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磷脂一天可以吃多少?專家拆解孕哺4大階段食法、每日攝取量與黃金時機全攻略

卵磷脂被譽為孕哺媽媽的「塞奶救星」,但您是否清楚知道「一天可以吃多少」?從懷孕期為日後哺乳作準備,到產後日常保養,再到不幸遇上乳腺阻塞時的緊急處理,甚至是準備退奶,每個階段的卵磷脂建議攝取量和最佳食用時機都大不相同。錯誤的食法不但可能效果不彰,更可能錯過解決問題的黃金時機。本文將由專家為您全面拆解孕哺4大階段的卵磷脂食法,提供精準的每日建議劑量與黃金時機全攻略,助您輕鬆應對各種哺乳挑戰,享受順暢的母乳餵哺旅程。

卵磷脂是什麼?孕哺媽媽必知的四大功效

在深入探討卵磷脂一天可以吃多少,以及釐清卵磷脂每日攝取量與最佳食用時機前,首先了解卵磷脂是什麼,和它如何發揮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卵磷脂的核心作用:關鍵的「乳化效果」

成分與來源:由磷脂、甘油、脂肪酸等組成,常見於大豆與蛋黃。

卵磷脂是一種天然的脂肪混合物,主要由磷脂、甘油和脂肪酸等元素構成。它天然存在於許多食物之中,而市面上最常見的補充品來源,主要是從非基因改造大豆或蛋黃中萃取。

作用原理:將大脂肪團塊分解成易於流動及代謝的小分子。

卵磷脂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其獨特的「乳化效果」。簡單來說,它就像身體內的脂肪分解專家,能將又大又黏的脂肪團塊,分解成許多微小而且易於流動的小分子。因為脂肪分子變小了,所以身體就能更輕鬆地運輸與代謝它們。

孕哺期補充卵磷脂的四大功效

功效一:預防及緩解塞奶,令哺乳更順暢。

對於哺乳媽媽來說,卵磷脂的乳化效果尤其重要。它能夠有效降低母乳中脂肪的黏稠度,提升乳汁的流動性。當乳汁流動暢順,就不容易結成硬塊而堵塞乳腺,這有助於預防和緩解塞奶的困擾,令整個哺乳過程更加輕鬆順利。

功效二:促進寶寶大腦及神經系統發育。

卵磷脂不僅對媽媽有益,對寶寶的成長更是關鍵。它是構成大腦細胞膜與神經系統的重要原料,特別是當中的「膽鹼」成分,是製造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的必需品,與寶寶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發展有著密切關係。媽媽透過補充卵磷脂,可以將這些珍貴的營養經由母乳傳遞給寶寶。

功效三:提升母乳品質,助脂溶性維他命吸收。

卵磷脂的乳化作用,還可以提升母乳的整體營養價值。一些重要的脂溶性維他命,例如維他命A、D、E、K,需要與脂肪結合才能被身體有效吸收。卵磷脂將脂肪乳化成小分子後,大大增加了這些維他命的吸收效率,確保媽媽和寶寶都能吸收到更全面的營養。

功效四:乳化並代謝脂肪,減輕進補時的身體負擔。

產後坐月期間,媽媽們經常會進食一些高脂肪、高營養的湯水或補品來調理身體。卵磷脂的乳化功能,正好可以幫助身體更有效率地處理這些額外攝入的脂肪。它有助分解與代謝脂肪,避免它們在體內積聚,從而減輕身體在進補時的消化負擔。

孕哺四階段:卵磷脂食法與劑量全解析

談到卵磷脂一天可以吃多少,答案並不是一個固定數字。因為媽媽們在懷孕和哺乳的不同階段,身體有著不同的需求。所以,了解每個時期的目標,並且調整卵磷脂每日攝取量,才是最聰明的方法。現在我們就將整個孕哺過程分成四個階段,讓你清楚了解卵磷脂每天吃多少,和卵磷脂幾時食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第一階段:懷孕期(建議由第22週起)

目的:為產後哺乳作準備,提前乳化脂肪,同時支持胎兒腦部發育。

在懷孕中後期,身體已經開始為產後哺乳做準備。這個階段補充卵磷脂,就像是預先為乳腺管道做好準備,幫助乳化體內的脂肪。這對產後初乳的順暢分泌很有幫助。同時,卵磷脂也是寶寶大腦神經發育所需的重要營養,所以這是一個為自己和寶寶打好基礎的黃金時期。

每日建議攝取量:1200毫克。

在這個階段,每日攝取1200毫克的卵磷脂就足夠了。這是一個基礎的預備劑量,能溫和地發揮作用。

最佳食用時機:隨餐或餐後食用,以提高吸收率。

卵磷脂屬於脂溶性營養,所以跟著食物中的油脂一起消化,身體的吸收率會更好。你可以選擇在任何一餐的飯後補充。

第二階段:產後哺乳期(日常保養)

目的:維持乳汁流動暢順,確保母乳營養,預防塞奶。

恭喜你順利生產,開始了哺乳生活。這個階段的目標是維持乳汁的品質和流動性,讓每一次餵哺都順順利利,預防乳腺阻塞的發生。持續補充卵磷脂,可以降低母乳的黏稠度,讓寶寶更容易吸吮。

每日建議攝取量:2400毫克。

為了應對頻繁的哺乳需求,建議將卵磷脂每日攝取量提高到2400毫克,這有助於維持乳腺的暢通。

最佳食用時機:可分次隨餐食用,如早、午餐後各食1200毫克。

身體單次吸收的份量有限,一次過吃高劑量可能會浪費。所以,將2400毫克分開兩次,例如在早餐和午餐後各補充1200毫克,效果會更加穩定和理想。

第三階段:乳腺阻塞期(緊急處理)

目的:提高劑量以發揮最大乳化效果,盡快疏通乳腺硬塊。

當你感覺到乳房出現硬塊、脹痛,甚至有小白點時,這就是乳腺阻塞的信號。此刻需要加強火力,利用卵磷脂強大的乳化能力,集中處理這些頑固的脂肪團塊,幫助疏通硬塊。

每日建議攝取量:提高至3600至4800毫克。

在這個緊急時期,需要暫時將每日攝取量大幅提高至3600到4800毫克。高劑量能發揮最強的乳化效果,幫助分解塞住乳腺的脂肪。

最佳食用時機:改為「每次」哺乳或擠奶前30分鐘食用,以達致即時效果。

食用時機是這個階段的關鍵。你需要將補充時間從「飯後」改為「每次餵奶或擠奶前30分鐘」。這樣可以讓卵磷脂在乳汁排出時發揮即時作用,幫助當次的排乳過程更順暢。

注意事項:高劑量補充1至2週,待阻塞緩解後,即可調降回日常保養劑量。

請記住,4800毫克是短期應急的高劑量。通常持續一到兩星期,當你感覺硬塊消失、塞奶情況緩解後,就可以將劑量調降回2400毫克的日常保養水平。

第四階段:準備退奶期

目的:預防因減少哺乳次數而導致的乳汁結塊及硬塊。

當你計劃退奶時,哺乳的次數和時間會逐漸減少。這時乳汁停留在乳房的時間變長,也可能引發結塊和硬塊。在這個過渡期補充卵磷脂,可以幫助維持乳汁的流動性,讓退奶過程更平順舒適。

每日建議攝取量:1200毫克。

退奶期的目的在於預防,所以劑量可以調降回1200毫克。這個份量足以幫助你順利度過這個階段,避免不必要的乳房不適。

三大關鍵提升卵磷脂功效:飲食、按摩與劑型

了解卵磷脂一天可以吃多少,以及不同階段的卵磷脂每日攝取量後,你可能想知道如何將功效發揮到極致。其實,單靠補充劑並不足夠,配合飲食、物理輔助與選擇合適的劑型,才能事半功倍。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三大關鍵,如何助你輕鬆度過哺乳期。

關鍵一:飲食搭配

正所謂「相輔相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是提升卵磷脂效果的基礎。

多喝溫開水:每日至少攝取2000至3000毫升水份,有助身體代謝及乳汁暢通。

卵磷脂的作用是將濃稠的脂肪乳化成小分子,而充足的水份就像是順暢的運輸帶,負責將這些小分子順利運送及排出。每日攝取至少2000至3000毫升的溫開水,不單有助身體整體代謝,更是維持乳汁流動性的基本條件。

避免高油高糖:處理塞奶期間,應減少攝取油炸、肥膩及甜食,避免加重乳腺負擔。

當你努力透過卵磷脂疏通乳腺時,如果同時又攝取大量油炸、肥膩及高糖份的食物,就像是一邊疏通管道,一邊將新的油污倒進去。這些食物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亦會加重乳腺的負擔,令塞奶問題更難處理。在這段期間,飲食盡量清淡,給身體一個復原的空間。

關鍵二:物理輔助

除了內在調理,適當的物理輔助就像是最佳隊友,能直接幫助你處理硬塊問題。

變換親餵姿勢:確保寶寶能有效吸吮各方位的乳腺。

每次餵哺時,可以嘗試轉換不同的姿勢,例如搖籃式、欖球式或側臥式。寶寶的下巴位置對應著吸吮力最強的地方,變換姿勢可以確保乳房每一個方位的乳腺都能被充分引流,有效預防局部阻塞。

溫敷與按摩:哺乳前溫敷硬塊處,並從乳房外側向乳頭方向輕柔按摩,輔助排出。

在哺乳或擠奶前約5至10分鐘,用溫毛巾輕敷在乳房硬塊的位置,有助於放鬆乳腺管。接著,以指腹從乳房外側,輕柔地向著乳頭方向打圈按摩。這個動作可以輔助乳汁流動,但切記力度要溫和,避免過度用力造成乳腺組織受傷。

關鍵三:劑型選擇

市面上的卵磷脂主要分為粉末和膠囊兩種劑型,它們各有優勢,了解卵磷脂幾時食,並根據你的實際需要選擇,效果會更顯著。

粉末劑型:吸收快、濃度高,最適合處理緊急塞奶時,於哺乳前服用。

粉末劑型的卵磷脂通常純度較高,而且無需經過膠囊分解的過程,身體吸收速度更快。當你遇到緊急的塞奶情況時,在哺乳或擠奶前服用,它能迅速發揮作用,是處理燃眉之急的最佳選擇。

膠囊劑型:吸收較慢、方便攜帶,適合用於日常保健與維持。

膠囊劑型的優點在於方便攜帶和計算劑量,十分適合外出或日常保養使用。雖然它的吸收速度相對較慢,但對於預防塞奶、維持乳汁暢通的長期保健而言,已經相當足夠。

卵磷脂選購指南:四大原則挑選高品質產品

了解不同階段的卵磷脂每日攝取量後,接下來的關鍵一步,就是學會如何從市面上眾多產品中,挑選出真正優質又適合自己的那一款。只要掌握以下四大原則,就能輕鬆做到。

原則一:檢查純度與有效含量

確保每份的卵磷脂有效含量符合各階段劑量需求。

首先,要仔細查看產品標示。每粒膠囊或每包粉末的卵磷脂含量,必須清晰列明。這樣你才能準確計算出每日需要食用的份量,確保達到我們之前討論過的各階段建議劑量,例如哺乳期所需的2400毫克。

建議選擇磷脂質(PC)純度高於60%的產品。

除了總含量,純度是另一個關鍵指標。卵磷脂中真正發揮乳化作用的核心成分,是磷脂質(Phosphatidylcholine,簡稱PC)。市面上產品的PC純度參差不齊,建議選擇純度達60%或以上的產品,這樣才能確保你攝取到的是高效的卵磷脂,效果自然更理想。

原則二:來源標示必須清晰

優先選擇非基因改造(Non-GMO)大豆來源的卵磷脂。

優質的產品,來源一定清清楚楚。市面上大部分卵磷脂來自大豆,建議優先選擇標明「非基因改造」(Non-GMO)的產品。這對於孕哺媽媽來說,是一個更安心的選擇。

注意過敏原警示,如產品來源於大豆或雞蛋。

同時,必須留意產品的過敏原資訊。如果產品是從大豆或雞蛋中萃取,標籤上必須有清晰的警示。對這類食物過敏的媽媽,在選購時就要特別小心,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產品來源。

原則三:拒絕不必要的化學添加

避免選擇含有果汁粉、香料、硬脂酸鎂等無關功效的添加物。

成分表越簡單,往往代表產品越純粹。有些產品為了提升口感或賣相,會加入果汁粉、人工香料、調味劑,或者為了生產方便而加入硬脂酸鎂、二氧化矽等化學賦形劑。這些添加物與卵磷脂本身的功效無關,對身體亦沒有益處,選擇時應該盡量避免。

原則四:必須通過第三方安全檢驗

選擇提供SGS等第三方實驗室檢驗報告的品牌,確保不含重金屬、塑化劑等。

品牌的自我宣稱固然重要,但客觀的檢驗報告更能提供保障。一個負責任的品牌,會將產品定期送交具公信力的第三方實驗室(例如SGS)進行檢驗,並主動公開報告。這份報告能證明產品不含重金屬、塑化劑、農藥殘留等有害物質。選擇有提供完整檢驗報告的產品,才能食得真正安心。

卵磷脂安全嗎?副作用與禁忌全說明

卵磷脂有副作用嗎?

很多朋友都會關心卵磷脂一天可以吃多少,以及它的安全性。卵磷脂其實是一種安全性相當高的營養補充品,只要根據建議的每日攝取量服用,就極少會出現副作用。

不過,如果單次攝取遠遠超過建議劑量,就有可能引致短暫的腸胃不適,例如腹瀉或噁心等情況。

卵磷脂食幾多先算過量?

根據研究資料,即使每日口服高達30克(也就是30,000毫克)的卵磷脂,仍然屬於安全範圍。

而我們文章中提到,哺乳期處理緊急狀況時的最高建議攝取量(4800毫克),也遠遠低於這個安全上限。

哪些人不適合食卵磷脂?

因為市面上的卵磷脂主要由黃豆或雞蛋提煉而成,所以對黃豆或雞蛋有過敏反應的朋友,在選擇產品時就需要特別小心,一定要看清楚產品的來源標示。

另外,如果你正在服用任何處方藥物,或者有其他特殊的健康狀況,在開始補充任何保健品(包括卵磷脂)之前,最穩妥的做法是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意見。

卵磷脂常見問題(FAQ)

卵磷脂可以與魚油、藻油(DHA)或綜合維他命一同食用嗎?

當然可以。很多媽媽在孕哺期都會同時補充多種營養素,而卵磷脂與魚油、藻油或綜合維他命一同食用,不但沒有衝突,反而有互相加乘的好處。

卵磷脂、魚油和藻油都屬於脂質類,一同在餐後食用,可以借助身體消化食物中油脂的機制,來提升彼此的吸收率。此外,卵磷脂的乳化特性,更有助於綜合維他命中的脂溶性維他命(例如維他命A、D、E、K)更好地被身體吸收利用,讓你的營養補充更有效率。

哺乳期結束後,吃不完的卵磷脂可以給家人或寶寶吃嗎?

哺乳期結束後,如果家中還有未食完的卵磷脂,絕對無須浪費。其實卵磷脂是一種適合全家大小的基礎營養素。

對於家中的成年人,例如伴侶或長輩,卵磷脂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及維持腦部健康。至於寶寶,只要他已滿六個月大,並開始進食固體食物(加固),就可以將粉末狀的卵磷脂適量加進糊仔或粥仔中一同食用。事實上,卵磷脂是構成腦部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亦規定嬰兒奶粉必須添加卵磷脂,足見其對寶寶成長的重要性。

補充卵磷脂會導致熱量超標或肥胖嗎?

一聽到「脂」字,很多媽媽便會聯想到熱量問題。卵磷脂本質上是脂肪混合物,所以確實含有熱量。不過,我們來計算一下卵磷脂每日攝取量的實際熱量,便會發現影響微乎其微。

一般來說,每克卵磷脂大約提供8-9大卡的熱量。以產後日常保養的每日建議攝取量2400毫克(即2.4克)計算,熱量僅約20大卡。即使在處理乳腺阻塞時,需要將劑量提高至4800毫克(即4.8克),熱量也只是約40大卡,比半個蘋果的熱量還要低。所以,只要按照建議劑量補充,它所帶來的好處遠遠大於其微不足道的熱量,並不會引致肥胖問題。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