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高脂飲食餐單【終極指南】:營養師設計7日實戰餐單+外食族點餐全攻略
想有效減重,卻厭倦了捱餓節食的日子?近年風靡全球的「低碳高脂飲食」顛覆了傳統「低油低脂」的減肥觀念,透過調整營養攝取比例,讓身體高效燃燒脂肪,達致更持久的瘦身效果。
然而,低碳高脂飲食並非完全戒絕碳水化合物,執行時亦有不少細節需要注意。究竟新手如何開始?外食族在茶餐廳、便利店又該如何選擇?本篇【終極指南】將由註冊營養師為你詳細拆解,從核心概念、個人化餐單計算方法,到清晰的「紅綠燈」食物清單,更附上照著做的「7日實戰餐單」,以及專為香港人設計的外食點餐全攻略,助你輕鬆踏上健康減脂之路。
什麼是低碳高脂飲食?新手必讀的核心概念
低碳高脂飲食的基本原理與身體機轉
想開始一份有效的低碳高脂飲食餐單,首先要理解它背後的運作原理。簡單來說,這是一種調整飲食中三大營養素比例的方法。我們的身體習慣優先燃燒碳水化合物(例如米飯、麵包、麵條)來獲取能量。當我們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身體就像失去平常慣用的燃料,它會開始尋找替代能源。這時候,身體就會轉向燃燒體內儲存的脂肪。這個將主要能量來源從碳水化合物轉為脂肪的過程,就是低碳飲食的核心。這個轉變不單是改變燃料來源,同時因為減少了糖分攝取,血糖水平會變得比較穩定,很多人會發現餐後的疲倦感和突如其來的飢餓感都減少了。
低碳飲食 vs. 生酮飲食:關鍵營養比例大不同
很多人會將低碳飲食和生酮飲食混為一談,但它們在執行嚴格度上有很大分別。兩者都是低碳飲食餐單的一種,關鍵分別在於碳水化合物的限制程度。我們可以透過比較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的攝取比例,清楚了解它們的不同之處。
參考:均衡飲食營養比例
在一個常規的均衡飲食中,熱量來源分佈大概是這樣:
* 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 50% – 60%
* 蛋白質:佔總熱量的 10% – 20%
* 脂質:佔總熱量的 20% – 30%
低碳飲食營養比例
低碳飲食則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並提高蛋白質和脂質:
* 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 20% – 40%
* 蛋白質:佔總熱量的 30% – 40%
* 脂質:佔總熱量的 30% – 50%
它的限制相對溫和,給予執行者較大的彈性,更適合初學者或希望長期維持的人。
生酮飲食營養比例
生酮飲食是更嚴格的低碳飲食版本,目標是讓身體產生酮體作為主要能量:
* 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的 5% – 10%
* 蛋白質:佔總熱量的 20% – 25%
* 脂質:佔總熱量的 70% 或以上
生酮飲食對碳水化合物的限制非常嚴格,需要更精準的計算和規劃。
執行低碳高脂飲食餐單的4大預期好處
當你正確執行低碳餐單,身體會產生一系列正面的生理轉變。以下是四個可以預期的主要好處:
-
促進體重管理:由於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轉為脂肪,這有助於消耗體內已儲存的脂肪,對體重和身型管理有正面作用。
-
維持血糖穩定:減少攝取精緻澱粉和糖分,可以避免血糖水平像過山車一樣急速升降。血糖穩定代表能量供應更平穩,有助減少餐與餐之間的零食慾望。
-
增加飽足感:蛋白質和健康脂肪的消化時間比碳水化合物長,能夠提供更持久的飽足感。這意味著你比較不容易感到飢餓,自然有助於控制整體的食量。
-
提升精神集中度:一些研究和執行者經驗指出,穩定的能量供應有助於改善大腦功能。當大腦不再受血糖波動影響時,注意力可能會更集中,思緒也更清晰。
成功關鍵:規劃個人化低碳高脂飲食餐單
要成功執行一個低碳高脂飲食餐單,關鍵在於個人化規劃,而非盲目跟從網上流傳的餐單。每個人的身體狀況與生活模式都不同,所以建立一個專屬於你的低碳餐單,才是可持續並看見成效的正確方法。這就像是擁有一張個人化的地圖,清晰地引導你走向目標。接下來的內容,將會一步步教你如何計算和規劃,讓你的低碳飲食之旅更加順利。
如何計算個人化低碳餐單?3步設定專屬營養目標
要設計出最適合自己的低碳飲食餐單,我們需要先為身體設定清晰的營養目標。整個過程可以簡化為三個步驟,讓你從科學角度了解自己每天需要攝取多少熱量和營養素。
步驟一:估算你的每日總消耗熱量 (TDEE)
首先,你需要知道自己身體一天會消耗多少能量,這個數字就是「每日總消耗熱量」(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TDEE)。TDEE綜合了你的基礎代謝率以及日常活動所消耗的熱量。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網上的TDEE計算機,只需輸入你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以及每週的運動量,就能得到一個相當準確的估算值。這個數字是你設計餐單的基礎。
步驟二:設定黃金營養比例
得到TDEE後,下一步就是分配三大營養素的比例。一個標準的低碳飲食餐單,其熱量來源分佈大約是:碳水化合物佔20%,蛋白質佔30%,脂肪佔50%。這個比例的目的是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讓身體轉而燃燒脂肪作為主要能量來源,同時確保有足夠的蛋白質去維持肌肉量,避免在減重過程中流失肌肉。
步驟三:將營養比例換算成具體克數
最後一步,是將百分比轉換成每天可以實際測量的克數,這樣才方便你準備食物。換算的公式很簡單,因為不同營養素提供的熱量不同:
- 碳水化合物:每克提供4大卡熱量
- 蛋白質:每克提供4大卡熱量
- 脂肪:每克提供9大卡熱量
假設你的TDEE是1800大卡,根據上述比例換算如下:
* 碳水化合物:(1800 kcal x 20%) ÷ 4 kcal/g = 90克
* 蛋白質:(1800 kcal x 30%) ÷ 4 kcal/g = 135克
* 脂肪:(1800 kcal x 50%) ÷ 9 kcal/g = 100克
這樣你就得到了每天需要攝取的具體營養目標,可以根據這個目標去搭配食材。
營養師傳授:6大低碳餐單黃金執行法則
計算好個人目標後,在實際執行時還有一些重要法則需要留意。這些法則是許多人成功執行低碳餐單的經驗總結,能幫助你避開常見的誤區,讓過程更有效率。
法則一:漸進式調整,給身體適應期
如果你的日常飲食習慣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突然大幅削減可能會讓身體難以適應,甚至出現疲倦、頭暈等情況。比較理想的做法是採取漸進式調整。你可以先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從50-60%降至40%,讓身體適應一至兩星期,然後再逐步降低到20%的目標,這樣能讓身體平穩過渡。
法則二:選擇優質「好碳水」,而非完全戒絕
低碳飲食不等於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身體仍然需要少量碳水來維持基本運作。關鍵在於選擇「好碳水」,例如來自蔬菜、少量低糖水果或藜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全穀類。這些食物升糖指數較低,能提供更持久的能量和飽足感,同時避免血糖大幅波動。
法則三:提防醬汁、加工食品的「隱形碳水」陷阱
許多醬汁和加工食品中含有大量糖分,是容易被忽略的「隱形碳水」來源。例如,番茄醬、燒烤醬、沙律醬,甚至一些肉丸、香腸等加工肉品,都可能添加了澱粉或糖。執行低碳餐單時,最好選擇自己製作醬汁,或者在購買前仔細閱讀營養標籤,避免無意中攝取過多碳水。
法則四: 精明挑選蛋白質與健康脂肪來源
低碳飲食強調提高蛋白質與脂肪的攝取,但選擇優質的來源非常重要。蛋白質方面,可以選擇雞胸肉、魚類、海鮮、雞蛋以及豆腐等。脂肪方面,應該以健康的不飽和脂肪為主,例如牛油果、橄欖油、堅果和種子。盡量選擇原型食物,並且避免攝取過多來自加工食品的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
法則五:改變進食順序,善用飽足感
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技巧是改變進食的順序。每餐先吃蔬菜,然後再吃蛋白質和脂肪類的食物,最後才吃碳水化合物。蔬菜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先為你帶來飽足感,讓你自然而然地減少後續高熱量食物的攝取量,有助於更好地控制食量與血糖。
法則六:注意總熱量攝取,並非無限任食
執行低碳高脂飲食,並不代表可以無限制地大魚大肉。熱量赤字依然是體重管理的根本原則。即使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如果總熱量攝取超過了你的TDEE,體重一樣難以下降。所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記得參考步驟一計算出的總熱量目標,保持整體的熱量平衡。
低碳高脂飲食餐單食材庫:紅綠燈食物清單一覽
剛開始規劃低碳高脂飲食餐單時,面對五花八門的食材,確實會有點不知所措。這裡為你準備了一個非常直觀的「紅綠燈食物清單」,讓你逛超市或街市時,可以輕鬆分辨哪些食材是你的好朋友,哪些需要保持距離。這個方法能讓你的低碳餐單準備過程變得簡單清晰。
綠燈區:盡情享用的推薦食材
綠燈區的食物是構成你低碳飲食餐單的基石。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極低,並且富含重要的營養素,可以放心食用,作為你主要的熱量與營養來源。
葉菜類蔬菜
大部分的綠葉蔬菜都是你的絕佳選擇。它們富含纖維、維他命與礦物質,而且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低。例如菠菜、羽衣甘藍、生菜、白菜、西蘭花和椰菜花等,都是餐盤中的常客,既能增加飽足感,又能提供身體所需的微量營養素。
肉類與海鮮
各種新鮮、未經加工的肉類和海鮮都是優質的蛋白質與脂肪來源,碳水化合物含量幾乎為零。你可以選擇牛肉、豬肉、雞肉、羊肉,或是三文魚、鯖魚、蝦、蜆等。選擇肥瘦相間的肉類更能符合高脂肪的需求,例如五花肉或牛腩。
蛋與部分乳制品
雞蛋是低碳飲食中的超級食物,營養全面且用途廣泛。至於乳製品,需要精明選擇。全脂芝士、忌廉、牛油都是很好的脂肪來源。無糖的希臘乳酪也可以適量攝取,它能提供蛋白質和益生菌,但要留意其天然含有的少量乳糖。
健康油脂
既然是高脂飲食,優質脂肪的選擇就變得相當重要。牛油果、橄欖油、椰子油、牛油和各種動物脂肪都是很好的能量來源。烹飪時使用這些健康的油脂,不但能增添風味,還能幫助你達到每日的脂肪攝取目標。
黃燈區:需適量計算的食材
黃燈區的食物並非完全禁止,但它們含有一定份量的碳水化合物。你需要控制食用的份量,並將其計算在你每日的碳水總量之內,才不會影響飲食成效。
水果類
大部分水果因為果糖含量較高,需要小心食用。不過,一些莓果類是相對安全的選擇,例如士多啤梨、藍莓、紅桑子等。每次食用的份量建議控制在一個手掌心左右,淺嚐即可。
堅果與種子
杏仁、核桃、夏威夷果仁,以及奇亞籽、亞麻籽等,是很好的零食選擇,能提供健康的脂肪和纖維。不過它們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低,每日的份量建議限制在一小把以內,避免不自覺地過量攝取。
根莖類蔬菜
部分根莖類蔬菜的澱粉含量較高,需要注意。例如洋蔥、紅蘿蔔、白蘿蔔等,在菜式中作為少量配料是沒問題的,但不能像綠葉蔬菜那樣大量食用。
紅燈區:應盡量避免的食物
紅燈區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或糖分,會輕易地讓你超出每日的碳水攝取上限,阻礙身體進入燃燒脂肪的狀態,因此在執行期間應該盡力避免。
精緻澱粉與穀物
這是最需要避開的類別。所有由米、麵粉製成的食物,例如白飯、麵包、麵條、意粉、餅乾和麥片等,都會快速提升血糖,是低碳飲食的大敵。
含糖飲品與甜食
汽水、果汁、運動飲品、奶茶等含糖飲料,以及蛋糕、雪糕、糖果等甜品,都含有極高的糖分。這些食物除了提供大量碳水化合物外,幾乎沒有其他營養價值。
高澱粉蔬菜與高糖水果
有些蔬菜和水果是天然的碳水化合物炸彈。例如薯仔、粟米、番薯、芋頭等高澱粉蔬菜,以及香蕉、芒果、提子、荔枝等高糖分水果,都需要在你的餐單中移除。
加工食品與含糖醬料
許多加工食品為了增加風味和延長保質期,會添加糖、澱粉或其他添加劑。同時,市售的醬料,例如茄汁、燒烤醬、沙律醬等,往往含有驚人的「隱形糖分」,使用前務必檢查營養標籤。
小資族必備:高CP值平價低碳食材推薦
執行低碳飲食不代表要花費很多。其實很多平價食材都非常適合納入你的低碳飲食餐單,讓你吃得健康又不用擔心荷包大出血。
- 雞蛋:營養價值極高,價格親民,是最具性價比的蛋白質來源。
- 雞脾肉或豬梅頭:相較於雞胸肉或里肌肉,這些部位脂肪含量較高,價格更實惠,口感也更多汁。
- 急凍三文魚或鯖魚:急凍魚類通常比新鮮的便宜,營養價值相差無幾,是攝取Omega-3脂肪酸的好選擇。
- 板豆腐與無糖豆漿:植物性蛋白質的優質來源,價格低廉,能製作多種菜式。
- 時令蔬菜:選擇當季盛產的葉菜類蔬菜,例如白菜、菜心等,不僅新鮮,價格也最划算。
- 豬油或雞油:自己在家炸豬油或收集雞油,是成本極低的優質動物脂肪來源。
【實戰篇】營養師設計7日低碳高脂飲食餐單範例
理解了理論之後,實際執行一份低碳高脂飲食餐單才是成功的開端。這份由營養師設計的7日低碳餐單範例,旨在提供一個清晰的起點。你可以根據個人計算的熱量需求和口味偏好,靈活調整食材份量和種類。這份低碳飲食餐單的重點在於食物搭配的原則,幫助你輕鬆上手。
星期一餐單
早餐
牛油果炒蛋配兩片煙肉。雞蛋提供優質蛋白質,牛油果和煙肉則提供健康的脂肪,開啟充滿能量的一天。
午餐
香煎雞扒配田園沙律。雞扒以簡單的鹽和黑胡椒調味,沙律則以大量綠葉蔬菜為主,淋上橄欖油和醋汁,補充纖維和好油脂。
晚餐
烤三文魚配蒜蓉牛油西蘭花。三文魚富含Omega-3脂肪酸,配合用牛油炒香的西蘭花,是一道美味又營養豐富的晚餐。
星期二餐單
早餐
全脂希臘乳酪配少量藍莓及奇亞籽。希臘乳酪的蛋白質含量高,奇亞籽增加飽足感和纖維。
午餐
吞拿魚生菜包。將罐頭吞拿魚與蛋黃醬混合,用爽脆的生菜葉代替麵包,口感清新又輕盈。
晚餐
西冷牛扒配忌廉菠菜。牛扒提供豐富的鐵質和蛋白質,忌廉菠菜則增加了脂肪和蔬菜的攝取。
星期三餐單
早餐
芝士菠菜奄列。這是一個快捷的選擇,將菠菜和芝士包裹在蛋皮中,營養均衡。
午餐
昨日晚餐剩下的牛扒與忌廉菠菜。提前準備或利用剩餘食物,是節省時間的好方法。
晚餐
香草烤豬扒配焗椰菜花。豬扒用迷迭香和百里香醃製,椰菜花烤焗後口感香甜,是米飯的理想替代品。
星期四餐單
早餐
低碳蛋白質奶昔。使用無糖杏仁奶、一勺蛋白質粉、半個牛油果和一把菠菜攪拌而成,方便快捷。
午餐
昨日晚餐剩下的烤豬扒和焗椰菜花。午餐延續晚餐的美味,讓飲食計劃更易執行。
晚餐
牛肉西蘭花小炒。用薑蒜爆香,加入牛肉片和西蘭花快速翻炒,以少量豉油調味,是一道家常的亞洲風味菜式。
星期五餐單
早餐
太陽蛋配德式香腸。經典的配搭,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和脂肪,迎接週末的來臨。
午餐
大蝦牛油果沙律。鮮甜的蝦仁配上綿密的牛油果,加入青檸汁和芫荽調味,清新開胃。
晚餐
香料烤雞脾配青蘆筍。雞脾用紅椒粉、蒜粉等香料醃製後烤焗,外皮香脆,肉質嫩滑,蘆筍是理想的低碳水蔬菜配搭。
星期六餐單
早餐
杏仁粉鬆餅配牛油。週末可以花點時間製作低碳水版本的鬆餅,滿足想吃點特別東西的心情。
午餐
無麵包芝士漢堡扒。將漢堡扒煎熟後,鋪上芝士和酸青瓜,伴以生菜番茄沙律,享受漢堡的美味但沒有碳水負擔。
晚餐
椰奶雞肉咖喱配椰菜花飯。使用濃郁的椰奶和咖喱香料烹煮雞肉及低碳蔬菜,以切碎的椰菜花飯代替白飯。
星期日餐單
早餐
蘑菇芝士烘蛋。將蘑菇、洋蔥炒香後,加入蛋液和芝士放入焗爐烘烤,可一次準備數餐份量。
午餐
忌廉西蘭花湯。將西蘭花煮熟後打成蓉,加入淡忌廉和高湯煮成濃湯,暖心又飽足。
晚餐
迷迭香烤雞配煙肉炒抱子甘藍。一整隻烤雞作為豐盛的週日晚餐,抱子甘藍與煙肉一同翻炒,風味極佳。
香港外食族全攻略:茶餐廳、便利店低碳點餐技巧
身為忙碌的香港人,一日三餐在外解決是家常便飯。要嚴格執行低碳高脂飲食餐單,最大的挑戰似乎就是外食。其實,只要掌握一些簡單技巧,即使穿梭於茶餐廳和便利店之間,你一樣可以輕鬆享受美味的低碳餐單,讓健康飲食無縫融入生活。
茶餐廳點餐技巧
茶餐廳可說是香港人的食堂,餐牌選擇五花八門,當中隱藏著不少低碳飲食餐單的選擇。下次點餐時,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向:
-
主食替換是王道:茶餐廳最常見的主食是飯、麵、意粉和麵包。點餐時,主動向店員提出「走飯」、「走意粉」或「走麵」,並請求「轉菜底」或「多菜」。大部分茶餐廳都樂意配合,例如將碟頭飯的白飯換成炒西蘭花或灼菜。
-
精明選擇主菜:避開經過油炸、裹上厚重麵衣或使用大量芡汁的菜式,例如咕嚕肉、粟米斑塊等。可以選擇扒餐(如牛扒、雞扒),並要求醬汁另上或直接走汁;滑蛋蝦仁、番茄炒蛋(走糖)、蒸魚、或各類小炒,只要囑咐廚房減少用糖和芡汁,都是理想的選擇。
-
燒味點餐訣竅:燒味是快捷的蛋白質來源。燒肉、燒鵝和白切雞是較好的選擇。點餐時記得說「走汁」,避免高糖的醬汁。叉燒和燒鴨通常在製作過程中加入大量蜜糖或麥芽糖,應該盡量避免。
-
飲品是關鍵:茶餐廳的靈魂飲品如港式奶茶、檸檬茶和鴛鴦,都含有不少糖分和淡奶(淡奶含乳糖)。最安全的選擇是熱齋啡、中國茶、熱檸水(不加糖)或白開水。即使是「少甜」或「走甜」,也需留意煉奶或淡奶本身的含糖量。
便利店及超市的低碳選擇
假如午飯時間緊迫,便利店和超市就是你的低碳好夥伴。只要懂得選擇,一樣可以組合出營養均衡的低碳飲食餐單。
- 便利店尋寶:
- 沙律:預先包裝的沙律是方便之選。關鍵在於醬汁,最好避免千島醬、芝麻醬等高糖款式,選擇醋汁或日式和風醬,甚至自備橄欖油和海鹽是更理想的做法。
- 蛋白質:可以輕易找到烚蛋、無糖豆漿、原味雞胸肉、枝豆和原味堅果。部分店舖亦有售賣鹽燒的雞肉串,只要醬汁不多,也是不錯的補充。
-
飲品:選擇無糖的樽裝茶、黑咖啡、梳打水或礦泉水。
-
超市精選組合:
- 熟食區:大型超市的熟食區是個寶庫。你可以找到原隻燒雞(避免蜜汁口味)、煙三文魚、刺身拼盤和各款沙律。
- 自組餐盒:快速組合一個個人化的低碳餐盒其實很簡單。拿一盒沙律菜,配上一包優質蛋白質(如煙燻鴨胸、火腿片、蝦仁),再加半個牛油果或一小包橄欖,就是一頓豐盛又健康的午餐。
- 閱讀營養標籤:養成閱讀營養標籤的習慣,特別留意「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許多看似健康的加工食品,例如肉丸或部分香腸,可能添加了澱粉或糖分,需要小心篩選。
常見問題 (FAQ):解答你對低碳高脂飲食的疑問
許多朋友在考慮開始低碳高脂飲食餐單時,心中總會有些疑問。這很正常,因為改變飲食習慣是身體的大工程。以下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可以為你提供清晰、專業的解答,讓你更順利地踏出第一步。
執行低碳飲食初期,出現頭暈、疲倦是正常的嗎?
是的,這是在執行低碳飲食餐單初期一個頗為常見的身體反應。當你大幅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身體需要時間去適應能量來源的轉變,從 привычно燃燒葡萄糖,轉為燃燒脂肪。在這個過渡期間,身體可能會短暫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例如頭暈、疲倦、頭痛或精神難以集中。這通常是身體正在適應的暫時現象,持續時間因人而異,一般為數天至一星期。要緩解這種情況,確保飲用足夠的水分和補充充足的電解質(如鈉、鉀)會有幫助。
執行低碳高脂飲食會便秘嗎?如何預防?
這的確是部分人會遇到的問題。便秘通常不是因為減少了碳水化合物,而是因為膳食纖維和水分攝取不足。許多人誤以為低碳飲食就是只吃肉和油,忽略了蔬菜的重要性。其實,要預防便秘,在你的低碳餐單中必須包含大量富含纖維的非澱粉類蔬菜,例如西蘭花、菠菜、羽衣甘藍和各種綠葉蔬菜。同時,確保每天飲用足夠的水分,因為纖維需要水才能在腸道中發揮作用。加入奇亞籽、亞麻籽等富含水溶性纖維的種子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準備低碳餐單時,完全不吃碳水化合物不是更好嗎?
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低碳飲食的重點在於「降低」而非「完全戒絕」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體必需的宏量營養素之一,特別是來自蔬菜、少量水果和全穀物的「好碳水」,它們提供了重要的維他命、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完全不攝取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方式極為嚴苛,長期執行可能導致營養不均,而且難以持續。一個設計良好的低碳飲食餐單,應該是選擇優質的碳水化合物來源,並將其控制在合適的份量內,而不是走向極端。
哪些人不適合執行低碳高脂飲食餐單?
雖然低碳高脂飲食餐單對許多人有益,但它確實不適合所有人。如果你屬於以下群體,在開始前務必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專業意見。這些群體包括: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因為她們需要全面的營養來支持胎兒或嬰兒的成長;患有腎臟疾病的人士,因為較高的蛋白質攝取可能增加腎臟負擔;第一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有特定代謝疾病或飲食失調歷史的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尋求專業指導是確保安全和效果的最佳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