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泳池長度揭秘:奧運50米、短池25米差在哪?一文看懂4大關鍵尺寸規格

提到「標準泳池」,您腦海中浮現的是奧運選手奮力衝刺的50米長池,還是健身室常見的25米短池?兩者不僅是長度上的差別,其背後更牽涉到國際賽事的嚴格標準、泳道闊度,以至水深的精密規格。究竟一個泳池要符合哪些條件才能稱為「奧運標準」?跳水、水球等其他水上運動的場地又有何要求?本文將為您全面拆解標準泳池的四大關鍵尺寸,從國際泳聯(World Aquatics)的毫米級規定,到香港康文署公眾泳池的規格,助您一文看懂各種泳池的尺寸奧秘。

國際標準泳池長度:奧運「長池」與世界盃「短池」

一說到國際比賽的標準泳池尺寸,大家腦海中浮現的,很可能就是奧運選手奮力划水的畫面。其實,國際游泳賽事採用的泳池主要有兩種長度規格,這也正是我們常聽到的「長池」與「短池」之分。了解它們的分別,是認識標準泳池規格的第一步。

長池(50米) vs 短池(25米):規格與用途比較

最廣為人知的標準泳池長度是50米,這就是「長池」(Long Course),也是奧運會和世界游泳錦標賽的指定規格。因為奧運會的巨大影響力,50米池又被俗稱為「奧運池」。

另一種規格則是長度為長池一半的25米泳池,稱為「短池」(Short Course)。它主要用於短池游泳世界盃和世界錦標賽(25米)等特定賽事。

兩者最直接的分別,當然是單趟的距離。在長池作賽,對運動員的體力、耐力和速度保持能力要求更高,因為轉身的次數少了一半。相反,在短池比賽,轉身次數多一倍,這對於擅長水底轉身和蹬牆爆發技術的泳手就更有利。所以,即使是同一個游泳項目,短池賽的成績普遍會比長池賽快一些。

競賽泳池的闊度標準:8泳道與10泳道的分別

除了標準泳池長度米數有別,闊度同樣有嚴格標準。傳統的競賽泳池通常設有8條泳道,每條泳道闊度為2.5米。

不過,如果你細心觀察奧運會或世界錦標賽這類頂級賽事,你會發現泳池其實設有10條泳道(編號為0至9)。這並不是為了讓更多選手同時比賽,而是為了極致的公平。在決賽中,通常只會使用中間的8條泳道,而最外側的第0和第9泳道則會空置。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這兩條空的泳道作為緩衝區,大幅減低池邊水波回彈對第一和第八泳道選手造成的干擾,確保所有運動員都在最理想的水流條件下競賽。

標準泳池有多大?尺寸視覺化對比

單看數字可能有點抽象,讓我們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感受一下標準泳池尺寸的實際大小。

一個標準的50米奧運規格泳池(50米長、25米闊、假設水深2米),其面積達到1250平方米,大約等於3個標準籃球場的大小。它的標準泳池長度,比香港常見的雙層巴士(約12米長)還要長超過4倍。

至於容量,它可以容納約250萬公升的水。這是什麼概念?大概等於超過120萬支2公升裝的家庭號汽水,水量相當驚人。下次到標準泳池游泳時,不妨想像一下這些畫面,你會對這個空間有更深刻的體會。

競賽級泳池的精密規格:解構國際泳聯(World Aquatics)標準

當我們討論到標準泳池尺寸時,腦海中浮現的可能只是一個長方形的大水池。不過,一個符合國際賽事標準的泳池,遠不止於此。它是一個經過精密計算和設計的競賽場地,每一個細節都受到國際泳聯(World Aquatics,前稱FINA)的嚴格規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比賽的絕對公平,讓運動員能在最理想的環境中創造佳績。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些競賽級泳池背後的規格奧秘。

基礎設施的「毫米級」要求

要建造一個合乎標準的競賽泳池,一切都要從最基礎的尺寸開始,而且誤差是以毫米計算的。

首先是大家最關心的標準泳池長度。國際標準清楚列明,長池(Long Course)的標準泳池長度米數為50米,而短池(Short Course)則為25米。最關鍵的一點是長度只容許正公差,即長度可以比標準長少許(最多0.03米),但絕不允許短於標準。這個規定是為了保證運動員付出的努力不會白費,確保他們游的距離絕對足夠,每一次打破的紀錄都貨真價實。

泳池的闊度和深度同樣重要。標準泳池的每條泳道闊度至少要有2.5米,這樣可以為運動員提供足夠的空間,減少鄰道選手造成的水波干擾。至於水深,在出發台一端由池邊計起1米至6米範圍內,水深必須至少有1.35米,這主要是為了保障運動員跳水出發時的安全。

最後,池底和池壁的標線也並非隨意劃上。池底每條泳道中心都有一條深色的標線,引導泳手保持直線前進。這條標線會在距離池壁2米處中斷,並由一條橫線取代,提醒泳手即將到岸,需要準備轉身。池壁上的T字標記,則是幫助他們在轉身時精準判斷距離。這些看似簡單的線條,其實是運動員在水中定位的重要導航系統。

頂級賽事(奧運、世錦賽)的四大嚴苛標準

如果說上述的基礎要求是為了確保比賽的「公平」,那麼奧運會和世界游泳錦標賽等頂級賽事的標準,就是追求「完美」。這些場地的規格要求更上一層樓,務求將環境對運動員的影響減至最低。

第一,更寬闊、更深邃的池體。奧運級別的泳池,闊度必須達到25米,而且水深至少要2米,官方更建議達到3米。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增加泳池的總水量。一個更大、更深的水體能更有效地吸收和消散運動員游泳時產生的波浪,讓水面保持平靜,有助於創造更快的速度。這也是為何我們常說奧運泳池是「快池」的原因之一。

第二,獨特的10泳道設計。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奧運游泳決賽雖然只有8位選手參加,但比賽泳池卻有10條泳道。比賽時,最外側的第0和第9泳道會空置出來。這兩條空的泳道並非多餘,它們是特意設計的「緩衝區」,主要作用是吸收由池壁反彈回來的波浪,確保第1和第8泳道的選手不會受到額外的不利干擾,體現了極致的公平競賽精神。

第三,全面的高科技配套。頂級賽事中,時間的計算精準至百分之一秒。每個出發台都安裝了壓力感應器,用來偵測選手有否搶跳。泳道兩端的池壁設有大型電子計時觸碰板,只要運動員輕輕觸碰,就能記錄成績。而且,每個出發台下方都裝有揚聲器,確保所有選手能同一時間聽到出發信號,杜絕任何延誤。

第四,廣播級的專業照明。頂級賽事的泳池,對燈光的要求極高,整個場地的照明度需達到1500勒克斯(lux)以上。這樣做不僅是為了讓運動員和裁判有清晰的視野,更是為了滿足全球高清電視轉播的需要,確保每一個動作、每一次觸壁的瞬間,都能被鏡頭清晰地捕捉下來。

游泳以外:跳水、水球及藝術游泳的場地規格

標準泳池尺寸固然是競賽游泳的基礎,但是當我們將目光轉向跳水、水球和藝術游泳這些同樣精彩的水上運動時,會發現它們對場地有著截然不同的要求。這些運動的泳池規格,從標準泳池長度到水深,都為了配合其獨特的技術動作和安全考量而重新定義。

跳水池規格:以安全為首的水深標準

跳水是一項兼具美感與膽量的運動,所以場地設計的第一考量就是安全。跳水池最關鍵的規格並非長度或闊度,而是水深。運動員由數米甚至十米高的跳台或跳板躍下,需要極深的水池來緩衝巨大的衝擊力。根據國際賽事標準,十米高台跳水池的水深至少需要達到5米。至於泳池的平面尺寸,通常為長25米、闊21米或以上,確保運動員有充足和安全的入水空間,不會過於靠近池邊。

水球池規格:為激烈對抗而設的尺寸與水深

水球比賽節奏明快,充滿激烈的身體對抗,它的泳池規格完全是為這種高強度運動而設。男子水球比賽的標準場地尺寸為長30米、闊20米。這裡最特別的要求是水深,整個比賽區域的水深必須至少有2米。這個深度設定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確保所有運動員在比賽期間都無法觸及池底,必須全程依靠游泳和踩水來移動。這個設計讓比賽更能體現運動員的體能和游泳技術。

藝術游泳池規格:滿足技術與藝術動作的空間

藝術游泳,舊稱花樣游泳,講求力量、技巧和藝術表現力的完美結合。為了讓運動員可以順利完成複雜的托舉、旋轉和各種水中隊形變換,泳池規格必須提供足夠的深度和空間。一個標準的藝術游泳比賽場地,長度至少25米,闊度20米。其中最核心的規格是,在場地內必須有一個面積不少於12米乘12米、水深至少達到3米的區域。這個特設的深水區,是為了安全地完成將隊友高高托舉出水面的高難度動作而設的。

香港泳池尺寸指南:康文署公眾泳池與私人泳池

聊完國際級的競賽規格,現在讓我們將焦點放回香港。談到本地的標準泳池尺寸,大家最熟悉的,想必就是遍佈各區的康文署公眾泳池。不過,除了公眾泳池,私人屋苑和會所的泳池尺寸又有什麼不同呢?接下來會為你一一介紹。

康文署公眾泳池:標準池與訓練池規格

康文署轄下的公眾游泳池,為了滿足市民游泳、訓練以至舉辦本地賽事的需求,其設計有相當明確的規範。我們最常接觸到的主要有兩種:

  • 標準主池 (Main Pool):這類泳池是公眾泳池的「主角」。一個標準泳池長度米數為50米,闊度則多為21米或25米。這個50米的標準泳池長度,正是符合競賽規格的長池設計,適合進行正規訓練和比賽。水深通常由1.4米逐漸過渡到1.9米,能滿足不同泳客的需要。

  • 訓練池 (Training Pool):除了主池,很多泳館也設有訓練池。它的尺寸較小,長度通常是25米,闊度約11至15米。這個長度剛好是標準池的一半,也就是我們之前提過的「短池」。訓練池的水深較淺,大約在0.9米至1.2米之間,非常適合游泳教學、初學者練習,或者進行短途衝刺訓練。

私人屋苑及會所泳池的常見尺寸

至於私人屋苑和會所的泳池,情況就比較多樣化。因為它們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住戶休閒娛樂,而不是專業訓練,加上建築空間有限,所以尺寸上通常不會嚴格跟隨競賽標準。

這些泳池的長度普遍較短,常見的有25米,有些小型的甚至只有15至20米。闊度方面也沒有固定標準,而且為了美觀,很多屋苑泳池會設計成不規則的形狀,例如弧形或L形。它們的重點在於營造舒適的嬉水環境,而不是提供一個標準化的訓練場地。

香港各類泳池尺寸規格比較表

為了讓你更清晰地了解不同泳池的分別,這裡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讓你對香港常見的泳池尺寸一目了然。

泳池類型 長度 闊度 常見水深 主要用途
康文署標準主池 50米 21米 或 25米 1.4米 – 1.9米 正規游泳、訓練、比賽
康文署訓練池 25米 11米 – 15米 0.9米 – 1.2米 游泳教學、初學者練習
私人屋苑泳池 (參考) 15米 – 25米 不固定 1.0米 – 1.4米 住戶休閒、嬉水娛樂

標準泳池尺寸常見問題 (FAQ)

談到標準泳池尺寸,大家心中總有些疑問。我們整理了一些常見問題,讓你更深入了解標準泳池長度的各種細節,從奧運級別的規格到日常訓練的考量,一次過為你解答。

泳池長50米就等於「奧運標準泳池」嗎?

不完全是。一個泳池的標準泳池長度米數達到50米,只是符合了最基本的長度要求。要被稱為「奧運標準泳池」,它必須同時滿足國際泳聯(World Aquatics)為頂級賽事制定的多項嚴格規格。

除了長度為50米,奧運級泳池的闊度必須是25米,並且需要設置10條泳道(編號為0至9)。在水深方面,最低要求為2米,而為減少水底波浪回彈對運動員的影響,建議深度為3米。所以,一個長50米的泳池,如果闊度只有21米或水深不足,就不能稱為奧運標準泳池,而只是一個標準的「長池」。

為何香港有些公眾泳池長度是33.3米?

這個看似奇怪的長度,其實是基於實用性的考量,特別是為了方便泳客計算游泳距離。在這個長度的泳池中,游3個來回(單程為33.33米),總距離剛好就是100米。

對於進行恆常游泳訓練或健身的人士來說,這種設計讓他們可以輕鬆地計算自己的運動量,而不需要費神去換算。因此,這類泳池雖然不符合競賽標準,卻是一種非常便於市民日常使用的設計。

標準泳池的水深和闊度有統一規定嗎?

有統一的規定,但這些規定會根據泳池的用途而有所不同。

在闊度方面,標準競賽泳池通常設有8條泳道,每條闊2.5米,加上兩旁的緩衝區,總闊度一般為21米。可是,在奧運會或世界游泳錦標賽等頂級賽事中,泳池闊度則要求為25米,以容納10條泳道。

至於水深,規定同樣具彈性。一般競賽泳池要求出發區水深至少有1.35米。而奧運級別的泳池,則要求全池最低水深為2米。一些供訓練或公眾使用的泳池,水深可能採用由淺至深的斜坡式設計,以滿足不同泳客的需要。

如何計算一個標準50米泳池的容量?

計算一個標準泳池的容量其實很直接,你只需要知道三個數值:長度、闊度和平均水深。計算公式如下:

泳池容量(立方米) = 長度(米) × 闊度(米) × 平均水深(米)

我們以一個奧運標準泳池作為例子:
* 長度:50米
* 闊度:25米
* 水深:假設為2米

將數值代入公式:50米 × 25米 × 2米 = 2,500立方米。

如果你想將容量換算成公升,只需將立方米的數值乘以1,000。所以,這個泳池的容量就是2,500,000公升。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