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呼吸胸凹點算?家長急救天書:由3步評估、5分鐘應對到5大成因全面解構

看見BB呼吸時胸口出現一下一下的凹陷,相信任何家長都會心頭一緊,感到不知所措。這種「呼吸胸凹」(Chest Retractions)是嬰幼兒呼吸困難的明顯警號,代表BB正非常費力地呼吸,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徬徨之際,家長應如何判斷情況的嚴重性?在送院前的黃金時間可以做什麼?本文將為你提供一份全面的「家長急救天書」,由專家教你「3步評估法」準確判斷病情,掌握「5分鐘緊急應對」流程,並深入剖析5大常見成因,助你在危急關頭保持冷靜,為BB作出最正確的決定。

如何判斷BB呼吸胸凹?家長必學3步評估法

什麼是呼吸胸凹?理解呼吸困難的關鍵警號

當BB出現胸凹呼吸,是家長需要警覺的信號。所謂的呼吸胸凹,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個顯示BB呼吸費力的重要身體警號。在正常情況下,BB呼吸時胸腹起伏應該是平順的。但當BB需要非常用力才能吸氣時,胸腔內會產生較大的負壓力,導致胸壁上較軟的部位,例如胸骨上方、肋骨之間或下方,出現明顯的內陷情況。這個現象說明BB正動用輔助呼吸肌肉,代表他的呼吸系統可能正承受壓力。

評估呼吸胸凹嚴重性的「一看、二數、三觀察」

面對BB可能出現的呼吸問題,家長可以透過一套簡單系統的方法,在家中作初步評估。我們將這個方法總結為「一看、二數、三觀察」,幫助你更有條理地判斷情況的嚴重性。

第一步(看):準確辨認胸凹位置(胸骨上、肋骨間、肋骨下)與深度

首先,輕輕揭開BB的上衣,在光線充足的環境下仔細察看他的胸腹部。你需要辨認凹陷是否出現在以下三個關鍵位置:

  • 胸骨上凹陷 (Suprasternal Retraction): 位於頸部底端、兩條鎖骨之間的凹陷處。
  • 肋骨間凹陷 (Intercostal Retraction): 呼吸時,每一條肋骨之間的皮膚向內凹陷,讓肋骨的形狀變得清晰可見。
  • 肋骨下凹陷 (Subcostal Retraction): 位於肋骨下緣的腹部位置,吸氣時會出現凹陷。

除了位置,凹陷的深度也是重要指標。是輕微的牽扯,還是每一次呼吸都像被用力向內拉一樣深陷?凹陷範圍愈廣、愈深,通常代表BB需要愈費力去呼吸。

第二步(數):計算呼吸頻率,判斷有否過快(附不同年齡層正常值)

呼吸的快慢,是評估呼吸系統狀態的客觀數據。在BB平靜、沒有哭鬧或發燒的情況下,觀察其胸部或腹部的起伏,完整地計算一分鐘內的呼吸次數(一次吸氣加一次呼氣為一下)。以下是不同年齡層BB在靜息狀態下的正常呼吸頻率參考值:

  • 初生至2個月: 每分鐘少於60次
  • 2個月至1歲: 每分鐘少於50次
  • 1歲至5歲: 每分鐘少於40次

如果測量到的次數持續高於相應年齡的正常值,就表示有呼吸過速(Tachypnea)的情況。

第三步(觀察):留意其他輔助呼吸跡象(鼻翼搧動、點頭式呼吸、異常聲音)

除了胸凹和呼吸頻率,身體還會透過其他信號,來表達「呼吸很辛苦」的訊息。家長應同時留意有沒有以下情況:

  • 鼻翼搧動 (Nasal Flaring): BB吸氣時,鼻孔明顯地一張一合。這是身體嘗試擴大氣道,吸入更多空氣的本能反應。
  • 點頭式呼吸 (Head Bobbing): BB的頭部隨著每一次呼吸而有點頭的動作。這其實是BB在動用頸部肌肉輔助呼吸,拉扯到頭部所致,通常是較為嚴重的跡象。
  • 異常呼吸聲音: 留意BB呼吸時有沒有發出平時沒有的聲音,例如低沉的呻吟聲(Grunting)、高頻的喘鳴聲(Wheezing)或嘶啞的吸氣聲(Stridor)。這些聲音都可能代表氣道有阻塞或發炎。

BB呼吸胸凹怎麼辦?黃金5分鐘緊急應對指南

當你發現BB出現胸凹呼吸時,這確實是一個需要立即正視的信號。這種呼吸胸凹的情況,代表BB正在非常費力地呼吸。接下來的5分鐘是一個關鍵的應對窗口,一個清晰、有條理的行動指南,可以幫助你在混亂中保持專注,為BB提供最及時和有效的幫助。

應對前提:保持冷靜,穩定BB情緒以減緩呼吸壓力

首先,你需要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你的平穩情緒會直接影響BB,一個安穩的環境有助於舒緩BB的焦慮,減輕他因為緊張而加劇的呼吸壓力。你可以輕柔地抱著BB,用溫和的聲音與他說話,讓他感覺到安全。這樣做不僅是為了穩定他的情緒,也是為了讓你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和判斷接下來的情況。

首2分鐘:錄影存證,客觀記錄病情供醫生參考

接著,請立即用手機錄影BB的呼吸狀況,影片長度大約30秒到1分鐘就足夠。這個步驟非常重要。影片可以客觀地記錄下BB胸凹的深度、呼吸頻率、以及任何異常的聲音。這些都是你在緊張時可能會忽略的細節。將這段影片展示給醫生看,遠比單純用言語描述來得更準確、更有效,能幫助醫生迅速掌握BB當時最真實的病情。

第3分鐘:檢查3大危險警號(面色、意識、聲音)

在錄影的同時,你需要快速檢查BB有沒有出現更嚴重的危險警號。這三點是判斷病情緊急性的關鍵指標。

警號一:面色與嘴唇是否變紫或蒼白?

仔細觀察BB的臉色,特別是嘴唇、舌頭和指甲床的顏色。健康的顏色應該是紅潤的。如果出現紫藍色或異常的蒼白,這代表身體可能處於缺氧狀態,是一個需要即時處理的緊急信號。

警號二:意識是否清醒,抑或昏昏欲睡?

留意BB的精神狀態。他是否像平時一樣精靈有反應?還是變得異常安靜、昏昏欲睡、甚至難以喚醒?意識水平的改變,是判斷大腦是否得到足夠氧氣的重要線索。一個反應遲緩的BB,情況可能比較嚴重。

警號三:哭聲或說話能力是否正常?

聆聽BB發出的聲音。他的哭聲是否比平時微弱、沙啞?對於已經會說話的寶寶,他能否完整地說出單詞或句子?如果BB連哭喊或說話的力氣都沒有,這也反映了他的呼吸極度困難。

第4-5分鐘:準備送院及有效溝通病情

如果觀察到任何上述的危險警號,或者BB的胸凹呼吸情況沒有改善,就應該立即準備送院。有效率的準備和溝通,能為BB爭取寶貴的診治時間。

準備「急症室求診包」清單

建議家中平時可以準備一個「急症室求診包」,緊急時拿了就走。裡面應該包括:
* BB的身份證明文件
* 過往的病歷記錄或出院撮要
* 正在服用的藥物清單(或直接帶同藥物)
* BB的探熱針、少量衣物和尿片
* 你的手機和充電器(確保剛剛拍攝的影片能夠展示)

向醫護人員清晰描述病情的溝通腳本

到達醫院後,你需要向醫護人員清晰地傳達BB的狀況。在路上,你可以先在腦中組織好以下幾點,以便能簡潔有力地溝通:
* 主要問題:「BB由(時間)開始呼吸困難,有明顯的呼吸胸凹。」
* 關鍵觀察:「他的呼吸速度很快,面色有點蒼白,而且精神比平時差很多。」
* 重要影片:「我錄下了他情況最差時的樣子,可以給你看。」
* 相關病史:「他最近有(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或者有(哮喘、過敏等)病史。」
這種結構化的溝通方式,能幫助醫護團隊快速作出最準確的判斷。

為什麼BB會呼吸胸凹?剖析5大常見原因

當家長發現BB出現胸凹呼吸,腦海中必定充滿疑問。這種呼吸胸凹的情況,其實是身體發出的一個訊號,代表BB需要比平時更用力,才能吸到足夠的空氣。這背後的原因眾多,我們一起來了解幾個最常見的情況。

原因一:急性呼吸道感染(肺炎、細支氣管炎、哮吼)

最常見的原因,往往和急性呼吸道感染有關。例如肺炎、細支氣管炎或哮吼,這些感染會導致BB的氣管或肺部發炎和腫脹。想像一下,原本通暢的呼吸管道變窄了,空氣進出自然會遇到阻力。為了吸入足夠的氧氣,BB就需要額外動用胸部的輔助肌肉,於是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胸凹。

原因二:哮喘或氣管敏感急性發作

如果BB本身有哮喘或氣管比較敏感,當接觸到致敏原(例如塵蟎、寵物毛髮)或受到天氣轉變、病毒感染等刺激時,氣管的肌肉就可能突然收縮,並且分泌更多黏液。這雙重夾擊會令氣管嚴重收窄,引發急性發作,導致呼吸困難和胸凹。

原因三:異物哽塞氣管

這是一個非常緊急的情況。好奇心強的BB有時會將小物件,例如玩具零件、果仁或硬幣放入口中,一不小心就可能滑入氣管。物件直接堵塞了呼吸通道,空氣無法順利進入肺部,BB會突然劇烈咳嗽、無法發聲,並且出現明顯的呼吸胸凹。

原因四:嚴重過敏反應 (Anaphylaxis)

嚴重過敏反應是一種急速且可能致命的全身性反應。當BB接觸到嚴重的致敏原,例如花生、雞蛋等食物,或被蜜蜂螫傷,身體的免疫系統會過度反應。這會導致喉嚨和氣管在短時間內急速腫脹,造成呼吸道阻塞。除了胸凹,通常還會伴隨皮膚出紅疹、面部或嘴唇腫脹等症狀。

釐清概念:呼吸胸凹 vs. 先天性漏斗胸

最後,我們需要釐清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這篇文章討論的「呼吸胸凹」,是一種「動態」的身體跡象,它只在BB費力呼吸時才會出現,是呼吸困難的警號。這和「先天性漏斗胸」(Pectus Excavatum)是完全不同的。漏斗胸是一種胸骨結構上的「靜態」異常,即胸骨天生向內凹陷。患有漏斗胸的BB,無論是否用力呼吸,其胸前的凹陷都一直存在。簡單來說,前者是一個即時的呼吸問題訊號,後者則是一個持續的身體結構特徵。

送院後流程:醫院如何診斷與治療呼吸胸凹?

當家長帶同出現胸凹呼吸的BB來到醫院,醫護人員會立即啟動一套標準流程。這個流程的目的是快速穩定BB的情況,然後準確找出病因,再對症下藥。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就像偵探查案一樣,一步步找出問題的根源。

第一步:緊急評估與生命體徵監測

BB一抵達急症室,分流站的護士會進行初步評估,判斷情況的緊急性。然後,BB會被安排監測生命體徵,這包括量度心跳、呼吸頻率、血壓和體溫。這些基本數字是評估BB整體狀況的重要指標,讓醫生能掌握最即時的資訊。

第二步:輔助檢查以找出病因

穩定生命體徵後,下一步就是找出導致呼吸胸凹的根本原因。單靠肉眼觀察並不足夠,醫生需要借助一些檢查,才能更深入了解BB體內的狀況。

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 (Pulse Oximetry)

這是一個非常快捷而且無痛的檢查。醫護人員會用一個像小夾子的儀器,輕輕夾在BB的手指或腳趾上。儀器會發出紅光,幾秒鐘就能讀取到血液中的含氧量。這個數值直接反映BB的肺部換氣功能是否正常,是判斷缺氧嚴重程度的關鍵數據。

胸部X光檢查 (Chest X-ray)

如果醫生懷疑BB的肺部出現問題,例如肺炎或細支氣管炎,便會安排照胸部X光。X光影像就像一張肺部的地圖,能清晰顯示肺部組織的狀況,幫助醫生鎖定問題所在。

血液或病毒測試

有時候,呼吸問題是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醫生可能會抽取少量血液樣本進行化驗,檢查白血球指數等發炎指標。另外,也可能從BB的鼻腔或喉嚨抽取分泌物,進行快速病毒測試,例如檢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或流感病毒,這有助於確定感染源頭。

第三步:針對性治療方案

當檢查結果出爐,病因逐漸清晰,醫生便會根據診斷結果,為BB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治療的目標是紓緩呼吸困難的症狀,並且處理根本的病源。

氧氣治療

如果BB的血氧水平偏低,最直接的治療就是提供氧氣。醫護人員會根據BB的年齡和接受程度,使用鼻喉或氧氣面罩等方式,為BB提供比空氣濃度更高的氧氣,幫助身體獲得足夠的氧份,減輕心肺負擔。

霧化藥物、類固醇或抗生素

假如呼吸困難是由於氣管收窄或發炎引起,例如哮喘或細支氣管炎,醫生會使用霧化治療(俗稱「聞氣」)。BB會透過面罩吸入一些能擴張氣管的藥物,直接作用於呼吸道。有需要時,醫生也會處方口服或注射的類固醇以減輕炎症,或者使用抗生素來對付細菌感染。

呼吸機輔助呼吸

在極少數嚴重的情況下,如果BB的呼吸肌肉已經非常疲勞,無法自行維持有效呼吸,醫生便會考慮使用呼吸機。呼吸機會暫時接管或輔助BB的呼吸工作,確保身體得到穩定的氧氣供應,讓BB的身體可以休息和復原。這是一個重要的生命支持措施。

呼吸胸凹|家長常見問題 (FAQ)

Q1:呼吸急促等於呼吸胸凹嗎?兩者有何分別?

許多家長都會關心寶寶的胸凹呼吸問題,但首先我們要分清楚兩個很相似但意義不同的概念:呼吸急促與呼吸胸凹。

呼吸急促,指的是呼吸的「速度」。簡單來說,就是寶寶呼吸的頻率比他該年齡的正常範圍要快。這是一個可以數出來的客觀數據。有時候,寶寶哭鬧、發燒或剛活動完,呼吸速度也會自然加快。

呼吸胸凹,指的則是呼吸的「費力程度」。當寶寶需要非常用力才能吸氣時,你會看到他的胸壁,例如胸骨上方、肋骨之間或肋骨下方的位置,出現明顯的凹陷。這代表寶寶正在動用輔助肌肉去幫助呼吸,是呼吸困難的一個重要警號。

總結來說,呼吸急促是關於「快慢」,而呼吸胸凹是關於「辛唔辛苦」。後者通常是更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跡象。

Q2:輕微的呼吸胸凹可以在家觀察嗎?何時必須求醫?

當你發現寶寶有呼吸胸凹時,即使看起來很輕微,也代表他的呼吸比平時費力。所以,最穩妥的做法是尋求專業醫療意見。不過,家長在家中可以根據一些情況評估緊急性。

如果胸凹只在寶寶用力哭鬧時才短暫出現,平靜下來就完全消失,而且寶寶精神、胃口、面色各方面都正常,你可以持續密切觀察。

但是,一旦出現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就必須立即求醫:
1. 寶寶在平靜、放鬆的狀態下,仍然持續出現胸凹。
2. 胸凹的幅度很深,非常明顯。
3. 除了胸凹,還伴隨其他呼吸困難的跡象,例如鼻翼搧動或發出異常聲音。
4. 寶寶的食慾顯著下降,不願意飲奶或進食。
5. 精神狀態變差,例如變得昏昏欲睡、難以喚醒或異常煩躁。
6. 嘴唇、舌頭或面色變得蒼白或帶紫。

寶寶的病情變化可以很快,所以處理呼吸胸凹問題時,謹慎一點總是對的。

Q3:除了呼吸胸凹,還有哪些是兒童呼吸窘迫的危險警號?

呼吸胸凹是其中一個非常直觀的警號,但評估寶寶的狀況時,我們需要觀察一個整體的畫面。除了胸凹,以下幾個跡象同樣是呼吸窘迫的危險警號,家長需要特別留意:

  • 鼻翼搧動:寶寶呼吸時,鼻孔會不自主地張大,這代表他正努力地吸入更多空氣。
  • 點頭式呼吸:這在嬰兒身上較為常見。寶寶會利用頸部肌肉輔助呼吸,導致頭部隨著每一次吸氣而向後仰,看起來就像在點頭一樣。這是呼吸非常費力的表現。
  • 發出異常聲音:呼吸時如果聽到平時沒有的聲音,就要提高警覺。例如,高音調的「咻咻」聲(喘鳴)、深沉的呻吟聲,或吸氣時的尖銳嘯叫聲,都可能代表呼吸道有阻塞或收窄。
  • 膚色改變:這是非常緊急的警號。如果寶寶的嘴唇、指甲或皮膚開始呈現灰白或藍紫色,代表身體已經嚴重缺氧,必須立即前往急症室。
  • 精神狀態轉差:身體為了應付呼吸困難,會消耗大量能量。如果寶寶變得異常疲倦、反應遲鈍或煩躁不安,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危險信號。

Q4:康復後如何預防呼吸胸凹再次發生?

呼吸胸凹本身是一種症狀,它的出現通常源於某些疾病,例如細支氣管炎、肺炎或哮喘發作。因此,所謂的「預防」,重點在於管理好根本原因,以及增強寶寶的抵抗力,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

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確保疫苗接種齊全:按時為寶寶接種所有常規疫苗,特別是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這些都能有效預防一些會引起嚴重呼吸道問題的疾病。
2.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家人和照顧者都要勤洗手,特別是接觸寶寶前。同時,保持家居環境清潔通風,避免帶寶寶到人多擠迫、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3. 遠離呼吸道刺激物:二手煙、三手煙對寶寶的呼吸道傷害極大。確保寶寶的生活環境完全無煙。此外,也要留意家中的塵埃、香薰、化學噴霧等,這些都可能刺激寶寶的氣管。
4. 妥善管理長期病患:如果寶寶本身有哮喘或氣管敏感等問題,家長必須與醫生緊密合作,了解並遵從日常的保養方案,並且知道在急性發作時應如何應對。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