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有聲音,肺部有雜聲?一文聽懂5大呼吸聲警號,揪出肺炎、哮喘等潛在元兇

呼吸有聲音,肺部有雜聲?您在夜深人靜或深呼吸時,是否曾聽見一些不尋常的聲音,例如高頻的「咻咻」聲,或是低沉的「咕嚕」聲?這些陌生的聲音,絕非能掉以輕心的普通鼻鼾或痰聲,而是肺部與呼吸道可能正響起的健康警號。從肺炎、哮喘,到心臟衰竭,不同的雜聲可能對應著截然不同的潛在元兇。本文將帶您一次聽懂5大呼吸聲警號,附上真實聲音示範,助您準確辨識,了解背後成因,並掌握何時必須求醫的關鍵時機,不再因未知的聲音而焦慮。

呼吸聲全解析:您的呼吸雜聲屬於哪一類?

當呼吸肺部有聲音時,就像身體在發送訊號。不同的呼吸雜聲,其實對應著呼吸系統內不同的狀況。醫生透過聽診器,就像解碼一樣,分辨這些聲音的細微差別。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分辨這五種主要的呼吸有聲類型,了解它們背後可能代表的健康訊息。

喘鳴 (Wheezing) – 像吹口哨的高頻「咻咻」呼吸聲

聲音特徵與比喻

喘鳴是一種連續、帶有音樂感的高頻聲音,最貼切的比喻就是吹口哨時發出的「咻咻」聲。這種聲音在呼氣時通常會更加明顯,有時甚至不需要聽診器也能聽到。

【聲音實測】點擊聆聽真實喘鳴錄音

[此處可放置音訊播放器,讓讀者實際聆聽喘鳴聲]

背後可能的健康問題

喘鳴的出現,通常代表空氣正費力地通過變窄了的下呼吸道(例如支氣管)。想像一下將飲管捏扁後吹氣,氣流會發出尖銳的聲音,原理十分相似。氣道收窄可能是因為發炎、肌肉痙攣或黏液阻塞所致。

常見相關疾病與狀況

  • 哮喘 (Asthma): 這是引發喘鳴最常見的原因,氣道因過敏反應而發炎及收縮。
  •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氣道長期發炎導致結構性狹窄。
  • 支氣管炎 (Bronchitis): 急性或慢性的氣管發炎,會產生黏液並使氣道變窄。

濕囉音 (Crackles / Rales) – 像搓揉頭髮的「劈啪」呼吸聲

聲音特徵與比喻

濕囉音是短促、不連續的爆裂聲,聽起來就像在耳朵旁邊搓揉一小撮頭髮時發出的「劈啪」聲。這種聲音通常在吸氣的後半段最為清晰,而且咳嗽後也不會消失。

【聲音實測】點擊聆聽真實濕囉音錄音

[此處可放置音訊播放器,讓讀者實際聆聽濕囉音]

背後可能的健康問題

濕囉音的成因,是原本因液體或濃稠分泌物而塌陷黏合的細小氣道或肺泡,在吸氣時被空氣重新撐開時所發出的聲音。這暗示著肺部深處可能有積液。當這種呼吸有聲音與肺炎等感染相關時,尤其需要注意。

常見相關疾病與狀況

  • 肺炎 (Pneumonia): 肺部受感染,肺泡內充滿發炎液體,是引發濕囉音的典型元兇。
  • 心臟衰竭 (Heart Failure): 心臟泵血功能減弱,導致血液回流至肺部,使液體滲入肺泡。
  • 肺纖維化 (Pulmonary Fibrosis): 肺組織結疤變硬,影響肺泡的正常開合。

乾囉音 (Rhonchi) – 像打鼾的低沉「咕嚕」呼吸聲

聲音特徵與比喻

乾囉音是一種音調較低、聽起來像打鼾或喉嚨有痰時的「咕嚕」聲。它是一種連續性的雜音,而且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在用力咳嗽後,聲音可能會暫時減輕、改變甚至消失,因為阻塞氣道的痰液位置發生了移動。

【聲音實測】點擊聆聽真實乾囉音錄音

[此處可放置音訊播放器,讓讀者實際聆聽乾囉音]

背後可能的健康問題

乾囉音的源頭是較大的氣管(支氣管)中,有濃稠的痰液或分泌物造成部分阻塞。空氣流過這些黏液時,會產生震動,形成這種低沉的聲音。

常見相關疾病與狀況

  • 慢性支氣管炎 (Chronic Bronchitis): 氣管長期發炎,分泌大量黏液。
  • 支氣管擴張症 (Bronchiectasis): 支氣管永久性擴張變形,容易積聚痰液。
  • 囊性纖維化 (Cystic Fibrosis): 一種遺傳病,導致身體分泌物異常濃稠。

哮鳴 (Stridor) – 吸氣時高亢刺耳的「嘶嘶」呼吸聲(緊急警號)

聲音特徵與比喻

哮鳴是一種音調非常高、刺耳而且緊張的「嘶嘶」聲,主要在吸氣時出現。它的聲音非常響亮,無需聽診器也能清楚聽見,是呼吸道出現嚴重阻塞的緊急警號。

【聲音實測】點擊聆聽真實哮鳴錄音

[此處可放置音訊播放器,讓讀者實際聆聽哮鳴聲]

背後可能的健康問題

與喘鳴代表下呼吸道問題不同,哮鳴指向的是上呼吸道(即喉嚨、聲帶或氣管)出現了嚴重的狹窄或阻塞。空氣在吸入時需要極度用力才能通過狹窄的通道,因此產生這種危險的聲音。

常見相關疾病與狀況

  • 異物吸入 (Foreign Body Aspiration): 食物或小物件卡在喉嚨或氣管中,是兒童出現哮鳴的常見原因。
  • 嚴重過敏反應 (Anaphylaxis): 喉頭和聲帶因過敏而急速水腫,阻塞氣道。
  • 哮吼 (Croup): 常見於幼兒的病毒感染,導致喉部發炎腫脹。
  • 會厭炎 (Epiglottitis): 細菌感染引起的會厭嚴重發炎,可完全阻塞氣道,屬醫療急症。

胸膜摩擦音 (Pleural Rub) – 像皮革摩擦的「嘎吱」呼吸聲

聲音特徵與比喻

胸膜摩擦音是一種粗糙的刮擦聲,最經典的比喻是兩塊乾燥的皮革互相摩擦時發出的「嘎吱」聲。這種聲音在吸氣和呼氣時都會出現,而且當您屏住呼吸時,聲音就會消失,這點有助於將它與心包摩擦音區分開來。

【聲音實測】點擊聆聽真實胸膜摩擦音錄音

[此處可放置音訊播放器,讓讀者實際聆聽胸膜摩擦音]

背後可能的健康問題

我們的肺部外面包覆著兩層薄薄的胸膜,兩層膜之間有少量潤滑液,讓肺部在呼吸時能順暢滑動。當胸膜因為發炎而變得粗糙時,它們在呼吸時互相摩擦,就會產生這種聲音。

常見相關疾病與狀況

  • 胸膜炎 (Pleurisy): 胸膜發炎,常由病毒感染或肺炎引起。
  • 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 肺部血管阻塞,可能導致鄰近的胸膜發炎。
  • 自體免疫疾病: 如類風濕關節炎或紅斑狼瘡,也可能引發胸膜炎。

為何會出現呼吸雜聲?深入剖析四大成因

當你發現自己呼吸肺部有聲音,其實是身體正在傳遞一個訊息。健康的呼吸應該是寧靜順暢的,氣流就像平靜的河水,無聲無息地流過呼吸道。一旦呼吸有雜聲,就表示氣流在體內的旅程遇到了阻礙或擾動,產生了湍流,才會發出各種聲音。了解這些呼吸聲音的成因,是解讀身體警號的第一步。我們可以將原因歸納為以下四大類。

上呼吸道阻塞或狹窄

我們的呼吸旅程由上呼吸道開始,這裡出現問題最直接影響氣流的暢通。

鼻腔、鼻竇及咽喉問題

感冒、鼻敏感或鼻竇炎會引起鼻腔和咽喉黏膜腫脹,或者分泌物增多,使原本寬敞的通道變窄。同樣地,兒童常見的扁桃腺或腺樣體肥大,也會佔據咽喉空間。空氣需要更用力才能通過這些狹窄的位置,於是產生了鼻鼾聲或呼吸時的雜音。

異物阻塞

這是一個比較緊急的情況。如果不慎吸入食物、小玩具等異物,卡在喉嚨或氣管,就會造成氣道嚴重阻塞。空氣在掙扎通過極度狹窄的縫隙時,會發出尖銳高亢的聲音,這是一種危險信號,需要即時處理。

下呼吸道及支氣管問題

氣流經過咽喉後,會進入氣管和支氣管這些下呼吸道。這裡的問題多與發炎和慢性阻塞有關。

氣道發炎與痙攣(如:哮喘)

哮喘發作時,支氣管的內壁會因為過敏反應而發炎、腫脹,同時周圍的肌肉會收縮痙攣,令氣道急劇收窄。空氣被逼從狹窄的管道呼出時,便會產生像吹口哨一樣,高頻的「咻咻」喘鳴聲。急、慢性支氣管炎也會有類似情況。

慢性氣道阻塞(如:慢阻肺病)

對於長期吸煙或受空氣污染物影響的人士,慢阻肺病會導致氣道長期發炎和結構改變。氣管內壁增厚,加上有大量濃痰積聚,使氣流遇阻,產生低沉、像痰在滾動的「咕嚕」聲。這種聲音有時在咳嗽後會暫時改善。

肺部實質與肺泡病變

呼吸的終點站是肺部深處的肺泡,這裡是氣體交換的地方。當肺泡本身出現問題,也會產生獨特的呼吸聲。

肺泡積液(如:心臟衰竭、肺炎)

肺泡本應充滿空氣,但如果因感染發炎(例如肺炎)而充滿膿液和分泌物,或因心臟衰竭導致血液回流,使血漿滲入肺泡,肺泡就會變得濕潤和容易塌陷。吸氣時,空氣會將這些塌陷的肺泡重新撐開,發出如搓揉頭髮或撕開魔術貼般的「劈啪」濕囉音。所以呼吸有聲音與肺炎有密切關聯,需要特別留意。

肺部纖維化

肺部纖維化是指肺部組織因長期發炎或損傷而結疤,令肺組織變得僵硬,失去彈性。在吸氣末段,當這些硬化的肺泡和細支氣管被強制撐開時,同樣會產生類似的「劈啪」聲,但聲音通常更細緻和乾脆。

其他系統性疾病影響

有時候,呼吸有聲的根源並非來自呼吸系統本身,而是其他身體系統的毛病所致。

心血管系統問題

正如前面提到,心臟功能衰竭會導致肺部積水(肺水腫),這是心臟問題引發呼吸雜聲的典型例子。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泵出,壓力便會傳導回肺部血管,迫使液體滲入肺泡,從而產生濕囉音。

自體免疫系統疾病

一些自體免疫疾病,例如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等,身體的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自身器官,當中包括肺部。這種攻擊會引致肺部反覆發炎,最終導致肺部纖維化,繼而出現相關的呼吸雜聲。

我應該何時求醫?出現這些警號切勿延誤

當呼吸肺部有聲音時,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這究竟嚴不嚴重?我需要看醫生嗎?大部分呼吸雜聲可能只是小問題,但有些卻是身體發出的重要警號。學會分辨這些信號,能幫助你在關鍵時刻作出正確判斷。以下將情況分為「緊急求醫」與「盡快預約門診」兩類,讓你更清晰地了解應對方法。

緊急求醫的危險信號(應立即前往急症室)

如果呼吸有聲音並伴隨以下任何一種情況,代表身體可能正處於危急狀態,需要立即獲得醫療援助。請不要猶豫,應即時前往急症室求醫。

  • 嚴重呼吸困難: 感覺無法吸入足夠空氣、像窒息一樣,或者需要非常費力才能呼吸。
  • 臉色或嘴唇發紫: 這是身體缺氧的明顯跡象,醫學上稱為發紺(Cyanosis)。
  • 吸氣時發出高亢刺耳的聲音(哮鳴): 這意味著上呼吸道可能出現嚴重阻塞,情況非常緊急。
  • 突發性劇烈胸痛: 特別是伴隨呼吸急促、冒冷汗的胸痛。
  • 意識水平下降: 例如突然變得非常混亂、極度嗜睡或難以喚醒。
  • 咳出大量鮮血: 若只是痰中帶有血絲,可稍作觀察;但如果是咳出血液或血塊,則需馬上處理。

建議盡快預約門診的情況

有些症狀雖然未到需要即時衝往急症室的程度,但亦絕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它們可能是一些慢性疾病或潛在感染的徵兆。假如你的呼吸雜聲符合以下描述,建議盡快預約家庭醫生或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作詳細檢查。

  • 症狀持續不退: 呼吸有聲音的情況持續超過一至兩星期,即使沒有加劇,但亦未見好轉。
  • 伴隨感染跡象: 呼吸有雜聲的同時,出現發燒、發冷、身體痠痛或咳出黃綠色、帶鐵鏽色的濃痰。這些症狀組合在一起,有機會是肺炎等呼吸道感染的警號。
  • 影響日常活動: 在進行以往應付自如的活動時,例如步行上斜路、提重物或做家務,會感到氣喘或呼吸聲加劇。
  • 體重無故下降或持續疲倦: 在沒有刻意減肥的情況下體重明顯下降,或經常感到無法解釋的疲勞。
  • 下肢水腫: 腳踝或小腿出現腫脹,同時伴有呼吸不順,這可能與心肺功能有關。

醫生如何找出元兇?專業診斷流程一覽

當你發現自己呼吸肺部有聲音時,要找出問題根源,就像偵探查案一樣,需要抽絲剝繭。醫生會透過一系列系統性的檢查,一步步收窄範圍,找出導致呼吸有雜聲的真正元兇。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因為它能準確區分問題是源於輕微的氣管發炎,還是需要更深入處理的狀況,例如肺炎。

步驟一:詳細問診與聽診

這是診斷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環。醫生會先透過「問」與「聽」,收集關鍵線索。

醫生會問的關鍵問題

醫生會像朋友聊天一樣,詳細了解你的狀況。你提供的資訊越清晰,越有助於判斷。他通常會問:
* 聲音是何時開始的?是突然出現還是持續了一段時間?
* 呼吸有聲的感覺像什麼?是高頻的「咻咻」聲,還是低沉的「咕嚕」聲?
* 在什麼情況下聲音會特別明顯?是吸氣、呼氣、躺下還是運動時?
* 除了呼吸聲音,還有沒有其他症狀?例如有沒有咳嗽、發燒、胸口痛或氣喘?這些都是判斷是否患上肺炎等感染疾病的重要線索。
* 個人習慣與病史如何?例如有沒有吸煙習慣、過敏史、哮喘或心臟相關的病歷。

聽診器下的秘密

問診之後,醫生便會使用聽診器。這個看似簡單的工具,能將肺部的微細聲音放大,讓醫生聽到肉耳無法察覺的秘密。透過聽診器,醫生可以準確判斷雜聲的類型、發生的具體位置,以及聲音會不會在咳嗽後有所改變。每一種聲音特徵,都像一個獨特的「聲音指紋」,指向不同的潛在問題。

步驟二:肺功能測試 (Spirometry)

如果醫生懷疑你的氣管有收窄的情況,例如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便可能安排肺功能測試。這個測試很簡單,你只需要聽從指示,對著一個儀器盡力吸氣和呼氣。儀器會測量你的肺活量,以及你呼氣的速度和流量,從而客觀地評估氣管的暢通程度。

步驟三:影像學檢查

當需要更進一步「看見」肺部內部結構時,影像學檢查便會派上用場。

胸部X光檢查

胸部X光是最常用、最快速的初步影像檢查。它就像一張肺部的快照,可以幫助醫生快速檢視肺部有沒有明顯的異常,例如肺部是否有積水、發炎(肺炎的典型特徵)、肺氣腫或較大的腫瘤。

電腦斷層掃描 (CT Scan)

如果胸部X光未能提供足夠資訊,或者醫生需要觀察更微細的結構,便會建議進行電腦斷層掃描。CT掃描能夠組合出肺部的立體橫切面影像,清晰度遠高於X光。它能幫助發現早期的肺部纖維化、微小的結節、血管栓塞等更複雜的問題。

步驟四:其他針對性檢查

根據以上檢查的結果,如果仍未能確診,醫生或會安排更深入的針對性檢查,以鎖定最終目標。這些檢查可能包括:
* 血液檢查:檢測血液中的白血球數量及發炎指數,判斷身體是否有感染。
* 痰液培養:分析你的痰液樣本,找出引致感染的具體是哪種細菌,以便對症下藥。
* 支氣管鏡檢查:在有需要時,醫生會使用一條附有微型鏡頭的幼細軟管,經由口腔或鼻腔伸入氣管及支氣管內直接觀察,甚至可以抽取組織樣本進行化驗。

如何向醫生準確描述病情?您的就醫準備清單

為何準備充足如此重要?

當發現呼吸肺部有聲音,去看醫生前做好準備,絕對能讓整個診症過程更順暢。在醫生面前,我們有時會因為緊張而忘記想說明的重點,或者遺漏了關鍵問題。一份清晰的準備清單,可以幫助您有系統地陳述病情,確保所有疑慮都得到解答。這不僅能讓醫生在有限時間內,更準確地掌握您的狀況,還能讓您更主動地參與自己的治療決策。

清單三大核心內容

一份有效的就醫準備清單,主要包含三個核心部分。這三部分相輔相成,能全面地反映您的健康狀況,協助醫生作出更精準的判斷。

症狀日記:記錄聲音、時間與誘因

這是提供給醫生最有價值的線索。您可以把這本日記看作是自己身體的偵探筆記,鉅細靡遺地記錄下來,有助揪出呼吸有雜聲的元兇。

  • 聲音特徵:嘗試描述呼吸的聲音聽起來像什麼?是高音的「咻咻」聲,還是低沉的「咕嚕」聲?是在吸氣時還是在呼氣時出現?如果情況允許,用手機錄下聲音,直接播放給醫生聽會更有幫助。
  • 時間與頻率:呼吸有聲的情況是何時開始的?是持續不斷,還是只在特定時間(例如晚上睡覺時)發生?每天發作多少次?
  • 誘因與緩解因素:什麼情況下會誘發或加劇呼吸有聲音?例如平躺、運動後、接觸到冷空氣或致敏原時?做些什麼會讓情況好轉?
  • 伴隨症狀:除了呼吸的雜音,還有沒有其他症狀?例如咳嗽、氣喘、胸痛、發燒或咳痰?特別是當呼吸有聲音又伴隨高燒時,有助醫生判斷是否與肺炎等感染有關。

必問醫生的5大關鍵問題

準備好問題清單,可以確保您不會錯過任何重要的資訊。以下是建議您向醫生提出的五個關鍵問題:

  1. 根據我的描述,造成我呼吸有雜聲的可能原因是什麼?
  2. 我需要進行哪些檢查來確定診斷?這些檢查的目的是什麼?
  3. 有哪些治療方案可供選擇?它們各自的成效和潛在副作用是什麼?
  4. 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例如飲食或運動習慣?
  5. 我應該留意哪些警號?如果出現哪些情況,代表我需要立即求醫?

個人病史與藥物備忘

清晰的個人健康背景,能幫助醫生全面評估您的狀況,並避免開立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的藥物。

  • 個人及家族病史:列出您過往與現有的健康問題(例如哮喘、心臟病、過敏史、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以及直系親屬中是否有相關的遺傳病史(特別是呼吸系統疾病)。
  • 完整藥物清單:詳細列出您目前正在服用的所有藥物,包括處方藥、成藥、維他命和保健品,最好連同劑量一併記錄。
  • 過敏史:記錄您曾對哪些藥物、食物或物質產生過敏反應。

[點擊下載] 可列印PDF就醫準備清單

為了讓您的準備更輕鬆,我們已將以上重點整理成一份清晰易用的PDF清單。您可以在看症前下載並列印出來,逐項填寫,確保與醫生溝通時萬無一失。

呼吸有聲音|常見問題 (FAQ)

呼吸有雜聲就等於是氣喘嗎?

很多人一聽到呼吸肺部有聲音,第一時間就會聯想到氣喘,這是一個很普遍的想法,但其實兩者不能直接劃上等號。氣喘的典型聲音是「喘鳴」,一種像吹口哨的高頻「咻咻」聲,通常在呼氣時比較明顯。不過,會造成呼吸有聲音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氣喘,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甚至心臟衰竭都可能引致呼吸時出現雜聲。不同的病因,產生的聲音特質和時機也可能不同。所以,單憑呼吸有雜聲,並不能斷定就是氣喘,醫生需要透過聽診和詳細檢查,才能找出聲音背後的真正元兇。

兒童呼吸有聲音,是肺炎警號嗎?家長須知

聽到小朋友呼吸有聲音,家長自然會很緊張。兒童的呼吸道比較狹窄,所以輕微的發炎或痰液都容易造成呼吸有雜聲,但不一定就是肺炎。肺炎的其中一個特徵,是肺泡積水而產生的「濕囉音」,聽起來像是搓揉頭髮的劈啪聲,不過,要單靠耳朵分辨這種聲音並不容易。更常見的情況,例如感冒鼻塞、喉嚨發炎引起的哮吼(像小狗叫的咳嗽聲),或是細支氣管炎引發的咻咻聲,都會讓兒童呼吸有聲。判斷是否需要立即求醫,除了聲音,更要留意有沒有其他警號。如果小朋友呼吸急促、看起來很辛苦(例如鼻翼煽動、鎖骨或肋骨下方凹陷)、發高燒不退、嘴唇或臉色發紫,或者精神胃口極差,這些都是比單純呼吸有聲音肺炎更緊急的信號,應該盡快求醫。

只有感冒時才有呼吸雜聲,需要看醫生嗎?

感冒時,呼吸道因為發炎和分泌物增加而變得狹窄,所以呼吸時伴隨一些雜聲,例如像鼻鼾的「咕嚕」聲,其實是頗為常見的現象。如果這些雜聲是輕微的,並且隨著感冒症狀好轉而逐漸消失,通常不需要特別處理。不過,有幾種情況就需要多加留意。第一,如果感冒好了很久,但呼吸雜聲依然持續。第二,聲音非常響亮,甚至影響到睡眠,或者伴隨明顯的氣促、胸口痛。第三,如果每次感冒都會出現同樣的呼吸雜聲,這可能暗示有潛在的呼吸道問題,例如氣喘體質,容易被病毒感染誘發。總結來說,感冒引起的短暫雜聲多數是過程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聲音持續不退、特別嚴重,或者成為一種固定模式,最好還是找醫生檢查一下,了解清楚狀況。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