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背凸一塊點算?專家拆解4大成因:由良性脂肪瘤、富貴包到癌症警號(附3步自我檢查)
洗澡或更衣時,無意中發現後背多了一塊凸起,心中難免會充滿疑問與不安:這塊凸起物究竟是無關痛癢的脂肪瘤、粉瘤,還是長期低頭導致的「富貴包」?更令人憂心的是,會否是惡性腫瘤的警號?面對眾多可能性,先別自己嚇自己。本文將由專家為你詳細拆解後背凸一塊的四大常見成因,從皮膚軟組織、姿勢儀態、骨骼結構,到惡性腫瘤警號逐一剖析,並附上簡單的「三步自我檢查法」,助你快速進行初步評估,了解何時需要求醫,以及可以採取哪些改善措施。
我後背凸一塊,係咩嚟?三步快速自我鑑別指南
發現後背凸一塊,心中難免會浮現各種疑問。這個不明的腫塊究竟是什麼?在預約醫生進行專業診斷之前,其實可以先透過一個簡單的自我檢查,為自己背部凸一块的情況建立一個初步的了解。這個過程不僅能讓你對自身狀況有更清晰的掌握,更能幫助你在看診時,準確地向醫生描述問題。
三步自我檢查:快速評估你後背凸一塊的可能成因
這個自我檢查的過程相當直接,主要分為判斷位置、觸摸感受和結果分析三個步驟。透過系統化的觀察,你可以收集到關於這個背后凸一块的關鍵資訊,為後續的專業諮詢做好準備。
第一步:判斷凸起位置
首先,請準確找出凸起物在你背上的具體位置。你可以站在鏡子前,或者請家人朋友幫忙觀察。它是在頸部與背部交接的地方嗎?還是緊貼著中間的脊椎骨?又或者,它是在肩胛骨附近或背部其他位置的皮膚底下?不同的位置,可能指向截然不同的成因,因此準確定位是相當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用手觸摸感受
定位之後,用你的指腹輕輕按壓凸起的部分,仔細感受它的各種特質。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 軟硬度: 它的觸感是像一團柔軟的麵糰,還是像一顆硬實的波子,甚至是堅硬如骨?
* 活動性: 當你用手指輕輕推動它時,它能夠在皮下輕微滑動嗎?或者,當你滑動腫塊上方的皮膚時,腫塊會跟著皮膚一起移動,還是停留在原地不動?
* 邊界感: 你能夠清晰地感覺到它的邊緣輪廓嗎?還是它的邊界模糊,與周圍組織的分野並不明顯?
* 痛感: 在沒有按壓的時候,它會否疼痛?按壓時,又會不會產生痛楚或不適感?
第三步:初步結果分析
綜合以上兩步的觀察,你可以對可能的原因作出初步的推測。
* 情況一: 如果凸起物感覺柔軟、可以在皮下輕微滑動、邊界清晰而且通常沒有痛感,這些特徵較符合良性的脂肪瘤。
* 情況二: 如果腫塊的觸感比較實在,並且與表層皮膚緊密相連,在你滑動皮膚時會跟著移動,有時中央可能看到一個小黑點,這較有可能是粉瘤(表皮囊腫)。
* 情況三: 如果你后背凸一块的位置在頸背交接處,摸上去感覺質地比較廣泛而厚實,並且與你長期低頭看手機或電腦的姿勢有關,那麼這很可能是俗稱的「富貴包」。
* 情況四: 如果凸起物非常堅硬,感覺像骨頭,位置固定在脊椎附近,尤其在身體向前彎腰時更加明顯,這可能與脊椎的結構問題(例如脊椎側彎造成的肋骨隆起)有關。
請緊記,這份指南旨在提供一個初步的自我評估方向,絕對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診斷。把你觀察到的位置、觸感和特徵記錄下來,在求醫時提供給醫生,將有助於醫生更快、更準確地為你作出判斷。
皮膚軟組織篇:背部凸一塊是脂肪瘤還是粉瘤?
當發現後背凸一塊,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感到疑惑。這種皮膚下的腫塊,多數情況與皮膚及軟組織有關。其中,最常見的兩種良性腫塊就是脂肪瘤和粉瘤。它們雖然名字聽起來有點相似,但成因和特徵完全不同。了解它們之間的分別,有助你初步評估自己背部凸一块的狀況。
常見良性腫塊 (一):脂肪瘤 (Lipoma)
脂肪瘤的成因、特徵與症狀
脂肪瘤可以說是最常見的軟組織良性腫瘤。它是由成熟的脂肪細胞過度增生所形成的,外面有一層薄薄的纖維囊膜包裹著,像一個藏在皮膚下的小軟墊。它的成因目前醫學上還未有定論,但多數認為與遺傳和基因有關,和個人肥瘦並沒有直接關係。
要分辨脂肪瘤,可以從觸感入手。它的質地非常柔軟,觸感有彈性,像一團麵糰。它通常位於皮膚與肌肉層之間,所以當你嘗試用手指輕輕推動它時,會感覺到它可以在皮下輕微滑動,但表面的皮膚卻可以獨立移動。大部分脂肪瘤生長緩慢,而且不會引起疼痛。只有當它生長在特殊位置,或體積太大壓迫到附近的神經時,才可能產生痛楚。
脂肪瘤需要處理嗎?
由於絕大多數脂肪瘤都是良性的,如果它體積細小,也沒有造成任何不適或疼痛,通常並不需要特別處理,只需定期觀察就可以。不過,如果你的脂肪瘤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建議尋求醫生意見:
- 腫塊在短時間內快速變大。
- 腫塊變硬,或與深層組織固定,無法移動。
- 開始出現疼痛、紅腫等發炎跡象。
- 體積過大,影響外觀或日常活動。
醫生會根據臨床檢查,判斷是否需要進行手術切除,並將切除的組織送往化驗,以完全確認其性質。
常見良性腫塊 (二):粉瘤 (表皮囊腫)
粉瘤的成因、特徵與症狀
粉瘤的正式名稱是「表皮囊腫」。它的成因是皮膚的毛囊口堵塞,導致本應排走的角質和皮脂分泌物不斷在囊袋中堆積而形成。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深藏在皮膚裡的巨型黑頭。
粉瘤的特徵和脂肪瘤有明顯不同。它的質地通常比脂肪瘤堅實,觸感較硬。最關鍵的分辨點是,粉瘤的囊壁與表皮相連,所以當你嘗試移動腫塊上方的皮膚時,整個腫塊會跟著皮膚一起移動。細心觀察的話,有時還可以在粉瘤的頂部中央,看到一個細小的黑色開口,這就是堵塞了的毛囊口。未受感染的粉瘤通常不會疼痛,但如果擠壓它,可能會有一些帶異味的灰白色膏狀物排出。
粉瘤可以自己擠嗎?
答案是絕對不可以。自行擠壓粉瘤是非常不智的做法。因為當你用力擠壓時,壓力很可能導致囊壁在皮膚深處破裂。這些積聚的角質和皮脂會流到周圍的組織,引發嚴重的發炎反應,甚至細菌感染,形成更疼痛的膿瘡。即使你成功擠出部分內容物,但只要囊壁沒有被完整清除,角質依然會繼續堆積,粉瘤很快就會「春風吹又生」,所以徹底的處理方式是經由醫生進行手術,將整個囊腫連同囊壁完整切除。
如何持續監測?醫生建議的自我記錄法
無論你懷疑自己后背凸一块是脂肪瘤還是粉瘤,養成自我監測的習慣都非常重要。這不僅能讓你掌握腫塊的變化,也能在求醫時為醫生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資料。方法很簡單:
- 拍照記錄:每隔一個月,在光線充足的地方,用手機為腫塊拍一張清晰的照片。拍照時可以在腫塊旁邊放一個硬幣或一把尺,作為大小的對照。
- 量度尺寸:用尺量度腫塊的直徑,並記錄下來。
- 文字描述:簡單記錄當時的觸感(軟還是硬)、是否可以移動、有沒有疼痛或紅腫等感覺。
將這些相片和記錄按日期整理好。如果發現腫塊在短期內有明顯變化,應立即帶同這些記錄求醫。
姿勢儀態篇:後背凸一塊元兇是「富貴包」?
當你發現自己後背凸一塊,尤其在頸部與背部交接的位置,很多人會直接稱之為「富貴包」。這個稱呼聽起來好像無傷大雅,但它其實是身體姿態發出的警號。這個背部凸一塊的問題,不僅影響外觀,更反映出我們頸椎和胸椎可能正承受著不正常的壓力。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常見問題的成因,和學習一些由物理治療師推薦的改善方法。
為何頸後會出現「富貴包」?
頸後出現「富貴包」,也就是背后凸一块,最主要的原因來自長期的不良姿勢。想像一下,我們的頭部有一定重量,正常姿勢下,這份重量會由整個脊椎平均分擔。但是,當我們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或以頭部前傾的「烏龜頸」姿勢使用電腦時,頸椎與胸椎的交接處(第七節頸椎附近)就會變成一個主要的壓力集中點。
為了應對這個持續增加的壓力,身體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周圍的軟組織,包括脂肪、肌肉和筋膜,會開始增生和變厚,形成一個緩衝墊來保護受壓的脊椎關節。久而久之,這個增厚的軟組織就形成了我們肉眼所見的那個凸塊。所以,「富貴包」並非單純的脂肪堆積,而是身體結構因長期受力不均而產生的代償性改變。
「富貴包」真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坊間流傳著「富貴包」會壓迫血管,從而增加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的說法。從目前的醫學研究來看,並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富貴包」本身會直接導致心血管疾病。
不過,我們需要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個關聯。形成「富貴包」的不良姿勢,例如頭部嚴重前傾,確實會導致頸椎關節錯位,甚至可能影響到控制心跳、血壓的自主神經系統。當神經功能受干擾時,有些人可能會出現胸悶、心悸或頭暈等症狀。這些症狀雖然與心血管問題的表徵相似,但其根源很可能來自脊椎神經,而非心臟本身。因此,與其將「富貴包」直接與心血管疾病劃上等號,更準確的理解是,造成「富貴包」的根本原因——嚴重的不良姿勢,可能引發一系列需要正視的身體警訊。
物理治療師推薦:三招改善因姿勢不良導致的後背凸一塊
要改善因姿勢不良導致的后背凸一块,關鍵在於逆轉形成它的壞習慣。透過針對性的運動,我們可以放鬆繃緊的肌肉,同時強化弱化的肌群,逐步調整頸椎的排列。以下是三招簡單有效的居家運動,你可以嘗試將它們融入日常生活中。
第一招:毛巾牽引按摩術
這個動作有助於溫和地活動繃緊的頸椎關節,同時放鬆後頸深層的肌肉。
準備一條普通毛巾,將它繞過頸部後方,雙手抓住毛巾兩端。頭部輕微向後仰,讓頸部肌肉處於放鬆狀態。雙手將毛巾水平向前拉,給予頸部一個輕柔的牽引力。然後,左右手輪流輕輕施力,讓毛巾帶動頸椎進行細微的左右轉動,感覺就像在按摩頸椎一樣。整個過程保持順暢呼吸,持續約兩分鐘。
第二招:收下巴貼牆運動
這個動作是矯正頭部前傾的核心訓練,目的是喚醒並強化頸部深層的穩定肌群。
背部靠牆站立,雙腳與肩同寬,讓後腦、肩胛骨和臀部都盡量貼近牆壁。眼睛平視前方,然後慢慢將下巴水平向後收,做出類似「擠雙下巴」的動作。過程中,你會感覺到後頸有拉伸感,並且後腦會更貼近牆壁。切記,這不是低頭,而是整個頭部向後平移。維持這個姿勢5秒,然後放鬆,重複10至15次。
第三招:枕下肌群自我按摩
長時間頭部前傾,會讓位於頭骨底部的枕下肌群變得異常緊張,這也是頭痛的常見原因之一。
首先找到按摩位置,它在後腦杓頭骨下緣的兩側凹陷處。用你的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輕輕按壓在這個位置。你可以給予一個持續的溫和壓力,或者以畫小圈的方式進行按摩。力度以感覺到輕微痠脹,但不產生劇痛為準。按摩約一至兩分鐘,有助於舒緩緊繃感和改善頭頸部的血液循環。
骨骼結構篇:當後背凸一塊源於「脊椎側彎」
為何脊椎側彎會令後背凸一塊?
當發現後背凸一塊時,很多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駝背,但其實這很可能是由「脊椎側彎」引起的。脊椎側彎並非單純的脊骨向左或向右彎曲,它是一個三維的結構問題,當中包含了脊椎骨的「旋轉」。你可以想像一下,當我們的胸椎向一側彎曲時,為了維持身體平衡,椎體會同時發生扭轉。因為我們的肋骨是與胸椎相連的,所以當椎體旋轉時,就會帶動一側的肋骨向後方推,形成肉眼可見的隆起,也就是大家看到的背后凸一块。這個現象在醫學上稱為「肋骨隆起」(Rib Hump)。這也解釋了為何側彎患者的背部總是不對稱,一邊凸起,另一邊(凹側)則會相對地塌陷。
最大的矯正誤區:盲目挺胸夾背
面對背部凸一块的問題,一個最常見的直覺反應就是「挺胸夾背」,希望把凸起的地方「壓」回去。這個想法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挺胸這個動作,主要是針對改善「駝背」,也就是胸椎在側面(矢狀面)上過度向後的弧度。但是,許多脊椎側彎的個案,其胸椎的側面弧度不但沒有過度後凸,反而可能過於平直,形成「平背」(Flat Back) 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強行做挺胸夾背的動作,會進一步減少胸椎應有的生理弧度,令脊柱變得更加僵硬,失去緩衝能力。這樣不但無法解決因「旋轉」而造成的肋骨隆起,更可能因為破壞了脊柱的穩定性,令側彎及旋轉問題變得更難控制。
正確的矯正核心:「去旋轉」呼吸訓練
要有效改善因脊椎側彎造成的后背凸一块,關鍵不在於前後的挺胸,而是要針對核心問題,進行「去旋轉」(De-rotation) 的訓練。一個非常有效且安全的入門方法,就是利用呼吸來調整胸廓的內在空間。我們的目標是將塌陷的一側「撐開」,從而讓旋轉的軀幹回到較為中立的位置。你可以嘗試以下這個基礎的呼吸練習:
-
感受不對稱:首先,輕鬆地坐直或躺下。將你的雙手放在身體兩側的肋骨上,然後自然地呼吸。仔細感受一下,你很可能會發現,凸起那一側的肋骨在吸氣時活動度較大,而凹陷那一側的肋骨則好像被卡住一樣,不怎麼動。
-
引導呼吸:接下來,將你的專注力完全放在活動度較差、塌陷的那一側。在吸氣時,想像你要將空氣精準地「灌入」那個區域,主動地用那邊的肺部將塌陷的肋骨向外、向後推開。
-
保持穩定:在練習時,要確保你的肩膀和盤骨是穩定的,不要用聳肩或者扭動身體來「作弊」。整個擴張的感覺應該是來自你的胸廓內部。
透過持續練習,目標是讓兩側胸廓在呼吸時的起伏變得更加均勻和對稱。這個訓練有助於喚醒沉睡的肌肉,並從內到外地改善脊柱的排列。當然,每個人的側彎模式都不同,開始任何矯正運動前,最好先諮詢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意見,制定最適合你的個人化方案。
警號篇:當後背凸一塊可能是惡性腫瘤的徵兆
大部分時間,當你發現後背凸一塊,通常都屬於良性的情況,例如前面提到的脂肪瘤或粉瘤。不過,我們都應該學會分辨一些警號,因為在極少數情況下,這個不速之客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重要求救訊號。了解這些潛在風險並不是要自己嚇自己,而是讓我們能更有準備,在需要時及時採取正確行動。
惡性風險檢查清單:出現這些情況需立即求醫
如果你在自我檢查時,發現背部凸一塊的情況符合以下任何一點,就應該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做詳細的檢查。這份清單可以幫助你更有系統地評估狀況:
- 大小與生長速度:腫塊的直徑是否超過5厘米(大約一個乒乓波的大小)?或者,它是否在短短幾星期至幾個月內快速變大?惡性腫瘤通常有不受控增生的特性。
- 質地與觸感:觸摸時感覺非常堅硬,像石頭一樣,而且邊界模糊不清,不像良性腫瘤那樣有清晰的邊緣。
- 可動性:嘗試輕輕推動腫塊,如果它像是黏連在深層肌肉或骨骼上,完全無法移動,這是一個需要留意的信號。良性的脂肪瘤通常可以在皮下輕微滑動。
- 痛楚感:腫塊是否會無故疼痛,或者按壓時有明顯痛感?雖然痛楚不是必然指標,但若腫瘤壓迫到神經或周邊組織,便可能引起不適。
- 皮膚表面變化:腫塊上方的皮膚有沒有出現顏色改變、潰爛、滲血,或者看起來凹凸不平?這些都可能是腫瘤影響到皮膚層的表現。
需要警惕的惡性腫瘤類型
究竟甚麼惡性腫瘤會導致后背凸一块呢?雖然整體可能性不高,但了解這些類型,有助我們明白為何上述警號如此重要。
-
脂肪肉瘤 (Liposarcoma)
它雖然名字帶有「脂肪」二字,而且由脂肪細胞演變而來,但性質與良性脂肪瘤截然不同。脂肪肉瘤是一種惡性腫瘤,具有侵襲性,會侵犯周圍的組織,而且生長速度較快。 -
軟組織肉瘤 (Soft Tissue Sarcoma)
這是一大類癌症的統稱,源於肌肉、結締組織、血管等身體的軟組織。當它發生在背部時,便會形成一個堅硬、固定且可能帶有痛楚的腫塊。 -
轉移性腫瘤 (Metastatic Tumor)
有時候,背部凸一塊的根源並非背部本身,而是身體其他器官(例如肺癌、乳癌或腎癌)的癌細胞,透過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轉移到背部的皮膚、軟組織或骨骼上。這種情況下,背部的腫塊只是冰山一角,找出原發病灶才是治療的關鍵。
就醫全攻略:我後背凸一塊,應該看哪一科?
當你發現自己後背凸一塊,心中難免會冒出許多疑問,第一步就是弄清楚應該向哪位專業人士求助。面對五花八門的專科,感到不知所措是十分正常的。這個攻略會清晰地為你引路,從選擇合適的專科,到看診前的準備,讓你能夠有條理地處理這個背部凸一块的問題。
求醫不徬徨:從選擇專科到看診準備
面對后背凸一块的情況,最直接和穩妥的第一步,是約見你的家庭醫生或普通科醫生。他們具備廣泛的醫學知識,能夠進行初步評估,判斷腫塊的可能屬性,然後為你轉介至最適合的專科。這樣可以避免你走錯科,節省時間和金錢。
當然,如果你根據自我檢查,對腫塊的性質有初步概念,也可以考慮直接約見以下專科:
- 皮膚科醫生: 如果腫塊感覺位於皮膚表層或皮下,觸感柔軟或像一粒被包裹的粉刺,很可能與皮膚結構有關,例如是脂肪瘤或粉瘤。皮膚科醫生是這方面的專家。
- 普通外科醫生: 假如腫塊體積較大、位置較深,或者家庭醫生建議需要進一步處理,例如切除或進行活組織檢查,普通外科就是對應的專科。
- 骨科醫生: 如果你感覺背部凸出的部分非常堅硬,像是骨頭突出,或者與脊椎姿勢有關,例如懷疑是脊椎側彎導致的結構問題,骨科醫生能夠提供專業的診斷。
看診前,你應該準備的3樣東西
去看醫生前做好準備,可以讓診斷過程更順暢,醫生也能更準確地掌握你的狀況。建議你準備好以下三方面的資訊:
- 腫塊的詳細記錄: 醫生最想知道的是腫塊的「歷史」。你可以記下:
- 發現時間: 第一次留意到它是在什麼時候?
- 變化過程: 它的大小、形狀或硬度有改變嗎?生長速度快不快?建議你可以用手機定期(例如每個月)在同一光線和角度下拍照,並用一把尺在旁邊作比例,這樣就能客觀地展示其變化。
-
特定情況: 腫塊會不會在特定姿勢或活動後才變得更明顯?
-
個人感受與症狀描述: 你的主觀感受是診斷的重要線索。嘗試清晰描述:
- 觸感: 摸上去感覺如何?是柔軟、有彈性,還是堅硬如石?
- 活動性: 嘗試輕推腫塊,它能在皮下輕微滑動,還是固定在一個位置?
- 痛感: 會不會痛?是一直都痛,還是按壓時才痛?疼痛是哪一種?(例如刺痛、悶痛)
-
其他症狀: 腫塊周圍的皮膚有沒有變紅、發熱?你是否同時有發燒、體重下降或身體其他部位不適?
-
個人病史與家族史: 這些背景資料有助醫生排除或確認某些可能性。
- 過往傷患: 背部相關位置過去有否受過傷?
- 長期病患與用藥: 你有沒有其他疾病?是否長期服用某些藥物(例如類固醇)?
- 家族病史: 家人有沒有類似的腫塊,或者相關的皮膚、軟組織或骨骼疾病歷史?
醫生可能會進行的檢查
為了準確診斷你后背凸一块的原因,醫生會根據你的情況,安排一項或多項檢查。
-
臨床觸診: 這是最基本和重要的一步。醫生會親手觸摸和按壓腫塊,以評估其大小、質地、形狀、邊界是否清晰、可動性以及是否有壓痛感。單憑觸診,經驗豐富的醫生已能對大部分良性腫塊(如脂肪瘤)有初步判斷。
-
影像學檢查: 當觸診不足以確診時,醫生便會利用儀器「看穿」皮膚之下。
- 超聲波檢查 (Ultrasound): 這是最常用於檢查軟組織腫塊的無創方法。它能有效分辨腫塊是實體(如脂肪瘤)還是充滿液體的囊腫(如粉瘤),並能測量其確實大小和深度。
-
磁力共振 (MRI) 或電腦斷層掃描 (CT Scan): 如果腫塊位置很深、接近重要器官或脊椎,或者懷疑與骨骼、神經有關,醫生可能會安排這些更精密的掃描,以獲得鉅細無遺的3D影像。
-
活組織檢查 (Biopsy): 如果經過上述檢查後,醫生仍然無法完全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或腫塊出現一些令人懷疑的特徵(例如快速長大),便可能建議進行活組織檢查。這個程序會從腫塊中抽取一小部分組織樣本,送到化驗室在顯微鏡下進行分析,這是確定腫瘤性質的黃金標準。
關於後背凸一塊的常見問題 (FAQ)
當你發現自己後背凸一塊時,心中難免會浮現各種疑問。我們整理了幾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並逐一解答,希望能夠釐清你的疑惑,讓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問題一:按摩或推拿可以將我背後凸一塊「推散」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完全取決於你背後凸一塊的成因。如果這個腫塊是脂肪瘤或粉瘤,它們有自己的包膜和內容物,單靠外力按壓是無法將它們「推散」的。而且,如果粉瘤正處於發炎狀態,不當的按壓甚至可能導致囊腫破裂,引發更深層的感染。
那如果是因姿勢問題形成的「富貴包」呢?按摩的確可以暫時放鬆緊繃的肌肉,讓你感覺舒服一些。但是,它無法根治問題,要真正改善,還是需要配合姿勢矯正運動。最後,假如凸起是源於脊椎側彎造成的骨骼結構改變,按摩就完全沒有效果了。所以,在弄清楚你背部凸一块的真正原因之前,最好不要隨意進行推拿或按摩,先尋求專業診斷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問題二:我後背凸一塊的脂肪瘤切除後會復發嗎?
關於脂肪瘤的復發機率,這主要看手術的方式。一般來說,透過標準的外科手術將整個脂肪瘤連同其外層的包膜(capsule)完整切除,復發的機會是非常低的。因為脂肪瘤的根源在於它的包膜,只要將它徹底移除,脂肪細胞就很難在原位再次聚集生長。醫生通常會將切除的組織送去化驗,確保它是良性的,這也是標準手術的一個重要步驟。
不過,有時候如果脂肪瘤體積太大,或者採用了其他非傳統切除的方法(例如抽脂),可能會有部分包膜組織殘留,那樣的話,未來在同一位置復發的可能性就會高一些。總結來說,只要接受正規的完整切除手術,基本上可以將復發風險降到最低。
問題三:這種背部凸一塊的情況會遺傳嗎?
這個問題同樣需要視乎你后背凸一块的具體成因。如果你的情況是脂肪瘤,那確實有遺傳的可能。醫學上發現,特別是身體會長出多顆脂肪瘤的「多發性脂肪瘤」,與家族遺傳有明顯的關聯。如果你的直系親屬有類似情況,你有的機會也會相對較高。
至於脊椎側彎,它也帶有家族遺傳的傾向。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會遺傳,但家族中有病史的話,後代需要多加留意的風險確實會增加。而「富貴包」這類因姿勢不良造成的問題,主要就與個人的生活習慣有關,和基因的直接關係不大。當然,有時候一家人的生活和工作姿態相似,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體態問題,但這更多是習慣的影響,而非遺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