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胃脹、肚風?一文看清成因,即學10大去肚風食物+7個快速舒緩方法!
飯後肚脹、胃氣頻頻,甚至引發胃痛、腰痠背痛,是不少都市人難以啟齒的困擾。想知道為何自己總是「一肚氣」?究竟是飲食習慣出錯,還是身體響起警號?本文將從中西醫角度,為你深入剖析肚風及胃脹的根本成因,並整理出10大有助消滯去肚風的食物餐單、7個立即可見效的快速舒緩方法,以及長遠預防的生活習慣。無論你想尋求即時急救,還是治本的長遠調理方案,立即看下去,告別飯後「谷住道氣」的困擾!
肚風/胃脹氣是什麼?一文看清中西醫成因與症狀
在尋找有效的去肚風食物之前,首先要了解肚風究竟是什麼一回事。肚風或胃脹氣,其實是消化系統內積聚過多氣體的感覺,了解其背後的中西醫成因與症狀,才能找到最適合你的去肚風方法。
肚風成因:中西醫觀點剖析
肚風的形成原因,可以從西醫的消化生理學和中醫的臟腑理論兩個角度來理解,兩者雖然切入點不同,但都指向消化與情緒的關聯。
西醫觀點:腸道氣體過多 或 消化不良
西醫認為,肚風主要是腸道氣體過多或消化功能出現問題。腸道內的氣體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個來源是經由口中吞入的空氣,例如進食速度太快、邊食邊說話或飲用碳酸飲品,都會不自覺地吞下多餘空氣。第二個來源是食物在腸道中被細菌分解時自然產生的氣體。如果消化不良,食物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發酵過程便會產生更多氣體,引致腹脹。
中醫觀點:脾胃虛弱、肝氣鬱結致「氣滯」
從中醫角度看,肚風的核心問題是體內「氣」的運行不順暢,也就是「氣滯」。這通常與兩個臟腑的功能失調有關。第一是「脾胃虛弱」,脾胃負責消化食物和運化水濕,如果功能虛弱,食物無法被正常消化,便容易產生濕氣,阻礙氣的流動。第二是「肝氣鬱結」,情緒壓力會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當肝氣不順,便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造成氣機阻滯,感覺「一肚氣」。
肚風常見症狀:不只腹脹,更可能影響全身
肚風的影響不只局限於腹部,當脹氣問題持續,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會發出警號。
典型腹部不適:腹脹、腹痛、胃氣、多屁
最直接的症狀都集中在腹部。腹脹是最常見的感覺,腹部會感到繃緊和充滿壓迫感,有時甚至會看到肚子明顯脹起。伴隨而來的可能是程度不一的腹痛,從悶痛到絞痛都有可能。身體為了排出多餘氣體,便會出現打嗝(胃氣)或頻繁放屁的情況。
其他身體警號:胸悶、腰痠背痛、食慾不振
當腹部脹氣嚴重時,會向上壓迫到橫膈膜,可能引發胸悶和呼吸不順暢的感覺。這種腹腔內的壓力有時也會牽連到背部,導致腰痠背痛。持續的飽脹感和不適,自然會影響食慾,讓人提不起勁進食。
為何總是「一肚氣」?揪出導致胃脹氣的5大日常元兇
想知道哪些去肚風食物最有效,或者尋找最快的去肚風方法,首先要從源頭入手。揪出令你「一肚氣」的幕後黑手,才能對症下藥。其實,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習慣和身體狀況,都可能是導致胃脹氣的元兇。
元兇一:不良飲食習慣,吞下過多空氣
許多時候,胃脹氣的成因非常直接,就是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吞下了過多空氣。這些空氣積聚在消化道,自然會引起腹脹不適。
進食速度過快或邊食邊說話
都市人生活節奏急促,午餐時間可能只有短短半小時。當我們狼吞虎嚥,或者邊吃飯邊高談闊論時,除了食物,還有大量空氣會一同被吞進肚子裏。
經常咀嚼香口膠或飲用碳酸飲品
經常咀嚼香口膠會促使我們頻繁地進行吞嚥動作,連帶吞入多餘空氣。另外,汽水、啤酒等碳酸飲品本身就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氣體,飲用後會直接將氣體帶入胃部,造成脹氣。
元兇二:進食過多「產氣食物」
某些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特別容易產生氣體。這些「產氣食物」通常含有一些人體難以完全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例如寡糖或某些膳食纖維。它們進入大腸後,會成為腸道細菌的「美食」,細菌在分解發酵的過程中便會產生大量氣體。
元兇三:消化機能下降與腸道菌群失衡
如果身體的消化功能本身較弱,例如消化酶分泌不足,食物便無法被有效分解。這些未被完全消化的食物殘渣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就會發酵產氣。此外,腸道菌群的平衡也十分關鍵。當壞菌過多或菌群失衡時,產氣的情況亦會加劇。
元兇四: 情緒壓力導致肝氣鬱結
情緒與消化系統的關係遠比我們想像中密切。長期處於高壓、焦慮或緊張的狀態,會影響自主神經系統,令腸胃蠕動變得紊亂或緩慢。從中醫角度看,這就是所謂的「肝氣鬱結」。氣機不暢,氣體便容易積聚在腹部,形成脹氣。
元兇五:潛在疾病警號(如腸易激綜合症、乳糖不耐症)
持續且嚴重的胃脹氣,有時亦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號,反映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例如,「腸易激綜合症」(IBS)的典型症狀就包括腹脹、腹痛及排便習慣改變。另外,「乳糖不耐症」患者因為身體缺乏分解乳糖的酵素,在攝取奶製品後,亦會出現脹氣、腹瀉等情況。
【胃脹氣食咩好?】專家推薦10大舒緩肚風食物
講到去肚風食物,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天然又有效的選擇。當腹部脹脹作悶時,與其依賴成藥,不如先從日常飲食著手,尋找溫和的去肚風方法。不同的食物透過不同的原理,例如促進消化、放鬆腸道肌肉或平衡體內水份,來達到舒緩效果。以下為你介紹10種經專家推薦的食物,助你擺脫「一肚氣」的困擾。
薑:促進消化、溫和排氣
薑是廚房中常見的食材,也是一種傳統的去肚風好幫手。薑含有薑辣素(Gingerol),這種活性成分能夠刺激消化液分泌,加快胃部排空的速度。所以,食物停留在胃中的時間縮短了,自然就減少了發酵產氣的機會。你可以切幾片薑片泡熱水飲用,或者在烹調時加入薑絲,都能溫和地促進消化和排氣。
薄荷:放鬆腸胃肌肉、緩解腹痛
薄荷的清涼感不只提神,對腸胃也有安撫作用。薄荷中的薄荷醇(Menthol)有天然的肌肉鬆弛作用,可以直接舒緩腸道痙攣,幫助積聚的氣體順利排出,從而減輕腹脹和腹痛。飯後飲用一杯溫熱的薄荷茶,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既能清新口氣,又能幫助消化。
木瓜與鳳梨:富含天然消化酵素
如果你是因為消化不良而引致胃脹,木瓜和鳳梨就是你的好朋友。木瓜含有木瓜蛋白酶(Papain),而鳳梨則有鳳梨蛋白酶(Bromelain)。這兩種酵素都能夠有效分解蛋白質,減輕消化系統的負擔,從而減少食物因消化不良而發酵產氣的機會。在飯後適量食用,是不錯的天然消化劑。
香蕉:高鉀助排鈉防水腫
腹脹有時不單是氣體,也可能與體內鈉水平過高,引致水腫有關。香蕉富含鉀質,而鉀質正正可以幫助身體平衡和排出多餘的鈉,從而減少體內水份滯留。選擇熟度適中的香蕉,它不但能提供鉀質,其水溶性纖維也有助於維持腸道暢通。
青瓜:利水、補充水份
青瓜是一種高水份、低熱量的蔬菜,是緩解腹脹的理想選擇。青瓜含有超過95%的水份,能夠為身體補充水份,同時它也具有溫和的利水作用,有助於排走體內多餘的液體,緩解水腫型的腹脹。無論是生食或涼拌,青瓜的清爽口感都能為不適的腸胃帶來一點舒適。
蘆筍:含益生元,助腸道健康
想從根本改善肚風問題,就要照顧好腸道健康。蘆筍含有一種名為菊粉(Inulin)的益生元(Prebiotics)。益生元是腸道好菌的「食物」,能夠促進益生菌生長,維持腸道菌群平衡。一個健康的腸道環境,長遠來說是預防肚風的根本方法之一。
白蘿蔔:順氣化滯
在中醫角度,白蘿蔔有「順氣化滯」的功效。從現代營養學看,它含有芥子油和澱粉酶,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對於因進食過多或食滯而引起的腹脹特別有幫助。無論是煮湯或炆燉,煮熟的白蘿蔔性質溫和,有助舒緩飽滯感。
茴香 (Fennel):減少氣體積聚
茴香在西方國家是廣為人知的去肚風食材。茴香籽含有的化合物,具有抗痙攣和抗炎的特性,能夠放鬆腸道肌肉,讓積聚的氣體更容易排出,是傳統上常用於舒緩肚風的食材。你可以將少量茴香籽壓碎後泡茶飲用,或在烹調時加入新鮮茴香。
乳酪/克菲爾 (Yogurt/Kefir):補充益生菌
腸道菌群失衡是導致長期胃脹氣的常見原因。乳酪和克菲爾(Kefir)富含益生菌(Probiotics),這些好菌可以直接補充腸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從根本減少因壞菌過多而產生的氣體。選擇時,建議挑選無添加糖、含有活性菌種的產品,效果會更理想。
溫水或花草茶:促進腸道蠕動
有時候,最簡單的方法反而最有效。補充足夠的溫水,可以保持腸道潤滑,促進腸道蠕動,幫助食物和氣體順利通過。溫熱的溫度也能舒緩腸胃。除了溫水,不含咖啡因的花草茶如洋甘菊茶或薑茶,也是很好的選擇。
【胃脹氣急救】7個即時見效的舒緩方法
除了日常飲食多加留意去肚風食物,當胃脹氣突然來襲,坐立難安時,確實需要一些快速見效的去肚風方法。以下分享7個簡單又有效的急救技巧,可以幫助你即時舒緩腹部脹滿的不適感,讓你重新感到輕鬆。
方法一:腹部順時針按摩
這是最直接的物理去肚風方法之一。順時針方向正好與我們大腸的蠕動方向一致,透過輕柔按摩,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積聚的氣體移動並順利排出。你可以平躺下來,將少量按摩油或潤膚露倒在掌心搓暖,然後以肚臍為中心,用掌心順時針畫圈按摩腹部。力度要溫和,持續5至10分鐘,你會慢慢感覺到腹部壓力有所減輕。
方法二:進行溫和伸展(如瑜伽貓牛式)
當腹部充滿氣體時,一些溫和的伸展運動能有效舒緩。瑜伽中的「貓牛式」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首先,四肢跪在墊上,雙手與肩同寬,膝蓋與臀部同寬。吸氣時,腹部向下沉,抬頭望向天花板,這是「牛式」;呼氣時,拱起背部,低頭望向肚臍,這是「貓式」。重複這組動作10至15次,可以溫和地按摩及伸展腹腔器官,有助於釋放被困的氣體。
方法三:飯後慢步15分鐘
飯後感到腹脹,最忌諱的就是立刻坐下或躺下。花15分鐘時間在家中或附近悠閒地散散步,這個簡單的習慣對促進消化有極大幫助。慢步能刺激腸道蠕動,讓食物和氣體更順暢地通過消化系統,是預防和舒緩飯後胃脹的有效方法。
方法四:重點穴位按壓(中脘穴、水分穴)
中醫學認為,按壓特定穴位有助於調理氣機,舒緩胃腸不適。你可以嘗試按壓兩個有助消脹氣的重點穴位。第一個是「中脘穴」,位於肚臍正上方約四隻手指寬的位置;第二個是「水分穴」,位於肚臍正上方約一隻手指寬處。用拇指指腹以適中力度按壓這兩個穴位,每次按壓約1-2分鐘,感到輕微痠脹感即可,有助於理氣和胃。
方法五:進行腹式深呼吸
壓力是引致消化不良和胃脹氣的常見因素。腹式深呼吸能幫助放鬆身心,同時透過橫膈膜的上下移動,溫和地按摩胃部和腸道。找個舒適的位置坐下或躺下,將一隻手放在腹部。用鼻子慢慢深吸氣,感受腹部像氣球一樣脹起;然後用口緩緩呼氣,感受腹部自然凹下。專注於一呼一吸,持續5分鐘,有助平息腸胃的「騷動」。
方法六:溫水熱敷腹部
溫熱的感覺有助於放鬆繃緊的腹部肌肉,減輕因氣體積聚而引起的痙攣和疼痛感。你可以使用熱水袋或暖毛巾,隔著一層衣物敷在腹部。熱力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讓腹部肌肉放鬆,從而舒緩脹氣的不適。熱敷時間約15至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過高,以免燙傷皮膚。
方法七:避免立即躺下
飯後立即躺下會減慢胃部排空的速度,食物和氣體更容易在胃中滯留,增加胃脹的機會,甚至可能引發胃酸倒流。用餐後,應保持身體直立至少30分鐘,無論是坐著、站立還是散步,利用地心吸力幫助消化過程順利進行。養成這個小習慣,對長遠改善消化健康有正面影響。
想有效去肚風?避開這14種「產氣食物」黑名單
要尋找合適的去肚風食物,首先要知道哪些食物是「地雷」。了解並避開這些容易產氣的食物,是其中一個最直接的去肚風方法。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健康的食物,原來都可能是引致你「一肚氣」的元兇。下面這份黑名單,你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看看是否需要作出調整。
豆類及其製品(黃豆、豆腐、豆漿)
豆類是公認的健康食品,但是它們也含有一種叫「寡糖」的碳水化合物。我們的腸道缺乏分解寡糖的酵素,所以這些糖分會直接進入大腸。然後,腸道細菌會把它們發酵,並在過程中產生大量氣體,引起腹脹。如果你很喜歡吃豆製品,可以嘗試在烹煮前將乾豆長時間浸泡,這樣有助分解部分寡糖。
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椰菜花、羽衣甘藍)
西蘭花、椰菜花這類營養豐富的十字花科蔬菜,含有一種名為「棉子糖」的複合糖。和寡糖一樣,人體難以分解棉子糖,結果也是由腸道細菌代勞,繼而產生氣體。這不代表你要完全戒掉它們。一個簡單的處理方法是將蔬菜徹底煮熟,這樣可以幫助分解部分複合糖,讓身體更容易消化。
洋蔥與大蒜類
洋蔥和大蒜為餸菜增添風味,不過它們含有豐富的「果聚醣」。這是一種水溶性纖維,對於腸道功能較弱的人來說,身體可能無法完全吸收。未被吸收的果聚醣在腸道發酵,就會導致脹氣和不適。一般來說,煮熟後的洋蔥和大蒜會比生食溫和,對腸胃的刺激較小。
穀物類(小麥、黑麥、大麥)
含有麩質的穀物,例如小麥、黑麥和大麥,是部分人士胃脹的來源。對於麩質敏感或患有乳糜瀉的人,麩質會引發腸道發炎和脹氣。此外,這些穀物中的高含量纖維,如果攝取過量,也可能令消化系統負荷不來,產生氣體。你可以觀察一下自己進食麵包、麵食後的身體反應。
部分水果(蘋果、梨、西瓜)
蘋果、梨這些水果含有較高的「果糖」和「山梨糖醇」,有些人天生對這兩種糖分的吸收能力較差,過量攝取便容易引起腹脹。加上果皮含有豐富纖維,一次過吃太多也可能增加腸胃負擔。如果發現吃這些水果後容易脹氣,可以試試去皮吃,或者選擇香蕉、莓果等其他水果。
乳製品(牛奶、芝士)
如果你飲用牛奶或進食芝士後感到腹脹,很可能與「乳糖不耐症」有關。這代表你的身體缺乏足夠的乳糖酶來分解乳製品中的乳糖。未被分解的乳糖進入大腸後,就會被細菌發酵產氣。現時市面上有不少無乳糖牛奶或植物奶(如燕麥奶、杏仁奶)可供選擇,是不錯的替代品。
高脂油膩及加工食品
炸雞、薯片、蛋糕等高脂肪食物,會減慢胃部的排空速度。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變長,不但會產生飽滯感,也為產氣細菌提供了更多發酵時間,增加了腹脹的機會。加工食品通常含有多種添加劑和鈉,同樣會加重消化系統的負擔。想有效去肚風,減少這類食物的攝取是相當重要的一步。
治標不如治本:4個預防胃脹氣的長遠生活習慣
了解各種去肚風食物固然是快速舒緩不適的好方法,但要真正告別「一肚氣」的困擾,更根本的去肚風方法是從日常生活入手。建立以下4個長遠的健康習慣,才是治本之道,可以從源頭減少胃脹氣的發生。
習慣一:細嚼慢嚥,定時定量
進食時細嚼慢嚥,是預防胃脹氣的第一步。因為當我們進食太快,或者邊吃飯邊說話,就會不自覺地吞下大量空氣。這些空氣進入消化道,自然會引起腹脹。所以,建議每餐都預留足夠時間,專心吃飯,將食物充分咀嚼後才吞嚥。此外,三餐定時定量也很重要。這可以讓消化系統建立一個規律的運作模式,避免因為過飢或過飽而加重腸胃負擔。
習慣二:建立規律運動習慣
規律運動是促進腸道健康的好幫手。運動可以有效刺激腸道蠕動,幫助積聚的氣體和食物殘渣順利排出體外。這不代表需要進行劇烈運動。飯後休息一會,然後慢步15至20分鐘,已經是很好的習慣。或者,也可以將瑜伽、散步等溫和運動納入日常生活,對改善整體消化功能有很大幫助。
習慣三:聰明飲水技巧(少量多次)
飲水是一門學問,正確的飲水技巧可以避免引發胃脹。一次過大量飲水,會稀釋胃酸,影響消化,也可能令胃部瞬間感到脹滿。聰明的做法是「少量多次」。將每日所需的水份,分佈在一天中不同時段慢慢飲用。這樣既能確保身體有足夠水份,幫助纖維質的消化,又不會對腸胃造成突然的壓力。
習慣四:壓力管理與充足睡眠
情緒和睡眠質素,與我們的腸胃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長期處於壓力和緊張狀態,會影響自主神經系統,進而干擾腸道的正常蠕動,引致消化不良和脹氣。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或培養個人興趣,對腸道健康十分重要。同時,充足的睡眠是身體進行修復的黃金時間。每晚有7至8小時的優質睡眠,能讓腸胃得到充分休息和復原,是維持消化系統健康的基礎。
去肚風常見問題 (FAQ)
食益生菌對去肚風有用嗎?
功效:主要用於長期調理腸道菌群平衡,非即時急救。
談及有助消化的補充品,很多人都會想起益生菌。不過,它在處理肚風問題上,角色更像是「長期戰友」,而不是「急救兵」。益生菌的主要功效是逐步調理腸道菌群的平衡,建立一個健康的消化環境,從根本減少肚風的發生機會。所以,若你正在尋找即時見效的去肚風方法,益生菌並非首選。但如果想長遠改善體質,持續補充益生菌就是一個很好的輔助策略。
為何進食高纖維食物反而更脹氣?
原因與對策:需漸進式增加攝取量,並配合足夠水份讓腸道適應。
大家常聽說高纖維食物有益腸道,但有時興致勃勃地多吃了,反而感覺更脹氣,這確實令人困惑。問題其實不在纖維本身,而是我們的腸道需要時間去適應。當你突然大量增加纖維攝取量,腸道內的細菌在分解這些纖維時,便會產生比平時更多的氣體。正確的做法是採用漸進式,讓腸道慢慢習慣。同時,切記要飲用足夠的水份,因為水可以幫助纖維在消化道中順利移動,否則纖維反而可能造成堵塞,令脹氣問題惡化。
何時應因肚風問題求醫?
雖然大部分肚風都可以透過調整飲食中的去肚風食物和生活習慣來改善,但有些情況卻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號,需要我們認真對待。
警號一:持續或頻繁發作(如持續超過3星期)
如果肚風問題持續超過三個星期,或者發作得非常頻密,這可能就不只是單純的消化不良。這時最好尋求專業醫療意見,找出根本原因。
警號二:伴隨其他症狀(如無故體重下降、大便帶血、嚴重腹痛)
當肚風伴隨著其他令人留意的症狀,便要提高警覺。例如,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體重無故下降、大便中帶血,或者出現劇烈、持續的腹痛。這些都可能指向其他潛在的健康問題,及早求醫是保障健康的最佳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