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太空漫遊機推薦】點揀先唔中伏?8款家用太空漫步機評測、終極選購攻略及訓練懶人包

想喺屋企做運動,又驚跑步機傷膝蓋,又怕嘈親屋企人同鄰居?太空漫遊機(橢圓機)絕對係你嘅理想選擇。佢主打「零衝擊」,既能保護關節,又可以同時鍛鍊全身超過80%肌肉群,燃脂塑形效率極高,加上慳位靜音嘅特性,簡直係為香港家居度身訂造嘅健身神器。

不過,市面上太空漫遊機品牌型號花多眼亂,由飛輪重量、阻力系統到步幅長度,規格多多,究竟點揀先唔會中伏?唔使驚!我哋為你準備咗呢個終極選購攻略,由淺入深教你點樣揀機,再精選8款由入門到專業級嘅2025年熱門型號進行實測評比,最後仲附送埋訓練懶人包同常見問題解答,幫你由零開始,輕鬆搵到最啱你心水嘅太空漫遊機,告別藉口,喺屋企隨時展開你嘅太空漫遊之旅!

為何太空漫遊機是香港都市人的健身首選?

面對香港急速的生活節奏與有限的居住空間,想在家中找到一部既高效又實用的健身器材,太空漫遊機絕對是不少人的理想選擇。它不單是一部簡單的健身機器,更是一種專為都市人生活模式而設的運動方案。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深入探討,為何這部太空漫步機如此受歡迎。

「零衝擊」運動,全面保護關節

剖析橢圓運動軌跡:如何完勝跑步機,減輕膝蓋與腰背壓力

太空漫遊機最大的賣點,就是其獨特的橢圓運動軌跡。當你使用時,雙腳會像在空中漫步一樣,始終貼合腳踏板畫出平順的橢圓形,完全避免了跑步時,雙腳需要不斷衝擊地面的動作。跑步機的原理是模擬路跑,每一步都會對膝蓋、腳踝以至腰背產生衝擊力。長久下來,這些累積的壓力可能引致勞損。太空漫遊機的滑動式設計,則從根本上消除了這種衝擊,讓你在鍛鍊心肺的同時,關節承受的壓力大大減低。

適用人群:為何體重較高、運動新手及產後恢復人士應優先考慮?

正因為「零衝擊」的特性,太空漫遊機特別適合幾類人士。對於體重較高的朋友,跑步時關節承受的衝擊力會更大,太空漫遊機能夠讓他們安全地開始運動,減輕身體負擔。而對於剛接觸運動的新手,肌肉和關節可能尚未適應高強度的衝擊,這部機器提供了一個溫和的起點。此外,產後需要恢復身體的女士,關節韌帶可能仍處於較鬆弛的狀態,選擇低衝擊的太空漫遊機進行恢復性訓練,是一個既安全又有效的選擇。

一機實現全身鍛鍊,燃脂塑形雙效合一

手腳並用,激活全身超過80%肌群

太空漫遊機不只是一部鍛鍊下半身的機器。它配備了活動手柄,當你雙腳在踏板上滑動時,雙手需要同步推拉手柄,這個連動設計十分巧妙。下半身的腿部與臀部肌肉負責主要發力,同時上半身的手臂、肩膀、胸部及背部肌群也會參與其中,核心肌群更需要收緊以維持身體穩定。這種手腳並用的全身性運動,能夠一次過激活全身超過80%的肌肉,令鍛鍊變得更全面。

結合心肺與肌力訓練,提升運動效率

一部機器,同時帶來兩種訓練效果。持續使用太空漫遊機可以有效提升心率,達到燃燒脂肪、強化心肺功能的目的,這是有氧運動的效益。同時,透過調節機器的阻力,你可以增加肌肉的負荷,這就相當於進行了肌力訓練,有助於塑造線條、提升基礎代謝率。對於時間寶貴的香港人來說,這種將心肺與肌力訓練結合於一身的模式,無疑大大提升了每次運動的效率。

專為香港家居而設:慳位、靜音、無懼天氣

打破空間限制:摺疊與迷你型號的實用性分析

香港的居住環境寸金尺土,「慳位」是選購任何傢俬或電器時的重要考量。健身器材生產商深明此道,市面上不少太空漫遊機都推出了可摺疊的型號。這些型號在不使用時,可以輕鬆摺疊起來,體積大幅縮小,方便你將它收藏在床下、門後或儲物房的角落,完美解決了空間不足的煩惱。更有一些迷你型的踏步式設計,佔用空間更少,同樣能提供有效的全身運動。

磁控靜音技術:深夜運動也不怕打擾家人鄰居

夜闌人靜,正是許多上班族一天中難得的私人運動時間。太空漫遊機普遍採用磁控阻力系統,原理是透過磁鐵與金屬飛輪之間的距離來產生阻力,過程中沒有物理摩擦,因此運作起來非常寧靜。即使你在深夜或清晨時分運動,也不會發出惱人的噪音,完全不用擔心會打擾到正在休息的家人,或者住在樓上樓下的鄰居,讓你隨時都能享受運動的樂趣。

選購太空漫遊機全攻略:三步教你揀出最適合你的「神機」

市面上的太空漫遊機五花八門,規格參數令人眼花撩亂。想在家中添置一部稱心如意的太空漫步機,其實並不需要成為一位工程師。只要跟著以下三個簡單步驟,由核心規格到家居環境,再到長遠成本,一步步釐清你的真正需要,就能輕鬆找出最適合你的健身夥伴。

第一步:掌握核心規格,決定運動體驗

一部機器的「內涵」直接決定你踩上去的感覺。我們首先要了解幾個關鍵的核心規格,它們是構成一部優質太空漫游机的基礎,也是決定你運動體驗是暢順還是卡頓的關鍵。

飛輪重量:為何是穩定流暢的關鍵?(附公斤級別建議)

飛輪可以說是太空漫遊機的心臟。它在你踩踏時提供慣性,重量愈重,運動軌跡就愈流暢穩定,不會有「踩空」或卡頓的感覺。選擇合適的飛輪重量,是確保運動順滑的第一步。

  • 5公斤以下: 屬於入門級別,適合運動量不大、主要用作輕度活動或復康的用家。
  • 5至8公斤: 這是家用型號的黃金標準。這個重量級別能提供相當不錯的穩定性與流暢度,足以應付大部分中等強度的帶氧運動,性價比很高。
  • 10公斤以上: 屬進階或專業級別,能提供媲美健身室的極致順滑感和高強度阻力,適合對運動體驗有高要求,或者訓練強度較大的朋友。

阻力系統:手動磁控 vs. 電磁控應如何選擇?

阻力系統決定了你訓練強度的調節方式。現時主流的磁控系統,因運作寧靜和低損耗而備受歡迎,主要分為手動和電動兩種。

  • 手動磁控: 通常以旋鈕方式調校阻力。它的結構簡單,無需插電,價格也較親民。不過,它的阻力段數較少,調節的精準度也稍遜。如果你的訓練目標比較簡單,這是一個經濟實惠的選擇。
  • 電磁控: 透過電子面板按鈕來控制阻力。它的優點是阻力段數多,調節精準,而且通常內置多種預設訓練程式(如爬山、間歇等)。如果你希望訓練更多元化,並且想有系統地追蹤進度,電磁控會是更佳的選擇。

步幅長度:身高與運動舒適度的直接關聯

步幅長度是指腳踏板運動軌跡的最遠距離,直接影響運動時的舒適度。如果步幅太短,高個子用家會感覺像在原地踏步,動作伸展不開;步幅太長,身型較小的用家則會感到吃力。選擇與身高匹配的步幅,才能確保動作自然舒適。一般而言,身高175cm以下的用家,選擇40cm左右的步幅已相當足夠;身高較高的朋友,則建議選擇45cm或以上的型號,以獲得更佳的伸展。

最大承重:確保使用安全的基本門檻

這是絕對不能忽視的安全指標。最大承重代表機身結構能夠安全支撐的使用者體重上限。在選購時,必須確保機器的最大承重高於你的體重。建議選擇比自身體重至少高出10-20公斤的型號,這樣不但更安全,也代表機身結構更紮實耐用,在高強度運動時也能保持穩定。

第二步:考量香港家居環境,避開選購陷阱

選好了內在規格,接下來就要看看它是否能融入你的家。在寸金尺土的香港,空間、噪音和安裝都是必須考慮的現實問題。

尺寸與收納:摺疊後能否輕鬆放入床下或門後?

購買前,請務必拿出捲尺,量度家中預定擺放位置的長闊高。除了要考慮機器的佔地面積(Footprint),還要預留足夠的活動空間。如果家居空間有限,可摺疊型號會是你的好幫手。購買前要留意其摺疊後的尺寸,實際評估一下是否能夠輕鬆推入床下、沙發底,或者直立存放在門後或牆角。

靜音表現:不同阻力下的噪音分貝實測比較

磁控太空漫遊機的一大優點就是寧靜。不過,不同品牌和型號的靜音水平始終有差別。尤其是在高阻力運作時,一些品質較差的機器可能會產生摩擦聲或機件噪音。如果你習慣在清晨或深夜運動,選擇一部經過靜音優化的型號就十分重要。可以多參考用家評價,留意他們對機器在不同強度下的噪音描述,確保你的運動不會成為家人的惡夢。

安裝便利度:自行組裝的難度與需時

大部分家用太空漫遊機都需要自行組裝。這可能是一個耗時一至兩小時的「大工程」。在購買前,可以先了解一下產品的組裝說明是否清晰,或者在網上搜尋相關的開箱安裝影片。部分代理商會提供額外收費的安裝服務,如果你對組裝沒有信心,不妨考慮使用這項服務,節省時間和精力。

第三步:評估附加功能與長遠成本

一部太空漫遊機的價值,不只在於它的硬件,還包括它的附加功能和長遠的使用成本。

智能面板與App連接:提升訓練趣味與數據追蹤

傳統的電子面板只顯示時間、速度、卡路里等基本數據。新一代的智能型號則可以透過藍牙連接手機或平板電腦上的專屬App。你可以跟隨App內的教練課程、暢遊虛擬實景路線,或者有系統地記錄及分析你的運動數據。這些功能能大大提升訓練的趣味性,助你更易堅持下去。

自發電設計:環保慳電,擺放位置更自由

部分高階型號採用自發電設計,無需外接電源,完全依靠你運動時產生的動能來驅動面板和阻力系統。這不僅環保慳電,最大的好處是擺放位置極具彈性,你毋須再為遷就電掣位置而煩惱,可以將機器放在家中任何一個你喜歡的角落。

預算與保養:行貨保養 vs. 水貨價差的抉擇

面對價格較吸引的「水貨」,確實令人心動。不過,太空漫遊機始終是包含機械和電子零件的器材,有一定的使用損耗。購買「行貨」雖然價格較高,但能享有本地代理提供的原廠保養和維修服務,萬一機器出現問題,也能得到妥善處理。長遠來看,這份保障往往比省下的價差更具價值。

對比健身室會籍:計算你的回本期與長遠價值

一部太空漫遊機的投資看似不菲,但我們可以簡單計算一下它的長遠價值。將機器的價格除以你每月健身室會籍的費用,就能得出「回本期」。例如一部$6000的機器,對比起每月$500的會籍,一年就能「回本」。更重要的是,你省下了來回交通的時間,而且全家人都可以使用,無論颳風下雨,都能隨時在家享受運動的樂趣。這份便利和健康效益,是無法單用金錢衡量的。

2025年香港太空漫遊機精選推薦(附各型號優劣評測)

了解清楚選購太空漫遊機的各項要點之後,下一步就是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選擇。為了讓你更清晰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型號,我們根據香港用家的普遍需求,將市面上的主流機款分為四大類別,從蝸居適用的慳位設計,到媲美健身室的專業級數,逐一為你分析各類機型的優點與限制。

【慳位首選】最適合香港「蝸居」的可摺疊與迷你型號

香港的居住環境寸金尺土,一部大型健身器材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奢侈。這個類別的太空漫步機,正是為了解決空間問題而生,它們的設計核心是小巧、易收納,讓你無需為安置問題而放棄在家運動的念頭。

型號A:的骰機身易收藏,適合空間有限的初學者

這類可摺疊的太空漫遊機,是專為空間有限的家庭設計的入門首選。它們的佔地面積通常比標準型號小,而且運動後可以透過簡單步驟摺疊起來,輕鬆推到牆角、床下或門後收藏,大大減少了對家居空間的影響。

優點:最大的好處自然是節省空間,靈活性高。同時,價格相對親民,適合預算有限或想先淺嘗體驗的初學者。
缺點:受限於體積,飛輪通常較輕(約4-6kg),運動時的流暢度及穩定性會稍遜於中高階型號。步幅長度也可能較短,身高較高的用家或會感到少許侷促。

型號B:迷你踏步式設計,一部機練勻全身

這類迷你型器材結合了踏步機與太空漫遊機的概念,體積極致小巧。它們沒有巨大的機身框架,只有兩個可上下或輕微前後擺動的腳踏。部分型號會附設拉力繩,讓你在鍛鍊下肢的同時,也能訓練手臂和肩背。

優點:極度慳位,甚至可以放在辦公室枱下使用,方便隨時活動。價格非常實惠,是預算最低的選擇。
缺點:運動軌跡與標準的太空漫步機有明顯分別,訓練強度和燃脂效率相對較低。它更適合用作日常輕量活動、維持關節靈活度,而非高強度的系統性訓練。

【性價比之選】中階家用磁控皇牌型號

如果你的家居空間許可,而且追求更佳的運動體驗,這個類別就是你的不二之選。它們在性能、穩定性、功能與價格之間取得了絕佳平衡,是目前市場上最受家庭用家歡迎的主流選擇。

型號C:8kg飛輪黃金平衡,穩定性與價格兼備

採用後置飛輪設計的型號,是傳統家用太空漫遊機的經典款式。當中,配備8kg左右飛輪的型號被視為「黃金標準」,因為這個重量足以提供穩定而流暢的運動軌跡,讓你在家中也能感受到順滑無阻的運動快感。

優點:8kg飛輪帶來的使用體驗,比入門級有質的飛躍。磁控阻力系統運作寧靜,穩定性高,足以應付大部分中等強度的訓練。
缺點:機身無法摺疊,需要一個固定的擺放位置。重量較高,初次安裝或需兩人合力。

型號D:前置飛輪設計,提供更順滑自然的運動感

前置飛輪是近年愈趨流行的設計,它將飛輪移至機身前方。這種結構通常可以提供更長、更平坦的橢圓運動軌跡,感覺更貼近自然步行或滑雪的姿態,對關節的壓力也可能更低。

優點:運動軌跡非常流暢自然,舒適度高,特別適合身形較高或追求極致順滑感的用家。機身地台通常較低,方便上落。
缺點:佔地面積一般較後置飛輪型號大,而且價格普遍更高。

【長者復康專用】安全為先的低衝擊型號

對於長者或正在進行物理治療的復康人士,運動的首要考慮是安全。這個類別的太空漫游机,在設計上加入了大量安全細節,確保用家能在最低風險的情況下,進行溫和而有效的訓練。

型號E:低地台與多扶手設計,方便上落,安全穩固

這類器材的特點是擁有極低的腳踏離地高度,大大減低了上落機器的難度。此外,它通常會設有額外的固定扶手,讓用家在運動過程中能時刻保持身體平衡,提供十足的安全感。

優點:安全性極高,設計處處為行動不便者考量。操作介面簡單易明,專注於提供穩定的低衝擊運動。
缺點:訓練強度的上限較低,主要針對溫和運動及復康用途,未必適合追求高強度燃脂的年輕用家。

型號F:臥式設計,為腰背提供全面支撐,適合復康初期

臥式太空漫步機,也稱為臥式橢圓機,它配備了一張帶有背靠的座椅。用家可以舒適地坐著,以接近水平的角度進行腿部運動,完全消除了對腰部和背部的壓力。

優點:為腰背提供最全面的支撐,是腰背部有傷患或平衡力較弱人士的理想選擇。坐姿運動感覺更輕鬆,有助於延長運動時間。
缺點:佔用空間較大。由於上半身和核心肌群的參與度較低,整體的卡路里消耗和肌肉鍛鍊範圍會少於站立式型號。

【專業級之選】媲美健身室的高效燃脂型號

如果你是認真的健身愛好者,希望在家中也能進行高強度、高效率的訓練,那麼專業級的型號才能滿足你的需求。它們採用商用級別的規格和技術,為你帶來不妥協的居家Gym Room體驗。

型號G:重型飛輪配自發電系統,打造居家Gym Room體驗

這類高階型號配備了10kg以上的重型飛輪,確保在任何高速或高阻力情況下,運動軌跡依然穩定如山。其最大亮點是內置自發電系統,無需插電,全靠你的運動來驅動面板和阻力系統。

優點:擁有健身室級別的極致流暢感與穩定性。自發電設計環保節能,而且擺放位置完全不受電掣位置限制,自由度極高。
缺點:價格昂貴。機身非常沉重,佔地面積大,幾乎無法移動。

型號H:多級電動斜度調節,模擬登山,極速提升訓練強度

在頂級的太空漫遊機中,電動坡度調節是皇牌功能。只需在面板上輕輕一按,就能改變腳踏的運動斜度,模擬由平地走到上斜的路況。這不僅能讓訓練強度瞬間飆升,更能重點刺激臀部和大腿後側的肌肉。

優點:極大地豐富了訓練模式,燃脂效率倍增。透過坡度變化,可以進行更具挑戰性的間歇訓練,有效衝破平台期。
缺點:屬於高端功能,搭載此功能的型號價格不菲。機械結構更複雜,對保養的要求也相對較高。

善用太空漫遊機:從正確姿勢到高效燃脂訓練計劃

擁有一部太空漫遊機是個好開始。要發揮它的最大效能,就需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這部分會由淺入深,介紹從基本姿勢到科學的訓練計劃,幫助大家安全又有效地達到健身目標。

掌握正確姿勢,避免勞損,提升效果

正確的姿勢是使用任何健身器材的基礎。對於太空漫步機來說,好的姿勢不單可以預防受傷,更能確保每一分力都用在對的地方,令燃脂效果事半功倍。

身體姿態四大要點:挺直、收緊、前望、放鬆

  • 挺直腰背:運動時,身體要保持自然挺直的狀態。想像頭頂有一條線向上拉,避免寒背或過份拗腰。
  • 收緊核心:腹部與下背的核心肌群要微微收緊。這有助穩定身體中軸,讓動作更流暢,也能夠保護腰椎。
  • 視線前望:眼睛應望向正前方,下巴與地面保持平行。不要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或面板,這樣可以避免頸部過度受壓。
  • 放鬆上身:肩膀要自然放鬆下沉,不要聳起。雙手只是輕握扶手輔助平衡,而不是用力死握,避免手臂和肩膀變得僵硬。

正確發力技巧:由下肢主導,上肢協調

很多人有個誤解,以為踩太空漫遊機是手腳平均發力。其實,主要的動力來源應該是下半身。你要專注使用臀部和大腿的肌肉去「踩」和「蹬」腳踏,好像在平地滑步一樣,帶動整個機器的運轉。上半身和手臂的角色是順應下肢的節奏,自然地前後推拉作協調,而不是主動用力去拉扯扶手。這樣才能有效鍛鍊到全身最大的肌群,提升燃脂效率。

常見錯誤姿勢剖析與糾正方法

  • 錯誤一:身體過度前傾或後仰
  • 剖析:這樣會將壓力集中在腰部或膝蓋,減低訓練效果。
  • 糾正:將身體重心平均分佈在雙腳腳掌上,感覺身體的中心線與機器保持垂直。
  • 錯誤二:膝蓋完全伸直鎖死
  • 剖析:在踩踏到最前端時將膝蓋鎖死,會對關節造成不必要的衝擊。
  • 糾正:整個運動過程,膝關節都應保持微彎有彈性的狀態,動作才會流暢。
  • 錯誤三:只用腳尖踩踏
  • 剖析:這樣會令小腿過度疲勞,也無法有效運用到臀部和腿後肌群。
  • 糾正:確保整個腳掌都平穩地貼在腳踏板上,發力會更全面和穩定。

科學設定訓練強度:學懂運用自覺用力程度 (RPE)

懂得調整強度,訓練才會有進步。自覺用力程度(RPE)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你監控自己的運動強度,讓訓練更個人化。

什麼是RPE?無需心率帶的強度監控神器

RPE的全稱是Rate of Perceived Exertion。它是一個將你運動時的主觀感覺,量化成1至10分的方法。1分代表完全靜止的輕鬆狀態,10分則代表你已用盡全力的極限狀態。你不需要任何儀器,只需要在運動中問自己:「現在感覺有多辛苦?」就能準確評估當下的運動強度。

如何對應RPE與訓練目標(如燃脂、提升心肺)

  • RPE 3-4(輕鬆區):感覺輕鬆,呼吸平穩,可以輕鬆對話。適合用於熱身和緩和運動。
  • RPE 5-6(中等燃脂區):呼吸開始加快,但仍可斷續說出短句。這是持續燃燒脂肪最有效率的區間,適合穩定心率訓練。
  • RPE 7-8(心肺挑戰區):感覺頗為吃力,呼吸變得急促,難以完整說話。這個強度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常用於間歇訓練的高強度部分。
  • RPE 9(高強度區):感覺非常吃力,接近極限,只能維持很短時間。適合進階使用者在間歇訓練中作短時間衝刺。

三大皇牌訓練計劃(附時間與強度建議)

掌握了姿勢和強度監控後,就可以試試以下三個針對不同目標的訓練計劃。

新手入門:20分鐘穩定心率燃脂計劃

這個計劃的目標是建立運動習慣和基礎體能。
* 總時間:20分鐘
* 熱身(5分鐘):將強度維持在RPE 3-4,讓身體慢慢預熱。
* 主訓練(12分鐘):將強度提升並穩定在RPE 5,保持一個可以持續、讓你微微出汗的節奏。
* 緩和(3分鐘):慢慢將強度降回RPE 2-3,讓心率平復下來。

進階燃脂:30分鐘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計劃

HIIT透過高低強度交替,可以在短時間內消耗更多卡路里,並產生後燃效應。
* 總時間:30分鐘
* 熱身(5分鐘):強度維持在RPE 3-4。
* 間歇訓練(20分鐘):重複以下組合8次:
* 快速(1分鐘):強度提升至RPE 7-8。
* 慢速(1.5分鐘):強度降至RPE 4-5作恢復。
* 緩和(5分鐘):強度降至RPE 2-3,做足夠的伸展。

提升耐力:45分鐘心肺塑形長課計劃

這個計劃透過逐步提升強度,來挑戰及改善你的心肺耐力。
* 總時間:45分鐘
* 熱身(5分鐘):強度維持在RPE 3-4。
* 階段一(15分鐘):將強度穩定在RPE 5,建立基礎節奏。
* 階段二(15分鐘):稍微增加阻力或速度,將強度提升至RPE 6。
* 階段三(5分鐘):作最後挑戰,將強度提升至RPE 7。
* 緩和(5分鐘):慢慢將強度由RPE 5降至RPE 2-3,完成訓練。

太空漫遊機常見問題 (FAQ)

當你準備入手一部太空漫遊機時,心中總會浮現不少疑問。我們整理了一些最常見的問題,從購買比較到訓練技巧,希望可以幫到你作出最好的決定。

購買、保養及比較

太空漫遊機、橢圓機、跑步機有什麼主要分別?

這三種常見的家用健身器材,主要分別在於運動模式和對關節的衝擊力。跑步機是模擬路面跑步,所以運動時會對膝蓋和腳踝關節造成較大的衝擊力。而太空漫遊機(或稱橢圓機)的最大特點是它的橢圓運動軌跡,你的雙腳始終貼合腳踏板,完全沒有跑步時的著地衝擊,所以能全面保護關節。加上它通常配有連動手柄,可以手腳並用,做到全身運動。簡單來說,如果你追求高強度心肺訓練而不介意衝擊力,可選跑步機。如果你希望在保護關節的前提下進行全身燃脂運動,太空漫遊機就是更理想的選擇。

前置飛輪和後置飛輪型號有何不同?

主要分別在於運動軌跡的感覺、佔用空間和價格。後置飛輪是比較傳統的設計,飛輪設在用家身體後方,它的運動感覺會帶點上下踩踏的感覺,類似踏步機,機身設計通常相對緊湊。前置飛輪型號的飛輪則在前方,它的運動軌跡通常更平滑、流暢,感覺更像自然步行或滑雪,步幅一般也較長,機身通常亦較長。你可以根據家中的空間和對運動感的偏好來選擇。

日常需要怎樣清潔和保養?

日常保養其實很簡單,主要有幾個步驟。每次運動後,用微濕的布擦拭機身,特別是扶手和電子面板,抹去汗水以防侵蝕。定期用乾布或除塵掃清理飛輪、軌道和機身縫隙的灰塵,保持運作順暢。每隔一段時間,檢查各部分的螺絲是否穩固,如有鬆脫便要上緊,確保使用安全。最後,將機器放置在乾爽通風的地方,避免陽光直射或潮濕環境。

訓練效果與使用技巧

每日踩30分鐘,大概能消耗多少卡路里?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但答案因人而異。卡路里消耗量主要取決於你的體重、運動強度(速度和阻力)和個人新陳代謝率。作為參考,一位體重約60公斤的人,以中等強度使用太空漫步機30分鐘,大概可以消耗200至300卡路里。如果將阻力調高或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消耗量更可提升至350卡路里或以上。想得到更準確的數據,可以佩戴運動手錶或心率帶作監測。

太空漫遊機能否有效瘦大腿或減肚腩?

首先要理解一個概念,就是並沒有局部減脂的運動。減脂是全身性的,當身體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取的熱量時,就會燃燒全身的脂肪,當然也包括大腿和肚腩的脂肪。太空漫遊機是一項極佳的全身性有氧運動,能高效燃燒卡路里,所以持續進行訓練,絕對有助於減去大腿和腹部的多餘脂肪,讓線條更緊實。你還可以透過反向踩踏,來加強對臀部和大腿後側肌肉的鍛鍊,令下半身線條更好看。

運動時應該穿什麼類型的鞋?

建議穿著一雙舒適、具備良好支撐度的運動鞋。雖然太空漫遊機是低衝擊運動,但一雙好的運動鞋能為足弓提供足夠支撐,讓你在踩踏時發力更穩定,同時也能避免雙腳因長時間運動而感到疲勞。避免穿著拖鞋、涼鞋或赤腳進行運動,因為這樣不但無法穩定雙腳,也容易在運動過程中滑脫,造成危險。選擇一雙合腳的交叉訓練鞋(Cross-trainer)或跑步鞋就非常理想。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