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期可以做運動嗎?完整攻略:破解 4 大好處、7 大運動宜忌與高效週期訓練法

月經來臨,到底可不可以做運動?每當生理期報到,腹部悶痛、腰痠乏力等不適感,總讓不少女性視運動為畏途,只想躺在床上靜養。然而,將經期視為運動的「休止符」,其實是一個常見的迷思。事實上,只要聰明地選擇運動類型與調整強度,適度運動不僅無礙,更是舒緩經痛、改善水腫及穩定情緒的天然良方。本文將為你提供一份最完整的經期運動攻略,從破解運動的四大好處、剖析七大宜忌事項,到教你如何善用生理週期四階段,度身訂造個人化的訓練地圖,讓你從此不再因月經而中斷訓練,反而能更聰明、更高效地達成運動目標。

為何月經來更該動?破解迷思,發掘經期運動 4 大好處

關於經期做運動的迷思,相信妳也聽過不少。傳統觀念可能建議月經來時要多休息,最好躺在床上不動。但其實,只要身體狀況許可,進行適度的月經運動不僅安全,更能為妳帶來意想不到的4大好處,有效擊退經期不適。究竟經期運動好嗎?讓我們一同來看看。

好處一: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經血順利排出

經期間感到下腹悶脹,有時是因為盆腔血液循環不佳,導致經血排出不順暢。透過散步、伸展等溫和運動,可以有效促進全身,特別是盆腔的血液循環。這就像是為身體的內部管道輕輕按摩,有助於子宮內膜順利剝落,讓經血更暢順地排出,從而減輕腹部的墜脹感。

好處二:刺激大腦釋放安多酚,天然止痛兼提升心情

經痛和情緒低落,可說是月經期間的兩大挑戰。好消息是,運動就是妳身體自帶的解藥。當妳進行適度運動時,大腦會釋放一種名為「安多酚」(Endorphin)的化學物質。安多酚被譽為「天然的嗎啡」,能夠有效阻斷疼痛訊號,達到天然止痛的效果。同時,它也能帶來愉悅感,幫助妳一掃經期的煩躁與憂鬱,讓心情變得更輕鬆開朗。

好處三:提升新陳代謝,有效改善經期水腫

每逢經期,總覺得自己腫了一圈,褲子也變得緊繃嗎?這是因為荷爾蒙變化,讓身體容易滯留水分,造成水腫。進行輕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步走或踩單車,能夠提升妳的整體新陳代謝率。身體微微出汗的過程,正是在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鈉質,讓妳告別浮腫,感覺更輕盈自在。

好處四:維持運動習慣,避免訓練進度中斷

對於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妳來說,最不想見到的,就是因為短短幾天的經期而打亂了辛苦建立的訓練節奏。其實,妳完全不必將月經視為訓練的休止符。學會根據身體狀況,將高強度訓練調整為低強度的動態恢復,例如伸展或輕量訓練,不僅能讓身體保持在活動狀態,更能無縫銜接經期後的訓練,避免體能下降或需要重新適應的窘境。這讓妳的健身計劃更具持續性,向目標穩步邁進。

【經期運動指南】做對三件事,避開四大雷區

談到經期做運動,不少朋友都會疑惑「經期可以做運動嗎?」其實,關鍵不在於完全停下,而是懂得聰明地選擇。只要做對運動類型、避開某些地雷,月經做運動不僅安全,更能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我們將會介紹三大推薦運動、四類應避免的運動,還有四個關鍵注意事項,讓你掌握經期運動的訣竅。

經期運動推薦:三大溫和運動類型

在月經期間,我們的身體需要的是溫柔的對待,而不是高強度的挑戰。選擇合適的溫和運動,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舒緩不適。以下是三種非常適合在經期進行的運動類型。

類型一:輕度有氧運動(散步、慢跑、單車)

輕度的有氧運動是經期的好朋友。例如輕鬆散步、慢跑或踩室內單車,都能有效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幫助經血順利排出,同時改善經期水腫。重點是將強度控制在可以輕鬆聊天的程度,時間建議在20至30分鐘左右,讓身體微微發熱出汗就足夠了。

類型二:伸展與瑜伽(貓牛式、嬰兒式、躺姿抱膝)

經期時腰腹部容易感到痠脹,這時伸展運動和溫和的瑜伽就大派用場。這些動作能有效放鬆繃緊的肌肉,特別是骨盆和下背區域。例如瑜伽中的貓牛式可以舒緩背部不適,嬰兒式能溫和地放鬆腹部,而躺姿抱膝則有助於緩解下背壓力。記住,重點是放鬆,而不是挑戰高難度動作。

類型三:輕量級力量訓練(彈力帶、無負重訓練)

如果你有重訓習慣,經期不代表要完全放棄。你可以轉為進行輕量級的力量訓練。使用彈力帶,或者進行無負重的徒手訓練,例如深蹲、弓箭步等,專注於維持肌肉的活動度與感受度。這樣既能保持運動習慣,又不會對身體造成過大負擔。

經期運動禁忌:四類應避免的運動

學會選擇適合的運動很重要,懂得避開不適合的運動同樣關鍵。在月經期間,身體的狀態比較敏感,以下幾類運動可能會加劇不適,建議暫時避免。

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與劇烈運動

HIIT、短跑或各類劇烈運動會讓心率急速飆升,對處於能量較低水平的身體來說,是很大的負擔。這類運動也可能因強度過高而加劇腹部痙攣或不適。

大重量負重訓練(特別是腹部加壓動作)

進行大重量的深蹲、硬舉等動作時,核心肌群需要強力收縮,這會大幅增加腹腔內的壓力,可能壓迫到子宮,引致經痛加劇。經期期間,力量訓練應以輕量為主。

反覆衝擊或跳躍運動

例如跳繩、拳擊有氧或包含大量跳躍動作的舞蹈,這些運動會對骨盆底肌造成持續的衝擊力。在經期,子宮周圍的韌帶可能較為敏感,反覆的震動有機會引發不適。

瑜伽中的倒立動作

雖然瑜伽整體上很適合經期,但頭倒立、肩倒立等將骨盆位置高於心臟的倒立動作,則建議避免。傳統瑜伽理論認為這會干擾經血自然排出的過程,而且倒立亦會增加盆腔的壓力。

經期運動的四大關鍵注意事項

除了選擇對的運動、避開錯的運動,還有幾個關鍵原則需要時刻謹記,確保你的經期運動體驗安全又舒適。

時刻聆 nghe 身體訊號,不適即止

這是經期運動的黃金法則。每個人的身體反應都不同,同一位女性在不同週期的感受也可能不一樣。如果在運動過程中感到頭暈、噁心、疲勞加劇或經痛惡化,請立即停下來休息。身體的感覺永遠是第一位的。

選擇合適的生理用品,保持乾爽舒適

運動時身體會移動和出汗,選擇吸濕力強、防漏效果好的衛生棉、棉條或月經杯非常重要。這可以讓你專注於運動,不用分心,同時保持私密處乾爽,避免因悶熱而引起皮膚不適或感染風險。

注意補充水分與鐵質

運動會流失水分,經期則會流失鐵質。因此,運動前後記得要多喝水,維持身體水分充足。飲食方面,可以適量攝取紅肉、深綠色蔬菜、豆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補充身體所需。

確保充足休息與睡眠

月經期間身體本身就需要更多能量來進行修復。運動後,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尤其重要。確保每晚有充足的睡眠,能幫助身體恢復體力,讓你在經期也能保持良好狀態。

【個人化訓練】善用生理週期四階段,打造高效訓練地圖

很多人對於經期做運動的疑問,其實答案並非單純的可以或不可以,而是一幅需要個人化訂製的訓練地圖。女性的身體在每個月都會經歷奇妙的荷爾蒙週期變化,理解這個週期,就等於掌握了提升運動效率的秘密。與其將月經視為訓練的阻礙,不如學會順應身體的節奏,讓它成為我們的好夥伴。接下來,我們會將生理週期分為四個階段,讓你清晰了解每個時期的身體狀況與對應的最佳運動策略。

第一階段:月經期 (第 1-7 天) — 動態恢復期

生理狀況:荷爾蒙水平低,體力較差,易感疲累

月經來臨的這幾天,雌激素與黃體酮都處於整個週期的最低點。所以你會感覺體力下降,容易疲倦,甚至有點提不起勁,這是完全正常的生理現象。身體正在進行重要的代謝工作,能量消耗也較大。

運動策略:以低強度瑜伽、伸展或散步為主

這個階段,我們應該將運動視為一種溫和的「動態恢復」。目標是促進血液循環,舒緩經痛不適,而不是挑戰體能極限。可以選擇一些舒緩的瑜伽動作、靜態伸展,或者只是到戶外輕鬆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讓身心都得到放鬆。

第二階段:濾泡期 (第 7-14 天) — 訓練黃金期

生理狀況:雌激素上升,體力與情緒達高峰

月經結束後,雌激素水平開始快速回升,身體正式進入濾泡期。你會發現體力、耐力都顯著提升,新陳代謝加快,心情也變得比較開朗穩定。這正是身體的「超級英雄」模式,能量充沛,是進行訓練的絕佳時機。

運動策略:適合進行高強度有氧及肌力訓練,挑戰個人表現

這段時間絕對是挑戰個人最佳紀錄 (PB) 的黃金機會。無論是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長跑,還是增加負重訓練的重量,身體的反應和恢復能力都會比較好。可以善用這段時間,安排強度較高的訓練課表,提升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第三階段:黃體期前期 (第 14-21 天) — 穩定維持期

生理狀況:體能仍佳,但可能開始出現情緒波動

排卵後,身體進入黃體期。雌激素開始下降,黃體酮則接力上升,它的主要作用是穩定子宮內膜,為可能發生的懷孕做準備。這個時期,體能狀態依然不錯,但你可能會開始感受到一些輕微的情緒起伏或疲倦感。

運動策略:維持中高強度有氧與負重訓練

這個階段的策略是「穩定維持」。可以繼續進行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與負重訓練,保持運動習慣。重點是聆聽身體的聲音,不需要像濾泡期那樣刻意追求突破,維持穩定的訓練強度和頻率,鞏固之前的訓練成果就已經非常足夠。

第四階段:黃體期後期 (第 21-28 天) — 減量預備期

生理狀況:經前症候群 (PMS) 明顯,易疲勞、水腫

來到月經前的一星期,兩種荷爾蒙水平都急速下降,這就是經前症候群 (PMS) 最活躍的時期。身體容易出現水腫、疲勞、乳房脹痛或情緒低落等狀況,對運動的熱情和體力都可能受到影響。

運動策略:逐步降低強度,加入預防性伸展及筋膜放鬆

此時的運動策略應該轉為「減量預備」,為即將到來的月經期做好準備。可以逐步降低運動的強度和時間,將高強度運動轉換成慢跑、游泳或單車等中低強度活動。同時,加入更多伸展運動和筋膜放鬆(例如使用瑜伽滾輪),有助於預防經期來臨時的肌肉繃緊和不適。

【客製化課表】針對不同運動愛好者的經期訓練調整

每個人的運動習慣都不同,所以經期做運動的關鍵,在於懂得如何根據自己的訓練類型作出聰明調整,而不是完全停下來。無論你是跑者、重訓愛好者還是瑜伽練習者,都可以找到月經期間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讓身體在得到舒緩的同時,又不中斷辛苦建立的運動習慣。

跑者篇:如何調整跑步課表?

對於習慣規律練跑的你來說,月經來訪不代表需要將跑鞋束之高閣。只要稍微調整一下訓練內容,你依然可以在跑道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將高強度間歇跑改為輕鬆恢復跑

經期時,身體的能量水平普遍較低,這時候進行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或節奏跑,會對身體造成額外負擔。你可以將這些高強度課表,暫時換成輕鬆的恢復跑。用一個可以輕鬆聊天的配速,跑大約20至30分鐘,目的是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放鬆,而不是挑戰心肺極限。

適度減少跑量,專注維持跑感

這幾天,訓練的目標可以從「提升表現」轉為「維持狀態」。適度減少每週的總跑量,不用強求自己跑到以往的距離。你可以將重點放在維持正確跑姿與輕鬆的跑感上。這樣做既可以讓身體得到休息,又能讓肌肉保持對跑步的記憶,待經期結束後就能更快重回正軌。

重訓愛好者篇:如何執行聰明的「經期減量 (Period Deload)」?

對於熱愛重量訓練的你,經期是執行「週期減量(Period Deload)」的絕佳時機。這是一種策略性的減量訓練,可以幫助身體恢復,同時鞏固你的技術基礎。

降低訓練重量,專注於動作技術與肌肉感受度

經期時荷爾蒙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力量和關節的穩定性。這時候挑戰個人最大重量(PR)並不是明智之舉。你可以將訓練重量降低至平常的50%至60%,然後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動作的標準度與肌肉的感受度上。利用這個機會,感受目標肌群的每一次收縮和伸展,這對長遠的肌肉發展非常有幫助。

避免大重量複合動作,改為輔助或孤立訓練

深蹲、硬舉這些需要核心肌群強力支撐的大重量複合動作,可能會增加腹腔壓力,引致不適。你可以暫時以輔助訓練或孤立訓練來代替。例如,將大重量的槓鈴臀推,改為用彈力帶進行的臀橋;或者多做一些針對手臂、肩膊的孤立訓練,這樣既能維持訓練量,又可以避開對腹部的過度壓迫。

瑜伽練習者篇:如何從動態流暢過渡到靜態修復?

瑜伽練習者在經期時,練習的重點應從追求體式的流暢與力量,轉移到身體的修復與內在的平靜。

將動態流瑜伽或高溫瑜伽,改為修復瑜伽或陰瑜伽

動態的流瑜伽(Vinyasa Yoga)或消耗大量體力的高溫瑜伽,在經期時可能會讓你感到更加疲累。這段時間,不妨嘗試一下節奏緩慢的修復瑜伽(Restorative Yoga)或陰瑜伽(Yin Yoga)。這兩種瑜伽著重於長時間的靜態伸展,能夠深層放鬆緊繃的肌肉與筋膜,有效舒緩經痛與腰背酸痛。

善用輔具(瑜伽磚、抱枕)達至深度放鬆

在練習修復瑜伽或陰瑜伽時,輔具是你的好朋友。善用瑜伽磚、抱枕、毛毯等工具來支撐身體,可以讓你在完全沒有壓力之下,進入更深層次的放鬆。例如,在躺姿束角式(Supta Baddha Konasana)中,在背部下方放置一個長抱枕,可以溫和地打開胸腔與髖部,舒緩經期的腹部悶脹感。

經期運動常見問題 (FAQ)

關於經期做運動,相信你心中還有不少疑問。我們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能夠清晰地解答你的疑慮,讓你更安心地在月經期間保持活動。

如果經痛非常嚴重,還可以運動嗎?

當經痛非常嚴重,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時,身體其實正在發出需要休息的強烈訊號。在這種情況下,最重要的原則是順應身體的感覺。假如疼痛劇烈,伴隨噁心或頭暈,勉強運動反而會為身體帶來額外壓力。此刻,讓自己好好休息,或者進行一些極度溫和的活動,例如在床上做腹式呼吸或輕柔的靜態伸展,會是更好的選擇。如果嚴重經痛是每個月都出現的常態,建議尋求專業醫療意見,了解背後是否有其他健康因素。

月經期間運動會否影響經血流量?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好奇的問題。一般來說,適度的月經做運動並不會改變整個週期的總經血量,因為總量主要由體內的荷爾蒙水平決定。不過,運動時心跳加速和血液循環加快,有機會讓經血排出得更順暢,所以你可能會感覺運動後短時間內的流量似乎變多了。這只是暫時的現象,並非總量增加。反過來看,長期而規律的運動習慣,反而有助穩定荷爾蒙,長遠來說可能讓經期變得更規律,流量更穩定。

月經期間可以游泳嗎?有何注意事項?

月經期間想游泳是絕對可以的,關鍵在於做好衛生措施。傳統的衛生巾浸水後會失去功效,所以並不適用。選擇內置式的生理用品,例如衛生棉條或月經杯,便能有效阻隔經血外漏,同時也能避免池水進入體內。坊間流傳「池水壓力會讓經血停止」的說法並不完全準確,所以不能單靠這個想法。運動後,記得要盡快更換生理用品,保持個人衛生。當然,如果當天身體感到不適或疲倦,選擇在池邊休息也是個不錯的決定。

長期規律運動,對改善經痛有幫助嗎?

答案是肯定的。解答經期運動好嗎這個問題時,不能不提長期規律運動帶來的好處。持續運動能有效改善經痛問題。首先,運動會刺激大腦釋放安多酚,這是一種天然的止痛劑,能提升身體對疼痛的耐受度。其次,規律運動有助於減少體內引發子宮收縮、造成痛感的「前列腺素」分泌。最後,運動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包括骨盆區域,有助於放鬆肌肉,從而舒緩痙攣帶來的不適。要達到這個效果,重點在於「長期」與「規律」,即是將運動融入生活,而非只在經期才動。

經期運動的時間應控制在多長?

經期運動的時間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完全取決於你的個人感受、月經第幾天,以及所選的運動類型。一個比較理想的參考範圍是 20 至 45 分鐘。在流量較多、身體較易疲累的頭一兩天,或許進行 20 分鐘的輕度伸展或散步已經足夠。到了經期中後段,如果感覺體力回升,可以逐漸延長運動時間。最重要的指標始終是身體的反應,運動的目標是讓身心感到舒暢,而不是疲憊不堪。一旦感到不適,就應該停下來休息。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