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腫脹緊繃點算好?專家親授8招按摩大法,告別小腿筋腫與肌肉痛!
放工後雙腳沉重,小腿又腫又緊,甚至酸痛難耐?無論是久坐辦公室、行街一整天,還是運動後肌肉繃緊,小腿不適已成為許多都市人的共同困擾。這種「象腿」般的感覺,不僅影響外觀與穿搭,更是身體可能發出的健康警號。
想告別小腿腫脹、筋腫與肌肉痛,按摩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您是否知道,胡亂按壓可能弄巧成拙?本文將由專家為您深入淺出拆解小腿腫脹的根本原因,並結合現代筋膜學與傳統中醫經絡理論,親身示範8大專業按摩手法與伸展技巧。無論您是辦公室久坐族、運動愛好者,還是受水腫困擾的孕媽媽,都能找到專屬的5分鐘急救方案。立即跟隨教學,告別沉重雙腿,重拾輕盈步伐!
為何您的小腿總是腫脹?先從自我檢測開始
在深入探討各種有效的小腿腫脹緊繃按摩技巧之前,最關鍵的第一步,是先了解自己身體發出的訊號。您的小腿不適,究竟源自何方?很多時候,我們急著尋找解決方案,卻忽略了最基本的自我檢視。透過簡單的觀察與觸碰,您可以初步判斷問題的類型,這對於後續選擇最適合的處理方式相當重要。
如何分辨:是水腫、小腿筋腫,還是肌肉疲勞?
這三種情況雖然都會讓小腿感到不舒服,但成因與觸感截然不同,分辨它們是處理問題的基礎。
首先是「水腫」。您可以試著用拇指按壓小腿內側脛骨旁的肌肉,持續按壓約5至10秒後放開。如果皮膚出現明顯的凹陷,而且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慢慢回復平坦,這就是典型的水腫現象。水腫的感覺通常是整條小腿都感到沉重、腫脹,而非單一痛點。
接著是「小腿筋腫」與「肌肉疲勞」。如果按壓時,您感覺到的並非鬆軟的凹陷,而是觸碰到條索狀的硬塊,或是有一些特別敏感、按下去會引發劇烈痠痛的「激痛點」,那就更偏向是肌肉過度使用後產生的筋膜繃緊或小腿筋腫。這種情況下進行小腿肌肉痛按摩,通常會在特定位置感到強烈的痠脹感,這就是所謂的「小腿按摩痛」,代表該處的軟組織正處於緊張狀態。
雙重專業視角:結合現代筋膜學與傳統經絡學的全面解析
要更深入地理解小腿腫脹緊繃,我們可以從兩個專業角度來分析,它們看似不同,實則互補。
從「現代筋膜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小腿肌肉被一層稱為「筋膜」的結締組織包裹著。當我們久坐、久站、運動過度或水分不足時,這層筋膜就會變得乾燥、黏連,失去彈性。這會直接限制肌肉的正常滑動,阻礙血液與淋巴液的流動,結果就是肌肉僵硬、代謝廢物堆積,形成腫脹與疼痛感。因此,有效的小腿腫脹按摩,目標不單是放鬆肌肉,更是要鬆解這些黏連的筋膜。
而從「傳統經絡學」的視角分析,人體的腿部是多條重要經絡循行的通道,包括足三陰經(脾、肝、腎)與足三陽經(胃、膽、膀胱)。當身體氣血循環不順,或體內濕氣過重時,這些經絡就容易出現瘀堵。氣血不通則痛,水濕停滯則腫。小腿的腫脹與緊繃,正是經絡不暢、氣血與水液運行受阻的具體表現。這也解釋了為何針對特定穴位的按摩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問題。
拆解小腿腫脹與筋腫的6大成因:從生活習慣到健康警號
想有效進行小腿腫脹緊繃按摩,首先要了解問題的根源。您的小腿之所以經常感到不適,甚至出現小腿筋腫的情況,背後可能隱藏著多種原因。這些成因由日常的生活習慣,以至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號都包括在內。現在,讓我們一起像朋友般深入探討,逐一拆解這六大常見成因。
成因一:生活型態因素
許多時候,小腿的不適源於我們每天的習慣。長時間久坐或久站是主要元兇之一。如果您是辦公室一族,整天坐在電腦前,或者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小腿肌肉就無法有效收縮,失去「肌肉泵」的功能,這會使下肢的血液與淋巴液難以順利回流心臟。結果,體液因地心吸力而滯留在小腿,引致腫脹和緊繃感。不良坐姿,例如經常翹腳,也會壓迫腿部血管,進一步阻礙循環,令問題惡化。
成因二:飲食與水分攝取
俗語說「病從口入」,這句話也適用於小腿腫脹。高鹽分的飲食習慣,例如經常食用加工食品、醃製物或重口味的醬料,會導致體內鈉離子濃度過高。為了平衡,身體會自動保留更多水分,這些多餘的水分便容易積聚在下肢,形成水腫。另一個常見的迷思是擔心水腫而不敢喝水。事實上,水分攝取不足時,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反而將水分鎖在體內,令腫脹問題更加嚴重。
成因三:身體荷爾蒙變化
對女性朋友而言,身體的荷爾蒙週期性變化,也是引致小腿腫脹的常見因素。在月經來臨前,體內荷爾蒙水平的波動會影響身體對水分和鹽分的調節,導致暫時性的水腫。懷孕期間,情況則更為明顯。除了荷爾蒙變化令身體容易儲水,日漸增大的子宮也會壓迫骨盆腔的靜脈,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加劇小腿腫脹和不適感。
成因四:運動相關因素
運動雖然有益健康,但不當的運動方式也可能引發小腿問題。進行高強度或長時間的運動,例如跑步、遠足後,肌肉會產生微細撕裂,引發正常的發炎反應,從而導致腫脹和痠痛,這時候很多人會尋求小腿肌肉痛按摩來舒緩。此外,運動前熱身不足,或者運動後沒有進行適當的伸展,都會使小腿肌肉過於繃緊。運動過程中水分和電解質流失過多,也容易引發抽筋和肌肉僵硬。
成因五:潛在疾病或神經問題
持續不退的小腿腫脹,有時是身體發出的警號,不能單靠小腿腫脹按摩解決。如果腫脹問題只出現在單邊小腿,而且伴隨疼痛或發熱,便要警惕是否與靜脈曲張、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是下肢靜脈栓塞等局部血管問題有關。假如是雙腿都出現對稱性腫脹,則可能與心臟、肝臟或腎臟等全身性系統疾病有關。另外,坐骨神經等神經線受壓迫,亦有機會引發由腰部延伸至小腿的緊繃和痛楚。若出現這些情況,便應尋求專業醫療意見。
成因六:藥物副作用影響
最後,您正在服用的某些藥物,也可能是引致小腿腫脹的元兇。部分用於治療高血壓的藥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類固醇或某些糖尿病藥物,都可能產生水腫的副作用。如果您在開始服用新藥物後,發現小腿出現腫脹情況,可以向您的醫生或藥劑師查詢。切記不要在未經專業指導下,自行停藥或更改劑量。
5大專業按摩手法:告別小腿腫脹、筋腫與肌肉痛
想有效處理小腿腫脹緊繃按摩的問題,並非隨意搓揉便可。其實,只要掌握一些專業技巧,您就能在家中為自己進行一次媲美專家的舒緩療程。以下介紹的五種手法,由淺入深,針對不同層次的腫脹與痠痛,助您告別小腿筋腫與肌肉不適,重拾輕盈步伐。
按摩前準備:提升效果的黃金步驟
在開始任何小腿腫脹按摩之前,花幾分鐘做好準備,效果會截然不同。首先,建議先進行溫水足浴或用熱毛巾熱敷小腿約五至十分鐘。這個步驟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肌肉初步放鬆,使後續的按摩更容易深入,同時減少過程中的不適感。接著,取適量的按摩油或潤膚露均勻塗抹在小腿上。這不僅能避免皮膚因摩擦而受損,更能讓手法推展得更順暢,提升整體的舒適度與效果。
手法一:順應淋巴回流的基礎推撫法
這是所有小腿按摩的基礎起手式,主要目的在於順應淋巴與血液回流的方向,幫助排走積聚的廢物與多餘水分。手法非常簡單:將您的雙手手掌輕輕貼合小腿,從腳踝位置開始,以穩定而溫和的力度,緩緩地由下往上推撫至膝蓋後方。重點在於方向必須一致向上,就如輕輕推動水流一樣。重複這個動作約十至十五次,為深層按摩做好準備。這個方法尤其適合進行初步的小腿腫脹按摩,感覺溫和而有效。
手法二:深層放鬆肌肉的「擰毛巾」扭轉法
當表層循環被啟動後,便可以處理深層的肌肉緊繃問題。這個「擰毛巾」法對於舒緩小腿肌肉痛按摩十分有效。將雙手環抱住小腿肚,想像您的雙手正在擰乾一條濕毛巾。一隻手向前扭轉肌肉,另一隻手則同時向後扭轉,對深層肌肉組織進行溫和而有力的擠壓與放鬆。從腳踝上方開始,一段一段地向上移動,直至膝蓋下方。這個動作能有效鬆解繃緊的肌纖維,對於處理小腿筋腫和肌肉結節有顯著效果。
手法三:中醫穴位按壓法,從根源改善
中醫理論認為,經絡不通是造成腫脹與痠痛的主因之一。透過按壓特定穴位,可以疏通氣血,從根源改善問題。有三個關鍵穴位特別適合:
1. 承山穴:位於小腿肚肌肉的正下方凹陷處,當您踮起腳尖時最為明顯。按壓此處能有效舒緩抽筋與肌肉疲勞。
2. 足三里穴:位於膝蓋外側下方約四指寬的位置。它是身體的保健大穴,有助於調理脾胃,促進水分代謝,改善水腫。
3. 三陰交穴:位於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約四指寬的位置。此穴對於促進下肢血液循環特別有幫助。
針對每個穴位,用拇指指腹深層按壓,停留十至十五秒,感覺到輕微痠脹感即可,然後鬆開,重複五至八次。
手法四:精準打擊激痛點的刮動法
有時候,小腿的痠痛感源於一些微小的肌肉結節,即「激痛點」。要處理這些頑固點,刮動法是個好選擇。您可以使用手指關節或刮痧板等工具的邊緣,塗抹足夠的按摩油後,順著小腿肌肉的紋理,由下而上進行短程而有力的刮動。當您刮到某個特別痠痛的點時,那很可能就是激痛點。這時您可能會感覺到明顯的痠痛感,這就是處理小腿按摩痛的關鍵點。在此處可稍微加強力度並放慢速度,以助於鬆解結節。
手法五:善用輔助工具,效果加倍
徒手按摩固然方便,但善用一些簡單的輔助工具,能讓您更省力,同時達到更深層的效果。
* 按摩滾筒:適合大面積放鬆小腿後側與外側的筋膜,透過身體的重量來回滾動,能均勻地施加壓力。
* 按摩球(或網球):體積小,能精準地按壓到如承山穴或足三里等特定穴位和深層激痛點。
* 刮痧板:提供比手指更堅硬而平滑的接觸面,進行刮動法時效果更佳,有助於促進循環與代謝。
選擇適合您的工具,能讓您的小腿按摩保養事半功倍。
按摩以外的輔助療法:3種高效伸展與日常護理
單靠小腿腫脹緊繃按摩雖然有效,但若想效果更持久,配合一些簡單的日常護理和伸展運動,就能事半功倍。這些方法可以從根本上改善循環,放鬆深層肌肉,讓您更快告別小腿筋腫和肌肉痛。
針對性小腿伸展運動
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會讓小腿肌肉和筋膜變得僵硬,形成小腿筋腫。定期的伸展運動,可以有效恢復肌肉彈性,促進血液循環,對於舒緩因腫脹引起的痠痛感十分重要。
-
弓箭步伸展(扶牆式):首先,雙手扶著牆壁,右腳向前屈膝,左腳向後伸直,腳跟要平貼地面。您會感覺到左邊小腿後方有明顯的拉伸感。維持這個姿勢30秒,然後換邊重複。這個動作能直接拉伸腓腸肌,是舒緩小腿肌肉痛按摩前很好的熱身動作。
-
階梯伸展:找一個安全的階梯或穩固的平台。雙腳前掌站立在邊緣,腳跟懸空。然後,慢慢將腳跟向下壓,直到感覺小腿有拉伸感。同樣維持30秒,然後放鬆。這個動作可以更深層地伸展跟腱與比目魚肌。
抬腿的正確姿勢與黃金時間
抬腿是處理小腿腫脹按摩最簡單又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利用地心引力幫助下肢的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減輕靜脈壓力。
-
正確姿勢:平躺在床上或瑜珈墊上,將雙腿靠在牆上,盡量與身體呈90度角。重點是臀部要盡量貼近牆壁,讓下背部能夠完全放鬆平貼在地面上。如果覺得過於繃緊,可以稍微彎曲膝蓋。
-
黃金時間:每天進行15至20分鐘便已足夠。時間太短效果不明顯,但時間太長,例如超過30分鐘,反而可能因壓迫導致腿部麻痺。睡前是進行抬腿的最佳時機,有助於消除一天累積下來的腫脹。
溫水泡腳的療癒力量
溫水泡腳是一種舒適的療癒方式,對於緩解肌肉緊繃和促進末梢循環非常有幫助。當小腿肌肉因過度緊繃而導致小腿按摩痛感特別強烈時,泡腳可以先作舒緩。
-
理想水溫與時間:水溫建議在攝氏38至40度之間,感覺溫熱但不燙手。每次浸泡15至20分鐘,讓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
提升效果的秘訣:水位最好能高於腳踝,甚至淹過小腿肚一半,這樣才能全面促進小腿的血液循環。您也可以在水中加入浴鹽或幾滴薰衣草、薑精油,不僅能加強放鬆效果,也能帶來一絲療癒的香氣,為之後的小腿腫脹按摩做好準備。
情境式5分鐘按摩流程:隨時隨地KO小腿不適
想找一套快速有效的小腿腫脹緊繃按摩方法嗎?其實只要掌握重點,每日只需花五分鐘,就能針對不同生活情境,即時舒緩小腿的腫脹與不適。以下為你介紹三種專為不同族群設計的按摩流程,讓你無論在辦公室、運動後,還是在孕期中,都能輕鬆應對。
辦公室久坐族:辦公桌下舒緩術
長時間坐在辦公桌前,血液循環自然會變慢,導致小腿腫脹和痠軟。你可以利用工作空檔,在座位上進行簡單的小腿腫脹按摩。首先,坐直身體,雙腳平放地面。然後,提起一邊腳跟,只用腳尖著地,再換成腳尖離地,用腳跟著地,重複動作約一分鐘。這個簡單的動作能有效啟動小腿肌肉泵。接著,將一邊腳踝放到另一邊膝蓋上。用你的大拇指,由腳踝開始,沿著小腿骨內側向上按壓,然後再處理小腿肚的肌肉。如果感覺到特別緊繃或有輕微小腿筋腫的結節,可以用指關節加強按壓。最後,如果條件許可,可以準備一個網球或按摩球放在地上,用小腿來回滾動,放鬆深層肌肉。整個過程快速又方便,是辦公室必備的舒緩技巧。
運動愛好者:跑後恢復與肌肉痛按摩
運動後的肌肉痠痛是不少運動愛好者的共同煩惱,適當的小腿肌肉痛按摩,可以加速恢復,減輕不適。運動結束稍作休息後,可以坐下來進行按摩。先用手掌由腳踝向膝蓋方向,進行長距離的輕撫推壓,重複數次幫助血液回流。然後,用雙手像擰毛巾一樣,輕輕扭轉並揉捏小腿肌肉,這個動作能有效放鬆緊繃的肌纖維。當你感覺到某個點特別痠痛,這可能就是激痛點,你可以用大拇指對該點進行穩定而深層的按壓,直到痠痛感減緩。有時進行深層的小腿按摩痛感會比較明顯,但這是正常反應,代表肌肉正被有效放鬆。當然,使用泡沫滾筒也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可以為小腿提供均勻而深層的按壓,幫助釋放筋膜的張力。
孕期媽媽專用:溫和安全消水腫手法
懷孕期間因為荷爾蒙變化和循環系統的壓力,小腿腫脹是十分常見的現象。這時進行的小腿腫脹按摩,必須以溫和與安全為最高原則。在開始任何按摩前,建議先諮詢你的醫生,確保沒有任何特殊禁忌。按摩時,你可以舒適地坐著,用枕頭墊高小腿。手法上,請務必使用非常輕柔的力度。用整個手掌,由腳踝非常緩慢地、單方向地向上輕撫至膝蓋。這個動作的重點在於推動皮下的淋巴液,而不是按壓深層肌肉,所以力度要輕。重複這個動作數分鐘,然後可以輕輕轉動腳踝,幫助促進關節周圍的循環。過程中,必須完全避免對小腿進行深層按壓、揉捏或敲打,同時要避開腳踝內側上方約四指寬的特定穴位,以確保安全。這個溫和的流程,能有效舒緩孕期的腿部沉重感。
預防勝於治療: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從根源告別小腿腫脹
學懂了有效的小腿腫脹緊繃按摩手法,可以在不適時得到即時緩解。不過,要真正告別小腿筋腫與肌肉痛,長遠之策是從根源著手,調整我們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建立一個不易水腫的體質。這並非複雜的醫學療程,而是從日常細節入手,主動為健康打好基礎。
飲食調整策略:鉀鈉平衡是關鍵
身體內的水分平衡,與我們攝取的礦物質息息相關,特別是鈉與鉀。當我們進食過鹹或加工食品,身體會攝取過量鈉質。為了稀釋體內的高濃度鈉質,身體會自動保留更多水分,結果多餘的水分就積聚在細胞組織之間,形成水腫。
要改善這個情況,關鍵在於增加鉀質的攝取。鉀質能夠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和水分,是維持體液平衡的重要元素。我們可以在日常飲食中,多選擇一些高鉀食物,例如香蕉、奇異果、菠菜、番茄、牛油果和豆類製品。同時,確保飲用足夠的水分亦非常重要,充足水分有助身體正常代謝,將多餘的鈉質更有效地排出體外,從而預防因水分滯留引起的小腿腫脹。
建立預防性的生活好習慣
除了飲食,我們的日常活動模式也直接影響著小腿的健康。長時間久坐或久站,會令下肢血液循環因地心吸力而減慢,血液和體液難以順利回流心臟,自然容易造成腫脹。
我們可以建立一些簡單的習慣去改善。若工作需要長時間安坐,可以定時站起來走動一下,或者在座位上做一些簡單的腳踝轉動、踮腳尖再放鬆的動作,啟動小腿的「肌肉泵」,幫助血液回流。選擇穿著舒適、不束縛的鞋履和衣物,避免過緊的褲子或高跟鞋,都能減少對腿部循環系統的壓力。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例如散步、游泳或瑜伽,更能從根本上強化心血管功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是預防小腿腫脹按摩需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安全警示:出現這些症狀,請立即停止按摩並求醫
進行小腿腫脹緊繃按摩確實是舒緩日常不適的好方法,但我們的身體有時會發出更深層的警號。自我護理的智慧,在於懂得聆聽這些信號。如果你的小腿筋腫或肌肉痛伴隨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就代表這不只是單純的疲勞,請立即停止所有小腿腫脹按摩,並盡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警號一:劇烈疼痛、異常發熱或發紅
一般進行小腿肌肉痛按摩時的痠脹感,和劇烈的刺痛感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在按壓時感到難以忍受的劇痛,這就不是一個好現象。同時,你可以觸摸一下腫脹的皮膚,如果感覺異常發熱,或看到皮膚呈現不尋常的片狀紅色,這可能代表深層組織正處於發炎或感染狀態,例如蜂窩性組織炎。此時按摩只會令情況惡化。
警號二:伴隨呼吸困難或胸痛
這個警號絕對不能忽視。如果小腿腫脹的同時,你突然感到呼吸急促、喘不過氣或胸口疼痛,這可能是腿部的深層靜脈血栓(血塊)鬆脫,並隨著血液流動到肺部,造成了肺栓塞。這是一個非常危急的醫療狀況,必須立即召喚救護車,切記絕不可以對腿部進行任何按壓。
警號三:皮膚出現傷口、潰瘍或顏色改變
檢查一下腫脹部位的皮膚狀況。如果上面有任何開放性傷口、水泡或正在潰爛的跡象,按摩會大大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並阻礙傷口癒合。另外,也要留意皮膚顏色是否有異樣,例如變得異常蒼白、發紫或出現深色斑塊,這些都可能反映了嚴重的血液循環障礙,需要由醫生作出專業診斷。
警號四:休息後腫脹仍未改善,甚至加劇
由疲勞或久站引起的腫脹,通常在經過一晚充足休息或抬腿後,都會有明顯的改善。但如果你的小腿腫脹問題非常頑固,即使休息後也絲毫不減,甚至變得更嚴重,這就暗示著問題可能並非來自肌肉,而是與心臟、肝臟、腎臟功能或淋巴系統循環不順暢等內在健康狀況有關。
警號五:單腳突然嚴重腫脹
雙腳同時腫脹和單腳突然腫脹,代表的意義可以完全不同。如果只有一隻腳,在短時間內突然變得非常腫脹、繃緊和疼痛,這是深層靜脈栓塞(DVT)的一個典型特徵。因為血塊阻塞了靜脈,令血液無法順利回流。按摩有血栓的腿部是極度危險的行為,因為壓力可能導致血塊鬆脫,引發致命風險。
警號六:腫脹部位出現麻木或刺痛感
除了腫脹和疼痛,你還需要留意是否有異常的感覺。如果腫脹的部位同時出現麻木、針刺感,或者感覺變得遲鈍,好像隔了一層東西,這可能代表周邊神經正受到壓迫。這種壓迫可能來自腫脹的組織,也可能是其他神經問題的徵兆。繼續按摩有機會進一步刺激受損的神經。
關於小腿腫脹按摩的常見問題 (FAQ)
進行小腿腫脹緊繃按摩時,許多人心中總會浮現一些疑問。這裡整理了幾個最常見的問題,希望透過專業的解答,幫助大家更安全有效地舒緩腿部不適。
小腿按摩是否越痛越有效?
這是一個常見的迷思。事實上,有效的按摩不應該是痛苦的。在處理小腿筋腫或肌肉痠痛時,按摩的確會產生一種「痠脹感」,這是肌肉深層被按壓放鬆的正常感覺。但是,如果感覺到的是刺痛或難以忍受的劇痛,這通常代表壓力過大,反而可能導致肌肉纖維受損或引發更嚴重的炎症,造成反效果。理想的小腿按摩痛感,應該是在可接受範圍內的痠軟感,目標是舒緩,而不是造成傷害。
進行小腿腫脹按摩的最佳頻率是多久一次?
最佳頻率取決於個人狀況和腫脹的原因。
– 日常保養: 如果是因久坐或久站引起的輕微腫脹,可以每日進行5至10分鐘的溫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 運動後恢復: 運動後的小腿肌肉痛按摩,建議在運動當天和隔天進行,幫助排解乳酸,加速恢復。
– 深層放鬆: 如果是針對長期累積的緊繃問題,建議每週進行2至3次較深層的按摩。最重要的是觀察身體的反應,如果按摩後隔天感到極度痠痛,就應該讓肌肉休息一至兩天再進行下一次。
如有靜脈曲張,還可以進行小腿按摩嗎?
可以,但是需要特別小心。有靜脈曲張問題的人,絕對要避免直接在凸起的靜脈上施加重壓或進行深層揉捏,因為這樣做可能會損傷脆弱的靜脈壁。正確的做法是,使用輕柔的撫摸方式,由腳踝朝心臟方向輕輕向上推,目的是促進周邊的血液及淋巴循環,而不是直接處理曲張的血管。如果靜脈曲張情況嚴重,在進行任何形式的小腿按摩前,最好先諮詢醫生的專業意見。
為何按摩後隔天反而更痠痛?
按摩後隔天出現痠痛,類似於運動後的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這是因為一場有效的小腿腫脹緊繃按摩,特別是針對深層肌肉的按摩,會活動到平時僵硬或不常被充分拉伸的肌肉纖維。這個過程會造成肌肉產生微小的撕裂,身體在修復這些微小損傷時會引發輕微的發炎反應,從而產生痠痛感。這種痠痛感通常是暫時的,感覺像是肌肉疲勞,一般在24至48小時內會逐漸減退。只要確保多補充水分和進行溫和伸展,就能幫助身體更快恢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