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可以睡枕頭嗎?專家警告3大致命風險,附4個無需枕頭的安全「顧頭型」秘訣

「寶寶需要用枕頭嗎?」這是許多新手父母的共同疑問。一方面擔心寶寶睡得不舒服,另一方面又怕長期仰睡會導致「扁頭」,影響頭型外觀。然而,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嬰兒枕」、「定型枕」真的安全嗎?權威兒科專家及各地衛生部門均發出嚴正警告:一歲以下的嬰兒絕對不應使用枕頭,因小小的枕頭暗藏窒息、嬰兒猝死症(SIDS)及影響頸椎發育的三大致命風險。本文將為你深入剖析嬰兒枕頭的潛在危險,並提供4個由專家推薦、無需枕頭亦能安全「顧頭型」的實用秘訣,助你破解迷思,為寶寶營造最安全的睡眠環境。

破解嬰兒枕頭迷思:為何初生嬰兒絕對不應使用枕頭?

關於「嬰兒可以睡枕頭嗎?」這個問題,答案非常明確,尤其是對於初生嬰兒。許多父母或許會考慮使用枕頭來為寶寶「顧頭型」,或者單純覺得這樣睡覺會更舒適,但事實上,讓嬰兒使用枕頭,反而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讓我們深入了解,為何專家們一致認為,探討嬰兒枕頭幾歲用之前,首要任務是理解「不用枕頭」的重要性。

權威指引:香港衛生署與國際專家為何一致反對?

這個建議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全球大量研究和數據得出的專業共識,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保護嬰兒的生命安全。

官方建議:香港衛生署、美國兒科學會(AAP)明確指出,一歲以下嬰兒不應使用任何枕頭。

不論是本地的香港衛生署,還是國際權威的美國兒科學會(AAP),其嬰兒睡眠安全指引都清晰列明,一歲以下的嬰兒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使用枕頭。這項建議是預防嬰兒猝死症(SIDS)及睡眠意外的核心守則之一。

適用範圍:此建議涵蓋所有睡眠時間,包括日間小睡和夜間睡眠。

這項「無枕頭」的建議並無例外,適用於嬰兒所有的睡眠時間。即使只是短暫的日間小睡,風險依然存在,因此必須同樣嚴格遵守。

致命風險一:窒息與嬰兒猝死症 (SIDS)

枕頭帶來的最大威脅,是直接關乎性命的窒息與嬰兒猝死症風險,箇中原因與嬰兒的生理結構有密切關係。

枕頭如何成為窒息元兇:柔軟物件遮蓋口鼻的直接風險。

枕頭本質上是柔軟的物件。當嬰兒在睡眠中轉動頭部時,臉部很容易陷入枕頭中,口鼻被軟綿的物料完全覆蓋,導致無法呼吸,造成窒息。

嬰兒生理限制:頸部肌肉力量不足,無法自行移開臉上異物。

與成人不同,初生嬰兒的頸部肌肉和上肢力量都非常薄弱。如果臉部被枕頭或任何布料遮蓋,他們完全沒有能力自行抬頭、轉身或將異物推開來自救。

增加趴睡風險:枕頭可能導致嬰兒翻身成趴睡姿勢,增加重複吸入二氧化碳的機會。

枕頭的存在會令平坦的床面變得不平坦,可能讓嬰兒在翻身時,更容易變成危險的趴睡姿勢。一旦趴睡,嬰兒的臉部朝下,就有機會重複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導致體內缺氧,這是引發嬰兒猝死症的已知主要風險因素。

潛在傷害:阻礙頸椎正常發育

除了即時的致命風險,過早使用枕頭還可能對嬰兒的身體發育構成不良影響。

嬰兒與成人的脊椎差異:嬰兒頸椎呈自然直線,而非S型彎曲。

我們成人需要枕頭,是為了填補頸部與床褥之間的空隙,以支撐呈「S」型生理弧度的頸椎。但是,嬰兒的脊椎是呈一條自然的直線(或輕微向後彎的C型),背部和後腦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所以平躺時頸椎根本沒有空隙需要填補。

使用枕頭的後果:強迫頸部過度前傾,可能壓迫呼吸道,影響呼吸。

在這種自然的直線脊椎上加上枕頭,反而會強行將嬰兒的頭部墊高,使其下巴過度靠近胸口。這個姿勢會對其尚未發育成熟的頸椎造成壓力,並且可能壓迫到喉嚨的呼吸道,影響呼吸順暢。

破解市售產品陷阱:「塑形枕」與「防側翻枕」為何同樣危險?

市面上有許多針對嬰兒設計的枕頭,例如標榜可以「顧頭型」的塑形枕或防止嬰兒翻身的固定枕,但這些產品同樣隱藏著安全風險,就連部分嬰兒枕頭消委會的報告也曾提出關注。

「顧頭型枕」的風險:中間凹陷設計,令嬰兒轉頭時臉部更易陷入兩側,增加窒息可能。

這類枕頭通常中間有一個凹陷處,聲稱能固定頭部。然而,正因為這個設計,當嬰兒轉頭時,臉部會更容易緊貼枕頭兩側較高的部分,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窒息風險不減反增。

「透氣物料」的迷思:無法完全消除物理性遮蓋口鼻所造成的窒息危險。

即使產品標榜使用「高度透氣」的物料,也無法完全消除風險。因為窒息的根本原因是口鼻被物理性地遮擋,阻礙了空氣的正常流通。「透氣」並不能保證在臉部緊貼的情況下,嬰兒能獲得足夠的氧氣。

固定睡姿產品的根本問題:任何試圖限制嬰兒活動的產品,均違背安全睡眠原則。

安全睡眠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讓嬰兒在一個清空、安全的環境中自由活動。任何試圖用外力將嬰兒固定在特定睡姿的產品,例如防側翻枕或睡眠定位器,都可能在嬰兒掙扎或移動時,造成身體被卡住或纏繞的危險,因此同樣不被建議使用。

不用枕頭如何顧頭型?處理家長對「扁頭」的常見焦慮

許多家長最關心「嬰兒可以睡枕頭嗎」這個問題,背後其實是源於對寶寶頭型變扁的焦慮。大家都希望寶寶有個圓碌碌的頭型,但其實要達到這個目標,答案並不是依賴枕頭。事實上,在了解嬰兒的生理發展後,你會發現有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理解嬰兒頭骨的可塑性:為何頭型問題多為暫時性

黃金可塑期

初生嬰兒的頭骨為了順利通過產道,骨縫之間並未完全閉合,所以質地相對柔軟,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在出生後的首幾個月,正是頭型的「黃金可塑期」。因為頭骨較軟,長時間維持同一睡姿,頭部的重點壓力位置就容易變得扁平。

自然改善過程

頭型因受壓而改變的情況,多數都是暫時的。因為隨著寶寶日漸長大,他的頸部和身體活動能力會不斷增強。當他學會抬頭、自由轉動頭部,甚至開始翻身後,睡眠時後腦所受的壓力就會自然地分佈到不同位置,許多扁頭或斜頭的情況都會慢慢自行改善,頭型會漸漸變得圓潤。

安全「顧頭型」的四大實用技巧(無需枕頭)

與其尋找可能帶來風險的嬰兒枕頭,不如嘗試以下四個簡單又安全的技巧,在日常照顧中幫助寶寶塑造理想頭型。

第一招:堅持仰睡,定時變換頭部睡向

安全永遠是首位,所以必須堅持讓寶寶仰睡。在這個大前提下,你可以溫和地為他變換頭部方向。例如,這次小睡時讓他的臉朝向左邊,下次就輕輕地將他的頭轉向右邊。這樣可以確保頭部的壓力點不會長時間固定在同一位置。

第二招:利用環境刺激,引導嬰兒主動轉頭

嬰兒對光線、聲音和移動的物件充滿好奇心。你可以巧妙利用這一點,在嬰兒床的不同方向放置一些安全的玩具、黑白圖卡,或者調整嬰兒床的位置,讓他有時面向窗戶,有時面向房門。這樣就能吸引他主動轉動頭部,尋找新鮮事物,同時活動了頸部肌肉。

第三招:增加清醒時的俯臥玩樂時間 (Tummy Time)

Tummy Time 是非常重要的日常活動。在寶寶清醒並有成人看管下,讓他每天進行數次短時間的俯臥練習。這個動作不但能有效訓練他的頸部、肩膊和上肢肌肉,為日後抬頭和爬行打好基礎,更關鍵的是,俯臥的姿勢能完全釋放後腦所受的壓力,是預防及改善扁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第四招:日常照顧中的細節調整

除了睡眠時間,日常的互動也可以幫助顧頭型。例如,餵奶或抱著寶寶時,可以有意識地左右手交替,避免每次都讓他的頭靠在同一邊手臂上。在跟他玩樂時,也可以從不同方向跟他溝通和互動,鼓勵他多角度轉動頭部。這些微小的細節,累積起來便有很好的效果。

營造終極安全睡眠環境:比枕頭更重要的事

與其花時間煩惱嬰兒可以睡枕頭嗎,或是嬰兒幾個月可以用枕頭,不如先將精力集中在更根本的事情上,就是為寶寶打造一個極致安全的睡眠空間。一個理想的睡眠環境,遠比任何枕頭都來得重要,它是保障嬰兒安全的基本盤。

核心原則:「同室不同床」

建立安全睡眠環境的第一步,也是最核心的原則,就是「同室不同床」。這個概念非常簡單,就是讓嬰兒睡在父母的房間裡,但是要睡在自己的獨立嬰兒床上。

為何同室

讓嬰兒睡在父母的房間裡,方便你隨時照顧和觀察他的狀況,尤其是在晚間餵奶或安撫的時候。更有研究指出,這種做法可以顯著降低嬰兒猝死症(SIDS)的風險。

為何不同床

和寶寶同睡一張成人床,其實隱藏著許多嚴重威脅。成人的床褥對嬰兒來說太軟,容易讓他們的面部陷入其中。而且,成人的被鋪、枕頭數量太多,隨時可能意外遮蓋寶寶的口鼻。最危險的是,照顧者在熟睡中無意翻身,便可能對嬰兒造成致命的壓迫。

嬰兒床安全佈置守則:貫徹「愈簡單愈安全」

佈置嬰兒床時,請記住一個黃金法則:愈簡單,就愈安全。許多家長關心嬰兒需要用枕頭嗎,但根據所有安全指引,答案是初生嬰兒絕對不需要,而且床上應盡量淨空。

床褥選擇

為嬰兒床選擇的床褥,必須是堅實而且平坦的。床褥的尺寸需要與嬰兒床的內部空間完全貼合,不留任何縫隙,這樣才能防止寶寶的頭部或身體被卡住。

床上用品

床上用品只需要一張尺寸合適的床單,並且要將床單緊緊地包覆整個床褥,確保表面平整。

嚴格清空床上所有雜物

最重要的一步,是將嬰兒床嚴格清空。這代表床上不應該有任何枕頭、被子、毛毯、床圍、毛公仔,或其他任何鬆散的物件。這些物品都有可能成為導致窒息的元兇。

維持合適的睡眠環境與穿著

除了嬰兒床的佈置,房間的整體環境與寶寶的穿著同樣關鍵。

溫度控制

請保持房間涼爽通風。嬰兒的體溫調節能力還不成熟,環境過熱會增加睡眠風險,讓他們感到不適。

穿著建議

與其使用傳統的被子,不如為寶寶穿上一件式的睡衣或嬰兒睡袋。這樣既能保暖,又可以完全避免被鋪意外遮蓋臉部的危險。

無煙環境

最後,請確保寶寶所有活動和睡眠的空間,都是一個完全無煙的環境。這包括二手煙和殘留在衣物傢俬上的三手煙,它們對嬰兒的呼吸系統都有嚴重的負面影響。

嬰兒枕頭幾歲用?解答幾時可以用枕頭的關鍵時間點

許多家長在了解初生嬰兒不應使用枕頭後,最關心的下一步就是,到底嬰兒枕頭幾歲用才安全?關於嬰兒幾個月可以用枕頭,專家們其實有相當清晰的指引。

兩歲是關鍵分界點

建議時間:普遍建議待孩子滿兩歲後,從幼兒床過渡到普通床時才考慮。

綜合各地兒科專家的意見,普遍建議等到孩子滿兩歲後,才開始考慮讓他使用枕頭。這個時間點通常和孩子從嬰兒床換到幼兒床的階段相符,所以是一個很自然的過渡時機。因為兩歲後的孩子,頸部肌肉和脊椎發育已較為成熟,能應付枕頭帶來的輕微高度。

觀察信號:孩子已能自主有力地在睡眠中轉身、抬頭,或開始喜歡將頭墊在被子、玩偶上睡覺。

除了參考年齡,觀察孩子的身體發展和行為信號也同樣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在睡覺時,已經能夠自主並且有力地轉動頭部和翻身,或者你發現他開始不自覺地將頭枕在棉被一角或毛公仔上睡覺,這些跡象都顯示他可能已經準備好,並且需要一個枕頭來獲得更舒適的睡眠。

如何為幼兒選擇第一個枕頭?

當確定孩子已準備好使用枕頭後,挑選一個合適的產品就是下一個重要課題。

高度是首要考量:應選擇非常扁平、低矮的款式,作用是輕微承托,而非墊高頭部。

為幼兒挑選第一個枕頭時,高度絕對是首要考量。請務必選擇一個非常扁平、接近平坦的款式。幼兒枕頭的作用,只是提供輕微的承托力去填補頸部的空隙,而不是像成人枕頭那樣把頭部墊高。一個合適的枕頭,應該能讓孩子的頭、頸和脊椎在躺下時,維持在一條自然的水平直線上。

材質選擇:應選擇透氣、防敏、支撐力適中的物料。

在材質方面,透氣性是基本要求,因為它有助於空氣流通和散熱,讓孩子睡得更安穩。同時,由於幼兒的皮膚比較敏感,選擇防敏的物料可以減少引發過敏或不適的機會。枕芯的支撐力也要適中,太軟的枕頭會讓頭部整個陷下去,失去承托作用,而太硬則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影響睡眠品質。

更多關於嬰兒睡眠安全的常見問題 (FAQ)

仰睡會不會因吐奶而嗆到?

解釋生理反射:健康的嬰兒天生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例如咳嗽和吞嚥等反射機制。當嬰兒仰睡時,氣管的位置其實高於食道。這個結構讓吐出的奶很難逆流進入呼吸道,所以仰睡反而更加安全。

正確處理方法:每次餵奶後,為寶寶徹底「掃風」。之後,可以抱著寶寶,讓其上身稍微保持直立片刻。這個簡單的步驟,可以有效減少吐奶的機會。

既然不能用枕頭,側睡會更安全嗎?

明確指出風險:側睡的姿勢非常不穩定。嬰兒在睡眠中很容易滾動,然後變成更危險的趴睡姿勢。因此,所有兒科專家都不建議嬰兒側睡。

使用安撫奶嘴對睡眠安全有幫助嗎?

研究觀點:部分研究指出,讓嬰兒在入睡時使用安撫奶嘴,有助降低嬰兒猝死症(SIDS)的風險。不過,如果寶寶不喜歡,就不應強迫他使用。

使用時機:建議等到母乳餵哺完全穩定建立之後,才考慮引入安撫奶嘴。一般來說,這大約是寶寶出生後3至4週的時候。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