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經期前體重上升?全面拆解經期前後體重變化,附5大策略告別水腫與情緒波動
明明飲食運動如常,為何每逢經期前,體重總會神秘上升一兩公斤?褲頭變緊、小腹腫脹,加上突如其來的食慾和情緒低落,讓你感到既困惑又沮喪。
如果你有以上經歷,請放心,這並非減肥失敗,而是極為普遍的生理週期現象。體重增加的元兇並非脂肪,而是由荷爾蒙波動引致的暫時性「水腫」。本文將為你全面拆解經期前後的體重變化之謎,並提供5大實戰策略,從飲食、運動到情緒管理,助你輕鬆告別水腫與情緒波動,更會教你把握月經週期的「減重黃金期」,讓身心維持在最佳狀態。
為何經期前體重會上升?解構荷爾蒙與身體的秘密
經期前體重增加:正常的生理週期現象
相信不少人都經歷過,明明飲食運動如常,但每個月總有幾天,站上體重計的數字總是不太友善。其實,這種經期前體重上升,是女性身體一個非常正常的生理週期現象。很多人都會問,經期前體重會增加嗎?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相當普遍。
這並非脂肪,而是暫時性的水分滯留(水腫)
首先要釐清一個重要觀念,這段時間增加的體重,絕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脂肪。當你感覺經期前體重變重,主要是因為身體暫時儲存了比平時更多的水分,形成所謂的「生理性水腫」。所以,這只是暫時的數字波動,並非減肥失敗的訊號。
體重增加範圍:普遍上升1至3公斤
這種經期前體重變化的幅度因人而異,不過普遍來說,體重上升大約1至3公斤(約2至6磅)都屬於正常範圍。這個數字聽起來可能不少,但請記住,它們大部分都是水分的重量。
荷爾蒙是主因:黃體素 (Progesterone) 水平升高
經期前後體重的波動,背後最大的推手就是荷爾蒙。在排卵後到月經來臨前的這段時間,稱為「黃體期」,體內的黃體素(Progesterone)水平會顯著升高,為可能到來的懷孕做準備。
黃體素如何引致水分與鈉質滯留
黃體素就像一位盡責的管家,它會向身體發出指令,要求儲存更多的資源。其中一個指令就是讓腎臟留住更多的鈉質(鹽分)。鈉質會像海綿一樣吸附水分,所以當體內鈉質增加,水分自然也會跟著滯留在體內,造成水腫現象。
為何食慾大增,特別想吃高熱量食物?
黃體素的影響不止於此。它同時會影響大腦中調節食慾的化學物質,讓我們特別渴望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熱量的食物,例如甜食、薯片等。這是身體一種本能的反應,希望儲存更多能量,以應付子宮內膜增厚等耗能的生理活動。
腸胃蠕動減慢,引致腹脹與便秘
此外,黃體素還有放鬆平滑肌的作用,這也包括了我們的腸道肌肉。當腸道蠕動速度減慢,食物和氣體就更容易在腸道內停留,引致腹部脹氣甚至便秘,這也是讓你看起來小腹凸出、感覺更「重」的原因之一。
如何判斷是正常的經期前體重變化?
要判斷自己的體重增加是否屬於正常的週期性變化,可以從以下幾點觀察:
觀察時間點:月經來臨前5至10天
正常的經期前體重變化,通常發生在月經正式來臨前的大約5至10天內。如果你發現體重上升的時間點大致落於這個區間,那就很有可能是荷爾蒙在發揮作用。
伴隨症狀:胸部脹痛、下腹腫脹感
這種體重增加通常不會單獨出現。它很多時候會伴隨著其他經前症候群(PMS)的症狀,例如胸部脹痛、下腹有腫脹或下墜感、皮膚狀況變差或情緒波動等。這些都是同一荷爾蒙變化下的連帶反應。
體重恢復:月經來潮後會自然回落
最關鍵的判斷標準是,這種體重增加是暫時性的。當月經來潮後,體內的黃體素水平會急速下降,身體不再需要儲存那麼多水分和能量,之前滯留的水分會透過尿液排出,體重通常會在月經開始後的幾天內自然回落到正常水平。
應對經期前體重變重:告別水腫與不適的實戰策略
面對每月的經期前體重上升,其實可以透過一些聰明的策略來應對。與其讓數字影響心情,不如主動出擊,從飲食和生活習慣著手,你會發現身體的反應比想像中更直接。這些方法並非複雜的減肥計劃,而是幫助身體更順暢度過週期變化的實用技巧。
飲食調整:吃對食物,從體內改善水腫
身體的感受,很大程度反映了我們吃進去的東西。經期前體重變化尤其如此,只要調整一下餐單,就能有效改善水腫帶來的不適感。
減鈉:避開高鈉食物清單(如:加工食品、湯底)
鈉質是導致身體儲存水分的主要元兇之一,想改善水腫,第一步就是減少鈉的攝取。日常飲食中,很多「隱形鈉」藏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例如加工食品如香腸、火腿,外食的濃郁湯底,還有醬料與醃製小菜。嘗試在這段時間選擇較清淡的烹調方式,多吃原型食物,身體自然會感覺輕盈一些。
增鉀:多吃高鉀食物以平衡鈉質(如:香蕉、菠菜)
鉀質就像身體內的鈉質平衡高手,它有助於將體內多餘的鈉和水分排出。在飲食中增加高鉀食物的比例,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香蕉、菠菜、牛油果、番薯和奇異果都是很好的選擇。它們不僅能幫助平衡電解質,還富含其他營養,為身體提供能量。
補水:為何飲水反而能消水腫?每日飲水量建議
很多人會誤以為水腫就應該減少飲水,但事實正好相反。當身體缺水時,反而會啟動保護機制,努力抓住每一滴水分,令水腫情況加劇。飲用足夠的水,能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幫助身體將滯留的鈉質和廢物排走。一般建議每日飲用約2公升水,或根據個人體重(公斤)乘以30-40毫升來計算,讓身體維持在水潤的狀態。
針對性飲食建議:解決水腫與甜食慾望
除了整體的飲食原則,針對經期前常見的下半身水腫和難以抑制的甜食慾望,也有一些特別的飲食小貼士。
針對下半身水腫:推薦利水消腫的天然食材(如:紅豆水、薏仁)
如果特別在意下半身的水腫情況,可以嘗試一些天然的利水食材。紅豆水和薏仁水都是非常受歡迎的選擇,它們性質溫和,有助促進身體排出多餘水分。冬瓜、粟米鬚等也是不錯的食材,可以加入日常湯水或料理中,輕鬆達到消腫效果。
針對想吃甜食:提供健康替代品(如:黑朱古力、水果配無糖乳酪)
經期前想吃甜食,是荷爾蒙影響下的正常生理反應。與其完全壓抑,不如選擇更健康的替代品來滿足口腹之慾。一兩片高可可含量的黑朱古力(70%或以上),不僅能解饞,還含有抗氧化物。新鮮水果搭配無糖希臘乳酪,既能提供天然甜味,又能補充蛋白質和益生菌,是個美味又無負擔的選擇。
生活習慣調整:促進循環,舒緩不適
飲食之外,調整一些生活小習慣,也能為舒緩經期前後體重不適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推薦的輕量運動(如:散步、瑜伽伸展)
雖然經期前可能感到疲倦,但適度的輕量運動反而有助舒緩不適。散步、輕快的步行,或是在家進行一些溫和的瑜伽伸展,都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加速水分代謝,同時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和心情。重點在於「輕量」,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為何應避免高強度訓練及過度重訓?
在這段時期,身體正為月經做準備,相對比較敏感。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或過度的重量訓練,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額外壓力,加劇身體的發炎反應,甚至可能影響荷爾蒙的平衡。應該聆聽身體的聲音,將高強度訓練安排在經期結束後體力較佳的時段,讓身體有足夠的空間休息和恢復。
不只體重,情緒也波動?管理經期前心理健康
除了關注經期前體重的變化,不少女性朋友都會留意到,這段時間的情緒也特別容易起伏。經期前後的身體與心理狀態其實是互相影響的,當我們學會管理好情緒,身體的不適感也可能隨之舒緩。
理解情緒波動的根源:荷爾蒙如何影響大腦血清素
經期前後體重變化與情緒起伏,根源都來自體內荷爾蒙的劇烈波動,特別是黃體素與雌激素的水平升降。這些荷爾蒙會直接影響大腦中一種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血清素有「快樂荷爾蒙」的稱號,主要負責穩定情緒和帶來幸福感。
經前焦慮、不安、脾氣暴躁的生理基礎
當經前荷爾蒙的變化導致血清素水平下降時,大腦的情緒調節中樞就可能變得不穩定。這就是為何你可能會無故感到焦慮不安、心情低落,甚至對一些小事也特別容易感到煩躁或發脾氣的生理基礎。這並非你的個人問題,而是身體正在經歷的自然化學變化。
建立你的「情緒工具箱」:穩定心情的實用技巧
了解了背後的原因,我們就可以更有目標地準備一些實用工具,幫助自己平穩地度過這段時期,建立一個專屬的「情緒工具箱」。
心理調適:暫時收起體重計,避免數字焦慮
面對經期前體重變重的情況,第一個建議是暫時將體重計收起來。這個時期的體重上升主要是水分滯留,數字並不能反映真實的體脂變化。持續關注一個暫時性的數字,只會增加不必要的焦慮感,形成惡性循環。讓自己從數字的壓力中解放出來,是穩定情緒的第一步。
營養補充:攝取富含鎂和鈣的食物穩定情緒
在飲食方面,可以多補充鎂和鈣這兩種礦物質。研究發現,鎂有助於放鬆神經系統和肌肉,舒緩焦慮感。鈣質則與血清素的製造有關,有助於穩定情緒。你可以在日常餐單中加入深綠色蔬菜(如菠菜)、堅果、黑朱古力(富含鎂),以及豆腐、乳製品或黑芝麻(富含鈣)。
放鬆練習:5分鐘正念呼吸或冥想練習
當感覺情緒快要失控時,一個簡單的5分鐘正念呼吸練習就能帶來莫大幫助。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閉上眼睛,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感受空氣由鼻腔吸入,再緩緩呼出。這個過程可以幫助大腦暫時從紛亂的思緒中抽離,讓身心回到平靜的狀態。
經期與減肥:把握月經週期的減重黃金期
澄清迷思:「經期吃不胖」是錯覺
許多人聽過一個說法,就是經期期間新陳代謝較快,所以多吃一點也不會胖。這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經期前後的體重變化,主要是體內水分的增減,而不是脂肪的改變。
解釋經期體重下降的主因是水分流失,非脂肪減少
月經來潮時,體重計上的數字可能會稍微下降,讓人產生「變瘦了」的錯覺。這個現象的主因,是因為荷爾蒙水平改變,身體開始排出經期前體重上升時所滯留的多餘水分和鈉質。所以,這只是身體回復到正常含水量的過程,與真正的脂肪燃燒沒有直接關係。
熱量依然會轉化為脂肪儲存
無論在月經週期的哪個階段,熱量平衡的法則依然適用。如果你在經期攝取了超出身體所需的卡路里,這些多餘的熱量還是會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所以,以為經期可以放縱飲食,只會讓減重計劃前功盡廢。
認識月經週期四階段與體重管理的關聯
與其相信沒有根據的迷思,不如學習如何利用身體的自然節律。我們可以將月經週期大致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荷爾蒙狀態都不同,所以對應的體重管理策略也應該有所調整。
月經期(第1-7天):重點在於休息與調理
這是身體正在進行代謝和排毒的階段。因為荷爾蒙處於低點,你可能會感到疲倦和體力下降。這段時間的重點應該放在身體的休息和調理上,可以進行一些溫和的伸展運動,飲食上則著重補充流失的鐵質,為下一階段儲備能量。
減重黃金期:濾泡期(第8-14天),新陳代謝加快
月經結束後的一星期,就是減重效果最顯著的「黃金期」。這段時間雌激素水平回升,新陳代謝速度加快,體力與精神狀態都會達到高峰。身體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都很好,是執行飲食控制和增加運動強度的最佳時機,減重效果會事半功倍。
排卵期/黃體前期(第15-21天):維持平穩的「減肥平台期」
排卵後,身體的新陳代謝會稍微減慢,食慾也可能開始增加。這段時間可以視為「減肥平台期」。減重速度可能會趨於平穩,但這不代表需要放棄。此時的關鍵是維持穩定的運動習慣和均衡飲食,鞏固在黃金期建立的成果。
經前期/黃體後期(第22-28天):身體儲能期,非減重時機
這段時間就是造成經期前體重變重的主要階段。黃體素分泌達到高峰,身體開始儲存水分和能量,容易出現水腫、食慾大增和情緒波動。這時候不適合進行高強度的減重計劃,目標應轉為管理經前不適,避免因情緒性進食而攝取過多熱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