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錯更腫!專家揭曉10款最強去水腫茶排行榜,認清4大體質選對茶包!
朝早起身面部浮腫,下午雙腿脹痛,試過各種方法依然無法擺脫水腫的困擾?你可能隨手拿起一杯聲稱能「去水腫」的茶飲,卻不知飲錯隨時弄巧反拙,越飲越腫!原來,去水腫並非單純排水,關鍵在於認清自己的水腫成因與體質,才能對症下藥。
本文將結合西醫營養學與中醫傳統智慧,為你深入拆解水腫背後的3大元兇,並提供4大水腫體質自我檢測方法。由營養師及中醫師聯手推薦10款最強去水腫茶飲排行榜,教你根據個人體質,從玉米鬚茶、黑豆水到薏仁水,選對最適合你的天然茶包,從此告別虛胖,重拾輕盈體態。
為何總是水腫?中西醫拆解3大水腫成因
想尋找有效的去水腫茶,首先要了解自己為何會水腫。有時候早上起來臉部浮腫,或者下午雙腿變得又脹又重,這些可能不是肥胖,而是身體積聚了過多水分。了解水腫的根本原因,才能選對適合自己的去水腫茶包,讓茶去水腫的效果事半功倍。我們可以從西醫營養學和中醫傳統智慧兩個角度,全面了解水腫的成因。
西醫營養學觀點:三大關鍵因素
從現代營養學來看,身體的水分平衡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當這個平衡被打破,水腫便會出現。主要有三個關鍵因素。
關鍵一:鈉鉀失衡,高鈉飲食致身體儲水
很多人水腫,其實和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鈉和鉀是體內調節水分的兩種重要礦物質。鈉會令身體儲存水分,而鉀則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水分。當飲食中攝取過多鈉質,例如經常外出用餐、偏好重口味菜式或常吃加工食品,就會破壞體內的鈉鉀平衡。身體為了稀釋過高的鈉濃度,會自動保留更多水分,結果就造成了水腫。
關鍵二:蛋白質不足,引致營養不良性水腫
蛋白質是維持血管內水分平衡的重要角色。如果因為不當節食或偏食,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血液中的蛋白濃度會下降。這會影響血液的滲透壓,水分就容易從血管滲透到身體組織間隙,形成營養不良性水腫。這種情況下,四肢通常會出現明顯的按壓性水腫,即用手指按壓皮膚後會留下凹陷。
關鍵三:血液循環不暢,久坐久站下肢浮腫
長時間坐著或站著不動,是都市人水腫的另一個常見原因。由於地心吸力的影響,血液和淋巴液等體液自然會流向下肢。如果缺乏走動,腿部肌肉沒有收縮,就無法像泵一樣幫助下肢的血液順利回流心臟。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不順,就會積聚在下半身,導致小腿和腳踝在下午或傍晚時分特別容易出現浮腫。
中醫傳統智慧:體內「濕氣」是元兇
除了西醫的分析,中醫的看法也很有參考價值。中醫認為,水腫的主因是體內積聚了過多的「濕氣」。濕氣就像環境中的濕霧一樣,會讓身體變得沉重、運作不暢順,從而引發各種不適,水腫便是其中最常見的表現之一。
內濕與外濕:了解濕氣從何而來
濕氣有分「外濕」和「內濕」。外濕是指外部環境的濕氣入侵身體,例如香港天氣潮濕,或者經常淋雨涉水,都容易讓身體受濕。而內濕主要是由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特別是脾胃。如果經常吃生冷食物、喝冷飲或進食過多甜食油膩,會傷害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無法正常代謝體內的水液,這些多餘的水液便會停滯,變成濕氣。
濕氣自測清單:從舌苔、精神狀態判斷體內濕氣
想知道自己體內有沒有濕氣,可以觀察一些身體信號。例如,早上起床時特別疲倦,感覺頭重昏沉,四肢乏力;刷牙時看看舌頭,如果舌苔又白又厚,或者又黃又膩;上廁所時發現大便軟爛、黏在馬桶不易沖走。這些都是體內濕氣過重的典型表現。
寒濕 vs 濕熱:兩大體質的去水腫茶飲方向
了解自己是「寒濕」還是「濕熱」體質,對選擇合適的茶去水腫十分重要。寒濕體質的人通常怕冷、手腳冰冷、面色蒼白、舌苔白膩,應該選擇性質溫和、可以暖身祛濕的去水腫茶包。濕熱體質的人則容易感到身體發熱、口乾口苦、面泛油光、容易長暗瘡、舌苔黃膩,適合飲用一些帶有清熱利濕效果的茶飲。
我是哪種水腫?4大體質自我檢測與專屬茶飲推薦
想知道哪一款去水腫茶最適合你,第一步是認清自己的水腫類型。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與體質都不同,水腫的成因自然也有分別。選對了適合的茶飲去水腫,才能事半功倍。現在就來看看你屬於以下哪一種類型,並找出你的專屬茶飲吧。
類型一:高鈉外食型水腫
特徵與成因:經常外食、偏好重口味、常吃加工食品
你是「外食族」嗎?平日飲食是不是偏好濃味醬汁、滷水食物或加工食品,例如香腸、午餐肉和即食麵?這些食物通常含有大量鈉質。當身體攝取過多鈉,就會將水分鎖在體內以稀釋鈉的濃度,結果便形成水腫。
推薦茶飲:玉米鬚茶、黑豆水、高鉀蔬果汁(芹菜、番茄)、檸檬水
要對付高鈉引起的水腫,關鍵是補充鉀質,因為鉀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和水分。玉米鬚茶和黑豆水都富含鉀質,性質溫和。你也可以自製高鉀蔬果汁,或者簡單地喝檸檬水,都是很好的選擇。
飲食生活建議:閱讀營養標籤,避開隱形高鈉陷阱
養成閱讀營養標籤的習慣,你會發現很多「隱形鈉」藏在湯品、醬料和麵包之中。外出用餐時,可以請店家將醬汁分開上,盡量選擇清淡的烹調方式,從源頭減少鈉的攝取。
類型二:久坐循環不良型水腫
特徵與成因:辦公室工作、長時間站立、缺乏運動,下午腿部腫脹
如果你是辦公室職員,需要長時間坐著工作,或者你的職業需要久站,例如售貨員或教師,你可能就是這種水腫類型。因為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加上缺乏運動,下肢的血液和淋巴循環會變差,水分容易積聚在腳踝和小腿,尤其在下午會感覺雙腿特別腫脹和沉重。
推薦茶飲:紅葡萄葉茶、紅茶、薑茶
這類型的水腫,重點在於促進血液循環。紅葡萄葉有助改善靜脈循環,對下肢水腫特別有效。紅茶和薑茶性質溫暖,可以溫暖身體,提升新陳代謝和血液流動,幫助將多餘水分帶走。
飲食生活建議:睡前抬腿、辦公室伸展運動、暖水足浴
除了飲用合適的茶,一些簡單的物理方法也很有幫助。每天睡前可以將雙腿抬高靠在牆上約10-15分鐘。在辦公室每隔一小時就站起來伸展一下,活動腳踝。晚上用暖水浸腳,也能有效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類型三:營養失衡型水腫
特徵與成因:不當節食、蛋白質攝取不足,引致血漿蛋白過低
有些人為了快速減重而過度節食,只吃蔬菜水果,完全戒除肉類和豆製品。這種不均衡的飲食會導致蛋白質攝取嚴重不足。當血液中的白蛋白(一種蛋白質)濃度過低時,血管就無法有效留住水分,水分會滲透到組織間隙,造成營養不良性水腫。
推薦飲品:無糖豆漿、杏仁奶
這種類型的水腫並非單靠利尿就能解決,根本方法是補充蛋白質。無糖豆漿和杏仁奶都是優質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可以幫助身體恢復正常的血液滲透壓,從而改善水腫情況。
飲食生活建議:確保每日攝取足夠優質蛋白質
三餐要均衡飲食,確保攝取足夠的優質蛋白質。除了豆漿,雞蛋、雞胸肉、魚肉、豆腐等都是很好的選擇,它們能為身體提供必需的營養,從根源解決水腫問題。
類型四:荷爾蒙與壓力型水腫
特徵與成因:作息不規律、壓力大、睡眠不足,或女性經期前荷爾蒙波動
現代生活節奏急促,長期壓力大、熬夜、睡眠不足,會影響身體的內分泌和代謝系統,引致水腫。另外,很多女性在月經來臨前一星期,會因為體內荷爾蒙黃體酮的水平上升,而出現暫時性的水腫,通常伴隨乳房脹痛、腹脹等情況。
推薦茶飲:溫和紅豆水、桂圓紅棗茶、普洱茶
面對這種類型的水腫,選擇溫和、有助舒緩身心的茶飲就最適合。紅豆水有利水作用但性質溫和。桂圓紅棗茶則有助補氣血、安神。普洱茶(熟茶)性質溫潤,有助穩定情緒和消化。這些都是不錯的去水腫茶包選擇。
飲食生活建議:了解經期前後的飲用注意事項
女性在經期期間,身體較為敏感,應避免飲用性質寒涼的茶飲(例如薏仁水)。經期前可以適量飲用溫和的紅豆水幫助舒緩水腫,但經期開始後,如果流量較多就應暫停,待經期結束後才繼續飲用。
營養師與中醫推薦:10款高效去水腫茶飲排行榜
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去水腫茶,想必你也會好奇哪一款最有效,或者哪一款最適合自己。其實,不同的去水腫茶包或飲品,其原理和適合的體質都各有不同。我們綜合了營養師和中醫師的專業意見,為你整理出十大高效的去水腫茶飲排行榜,並詳細拆解它們的原理和注意事項,讓你輕鬆選對適合自己的消腫好幫手。
1. 玉米鬚茶:溫和利水的高鉀之選
去水腫原理:富含鉀離子,助身體排出多餘鈉質和水分
玉米鬚茶是相當有效的天然利尿劑。它的去水腫原理很直接,就是富含鉀離子,有助平衡體內因高鈉飲食而失衡的電解質,並促進身體將多餘的鈉質和水分一同排出。
適合體質:性質平和,適合多數體質及初試者
它的性質相當溫和,幾乎適合所有體質的人士,特別是初次嘗試飲用去水腫飲品的朋友,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入門選擇。
飲用注意事項:腎功能不佳者需諮詢醫生
由於其高鉀特性,腎功能不佳或需要控制鉀攝取量的人士,在飲用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確保安全。
2. 黑豆水:補腎利水的全能之選
去水腫原理:高鉀兼富含花青素,促進新陳代謝
黑豆水不單是高鉀飲品,它含有的花青素更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能夠雙管齊下地改善水腫問題。
適合體質:適合壓力大、疲勞致水腫及有脫髮問題人士
根據中醫理論,黑色食物入腎。所以,因壓力大、過度疲勞而導致腎氣不足、伴隨脫髮問題的水腫人士,黑豆水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飲用注意事項:乾炒後沖泡效果更佳,易脹氣者慎服
想效果更好,可以先將黑豆乾炒至表皮微微裂開再沖泡,香氣更濃郁。不過,本身消化系統較弱、容易胃脹氣的人士就需要適量飲用。
3. 紅豆水:傳統消腫去濕良方
去水腫原理:富含鉀離子與皂素,有助利尿消腫
紅豆同樣富含鉀離子,能幫助排走體內多餘的鈉。而它含有的皂素(Saponin)亦具有溫和的利尿作用,有助身體排走多餘水分,是十分傳統的消腫飲品。
適合體質:大部分體質適用,特別是下半身水腫
它適用於大部分體質,尤其對於久坐或久站引起的下半身水腫,效果特別顯著。
飲用注意事項:只喝水不吃豆,切勿加糖,並需與赤小豆區分
飲用紅豆水的重點是「只喝水,不吃豆」,並且千萬不要加糖,否則會影響去水腫效果,甚至增加身體負擔。另外,中醫理論中利水效果較佳的是赤小豆,其外形較紅豆細長,購買時可以稍作區分。
4. 薏仁水:美白去濕的明星茶飲
去水腫原理:中醫認為其能健脾滲濕,有效祛除體內濕氣
從中醫角度看,薏仁是健脾滲濕的良品。脾主運化水濕,當脾功能良好,體內多餘的濕氣就能被有效代謝。薏仁水正是透過強化脾胃功能,從根源上解決濕氣積聚造成的水腫。
適合體質:濕熱體質,有助改善皮膚問題
薏仁水尤其適合體內濕氣較重、舌苔厚膩的濕熱體質人士,同時對改善因濕氣引起的皮膚問題如暗瘡、油脂分泌過多等亦有幫助。
飲用注意事項:性質偏涼,孕婦及生理期女性忌服
薏仁性質偏寒涼,所以體質虛寒、正值生理期或懷孕的女性應該避免飲用,以免引起身體不適。
5. 無糖豆漿:補充蛋白質的雙效飲品
去水腫原理:異黃酮助利尿,高蛋白維持血液滲透壓
豆漿中的大豆異黃酮有助利尿,同時它豐富的蛋白質能維持血液的滲透壓,防止水分從血管滲出到組織間隙。這對於因節食不當、蛋白質攝取不足而引起的營養失衡型水腫特別有效。
適合體質:營養失衡型水腫,亦適合減重人士
除了針對營養失衡型水腫,無糖豆漿亦能提供飽足感,是減重期間補充優質蛋白質的理想飲品。
飲用注意事項:選擇無糖配方,避免增加身體負擔
選擇時務必留意營養標籤,確保是無添加糖的配方,才能發揮最佳效果而不增加額外的熱量負擔。
6. 咖啡/綠茶:含咖啡因的天然利尿劑
去水腫原理:咖啡因促進腎臟排水,兒茶素提升代謝
想透過飲茶去水腫,咖啡和綠茶是快捷的選擇。它們含有的咖啡因是一種天然的利尿劑,能直接促進腎臟排出水分。綠茶中的兒茶素更能提升新陳代謝,加速身體消耗。
適合體質:精神不振、代謝較慢人士
這類飲品適合早上精神不振,或希望提升代謝率的人士,能同時達到提神和去水腫的雙重效果。
飲用注意事項:長期飲用效果或減弱,建議飲用無糖黑咖啡或綠茶
身體會對咖啡因產生耐受性,長期飲用後,其利尿效果可能會減弱。建議選擇無糖的黑咖啡或純正的綠茶,避免加入糖和奶,以免影響效果。
7. 紅茶:暖胃散寒的溫性選擇
去水腫原理:含咖啡因,其溫性特質有助散寒除濕,促進循環
紅茶與綠茶一樣含有咖啡因,具備利尿效果。但經過完全發酵後,紅茶的性質變得溫和,中醫認為它能暖胃散寒,幫助驅除體內寒濕,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水腫。
適合體質:體質偏寒、手腳冰冷者,尤其適合秋冬飲用
對於體質偏寒、經常手腳冰冷的人士來說,紅茶是比綠茶更佳的選擇,尤其適合在天氣轉涼的秋冬季節飲用。
飲用注意事項:避免空腹飲用,以免刺激腸胃
紅茶中的鞣酸可能會對腸胃造成輕微刺激,所以腸胃較敏感的人士應避免空腹飲用。
8. 茯苓茶:藥性平和的健脾去濕神藥
去水腫原理:利水滲濕,藥性溫和不傷正氣,兼具健脾寧心之效
茯苓是中藥中常用的去濕藥材,其最大特點是「利水而不傷正氣」。它能溫和地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同時健脾,從根本改善水濕代謝,更有寧心安神之效。
適合體質:脾虛濕盛,水腫而小便不利者
特別適合脾胃虛弱,不能有效運化水濕,導致身體浮腫但小便不暢順的人士。
飲用注意事項:可與其他去濕食材(如薏仁、陳皮)配搭
茯苓藥性平和,可以單獨沖泡,亦很適合與其他食材如薏仁、陳皮、白朮等配搭,以增強健脾去濕的效果。
9. 陳皮茶:理氣健脾,從根源化濕
去水腫原理:助脾胃運化功能,減少濕氣生成
陳皮去水腫的原理並非直接利尿,而是透過「理氣健脾」,幫助脾胃恢復正常的運化功能。當脾胃強健,食物和水分能被有效吸收和運輸,自然就能減少濕氣在體內生成。
適合體質:消化不良、腹脹並伴隨水腫的人士
如果你經常感到消化不良、胃腹脹滿,同時伴隨身體浮腫,陳皮茶就是從根源調理的理想選擇。
飲用注意事項:年份越久越佳,發燒、燥熱者慎用
選擇陳皮時,一般認為年份越久,其性越溫和,效果也越好。不過,由於陳皮性溫,體內有實熱、正在發燒或喉嚨痛的人士應暫停飲用。
10. 檸檬水:富含鉀質的清爽飲品
去水腫原理:檸檬富含鉀,有助平衡體內鈉水平,排除多餘水分
與玉米鬚茶相似,檸檬水去水腫的主要功臣也是豐富的鉀質。鉀能幫助身體對抗因攝取過多鹽分(鈉)而導致的水分滯留,促進水分排出,恢復體內電解質平衡。
適合體質:高鈉飲食型水腫,補充維他命C
經常外出用膳、偏好重口味食物的人士,非常適合飲用檸檬水來幫助排鈉。同時,它也是補充維他命C的絕佳來源。
飲用注意事項:胃部敏感者不宜空腹飲用
檸檬的酸度較高,空腹飲用可能會刺激胃壁,引起不適。建議在餐後飲用,或將檸檬汁稀釋得淡一些。
雙管齊下!加速消腫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單靠飲用去水腫茶,有時效果未必最理想。其實,配合適當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雙管齊下,消腫效果會更顯著而且持久。這就像為身體建立一個不易積水的良好環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下分享幾個簡單實用的方法,助你輕鬆養成「輕盈體質」。
飲食三大原則:從源頭預防水腫
原則一:聰明飲水,缺水反而加劇水腫
很多人以為水腫就要少喝水,這其實是個常見的誤解。當身體偵測到水分不足時,反而會啟動儲水機制,盡力留住每一滴水,結果令水腫問題惡化。所以,我們需要給身體足夠的水分,讓它知道水源充足,可以安心地將多餘的水分和廢物排走。建議分次慢飲,讓身體有時間好好吸收和利用。
原則二:控制鈉攝取,避開加工食品及重味湯底
鈉質是導致身體儲存水分的主要元兇。它就像一塊海綿,會將水分牢牢鎖在體內。日常飲食中,很多食物都隱藏著高鈉陷阱,例如加工肉類、罐頭湯、薯片,還有大家最愛的火鍋湯底或即食麵調味包。嘗試多選擇新鮮、天然的食材,自己煮食時減少用鹽,你會發現身體變得輕盈不少。
原則三:多攝取高鉀蔬果,如香蕉、奇異果、菠菜
鉀質正好是鈉質的剋星。它能幫助身體排走多餘的鈉,從而帶走被鎖住的水分,是天然的「排水神器」。很多蔬果都富含鉀質,例如香蕉、奇異果、菠菜、番茄和牛油果等。在日常餐單中加入這些高鉀食物,就能輕鬆維持體內的鈉鉀平衡,預防水腫。
生活三大妙招:物理性KO浮腫
妙招一:暖水足浴,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暖水足浴是個簡單又舒服的方法,能有效促進全身血液循環。當雙腳浸泡在暖水中,熱力會幫助擴張血管,讓血液流動得更順暢,有助於將積聚在下肢的多餘水分帶走。每晚睡前用約40度的暖水浸泡15至20分鐘,就能幫助放鬆身心,同時改善水腫。
妙招二:經絡按摩,按壓陰陵泉、足三里等關鍵穴位
從中醫角度看,按摩特定穴位有助於身體的氣血運行與水液代謝。針對水腫,可以重點按壓兩個位於小腿的穴位:陰陵泉(在小腿內側,膝蓋骨下方凹陷處)和足三里(膝蓋外側下方約四指寬處)。用指腹輕輕打圈按壓,每個穴位約2至3分鐘,感覺到輕微酸脹即可。
妙招三:睡前抬腿,促進下肢血液回流
一整天久坐或久站後,地心吸力會讓血液和體液容易積聚在下半身,形成浮腫。睡前抬腿這個簡單動作,正好可以利用地心吸力,幫助下肢的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到身體中心。只需平躺在床上,將雙腿靠在牆上,與身體成90度,維持約10至15分鐘,就能有效紓緩腿部腫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