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跳繩2好用嗎?30日全方位深度評測:從用法教學到解決App無法連線、計數不準等12大常見問題
面對市面上眾多智能運動產品,小米跳繩2憑藉其親民定價與豐富功能,成功吸引不少健身愛好者及初學者的目光。但它真的能準確記錄你的每一次跳躍嗎?App連接是否穩定?當你遇到計數不準、無法與手機同步等問題時,又該如何解決?
這篇長達30日的深度評測,將為你提供最真實的答案。我們將從開箱設定、有繩與無繩模式的真實跳感,到深入拆解其三霍爾感應器技術,並實測其數據準確性與電池續航力。此外,本文更整合了從用法教學到解決App無法連線等12大常見問題的完整指南。無論你正考慮入手,還是已是使用者,本文都能助你一文睇清小米跳繩2的真正實力與所有使用訣竅。
為什麼你需要一條智能跳繩?解構小米跳繩2的核心價值
當我們談論小米跳繩,我們討論的不只是一條繩,而是一種全新的運動體驗。跳繩這項歷史悠久的運動,簡單直接,燃脂效率極高。但傳統跳繩最大的挑戰在於過程單調,而且難以量化成果。你跳了多少下?消耗了多少卡路里?今日的狀態比昨日好嗎?這些問題往往只能憑感覺猜測。智能跳繩的出現,正是為了解決這些痛點,將你的每一次跳躍轉化為看得見的進步。
從傳統跳繩到智能健身:不只是計數咁簡單
過去,跳繩運動的進度很難追蹤。我們可能中途忘記了跳躍次數,或者純粹依賴疲勞感來判斷運動強度,這種模糊的方式難以維持長期的運動動力。智能跳繩的誕生,標誌著一個從傳統運動模式邁向智能健身的新時代。它的核心價值,遠不止是自動計數這麼簡單,而是將一項重複的體能活動,轉變為一個有目標、有反饋、可分析的個人化訓練計劃。
跳繩運動的現代進化:數據如何提升燃脂效率
數據是提升運動效率的關鍵。當你知道每一次跳躍的頻率、持續時間和卡路里消耗後,你就能更科學地安排訓練。例如,你可以透過數據發現自己在跳繩後段速度下降,從而針對性地提升耐力。你也可以設定清晰的卡路里消耗目標,讓每一次訓練都充滿目的性。數據給予你即時回饋,讓你清晰了解自己的運動表現,這種正向循環能極大地激勵你持續挑戰,從而更有效地達成燃脂或心肺訓練的目標。
解構小米跳繩2的市場定位:為健身愛好者、學生及初學者而設
小米跳繩2的設計,巧妙地迎合了不同人群的需求,這也是其在眾多小米跳繩評價中備受推崇的原因。對於健身愛好者,它是一個精準的數據分析工具,能協助優化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的成效。對於需要應付體育考試的學生,它提供了準確無誤的計數功能,是日常練習和模擬測試的最佳夥伴。對於初學者,智能模式和數據化的進度追蹤,則大大降低了入門門檻,讓起步階段不再枯燥,更能從中獲得成就感。
小米跳繩2如何將你的運動數據化、系統化?
小米跳繩2透過內置的精密感應器與智能演算法,準確捕捉你的每一次跳動,然後將這些原始動作轉化為有意義的數據。它不僅僅是記錄,更是將這些數據系統地整理和呈現,讓你對自己的運動狀況瞭如指掌。
實時追蹤與記錄:跳躍次數、時長、卡路里消耗一目了然
當你開始跳躍,手柄上的顯示屏會實時顯示跳躍次數等關鍵數據,讓你無需分心查看手機。運動結束後,所有數據,包括總跳躍次數、運動時長、平均頻率以及估算的卡路里消耗,都會清晰記錄下來。透過小米跳繩app,這些數據會被同步,形成你的專屬運動日誌。穩定的數據同步非常重要,若遇到小米跳繩無法連線或小米跳繩無法配對的情況,便會影響數據的完整記錄。
生成個人化運動報告:透過週、月、年數據分析,見證你的進步
單次的運動數據固然重要,但長期的趨勢分析才能真正反映你的進步。小米跳繩app會自動將你的每一次記錄匯總,生成週報告、月報告甚至年報告。你可以透過圖表清晰看到自己的跳繩總數是否穩定增長,運動頻率是否有所提升,以及耐力表現的變化。這種視覺化的數據報告,就像一份個人化的成績單,讓你親眼見證自己透過努力換來的每一步成長,成為你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小米跳繩2全方位功能詳解:從硬件技術到軟件生態
要深入了解一條小米跳繩,評價它的好壞,不能只看外表。我們需要像拆解一部手機那樣,從硬件的核心技術,一路研究到軟件的生態系統。這部分會為你逐一剖析小米跳繩2的各項功能,讓你明白它的真正價值所在。
革命性雙模式設計:不受空間限制,隨時開跳
這款跳繩最貼心的一點,就是它提供了兩種模式,讓你可以根據場地和個人需要自由切換,真正做到隨時隨地都能訓練。
有繩模式:傳統跳感,適合高強度訓練與競速
有繩模式就是我們熟悉的傳統跳繩。它配備一條3米長的鋼絲繩,讓你感受到繩子劃破空氣的離心力,每一次跳躍都充滿實在感。這種模式非常適合在戶外或寬敞空間進行,特別是想挑戰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或追求速度的進階用家,有繩模式可以提供最佳的訓練效果。
無繩模式(空中擺球):模擬真實負重感,靜音不絆腳,適合室內及初學者
假如你住的地方空間有限,或者擔心跳繩的噪音會影響到鄰居,無繩模式就是你的最佳選擇。它用兩個經過科學配重的空中擺球,代替長長的繩索。這兩個球能夠模擬出真實甩繩時的重量感和慣性,讓你即使在原地跳躍,也能鍛鍊到手腕和手臂。最重要的是,它完全靜音,而且你再也不會因為絆到繩子而中斷訓練,特別適合初學者建立節奏感。
【獨家賣點】拆解三組霍爾感應器與智能演算法:不只精準,更能過濾誤判
許多人對智能跳繩計數的準確性抱有疑問。小米跳繩2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它的秘密武器就是內置的三組霍爾感應器和獨家研發的智能演算法。
360度多點監測:三組霍爾感應器如何精準捕捉每一次完整轉動
手柄內部並不是只有一個感應器,而是配置了三組霍爾感應器。它們分佈在不同位置,能夠對繩索的轉動進行360度無死角監測。當你每一次成功完成一整圈的跳躍動作時,這些感應器都能精準捕捉到信號,確保沒有任何一次有效的跳躍會被遺漏。
自研精準計數演算法:智能過濾絆繩、停頓等無效動作,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單靠硬件收集數據還不夠,更關鍵的是軟件如何解讀這些數據。小米自研的計數演算法就像一個聰明的大腦,它能夠分析來自感應器的信號。如果它偵測到只轉了半圈的絆繩動作,或者你在準備時無意晃動了手柄,這些無效的動作都會被智能過濾掉,不會計入總數。這樣就能確保你看到的每一個數字,都是你真正完成的有效跳躍。
為何小米跳繩2的計數比一般智能手錶更準確?
你可能會問,我的智能手錶也能計算跳繩次數,為什麼需要一條專門的智能跳繩?原因在於數據來源的精準度。智能手錶主要依靠手腕上的加速計去「猜測」你是否在跳繩,容易因身體其他動作而產生誤差。小米跳繩2則是直接監測繩索本身的完整轉動,數據源頭更直接,也更可靠,所以計數結果自然會準確得多。
數據無縫整合:小米運動健康App全攻略
小米跳繩2的硬件本身已經很出色,但配合小米運動健康App一起使用,才能完全發揮它的潛力。這個小米跳繩app不只是一個數據記錄工具,更是一個全能的私人教練。
多樣化訓練模式:自由訓練、HIIT間歇訓練、計時、計數及卡路里目標模式
在App中,你可以選擇不同的訓練模式來達成特定目標。想輕鬆運動一下,可以選擇自由訓練模式。想高效燃脂,HIIT間歇訓練模式就是你的好幫手。你也可以設定具體的目標,例如跳滿10分鐘(計時)、完成1000下(計數),或者消耗200卡路里,讓你的每一次訓練都更有方向。
音影片課程連動:跟隨專業教練指導,提升訓練趣味性與科學性
一個人運動有時會感到沉悶。小米跳繩app內置了由專業教練錄製的音影片課程,你可以跟隨教練的口令和節奏一起跳。這不僅大大增加了運動的趣味性,還能學習到更科學的跳繩技巧和呼吸方法,讓訓練事半功倍。
離線數據儲存:無需次次帶手機,方便後續同步
這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功能。你可以把手機留在家中,只帶著跳繩到樓下公園運動。運動期間的所有數據,包括次數、時長等,都會自動儲存在跳繩手柄內。當你回家後,只需打開App並連接跳繩,數據就會自動同步。這個設計也方便解決一些偶發的小米跳繩無法配對或小米跳繩無法連線問題,運動數據不會因此丟失。
人性化設計細節:提升你的每一次跳躍體驗
除了核心功能,小米跳繩2在許多設計細節上也花了不少心思,目的就是為了讓你的使用體驗更好。
無邊界點陣顯示屏:手柄上直接查看數據,運動時無需分心
主手柄上有一塊隱藏式的點陣顯示屏,能夠清晰顯示你當前的跳躍次數、模式等關鍵資訊。你在運動過程中,只需抬手一瞥就能掌握進度,完全不需要停下來查看手機,讓你可以更專注於訓練本身。
360度高精密軸承:轉動順暢不卡繩,穩定靜音
手柄與繩索的連接處內置了高精密的萬向軸承。這個小零件的作用非常大,它能確保繩索在高速轉動時極其順暢,不會出現卡頓或纏繞的情況。轉動起來穩定又寧靜,讓你的每一次跳躍都流暢自如。
V型快速調繩結構:輕鬆調節3米長繩,適合不同身高用戶
繩子的長度是否合適,直接影響跳繩的體驗和效率。小米跳繩2採用了V型快速調繩結構,你不需要任何工具,只需幾個簡單步驟就能輕鬆調節繩長,確保無論你的身高是多少,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長度。
Type-C充電與長效續航:一次充電可滿足約20天訓練需求
它採用了目前主流的Type-C充電接口,你可以方便地用手機充電線為它充電。續航能力也相當不錯,根據官方數據,在充滿電的情況下,如果每天訓練30分鐘,電量足以使用約20天,讓你無需頻繁為它充電。
【30日實測】小米跳繩2真實場景評測全紀錄
紙上談兵終究不及親身體驗,為了給出一份最真實的小米跳繩評價,我展開了為期30日的全面實測。這段時間,這條小米跳繩2陪伴我從家中客廳跳到戶外公園,模擬了各種真實使用場景。現在,就將這一個月的完整記錄與你分享。
第一週:開箱設定與初體驗
小米運動健康App配對與藍牙5.0連接穩定性實測
開箱後的第一件事,自然是連接小米運動健康App。整個過程比預期中順暢,打開手機藍牙,在App內選擇新增裝置,長按手柄按鈕後便能馬上找到並成功配對。許多人關注的「小米跳繩無法配對」或「小米跳繩無法連線」問題,在我的測試中並未發生。這歸功於藍牙5.0技術,連接後信號相當穩定,即使手機放在幾米外,數據傳輸也沒有中斷,初次體驗令人滿意。
有繩與無繩模式的真實跳感對比:重量感與離心力是否足夠?
小米跳繩2的雙模式設計是它的一大賣點。有繩模式下,3米長的鋼絲繩提供了足夠的重量感,甩動時產生的離心力清晰實在,與傳統跳繩的感覺非常接近,適合追求速度與節奏感的訓練。換上無繩球後,手柄末端的配重球確實能模擬出繩體甩動的慣性,雖然離心力不及長繩強烈,但對於室內運動或者初學者來說,既能達到鍛鍊效果,又不用擔心絆倒或打到傢俱,是一個很實用的設計。
手柄握持感與防滑效果:流汗後會否影響使用?
手柄的尺寸適中,握在手裡感覺非常扎實。它的表面材質帶有輕微的磨砂質感,本身就有一定的防滑作用。為了測試極端情況,我在一次高強度訓練後,手心大量出汗時繼續使用,發現手柄的防滑效果依然可靠,沒有出現滑脫的現象,讓運動過程更加安全專注。
第二週:深入評測不同訓練模式與App課程
HIIT模式燃脂效率實測:對比心率帶數據,卡路里估算準確嗎?
進入第二週,我開始深入體驗小米跳繩app的各種功能。其中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模式最讓我感興趣。我同時佩戴了專業心率帶進行對比,發現在一組15分鐘的HIIT訓練後,App估算的卡路里消耗數值與心率帶的數據相差不大,準確度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這證明它的演算法不僅是簡單計數,還結合了時間與強度來進行估算,有不錯的參考價值。
學生中考模擬:一分鐘極速跳繩下的計數反應與準確性挑戰
為了模擬學生的考試場景,我進行了多次一分鐘極速跳繩測試。在高速甩動下,手柄上的點陣螢幕顯示的數字反應非常迅速,沒有延遲感。結束後核對App記錄的次數,與我心中默數的結果基本一致,證明其內置的三組霍爾感應器在高速轉動下依然能精準捕捉每一次跳躍,計數準確可靠。
App課程跟練體驗:教練指導是否清晰?互動性如何?
小米運動健康App內提供了不少免費的跳繩課程。我跟隨了幾個不同難度的課程,發現教練的語音指導清晰,節奏提示明確,能有效帶領使用者完成整套訓練。雖然互動性方面主要是數據的實時反饋,但看著螢幕上的次數和時間跟隨教練的目標推進,確實比自己盲目地跳更有動力。
第三至四周:長期耐用度與電池續航力驗證
繩體耐磨損測試:在不同地面(水泥、木板、膠墊)使用後的情況
為了考驗繩體的耐用性,我刻意在三種常見的地面上進行跳繩:粗糙的水泥地、室內木地板和健身膠墊。經過近兩週的交替使用,繩體外層的TPU材質表現出色。在木地板和膠墊上使用後幾乎沒有磨損痕跡,即使是在最考驗耐磨性的水泥地上,也僅有輕微的刮痕,並未出現破損或開裂,耐用度值得肯定。
電池續航力是否如官方所言?每日30分鐘訓練的真實耗電量
官方宣稱小米跳繩2的續航力能達到約20天。在最後兩週的測試中,我保持每日訓練30分鐘的強度,並在每次訓練時都連接藍牙。經過14天後,App顯示的剩餘電量還有約30%。按照這個耗電速度推算,充滿一次電,應付20至25天的日常訓練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續航表現與官方宣傳的基本相符,省去了頻繁充電的麻煩。
小米跳繩購買與使用指南:從安裝到正確姿勢
入手全新的小米跳繩後,要發揮它的最大效能,從正確安裝到掌握標準姿勢都非常關鍵。這部分會為你詳細拆解每一個步驟,讓你由零開始,安全又有效率地展開你的跳繩訓練旅程。
開箱後第一步:如何正確安裝與調整小米跳繩2長度?
拿到小米跳繩2,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根據你的身高和使用場景,安裝合適的繩子並調整到最佳長度。一個合適的長度不僅能讓你跳得更順暢,更能有效預防因繩長不當而引致的絆倒或姿勢錯誤。
有繩與無繩球的安裝及拆卸圖文步驟
小米跳繩2提供了有繩與無繩兩種模式,安裝與拆卸都相當直觀。
拆卸無繩球:首先,找到手柄末端的繩扣,將固定卡扣移開。然後,輕輕將無繩球的繩尾部分向繩扣方向推進,再順勢將其拉出,即可完成拆卸。
安裝有繩長繩:將3米長繩的一端穿過手柄的繩扣孔。穿過後,根據你的身高預留適當長度。最簡單的測量方法是,雙腳並攏踩在繩子的中點,雙手握住手柄將繩子拉直,手柄的高度大約在你的腰部至胸口之間就最為理想。確定長度後,用隨附的V型繩夾將繩子牢牢固定,再蓋上繩帽即可。
身高與繩長對照表:從140cm到185cm的最佳繩長建議
為了讓你更精準地設定,這裡提供一份身高與建議繩長的對照表,可以作為你初次調整的參考:
- 身高 140cm:建議繩長 230cm
- 身高 150cm:建議繩長 250cm
- 身高 160cm:建議繩長 260cm
- 身高 170cm:建議繩長 270cm
- 身高 180cm:建議繩長 280cm
- 身高 185cm:建議繩長 290cm
這個表格是一個基礎指引,你可以在實際跳躍時,根據個人習慣再作微調。
掌握正確跳繩姿勢,避免運動傷害
正確的姿勢是高效燃脂和預防受傷的基礎。錯誤的姿勢不僅會讓訓練事倍功半,還可能對關節造成不必要的負擔。
核心發力技巧與手腕搖繩要點
跳繩並非單純的腿部運動,而是全身性的協調運動。首先,身體保持自然站立,挺胸收腹,核心肌群要保持繃緊,為身體提供穩定支撐。跳躍時,上臂應盡量貼近身體兩側,手肘微屈。搖繩的動力主要來自手腕的轉動,而不是用整個手臂去揮動,這樣既省力又能保持穩定的搖繩節奏。
前腳掌落地的重要性:如何減少對膝關節的衝擊
這是跳繩中最重要的一個細節。每次跳起後,落地時應該用前腳掌先著地,膝蓋保持微彎的彈性狀態。這個動作能利用你的足弓和小腿肌肉作為天然的緩衝系統,有效吸收衝擊力,大大減輕對膝關節和腳踝的壓力。切記避免用全腳掌甚至腳跟直接落地,因為這樣會將衝擊力直接傳導至膝蓋和脊椎。
小米運動健康App連接與數據同步教學
作為一款智能跳繩,連接小米運動健康App是釋放其全部功能的關鍵一步。不少關於小米跳繩評價都提及,其數據功能十分實用。
為何採用手動連接設計?剖析多用戶共享場景下的便利性
你可能會發現,每次使用都需要在小米跳繩app內手動連接,而不是自動配對。這個設計其實是為了方便多用戶共享。試想像在家中或宿舍,如果跳繩自動連接到上一個用戶的手機,現任用戶就無法使用。手動連接確保了當前使用者可以將跳繩精準配對至自己的裝置,避免了在多人環境下出現小米跳繩無法配對的混亂情況。
如何將離線儲存的運動數據同步至手機App
小米跳繩的一大優點是支援離線數據儲存,運動時無需攜帶手機。當你想查看詳細數據時,同步過程十分簡單。首先,完成你的跳繩訓練,數據會自動儲存在手柄內。之後,打開手機的藍牙功能和小米運動健康App,進入跳繩的裝置頁面,手動點擊連接。連接成功後,App通常會自動提示同步離線數據,你只需確認即可。若未自動提示,也可在頁面中找到同步按鈕手動操作,輕鬆解決數據傳輸問題,避免遇到小米跳繩無法連線後數據遺失的狀況。
小米跳繩常見問題 (FAQ):解決你的所有疑問
入手小米跳繩後,你可能在使用上會遇到一些疑問。我們整理了一系列最常見的問題,從計數準確度到充電、App連接等,希望可以一次過解答你心中的疑惑,讓你更順暢地享受智能跳繩的樂趣。
關於計數準確性
為什麼小米跳繩2的計數結果與其他品牌或穿戴裝置有差異?
這個問題很常見,主要原因是不同裝置的偵測技術和演算法完全不同。小米跳繩2內部設有三組霍爾感應器,專門用來360度偵測繩柄的完整轉動,配合其獨家演算法過濾無效動作,所以計數是基於「繩子實際轉動的圈數」。相反,智能手錶或手環多數是依賴加速度感應器去估算「身體的跳動次數」。這兩種數據來源根本上就不同,結果自然有差異。一般而言,專門為跳繩設計的裝置,其計數會比通用型穿戴裝置更準確。
在什麼情況下,小米跳繩2可能不會計數或出現誤判?
為了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小米跳繩2的演算法會過濾一些特定動作,這可能導致在某些情況下不計數。第一,剛開始的準備動作或不完整的轉動,系統需要偵測到連續完整的轉動才會正式開始計數。第二,運動中途如果絆到繩子,導致轉動中斷,這次不完整的動作也可能不會被計算在內。第三,使用無繩球模式時,計數是依據手柄的轉動,如果你的手部動作和腳部跳躍節奏不一致,你可能會感覺計數與實際跳躍次數有出入。
關於電池與充電
無法開機或充電應如何處理?
如果你的跳繩無法開機或充電,可以先從幾個方向檢查。首先,可能是電量完全耗盡,嘗試使用原裝Type-C充電線連接電源,充電至少30分鐘後再試開機。其次,檢查充電器和充電線是否運作正常,並確保接口已確實插好。另外,產品內置的電池在過高或過低的溫度下(例如高於40°C或低於0°C)可能會啟動保護機制而暫停充電或運作。如果長時間未用,電池可能進入「休眠」狀態,需要更長的充電時間來重新啟動。
長時間不使用小米跳繩2,應如何保養電池?
為了延長電池壽命,如果你預計會有一段長時間不使用小米跳繩2,建議你不要將它完全充滿電或完全放電。最好的做法是將電量維持在50%左右,然後存放在陰涼乾爽的地方。另外,建議每隔3到6個月為它充電一次,這樣可以避免電池因過度放電而造成永久損耗。
充滿電後,顯示屏有何提示?
當小米跳繩2正在充電時,手柄上的顯示屏會顯示充電中的圖示。當電池完全充滿後,電量圖示會停止閃動並保持長亮,或者在短時間內熄滅,表示充電過程已經完成。你可以隨時拔除充電線。
關於連接與數據
小米跳繩無法連線怎麼辦?常見原因及解決方法
遇到小米跳繩無法連線的問題時,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逐一排查。第一步,檢查跳繩是否有足夠電量,因為低電量會影響藍牙功能。第二步,確認手機的藍牙功能已經開啟,並且與跳繩的距離在有效範圍內(一般是10米)。第三步,打開小米運動健康App,進入裝置頁面手動進行連接。這款跳繩不會自動連接,是為了方便多人在同一空間使用而設計的。如果仍然失敗,可以嘗試重新啟動手機的藍牙功能或者重啟手機及跳繩,這能解決大部分的臨時連接問題。
解決小米跳繩無法配對問題的步驟
當你首次設定或更換手機,需要處理小米跳繩無法配對的問題時,過程其實很簡單。首先,確保跳繩沒有被附近其他已配對過的手機連接。然後,打開手機上的小米運動健康App,點擊主頁的「新增裝置」,或者在裝置分頁選擇添加。接著,開啟小米跳繩的電源,App就會自動搜尋到裝置,點擊搜尋到的跳繩名稱,按照畫面指示即可完成配對。
離線數據過多導致同步失敗應如何處理?
小米跳繩支援離線儲存運動記錄,但內部儲存空間有限。如果你累積了太多次運動記錄(例如數星期甚至數月)才進行一次同步,大量的數據傳輸可能會因為超出時間限制而導致同步失敗。解決方法很直接,就是養成定期同步的習慣,最好每隔一兩天就打開App連接跳繩,讓數據分批上傳。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同步失敗,也能確保你的每一滴汗水都被妥善記錄。
運動記錄需要滿足什麼條件(時長、次數)才會被儲存?
為了避免一些零碎的、非正式的動作被記錄下來,系統設定了最低儲存門檻。一般來說,一次運動的時長需要超過30秒,並且跳繩次數大於1次,這次的運動記錄才會被正式儲存到跳繩的記憶體或同步到App中。所以,短暫的試跳或移動是不會被當成一次有效運動的。
關於使用限制與安全
小米跳繩2防水嗎?可以用水清洗嗎?
小米跳繩2並不具備防水功能,所以絕對不能用水直接沖洗或浸泡在水中。它的設計能夠抵禦運動時產生的汗水,但並不能防備液體滲入。清潔時,建議使用乾布或微濕的布輕輕擦拭手柄和繩體,然後確保完全風乾後再存放。
哪些人群不適合使用本產品?(如孕婦、兒童、心臟病患者等)
跳繩是一項中高強度運動,並非適合所有人。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士,應避免進行劇烈跳繩運動。孕婦、體重過重或有關節問題(特別是膝蓋和腳踝)的人士,跳繩可能會對關節造成過大負擔,建議先諮詢醫生意見。此外,年幼兒童在使用時應有成人陪同,以策安全。
可以攜帶小米跳繩2上飛機嗎?(航空運輸規定)
可以的。由於小米跳繩2內置鋰電池,根據全球航空安全規定,這類含有鋰電池的電子產品必須作為手提行李隨身攜帶登機,不可以放入託運行李中。所以在收拾行李時,記得將它放進你的隨身背包或手提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