
我應該選擇低碳高脂飲食還是生酮飲食?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兩者雖然相似,但核心區別在於對碳水化合物的限制程度。生酮飲食要求極度嚴格地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量(通常每日低於50克),目的是強迫身體進入「酮症」狀態。低碳高脂飲食則相對寬鬆和有彈性,允許攝取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低碳高脂飲食是更溫和、更容易執行且能夠長期持續的生活方式。它能帶來許多與生酮飲食相似的好處,例如穩定血糖和幫助減重,但執行上的心理壓力和社交限制都小得多,更適合作為初學者或長期健康管理的選擇。
長期執行低碳高脂飲食是否安全?
當正確執行時,長期進行低碳高脂飲食對許多人而言是安全的。這裡的「正確執行」非常關鍵,意思是要確保營養均衡。你需要專注於攝取天然、無加工的食物,選擇健康的脂肪來源(例如牛油果、橄欖油、堅果),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並且從大量非澱粉類的蔬菜中獲取纖維和微量營養素。如果飲食內容偏向加工肉品和不健康的飽和脂肪,任何飲食法都可能帶來風險。當然,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特別是若有慢性疾病,在開始任何新的飲食計劃前,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始終是最穩妥的做法。
飲食期間可以飲用酒精飲品嗎?
在低碳高脂飲食期間,飲用酒精需要特別留意。身體會優先代謝酒精,這意味著當你飲酒時,脂肪的燃燒過程會暫時停止。頻繁飲酒會減慢你的進度。如果真的要飲用,選擇就變得很重要。你應該避免高糖分的選擇,例如啤酒、甜酒、雞尾酒等。較佳的選擇是蒸餾酒(如威士忌、氈酒、伏特加),並且搭配無糖的梳打水或直接飲用。干型的紅白酒也可以適量選擇。無論如何,關鍵在於「適量」,並且要將酒精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計算在內,才能避免影響整體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