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食晚餐減肥越減越肥?專家揭4大陷阱+8個「食住瘦」黃金法則

為求快速減磅,不少人視「唔食晚餐」為終極捷徑,期望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減少卡路里攝取,卻往往陷入越減越肥的惡性循環。究竟為何犧牲口腹之慾,換來的卻是體重不降反升與連串健康警號?這種看似有效的減肥法,實際上可能是摧毀新陳代謝、引發報復性暴食的元兇。本文將由專家深入剖析「唔食晚餐減肥法」背後的殘酷真相,揭示四大不為人知的健康陷阱,並提供8個「食住瘦」的晚餐黃金法則,以及專為香港人而設的彈性應對方案,助你徹底擺脫減肥謬誤,毋須捱餓也能健康瘦身。

揭穿唔食晚餐减肥的殘酷真相:為何體重不降反升?

唔食晚餐減肥,這個方法聽起來簡單直接,很多人都躍躍欲試,認為少吃一餐就能輕鬆減少卡路里攝取,達到減重目的。事實上,這背後隱藏著一個殘酷的真相,長期堅持不僅可能無法成功減肥,更有機會令體重不降反升,讓你的努力付諸流水。

初期體重下降的假象:你減掉的不是脂肪

開始唔食晚餐的頭幾天,站上體重計時可能會感到一陣欣喜,因為磅數確實下降得很快。不過,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此刻你減掉的很可能並非頑固的脂肪,而是身體內的其他物質。

體重急降的真相:流失的是水份與肝醣

當身體缺乏足夠的能量來源時,它會先動用儲存在肌肉與肝臟中的「肝醣」作燃料。而每一份肝醣在體內儲存時,都會伴隨著三至四份的水份。所以,當肝醣被大量消耗,體內的大量水份也會隨之流失,這就是體重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旦你恢復正常飲食,水份得到補充,體重就會迅速回升。

肌肉流失的代價:基礎代謝率下降的元兇

當肝醣都消耗得差不多,身體為了自救,便會開始分解更寶貴的肌肉來換取能量。肌肉就像我們身體一部二十四小時運作的「燒脂引擎」,肌肉量愈多,基礎代謝率就愈高,即使靜止不動也能消耗更多熱量。肌肉流失意味著這部引擎的馬力減弱,每日消耗的熱量隨之下降,身體慢慢變成一個更易積聚脂肪的「易肥體質」。

唔食晚餐减肥的長期惡果:弊絕對大於利

短期的體重數字變化或許有迷惑性,但若將時間線拉長,便會發現減肥唔食晚餐的壞處遠遠多於好處,身體會用各種方式向你抗議。

擾亂生理時鐘:規律進食對身體節律的重要性

我們的身體其實有一個內置的生理時鐘,習慣了在固定時間吸收營養和進行新陳代謝。長期唔食晚飯減肥會徹底打亂這個規律,影響體內荷爾蒙的穩定,例如掌管飢餓感的「飢餓素」與控制血糖的「胰島素」都可能變得混亂,導致你在其他時間食慾失控,更容易想吃高熱量食物。

實證研究警示:長期唔食晚餐反增體重與健康風險

科學研究其實並不支持這種減肥方法。不少研究更明確指出,不規律進食,特別是長期跳過晚餐,反而與體重增加、腰圍變粗,甚至代謝綜合症風險上升有直接關聯。比起減少一餐,如何均衡地分配三餐的熱量與營養,對健康減重而言重要得多。

唔食晚餐减肥的四大健康陷阱:身體如何懲罰你?

很多人以為唔食晚餐減肥是個直接有效的快捷方式,但身體的運作有自己的一套規則。當你以為在走捷徑時,身體可能正悄悄地啟動懲罰機制,讓你陷入越減越肥的困局。要成功減肥唔食晚餐這個方法並不可取,以下為你拆解四大健康陷阱,看看身體會如何反擊。

陷阱一:新陳代謝崩潰與「溜溜球效應」

長期減肥唔食晚餐,最直接衝擊的就是身體的能量管理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陳代謝。這不僅不會讓你持續變瘦,反而會為日後的體重反彈埋下伏筆。

啟動「飢荒模式」:身體降低基礎代謝率的自我保護

當身體從午餐後一直到隔天早餐,經歷超過十幾個小時的空腹期,它會誤以為你正處於食物短缺的「飢荒」狀態。為了生存,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自動調低基礎代謝率,也就是維持生命所需的基本熱量消耗。結果就是,身體燃燒卡路里的效率變慢,即使你吃得很少,體重也難以下降。

「溜溜球效應」:恢復飲食後反彈更快更胖

當你有一日結束了唔食晚飯減肥的計劃,開始恢復正常晚餐,問題就來了。因為你的基礎代謝率已經被調低,所以即使是吃回以前的正常份量,對現在的身體而言也已經是熱量超標。身體會以極高的效率將這些「多餘」的熱量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以備下一次「飢荒」。這就是「溜溜球效應」,體重不但迅速回升,甚至比減肥前更重,而且增加的大部分是脂肪。

陷阱二:失控的食慾與「報復性暴食」

除了影響新陳代謝,長時間的飢餓感還會直接扭曲你的食慾控制能力,引發難以抑制的暴食衝動,讓減肥計劃功虧一簣。

飢餓素急升:引發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求

長時間空腹會導致胃部大量分泌一種名為「飢餓素」的荷爾蒙。它不只會讓你感到肚餓,更會向大腦發出強烈訊號,讓你極度渴求高熱量、高脂肪、高糖份的食物。這解釋了為何捱餓後,你會特別想吃薄餅、炸雞或甜品,而不是沙律,因為這是身體求生的本能反應。

血糖猶如過山車:長時間空腹後的飲食風險

長時間不進食會讓血糖水平降到谷底。當你終於在第二天進食早餐時,身體會以極快的速度吸收糖分,導致血糖急劇飆升,猶如坐上過山車。為了應對突如其來的高血糖,身體會分泌大量胰島素,而過量的胰島素正正是促進脂肪合成與儲存的元兇,讓你在捱餓後的第一餐,更容易囤積脂肪。

陷阱三:全面的營養不良危機

減肥不只是計算卡路里,更關乎營養的全面性。唔食晚飯減肥,等於親手關上了吸收全日三分之一營養的大門,長遠會對健康構成威脅。

錯失關鍵營養:晚餐對補充全日所需的重要性

晚餐是補充全日營養的重要一環,特別是蛋白質、膳食纖維、維他命和礦物質。例如,身體在夜間進行修復需要蛋白質,而蔬菜中的纖維則有助腸道健康。只靠早餐和午餐,很難全面攝取身體所需的所有營養素,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皮膚變差等問題。

女性健康警號:或引致內分泌失調及月經紊亂

對女性而言,穩定的能量供給是維持內分泌系統正常運作的基礎。當身體長期處於熱量嚴重不足的狀態,會將其視為一種巨大壓力,並優先維持心跳、呼吸等核心生命功能。生殖系統等「非必要」功能則可能被暫時關閉,這會擾亂荷爾蒙分泌,輕則導致月經紊亂,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致停經,是身體發出的嚴重警號。

陷阱四:心理健康與睡眠品質的雙重打擊

身體與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唔食晚餐帶來的影響,遠不止磅數上的變化,更會直接衝擊你的情緒和睡眠。

情緒失衡:飢餓感如何引發焦慮與暴躁

持續的飢餓感本身就是一種生理壓力,會令血糖水平不穩,影響大腦功能。這會使你更容易感到焦慮、精神難以集中,甚至變得暴躁易怒。這種「餓到燥」的狀態,會嚴重影響你的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

睡眠品質下降:夜間飢餓與低血糖的影響

帶著強烈的飢餓感入睡,本身就是一件困難的事。夜間的飢餓感或過低的血糖水平,都可能會干擾你的睡眠週期,讓你難以進入深層睡眠,甚至在半夜餓醒。睡眠不足會導致隔日精神疲憊,更會刺激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上升,進一步增加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求,形成惡性循環。

晚餐應該點樣食?專家教你8大黃金法則「食住瘦」

與其不斷糾結應否「唔食晚餐減肥」,倒不如學習如何聰明地吃一頓有助瘦身的晚餐。事實上,正確地進食晚餐,不但不會致肥,更是維持身體代謝機能、避免半夜飢餓感影響睡眠的關鍵。只要掌握以下八個黃金法則,就能將晚餐變成你減肥路上的好幫手,讓你「食住瘦」。

法則一:確保攝取足夠蛋白質

維持肌肉量:提升基礎代謝率的關鍵

蛋白質是維持與增長肌肉最重要的原料。肌肉組織是身體燃燒熱量的主要引擎,即使在靜止狀態下,肌肉量愈高,基礎代謝率(BMR)就愈高,消耗的熱量也愈多。晚餐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能為身體在夜間修復肌肉時提供材料,長遠有助於打造成易瘦體質。

增加飽足感:晚餐優質蛋白質選擇

蛋白質的消化時間較長,能提供持久的飽足感,有效避免餐後不久又想找零食的衝動。晚餐可以選擇手掌心大小的優質蛋白質,例如去皮雞胸肉、魚柳、大蝦、豆腐或雞蛋。烹調方式建議以蒸、煮、焗或少油快炒為佳。

法則二:蔬菜份量加倍,纖維滿分

膳食纖維的威力:增加飽足感、穩定血糖、促進腸道健康

膳食纖維是減肥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能吸收水份膨脹,增加食物在胃中的體積,從而產生強烈的飽足感。同時,纖維可以減緩糖分的吸收速度,幫助穩定餐後血糖,避免因胰島素急升而導致脂肪囤積。豐富的纖維也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翌日排清宿便。

食幾多先夠?晚餐蔬菜份量建議

想有效減肥,唔食晚餐並非上策,反而應該增加蔬菜的攝取。建議晚餐的蔬菜份量至少要佔餐盤的一半,大約是1至2個拳頭的份量。多選擇深綠色的葉菜類,例如西蘭花、菠菜、菜心等,它們的營養價值更高。

法則三:精明選擇複合碳水化合物

避開精緻澱粉:為何晚上不宜食白飯麵包?

白飯、白麵包、麵條等精緻澱粉,會讓血糖快速上升,刺激身體大量分泌胰島素。晚間身體活動量減少,胰島素會更有效率地將這些多餘的糖分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這就是為何晚上大吃大喝精緻澱粉特別容易致肥的原因。

優質碳水化合物選擇:糙米、藜麥、番薯等

減肥唔食晚飯中的澱粉是很多人的迷思,其實重點在於選擇。晚餐並非完全不能碰碳水化合物,而是要選擇「好」的碳水。糙米、藜麥、番薯、粟米等複合碳水化合物,升糖指數較低,能提供穩定能量和飽足感,晚餐份量建議約為半個至一個拳頭大小。

法則四:掌握黃金進食時間

晚餐黃金時間:幾點食最好?

理想的晚餐時間應在晚上6點至8點之間。這個時段進食,身體還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初步消化,減少食物未被消化就進入睡眠狀態的機會,從而降低脂肪積聚的風險。

睡前幾耐唔食嘢?預留消化時間的重要性

建立一個固定的底線:睡前3至4小時內不再進食。這樣可以確保入睡時腸胃已基本排空,不僅能提升睡眠質素,也能讓身體在夜間專注於修復和燃燒脂肪,而不是忙於消化食物。

法則五:練習「七分飽」心法

聆聽身體信號:如何判斷「七分飽」?

「七分飽」是一種感覺,代表胃裡還有些空間,不再感到飢餓,但也沒有飽脹感,飯後感覺舒適自在。練習感受這種狀態,有助於避免因慣性或貪食而攝取過多熱量。

放慢進食速度:讓大腦接收飽足感

大腦接收到「飽」的信號大約需要20分鐘。如果進食速度太快,很容易在感覺到飽之前就已經吃過量了。嘗試每口食物咀嚼20至30下,放下餐具稍作休息,給大腦足夠的時間去同步身體的飽足感。

法則六:善用餐前飲品增加飽足感

餐前一杯水/清湯:輕鬆增加飽足感

在晚餐前15至20分鐘,先喝一杯清水或一碗無油的清湯(如蔬菜湯、豆腐湯),可以預先佔據胃部部分空間,產生輕微飽足感,有助於在正餐時自然地減少食量。

想瞓得好啲?一杯暖牛奶的額外好處

如果擔心晚餐吃得少會影響睡眠,可以在餐前或餐後一小時喝一小杯暖牛奶。牛奶中的色胺酸有助於製造血清素,能放鬆心情、幫助入睡,同時其蛋白質也能提供額外的飽足感。

法則七:破解「水果當晚餐」的減肥陷阱

愈食愈肥?單食水果的果糖陷阱

很多人以為水果健康低卡,便用水果代替晚餐來減肥。但不少水果的果糖含量非常高,大量果糖攝入而沒有足夠的蛋白質和纖維作緩衝,會快速被肝臟轉化成脂肪。單吃水果亦缺乏蛋白質,容易導致肌肉流失,降低代謝率。

水果點食先啱?融入均衡晚餐的技巧

水果應該是均衡晚餐的「配角」而非「主角」。建議將水果作為餐後點心,並選擇藍莓、士多啤梨等低糖分種類,份量控制在一個拳頭大小內。這樣既能攝取維他命,又不會墮入果糖陷阱。

法則八:堅守底線,向宵夜說不

宵夜是減肥大敵:高油高鹽的致肥陷阱

宵夜食物大多是高熱量、高油、高鹽的加工食品,例如即食麵、薯片、炸物等。在接近睡眠、新陳代謝減慢的時候攝取這些食物,無疑是為身體囤積脂肪。高鹽分更會導致第二天出現水腫問題。

如何戒宵夜?建立睡前不進食的健康習慣

要戒掉宵夜,可以嘗試在晚餐後立即刷牙,向大腦發出「進食時間已結束」的信號。如果半夜真的感到飢餓,可以選擇一杯暖水、花草茶,或是幾粒車厘茄來應對,逐步建立睡前不進食的健康規律。

香港人專屬彈性攻略:OT應酬點算好?取代唔食晚餐的健康方案

了解了唔食晚餐減肥的種種問題後,我們明白這並非長遠之計。對於生活節奏急速的香港人,經常OT或需要應酬,要規律地健康飲食確實是一大挑戰。與其選擇極端的唔食晚飯減肥方式,不如學會一些彈性應對的技巧,讓你在各種情況下都能食得健康。

「OT黨」深夜晚餐急救指南

經常工作至深夜,肚子餓得咕咕作響,這時候很容易就隨便吃個杯麵或零食。其實,即使時間再晚,我們還是有更健康的選擇,幫助你補充能量,又不會為身體帶來太大負擔。

便利店健康之選:OT黨的低卡高蛋白配搭

深夜時分,便利店就是你的好朋友。只要懂得選擇,便利店也能配搭出低卡路里、高蛋白質的健康晚餐。你可以參考以下組合:

  • 組合一: 即食雞胸肉一包 + 和風沙律菜一盒。雞胸肉提供優質蛋白質,沙律菜補充纖維,和風醬汁相對較低卡。
  • 組合二: 溫泉蛋兩隻 + 無糖豆漿一盒。雞蛋和豆漿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飽足感強。
  • 組合三: 鹽味枝豆一包 + 純乳酪一杯。枝豆富含植物蛋白和纖維,乳酪則有助消化。

5分鐘懶人食譜:OT後快速自煮健康餐

如果你回到家還有少許力氣,快速自煮一餐其實比想像中簡單。這裡有一個5分鐘就能完成的食譜:

  • 番茄豆腐蛋花湯:
  • 將一盒板豆腐切粒,一個番茄切塊。
  • 把番茄和豆腐放入小鍋中,加水煮滾。
  • 水滾後加入一隻已打發的雞蛋,快速攪拌成蛋花。
  • 最後加入少許鹽和胡椒粉調味即可。這道湯品有蛋白質、蔬菜,暖胃又有營養。

「應酬飯局」生存法則

應酬飯局是許多上班族的減肥難關。面對滿桌佳餚,要完全抗拒並不容易。但只要掌握一些小技巧,你也能在飯局中全身而退。

點菜都有技巧?外出用餐的揀食策略

與其被動地接受所有食物,不如主動出擊,從點菜開始掌握主導權。

  • 選擇烹調方法: 優先選擇蒸、煮、烤、灼或少油快炒的菜式,避開煎、炸、紅燒或醬汁濃稠的菜餚。
  • 醬汁分開上: 如果可以,請求餐廳將醬汁或醬油分開碟上,由自己控制份量。
  • 多菜少肉: 主動點一至兩道蔬菜,並在用餐時先吃蔬菜增加飽足感。
  • 避開加工肉類: 例如午餐肉、香腸等,選擇原型食物如鮮魚、雞肉或豆腐。

飲酒點樣唔肥?低卡路里酒精選擇

酒精本身熱量不低,是減肥路上的隱形殺手。如果無法避免,聰明選擇也能減少熱量攝取。

  • 低卡之選: 蒸餾酒(如Gin、Vodka、Whisky)配梳打水或清水,熱量最低。其次是無糖的紅白酒。
  • 高卡陷阱: 啤酒、雞尾酒(Cocktail)和甜酒是熱量炸彈。因為它們除了酒精,還含有大量糖漿和碳水化合物。
  • 飲酒秘訣: 喝酒前先進食,減緩酒精吸收。喝酒期間多喝水,既能補充水份,也能減少飲酒量。

「宵夜心癮」無罪惡感急救包

有時候,深夜的飢餓感並非生理需要,而是一種心理習慣或「口痕」。與其用意志力死撐,不如準備一些健康的零食,滿足口腹之慾又不會破壞減肥大計。

口痕點算好?5款100卡路里以下的健康宵夜

當宵夜心癮發作時,可以從這個急救包中找解藥:

  1. 一小杯無糖希臘乳酪(約100克): 提供蛋白質,質感濃稠,飽足感強。
  2. 幾條青瓜或西芹條: 熱量極低,水份充足,口感爽脆。
  3. 十數粒藍莓或士多啤梨: 滿足對甜食的渴求,同時富含抗氧化物。
  4. 一小片(約10克)75%或以上的黑朱古力: 味道濃郁,能有效抑制食慾。
  5. 無調味紫菜幾片: 低卡高纖,帶有鹹香,是薯片的健康替代品。

破戒後自救:一餐半餐不代表減肥失敗

減肥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即使偶爾因為應酬或一時失守而多吃了一點,也不代表整個減肥計劃就此失敗。最重要的是心態。不要因為一餐半餐的放縱而感到過度自責,然後自暴自棄。你只需要在第二天的飲食中回歸正軌,多喝水,並維持正常的運動習慣。記住,長期的堅持遠比短暫的完美重要。

食得啱都要配合!2個加速減肥的輔助習慣

學懂了晚餐的黃金法則,等於掌握了減肥成功的七成。不過,想效果更顯著,就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有時候,減肥平台期的出現,並非因為晚餐食錯,而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習慣在拖後腿。以下介紹兩個簡單但極為有效的輔助習慣,它們不單是避免「唔食晚餐減肥」反彈的關鍵,更是讓你的減肥計劃事半功倍的加速器。

習慣一:補充足夠水份,提升代謝率

身體的每一個化學反應,包括燃燒脂肪,都需要水份的參與。水份充足,新陳代謝才會在最佳狀態下運作。許多人減肥失敗,往往是忽略了飲水這個最基本卻最重要的一環。

每日飲幾多水?黃金飲水時機

一般建議成年人每日飲用約2公升水,但實際需要因應體重及活動量調整。與其一次過大量飲水,不如將飲水變成習慣,分佈在全日不同時段:

  • 起床後: 經過一夜睡眠,身體處於缺水狀態。一杯溫水能喚醒身體機能,促進腸道蠕動。
  • 餐前半小時: 飲一杯水可以增加飽足感,有助於在正餐時控制食量。
  • 運動前後: 補充因流汗而失去的水份,維持身體機能正常運作。

分辨真假肚餓:口渴≠肚餓

大腦處理口渴和飢餓的區域非常接近,有時會混淆兩者的信號。當你覺得有點餓,尤其是在非正餐時間,很可能只是身體在告訴你需要補充水份。下次感到「假肚餓」時,可以先飲一杯水,等待15至20分鐘。如果飢餓感消失,那就代表你只是口渴;如果飢餓感依然存在,才是真正需要進食的時候。這個小技巧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取。

習慣二:安排策略性下午茶,預防晚餐暴食

很多人為了減肥唔食晚餐,或是想晚餐吃得少一些,卻往往在下午四、五點時飢腸轆轆,結果一回到家就意志力崩潰,對晚餐甚至宵夜進行報復性暴食。與其用意志力硬撐,不如安排一個策略性的下午茶。

下午茶的重要性:預防晚餐前過度飢餓

下午茶並非額外的熱量負擔,而是一項聰明的血糖管理策略。一份健康的小食,可以穩定午餐後逐漸下降的血糖水平,提供足夠能量應付工作,最重要的是能消除晚餐前的極度飢餓感。當你不再餓到「發脾氣」時,晚餐自然就能從容地選擇更健康的食物,並且控制在七分飽。

健康下午茶之選:堅果、無糖乳酪、水果

一份理想的健康下午茶,應包含優質蛋白質、纖維或健康脂肪,以提供持久的飽足感。以下是一些簡單的選擇:

  • 一小撮堅果: 例如杏仁、核桃,提供健康油脂與蛋白質。
  • 一小杯無糖乳酪: 豐富的蛋白質能有效增加飽足感。
  • 一份水果配搭蛋白質: 例如一個蘋果配幾粒杏仁,或一條香蕉配一小杯牛奶,避免單吃水果引致血糖快速上升。

關於唔食晚餐减肥的常見問題 (FAQ)

Q1:唔食晚餐减肥是否等同於168間歇性斷食法?

核心區別:計劃性「進食窗口」 vs 混亂性「跳餐」

很多人都對「唔食晚餐減肥」和近年流行的168斷食法感到混淆,其實兩者概念上存在很大分別。168間歇性斷食法是一種有系統、有計劃的飲食模式,它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16小時禁食和8小時「進食窗口」。在這個框架下,你可以選擇在早上10點到晚上6點,或中午12點到晚上8點的時段內完成所有進食。這是一種具策略性的方法,目標是規律地延長身體的空腹時間。相反,單純地「唔食晚餐」很多時候只是一種隨意、混亂的「跳餐」行為,沒有周詳考慮全日的營養攝取總量、進食時段以及禁食時長,很容易演變成過度節食,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Q2:如果減肥要省略一餐,唔食早餐還是晚餐較好?

專家建議:為何唔食晚餐的負面影響更大?

如果真的因為減肥而必須省略一餐,大部分營養專家都會建議保留早餐,而非晚餐。主要原因在於空腹時間的長短。假如不吃晚餐,身體從午餐後到隔天早餐前的空腹時間可能長達18至20小時。如此漫長的空腹狀態,會向身體發出強烈的「飢荒」訊號,促使身體大幅降低新陳代謝率以節省能量,並且更容易分解肌肉來獲取能量。此外,帶著飢餓感入睡,亦可能影響睡眠質素。相反,不吃早餐的空腹時間相對較短,但一頓豐富的早餐能有效啟動一天的新陳代謝,為日間的工作和學習提供能量,對維持整日的精神狀態和血糖穩定都有正面作用。因此,從生理影響來看,減肥唔食晚餐的潛在負面影響更大。

Q3:我晚上真的不餓,可以靠唔食晚飯減肥嗎?

「唔肚餓」點算好?少量進食維持代謝穩定

有些朋友可能因為午餐吃得比較豐盛,或者下午有吃零食,到了晚上確實沒有飢餓感。在這種情況下,當然無須勉強自己吃一頓完整的晚餐。不過,完全不進食亦非最理想的做法。即使主觀上不覺得餓,身體的代謝系統仍然在運作。為了避免因長時間未有能量補充而令新陳代謝減慢,建議可以選擇少量、輕盈且富含營養的食物。例如一小杯無糖乳酪、一杯暖牛奶、一隻烚蛋或是一小份蒸菜。這樣做既不會為身體帶來負擔,又能提供少量能量,有助維持代謝穩定,避免身體進入「節能模式」,是一種更聰明的做法。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