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核心睡著了嗎?物理治療師教你3招檢測+5個練Core動作,發掘強大核心好處
經常腰痠背痛、體態不佳,甚至在運動時感到力不從心?這一切問題的根源,或許並非單純的肌肉疲勞,而是你的「核心」睡著了。核心遠不止是表面的六塊腹肌,它是由腹橫肌、骨盆底肌等多組深層肌肉構成的穩定系統,是身體所有動作的根基與力量傳遞的中樞。當這個力量中心因久坐或錯誤訓練而「失憶」,各種痛症與運動傷害便會隨之而來。本文將由專業物理治療師,帶你一步步拆解核心的秘密。我們將提供3個簡單的自我檢測動作,讓你判斷自己的核心是否處於無力狀態,並教授一套從「喚醒」到「強化」的完整訓練方案,助你重建穩固的身體中軸,徹底告別痛症,發掘更強大的運動潛能。
為何要練Core?重新認識身體的「力量中心」
講到練core好處,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漂亮的腹肌線條,但它的重要性遠不止於此。核心肌群其實是我們身體真正的「力量中心」,所有動作的基礎都源於此。無論是想改善體態、提升運動表現,還是預防腰痠背痛,了解並正確地進行練core,都是關鍵的第一步。
核心不是只有六塊腹肌:拆解深層與淺層核心
很多人誤以為練core就是練出六塊腹肌。事實上,我們常說的六塊腹肌(腹直肌),只是核心肌群中的「淺層肌肉」。你可以想像身體是一棵大樹,淺層核心就像是外露的樹幹,而更重要的「深層核心」,則像是深埋地底的樹根。樹幹再粗壯,如果樹根不穩,大樹還是會輕易倒塌。同樣道理,單靠淺層腹肌,身體的穩定性是遠遠不夠的。
核心肌群解剖圖:從腹橫肌到骨盆底肌的穩定網絡
那麼,這個重要的核心網絡到底由哪些肌肉組成?它就像一個穩固的圓柱體,包裹著我們的軀幹。頂部是負責呼吸的橫膈膜,底部是支撐盤腔器官的骨盆底肌。而前後則有像天然腰封一樣、最深層的腹橫肌,還有緊貼脊椎的多裂肌。這些肌肉共同合作,形成一個360度的穩定結構。
核心的功能:穩定脊椎、傳遞力量的天然護腰
這組肌肉團隊的主要任務有兩個。第一是穩定,它們像一個天然的護腰,時刻保護著我們的脊椎,減少日常活動對脊椎造成的壓力。第二是傳遞力量。核心是連接上半身與下半身的橋樑,所有力量都需要經過它來有效傳遞。
強大核心是所有動作的根基
無論是日常的走路、搬東西,還是運動場上的跑、跳、投擲,一個強而有力的核心都是所有高效動作的基礎。當核心穩定,四肢才能在一個穩固的平台上發力,讓動作更流暢、更有力,也更安全。
身體的動力鏈:解釋力量如何從核心傳至四肢
我們可以把身体看成一條「動力鏈」。力量通常由地面發起,經過下肢,然後傳到核心。一個穩定的核心能將這股力量順暢地傳遞到上肢。例如,拳擊手出拳的威力,並非單純來自手臂,而是由腳蹬地、髖部旋轉,再透過穩固的核心將全身力量集中到拳頭上。如果核心不穩,力量就會在傳遞中流失。
為何核心失憶會導致腰痠背痛與運動傷害
當核心肌群長期沒有被正確使用,彷彿「失憶」一樣變得軟弱無力時,身體就會尋找其他肌肉來代勞。這時候,下背部的肌肉或腰椎關節就要承受額外的壓力,去完成本應由核心負責的穩定工作。長期下來,這種代償模式自然會導致腰痠背痛,甚至在運動時大大增加受傷的風險。
3個動作自我檢測:你的核心「睡著了」嗎?
想發掘練core好處,第一步是確認你的核心肌群是否真的在「工作」。許多人即使有運動習慣,身體中軸的力量中心可能依然處於休眠狀態,無法有效穩定脊椎。我們可以透過幾個簡單的練core動作,快速檢查一下你的核心是否真的醒著。
為何核心會「失憶」?久坐與錯誤訓練是主因
核心肌群變得遲鈍甚至「失憶」,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現代生活模式中的兩大元兇,就是長期久坐與不正確的訓練觀念。它們會悄悄地改變身體的肌肉平衡,讓核心肌群無法正常發揮作用。
長期久坐如何導致腹部無力與髖屈肌緊繃
當我們長時間坐著,腹部肌肉幾乎完全放鬆,久而久之自然變得虛弱無力。與此同時,位於大腿前上方的髖屈肌群,卻因為膝蓋彎曲而一直處於縮短狀態,變得異常緊繃。這種「腹部鬆、髖部緊」的肌肉失衡,會將骨盆向前拉扯,不僅容易形成小腹凸出的體態,更會直接增加腰椎的壓力,成為腰痠背痛的常見原因。
淺層肌肉過度代償,令深層核心無法啟動
另一個常見情況是,我們過度依賴表層的大肌肉去完成動作,而忽略了深層穩定肌群的參與。例如,很多人做捲腹時,只會猛力收縮表層的腹直肌(六塊肌),而負責深層穩定的腹橫肌卻沒有啟動。當淺層肌肉習慣了「搶工作」,進行所有穩定任務時,深層核心就更難被喚醒,形成了一種效率低下的代償模式。
核心穩定度快速評估
現在,讓我們透過三個簡單的練core方法來評估一下你的核心穩定性。這些動作不需要任何器材,在家中就能輕鬆完成,幫助你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測試一:腹部內收(感受深層腹橫肌的啟動)
這個測試的目的是學習感受最深層的腹橫肌。首先,平躺在地,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將指尖放在盤骨前方最突出的骨頭內側約一吋的位置。先輕輕咳嗽一下,你會感覺到指尖下有一塊肌肉瞬間繃緊,這就是腹橫肌。接著,嘗試在正常呼吸下,主動模仿這種繃緊感,想像將肚臍輕輕向脊椎方向拉近。如果你能獨立收緊這部分肌肉,而表層的六塊肌沒有過度僵硬,就代表你與深層核心的連結良好。
測試二:單腳站立(評估平衡與骨盆控制能力)
平衡力是核心穩定性的直接體現。雙腳合併站立,然後慢慢提起其中一隻腳,膝蓋彎曲成90度,嘗試維持這個姿勢30秒。過程中,仔細觀察你的身體。站立那邊的臀部有沒有向外突出?骨盆是否能保持水平,還是提起腳那邊明顯下墜?如果身體搖晃不定,或者需要大幅度擺動上半身來維持平衡,這就表示你的核心控制與穩定能力有待加強。
測試三:基礎死蟲式(檢測核心抗伸展與抗旋轉能力)
死蟲式是一個絕佳的練core動作,也能用來檢測核心抵抗肢體伸展的能力。首先平躺,雙腳抬起至桌面姿勢(大腿垂直地面,小腿平行地面),雙手垂直指向天花板,並確保下背部能平貼地面。然後,緩慢地將你的右手與左腳同時向地面放下。過程中必須極力保持軀幹穩定,下背部不能拱起離地。如果你在肢體下放時,腰部輕易地拱起,或者身體無法自控地左右搖晃,這便清楚地顯示你的核心在抵抗伸展力時力量不足。
練Core完整教學:物理治療師的「喚醒 → 強化」黃金兩步法
掌握練core好處的關鍵,不在於盲目地做幾百下仰臥起坐,而是一套有系統的練core方法。物理治療師最推崇的,就是這個「喚醒 → 強化」的黃金兩步法。這個流程先重新教育你的身體如何正確使用核心,然後才逐步提升它的力量。這樣循序漸進,不但效果更顯著,也大大減低了受傷的風險。
第一步:喚醒沉睡核心 (Activation)
目標:重建大腦與肌肉的神經連結,學習正確發力
許多人的核心之所以無力,並非肌肉本身的問題,而是大腦與深層肌肉之間的溝通線路「斷了線」。長期久坐和不良姿勢,令大腦忘記了如何指揮它們工作。所以,訓練的第一步不是追求疲勞感,而是透過精準、低強度的動作,重新建立這種神經連結,讓身體學會如何正確地啟動核心發力,而不是用腰部或頸部肌肉去代償。
喚醒動作一:橋式(正確啟動臀肌,避免腰部代償)
橋式是一個基礎卻極其重要的練core動作,它的重點在於學習如何獨立使用臀肌發力,而不是錯誤地拗起腰部。
步驟:
1. 仰臥,雙膝彎曲,雙腳平放地面,寬度與臀部相約。
2. 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掌心向下。
3. 發力前,先集中精神感受臀部肌肉,然後主動將其夾緊。
4. 以臀部力量為主導,緩緩將骨盆向上推,直到身體由肩膀到膝蓋成一直線。
5. 過程中,腹部需要保持收緊,切勿過度挺起腰部,應感覺是臀部而非下背在工作。
6. 在頂點停留一至兩秒,然後有控制地慢慢放下。
喚醒動作二:死蟲式(配合呼吸,穩定軀幹)
死蟲式這個名稱聽起來有點奇怪,但它對於訓練軀幹在四肢活動時的穩定性,效果極佳。這個動作的精髓在於「對抗伸展」,學習在動態中維持核心穩定。
步驟:
1. 仰臥,雙膝提起至呈90度,小腿與地面平行,形成「桌面」姿勢。
2. 雙臂向天花板伸直,與肩膀對齊。
3. 全程保持下背部輕輕貼著地面,這是動作的關鍵。
4. 緩緩呼氣,同時有控制地將對側的手和腳(例如右手與左腳)向地面放下。
5. 放下至接近地面但不要觸碰,然後吸氣,慢慢回到起始位置。
6. 換邊重複動作,過程中要極力保持軀幹和骨盆紋風不動。
第二步:整合與強化核心 (Strengthening)
目標:提升核心在動態中的肌力與耐力
當你的大腦與核心肌肉重新建立良好的溝通後,就可以進入強化階段。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增加肌肉的負荷,提升它們的力量、耐力以及在各種動態活動中的穩定能力,將核心打造成一個真正堅實的力量中心。
強化動作一:平板支撐(修正塌腰與聳肩等常見錯誤)
平板支撐是經典的練core動作,但許多人做的姿勢都有待改善。一個標準的平板支撐,需要全身肌肉的協同合作。
正確姿勢要點:
1. 用前臂及腳尖支撐身體,手肘應在肩膀正下方。
2. 收緊腹部與臀部,想像將肚臍向脊椎方向拉近。
3. 身體從頭到腳跟必須維持一條筆直的直線。常見錯誤是臀部過高,或腰部向下塌陷,這都會對腰椎造成壓力。
4. 頭部保持在自然延伸的位置,眼睛望向雙手前方地面,避免抬頭或過度低頭。
5. 肩膀要放鬆,主動將肩胛骨向下壓,避免聳肩。
強化動作二:側平板支撐(鍛鍊側腹穩定性,保護腰椎)
核心的穩定性是360度的,側平板支撐主力鍛鍊我們身體側面的深層肌肉,特別是腹內外斜肌,它們對於保護腰椎、防止身體在運動中產生不必要的側向彎曲至關重要。
步驟:
1. 側臥,用單邊前臂支撐,確保手肘在肩膀正下方。
2. 雙腳可併攏或前後交錯放置以增加穩定性。
3. 收緊核心,將臀部向上抬起,直至身體從頭到腳成一直線。
4. 過程中保持臀部穩定,不要向前或向後傾倒。
5. 維持指定時間後,換邊進行。
強化動作三:農夫走路(整合全身力量的功能性訓練)
農夫走路是一個功能性極強的訓練,它完美地模擬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提著重物行走的狀況。這個動作能訓練核心在移動中對抗負重、維持身體直立的綜合能力。
步驟:
1. 站立,雙手各持一個有重量的物件(如啞鈴或壺鈴)。
2. 抬頭挺胸,收緊肩胛骨,將肩膀下壓。
3. 繃緊整個核心,就像準備要承受衝擊一樣。
4. 以穩定、受控的步伐向前行走。
5. 全程要對抗重物將身體向下拉或左右搖晃的力,專注於維持軀幹的挺拔與穩定。
針對不同族群的練Core方案與好處
辦公室久坐族:告別腰痠背痛,改善不良體態
練core好處對於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的你尤其重要。日復一日的久坐,不只會令腹部肌肉變得無力,更會讓髖屈肌(大腿與骨盆連接處的肌肉)處於長期縮短的狀態,變得異常繃緊。這種肌肉失衡的狀態,會慢慢將你的骨盆向前拉,增加腰椎的壓力,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下班後總感覺腰痠背痛,甚至站姿都變得不好看。一個專為你而設的練core方法,目標就是逆轉這些因久坐而產生的負面影響。
重點訓練:伸展髖屈肌、強化臀肌與腹橫肌
針對久坐族群的練core動作,重點並非單純鍛鍊腹肌,而是一個更全面的策略。首先,你需要伸展繃緊的髖屈肌,釋放將骨盆向前拉扯的張力。然後,重點是「喚醒」並強化因長期受壓而變得無力的臀肌,因為強壯的臀肌能幫助骨盆穩定在正確位置。最後,透過特定的訓練去強化深層的腹橫肌。腹橫肌就像一條天然的腰封,從內部支撐你的腰椎,分擔脊椎的壓力。
預防效益:降低椎間盤壓力,遠離「下交叉綜合症」
當你持續進行上述的重點訓練,就能有效預防一種名為「下交叉綜合症」的體態問題。這種綜合症的典型特徵,就是腹部突出、腰椎弧度過大與臀部扁平,這正是久坐族群常見的肌肉不平衡狀態。透過強化弱勢的臀肌與腹橫肌,並且伸展過緊的髖屈肌與下背,就能逐步矯正體態。更重要的是,一個穩定的核心能夠顯著降低日常活動對椎間盤造成的壓力,是你遠離椎間盤突出等嚴重問題的第一道防線。
健身新手與運動愛好者:打穩根基,提升運動表現
如果你是健身新手或運動愛好者,練core的好處則體現在運動表現的全面提升。核心肌群是身體力量傳遞的中樞,它連接你的上半身與下半身。無論你進行任何運動,力量都是由地面 через雙腳產生,再經由穩定的核心傳遞到四肢。一個虛弱的核心就像一條鬆散的鏈條,力量在傳遞過程中會大量流失,不但限制了你的運動表現,更加大了受傷的風險。
如何透過核心力量,提升深蹲、硬舉的安全性與重量
在進行深蹲、硬舉這類大重量訓練時,核心的角色至關重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核心,能夠在負重時收緊,產生穩定的「腹內壓」,就像為你的脊椎穿上了一件無形的保護盔甲。這個壓力能維持脊椎中立,防止它在壓力下彎曲或變形,從而大幅提升動作的安全性。當你的軀幹穩定性提高,身體就能更有效率地發力,自然就能夠推動更大的重量,突破自己的紀錄。
改善跑步與球類運動的效率,將力量轉化為表現
對於跑步愛好者而言,穩定的核心能防止跑步時骨盆過度晃動,讓每一步都更有效率,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在網球、籃球或高爾夫等需要旋轉爆發力的球類運動中,核心更是力量的轉運站。所有由腿部蹬地產生的力量,都需要通過核心肌群順暢地傳導至手臂,才能打出強勁的一球。若核心不穩,力量就會在這個過程中「洩漏」,你的表現自然會大打折扣。所以,練core就是將你的力量轉化為實際表現的關鍵一步。
練Core常見問題 (FAQ)
大家在探索練core好處和方法的路上,總會遇到一些疑問。這裡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用最直接易明的方式,為你一一解答,讓你練得更安心,也更有效率。
我需要每天練Core嗎?(訓練頻率與休息建議)
這個問題非常好,很多人以為核心肌群愈練愈好,所以應該每天操練。事實上,核心肌群與身體其他肌肉一樣,都需要時間休息和修復。肌肉是在休息時生長,過度訓練反而會導致肌肉疲勞,影響動作質素,甚至增加受傷風險。
建議的訓練頻率是每週進行3至4次,而且最好不要連續兩天進行。這樣可以給予肌肉大約48小時的恢復時間。當然,訓練頻率也視乎強度而定。如果你進行的是高強度的強化動作,休息就尤其重要。如果是較溫和的喚醒動作,頻率可以稍微高一些。最重要的是學習聆聽身體的訊號,感到過度疲勞時就應該休息,這樣才能走得更長遠。
為何練Core時會頸痛或腰痛?(常見錯誤與修正)
在進行練core動作時感到頸痛或腰痛,通常是身體發出的警號,代表你的發力方式或姿勢可能出錯了。
頸痛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在做捲腹等動作時,腹部力量不足,於是頸部肌肉便過度用力去「代償」,試圖將頭部抬起。另一個常見錯誤是用雙手抱頭,不自覺地用力拉扯頸部。修正方法是,將雙手輕放耳邊或交叉放於胸前,想像下巴與鎖骨之間夾著一個網球,保持頸部放鬆,專注用腹部的力量將上背帶離地面。
至於腰痛,則多數出現在平板支撐或抬腿等動作中。當核心未能有效收緊,腰部便會向下塌陷或過度拗腰,令腰椎承受過大壓力。修正方法是,時刻提醒自己將肚臍向脊椎方向收緊,並夾緊臀部,以保持骨盆處於中立位置。如果做抬腿動作時感到腰部離地,可以先縮小動作幅度,或屈膝進行,待核心力量增強後再挑戰完整動作。
只練Core能練出六塊腹肌嗎?(體脂率是關鍵)
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迷思。答案是,單靠練core並不足以讓你擁有清晰的六塊腹肌。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有腹肌(腹直肌),只是它們通常被一層脂肪覆蓋著。所以,腹肌能否現形,關鍵在於你的整體體脂率夠不夠低。
練core可以讓你的腹肌變得更強壯、更厚實,輪廓更分明。這就像是你在雕琢一塊玉石,把它雕得更精美。不過,如果玉石上蓋著一塊厚布(體脂肪),無論它多精美,別人也看不見。要掀開這塊布,你需要配合均衡飲食和全身性的運動(例如有氧運動和重力訓練)來降低整體體脂。所以,要練出六塊腹肌,正確的練core方法和體脂管理兩者缺一不可。
練Core會讓腰變粗嗎?(破除迷思)
很多人,特別是女士們,會擔心練core會不會把腰練粗,變成「水桶腰」。這個想法可以理解,但實際上,一個均衡的練core計劃,效果通常是相反的。
我們的核心深層有一組肌肉叫「腹橫肌」,它的走向像一條天然的腰封,圍繞著我們的腹部。很多核心訓練,例如死蟲式和正確的平板支撐,都能有效強化這組肌肉。當腹橫肌變得強而有力,它就能更有效地收緊腹部,穩定軀幹,反而會讓你的腰圍在視覺上顯得更纖細、更緊實。
至於腰部兩側的腹斜肌,除非你進行極高強度和極大重量的針對性訓練,否則很難將它們練得過於肥大。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訓練腹斜肌只會讓腰部線條更明顯,更有運動感,而不會導致腰圍變粗。腰圍粗幼的主要因素,始終是脂肪的多少,而不是肌肉的體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