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方法對了嗎?5種腹式呼吸法終極指南:秒懂與胸式呼吸分別,改善焦慮兼提升專注力

你每天呼吸超過兩萬次,但有想過自己的呼吸方法是否正確嗎?許多都市人習慣了短淺的胸式呼吸,不知不覺間令身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引致焦慮、失眠和專注力下降等問題。其實,掌握正確的「腹式呼吸」就如重設身體的作業系統,是改善身心健康的關鍵。它不僅能有效提升血氧量,更能平衡自律神經,幫助你平復情緒、提升專注力。本篇終極指南將帶你秒懂腹式與胸式呼吸的分別,並詳細拆解5種針對不同需求的腹式呼吸法——由入門基礎到改善焦慮、即時減壓,甚至提升專注力的海豹突擊隊秘訣,讓你隨時隨地都能透過呼吸,掌控自己的身心狀態。

為何要學腹式呼吸?秒懂腹式與胸式呼吸的分別與好處

談到腹式呼吸種類,我們首先要理解日常的呼吸模式。其實,大部分人成年後,都習慣了用效率較低的「胸式呼吸」而不自知。你不妨留意一下,當你吸氣時,是胸膛還是腹部在起伏?這就是胸式與腹式呼吸最直觀的分別。

胸式呼吸主要依賴肋骨間的肌肉收縮,將胸廓向上和向外擴張。這種呼吸方式比較淺,空氣大多只進入了肺部的上半部分。它換氣速度快,適合在劇烈運動時使用。

而腹式呼吸,則是截然不同的呼吸方法。它主要運用位於胸腔與腹腔之間的「橫膈膜」肌肉。吸氣時,橫膈膜會向下降,腹部自然會向外凸出,讓空氣能深入肺部底層,進行更全面的氣體交換。這種深層的呼吸模式,正是我們要學習的關鍵。

自我檢測:你是用胸呼吸還是腹部呼吸?

想知道自己的慣性呼吸模式,可以立即做個簡單的小測試。

找一個舒服的位置坐下或躺下,身體放鬆。將一隻手輕輕放在胸前,另一隻手放在肚臍附近。然後,自然地呼吸三至五次,專心感受雙手的起伏。

如果,你感覺到胸前的手起伏比較明顯,甚至腹部的手幾乎沒有動,那就代表你主要在使用胸式呼吸。相反,如果主要是腹部的手在上下移動,而胸前的手相對平穩,那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腹式呼吸的基礎。

腹式呼吸的3大核心好處:提升血氧、平衡自律神經、按摩內臟

學會正確的腹式呼吸練習法,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它不只是一種放鬆技巧,更是調整身心狀態的強大工具。以下是腹式呼吸法最核心的三大好處:

  1. 提升血氧,激活身體能量
    深層的腹式呼吸,能讓空氣有效到達肺部底層,這個區域的氣體交換效率最高。這意味著身體能吸入更多新鮮氧氣,同時更徹底地排出二氧化碳。血液含氧量提升後,大腦會變得更清晰,身體的疲勞感會減輕,整個人感覺更有活力。

  2. 平衡自律神經,告別焦慮緊張
    我們的身體有一套自動調節系統,稱為自律神經,它分為促進「戰鬥或逃跑」反應的交感神經,與主導「休息與消化」的副交感神經。急速的胸式呼吸會刺激交感神經,讓人處於緊張狀態。而緩慢深長的腹式呼吸,則能直接啟動副交感神經,讓心跳減慢,血壓下降,身體自然進入放鬆模式。

  3. 溫和按摩內臟,促進消化健康
    這是一個常被忽略的好處。腹式呼吸時,橫膈膜規律地上下移動,就如同一隻溫柔的手,在為腹腔內的器官(例如胃、腸道)進行按摩。這個動作能促進腹腔的血液循環,幫助腸道蠕動,對改善消化功能和預防便秘都有正面作用。

5種腹式呼吸法,按目標解決身心問題

掌握了基礎的腹式呼吸與胸式呼吸的分別後,我們可以將腹式呼吸的方法想像成一個工具箱,裡面有適用於不同情況的工具。學習不同的腹式呼吸種類,可以讓我們更精準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以下將介紹五種各有特色的腹式呼吸練習法,由淺入深,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目標,選擇最適合的練習,探索腹式呼吸法的好處。

【入門基礎】基礎腹式呼吸法:建立正確呼吸模式

練習步驟與要點

這是所有腹式呼吸方法的基礎,目標是讓你建立橫膈膜呼吸的肌肉記憶。當你熟練後,深層呼吸便會成為一種自然不過的習慣。

  1. 準備姿勢: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安靜地坐著或躺下都可以,讓身體完全放鬆。
  2. 放置雙手:將一隻手輕放在胸前,另一隻手放在肚臍附近的腹部上。
  3. 緩慢吸氣:用鼻子緩慢而深長地吸氣,專注地感受氣體如何填滿你的腹部,讓放在腹部的手隨之緩緩升起。同時,應盡量保持胸前的手穩定,只有微小的起伏。
  4. 緩慢呼氣:用嘴或鼻慢慢地將氣體呼出,感受腹部自然地向內收縮,放在腹部的手亦隨之下降。
  5. 持續練習:重複以上步驟,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腹部的起伏上。每日可練習5-10分鐘,建立穩固的基礎。

【改善睡眠與焦慮】4-7-8 呼吸法:天然的神經系統鎮靜劑

練習步驟與要點

這種呼吸法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Andrew Weil推廣,透過特定的呼吸節奏,能有效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讓身體進入「休息和消化」的模式,對於緩解焦慮和幫助入睡有顯著效果。

  1. 準備姿勢:將舌尖輕輕抵在上顎、門牙後方的位置,並在整個練習中保持這個姿勢。
  2. 完全呼氣:先用口發出輕微的「呼」一聲,將肺部所有空氣完全排出。
  3. 吸氣4秒:合上嘴唇,用鼻子安靜而緩慢地吸氣,心裡默數4秒。
  4. 屏息7秒:屏住呼吸,不要吸氣也不要呼氣,心裡默數7秒。
  5. 呼氣8秒:再次用口發出「呼」的聲音,緩慢地將氣體完全呼出,心裡默數8秒。
  6. 重複循環:以上為一次完整的循環。建議連續重複3至4次,特別是在睡前或感到焦慮時練習。

【即時減壓】諧振式呼吸法 (Coherent Breathing):迅速達致心腦同步

練習步驟與要點

當你感到壓力巨大、思緒混亂時,諧振式呼吸法能幫助你的心率和腦波迅速同步至一個和諧平穩的頻率,讓身心快速恢復平衡。它的訣竅在於吸氣與呼氣的時間完全相等。

  1. 設定節奏:最理想的節奏是吸氣5秒,呼氣5秒(即每分鐘6次呼吸)。如果初學時感到困難,可以從3或4秒開始。
  2. 閉目練習:舒適地坐直,閉上雙眼。
  3. 均速吸氣:用鼻子緩慢、平穩地吸氣,心裡默數5秒。
  4. 均速呼氣:接著用鼻或口同樣緩慢、平穩地呼氣,心裡也默數5秒。
  5. 保持專注:將注意力放在維持這個穩定、等長的呼吸節奏上。持續練習5至10分鐘,便會感覺到內心逐漸變得平靜清澈。

【提升專注力】箱式呼吸法 (Box Breathing):源自美國海豹突擊隊的專注秘訣

練習步驟與要點

這個方法因其穩定而有條理的四個步驟而聞名,美國海豹突擊隊亦會用它來幫助隊員在極高壓的環境下保持冷靜與專注。你可以想像一個正方形的四條邊,來引導你的呼吸。

  1. 第一步:吸氣:挺直安坐,用鼻子緩慢吸氣,心裡默數4秒。
  2. 第二步:屏息:吸滿氣後,屏住呼吸,同樣默數4秒。
  3. 第三步:呼氣:用口或鼻緩慢地將氣體完全呼出,過程持續4秒。
  4. 第四步:屏息:呼氣完畢後,再次屏住呼吸,默數4秒。
  5. 持續循環:完成這四個步驟就是一次循環。在需要高度專注的工作或會議前,練習數分鐘,能有效清除雜念,提升表現。

【快速提神】風箱式呼吸法 (Bhastrika):瑜伽火焰呼吸激活能量

練習步驟與要點

與前面幾種放鬆的呼吸法不同,風箱式呼吸法是一種充滿活力的練習,能快速為身體注入能量,激活交感神經系統,效果就像喝了一杯濃縮咖啡,適合在早上或精神不振時進行。

  1. 準備姿勢:挺直腰背舒適地坐著,放鬆肩膀。
  2. 快速呼吸:閉上嘴,用鼻子進行快速而有力的連續吸氣與呼氣。
  3. 腹部驅動:將注意力集中在腹部,感受它像風箱一樣,在吸氣時擴張,呼氣時用力向內收縮。整個過程由腹部肌肉主導。
  4. 保持節奏:重點在於吸氣與呼氣的時間相等且短促有力,發出清晰的呼吸聲。
  5. 循環練習:先嘗試連續進行15-20次為一輪,然後恢復正常呼吸約30秒,感受身體能量的提升。由於練習較為劇烈,若感到頭暈應立即停止。

將腹式呼吸融入日常生活:情境應用指南

學懂不同的腹式呼吸種類後,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將這些技巧融入生活,真正體會腹式呼吸法好處。這並不是要求你每天騰出固定時間盤膝而坐,而是懂得在不同情境下,選用最合適的腹式呼吸方法,作為解決當下身心問題的實用工具。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生活場景,你可以參考如何在當中應用特定的練習法。

辦公室小休:用箱式呼吸法重設專注力

下午三時,會議報告的字體開始模糊,腦袋像被濃霧籠罩,專注力渙散。這時候,與其伸手去拿第三杯咖啡,不如給自己三分鐘,進行箱式呼吸法。你只需要安靜地坐在椅子上,暫停手上的工作。跟隨吸氣四秒、閉氣四秒、呼氣四秒、再閉氣四秒的節奏。這個過程能中斷大腦的雜亂思緒,讓過勞的神經系統重新啟動,幫助你重設專注力,更有條理地完成餘下的工作。

感到焦慮時:用諧振式呼吸法平復心情

無論是準備重要匯報前,還是身處擁擠的交通工具中,當你感到心跳加速、思緒紛亂,甚至手心冒汗時,諧振式呼吸法就是你的即時平靜工具。找個角落,或者只是閉上眼睛,開始進行吸氣五秒、呼氣五秒的規律呼吸。這個簡單的腹式呼吸練習法,能迅速調整心率變異性,將失衡的自律神經系統帶回同步狀態,有效平復突如其來的焦慮感。

睡前儀式:建立 4-7-8 呼吸練習習慣

結束一天辛勞後,大腦卻依然高速運轉,讓你難以入睡。與其在床上輾轉反側,不如將 4-7-8 呼吸練習變成睡前儀式。躺在床上後,放下手機,專注地進行四次循環。這個方法透過刻意延長閉氣和呼氣的時間,強力啟動負責放鬆的副交感神經,就像為神經系統按下關機鍵,有助清空思緒,引導身體自然進入休息狀態,提升睡眠質素。

運動前熱身:用風箱式呼吸法提升能量

打算去跑步或健身,但總感覺身體懶洋洋、提不起勁?風箱式呼吸法是一個絕佳的運動前熱身。在正式開始運動前,進行一至兩輪快速而有力的風箱式呼吸。這種腹式呼吸方法有別於胸式呼吸的淺快,它能快速增加血液含氧量,提升核心溫度,並以可控的方式激活交感神經,喚醒身體機能。它就像為身體的引擎點火,讓你更有活力地投入接下來的訓練。

關於腹式呼吸的常見問題 (FAQ)

Q1:練習腹式呼吸時感到頭暈正常嗎?

練習不同的腹式呼吸種類初期,有時會感到輕微頭暈,這是一個頗為常見的現象。這主要是因為身體習慣了淺層的胸式呼吸,突然轉為深層的腹式呼吸,吸入的氧氣量瞬間增加,同時排出的二氧化碳也較多,改變了血液中的氣體平衡,所以會引發短暫的頭暈感。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先暫停練習,恢復正常呼吸。待感覺好轉後,再次嘗試時放慢速度並且減輕力度。正確的腹式呼吸方法應該是輕鬆自然的,而不是用力吸氣和呼氣。

Q2:每天應該練習多久?

練習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重點在於持之以恆。初學者可以從每天5至10分鐘開始。你可以將練習時間分開,例如早上進行5分鐘,睡前再進行5分鐘,這樣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當你逐漸掌握並且感到舒適後,可以慢慢將每次練習的時間延長到15至20分鐘。記住,練習的質素比時間長度更重要。即使只是幾分鐘的專注練習,也能帶來腹式呼吸法的好處。

Q3:初學時腹部肌肉痠痛怎麼辦?

腹式呼吸主要運用到橫膈膜和腹部深層肌肉。如果這些肌肉平時較少運動,初期的腹式呼吸練習法就像是為它們進行了一次新的鍛鍊,所以產生輕微的肌肉痠痛是正常的反應。這種痠痛通常在幾天內會自行消退。這也表示你用對了肌肉。你可以暫時縮短練習時間或減輕呼吸深度,讓肌肉有時間適應。當肌肉力量增強後,痠痛感便會消失。

Q4:兒童或長者可以練習嗎?

腹式呼吸是一種非常溫和的練習,基本上適合所有年齡層,包括兒童和長者。對於兒童,可以將腹式呼吸方法遊戲化,例如讓他們躺下,在肚皮上放一個小玩具,觀察玩具隨著呼吸上下移動。這樣有助他們集中注意力和放鬆情緒。練習時間宜短,每次幾分鐘就足夠。長者練習腹式呼吸法,有助於改善肺功能和促進血液循環。建議他們在舒適的椅子上進行,確保身體得到良好支撐。整個過程應保持順暢自然,避免過度用力。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