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皮白色部分食唔食得?營養師詳解3大種類、7大驚人功效與處理秘訣

食橙時,您是否也曾煩惱過果肉上纏繞的白色絲狀物,或對橙皮底下那層厚厚的白色海綿層感到好奇?許多人習慣將它們費盡心力撕走,認為其味苦澀,影響口感。但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白色部分,究竟應否費力去除?它們食唔食得?甚至是否有傳聞中的神奇功效?

事實上,您在橙上見到的「白色部分」,可能來自三種截然不同的東西。本文將由營養師為您逐一拆解,深入剖析其營養價值、詳解7大驚人健康功效,並提供實用的處理秘訣與零廢棄食譜,讓您下次食橙時,不再輕易丟棄這些被忽略的營養寶藏。

您見到的橙白色部分是哪一種?即時辨識三大可能性

每次剝開橙,總會見到一些橙皮白色部分,有時是絲狀,有時是海綿狀,有時甚至在橙皮表面有一層薄粉。您可能想過,這些橙白色部分究竟是什麼?它們的成分和作用都一樣嗎?其實,根據出現的位置和形態,我們可以將它們分為三大類。接下來,讓我們一同學習如何即時分辨,了解每一種的真面目。

附在果肉上的白色絲狀物 — 橘絡

首先,最常見的是附在橙瓣果肉上的白色絲狀物。它們像一張細密的網,將一瓣瓣果肉包裹起來。它的正式名稱是「橘絡」。很多人因為覺得它影響口感,會花時間將它撕掉。不過,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白絲,其實是營養的寶庫,後面的段落會再詳細解說。

橙皮下的白色海綿層 — 內果皮(白皮層)

第二種是在橙皮與果肉之間,那層厚厚軟軟的白色海綿層。這一層的學名是「內果皮」,也稱為「白皮層」。它緊貼著橙色的外皮,味道帶有些微苦澀。雖然我們通常會將它連同外皮一同丟棄,但它其實含有豐富的果膠和類黃酮等成分,在飲食和烹飪上都有意想不到的用途。

橙皮表面的白色粉末 — 農業用保護層

最後一種,有時您會在橙皮表面摸到一層白色的粉末。這層粉末常常引起誤會,讓人以為是農藥殘留。實際上,它多數是農夫為保護水果而使用的食用級保護層,例如碳酸鈣粉末。它的作用就像是為橙塗上一層「防曬霜」,保護果皮免受日曬損傷,同時有助保鮮。這一層物質只要經過適當清洗就可以去除,確保食用安全。

剖析橙瓣上的「橘絡」:營養價值、功效與處理技巧

每次吃橙,總會見到橙瓣上那些一絲絲的橙皮白色部分,很多人會覺得它有點礙眼,影響口感,所以會花時間把它們撕掉。但你知道嗎?這些常被我們丟棄的白色絲絡,其實有個正式名字叫「橘絡」,而且是個營養寶庫。下次吃橙時,不妨先了解一下它的價值,再決定要不要把它們清走了。

橙白色「橘絡」的營養寶藏:不只是纖維

核心營養素:橙皮苷 (Hesperidin) 與水溶性膳食纖維

很多人以為橙白色部分的橘絡只是普通的纖維,但它的營養價值遠超於此。橘絡最核心的營養素有兩種:橙皮苷 (Hesperidin) 和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橙皮苷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物,屬於類黃酮化合物,對維持血管健康有重要作用。而水溶性膳食纖維,例如果膠,則有助促進腸道健康,增加飽足感。

為何營養師建議連同橘絡一同食用?

正因為橘絡含有這些獨特的營養素,所以許多營養師都會建議,在不影響食慾的前提下,將橘絡與果肉一同食用。這樣做可以讓我們更完整地攝取整個水果的營養,而不是只得到果肉的甜味與水分。將橘絡吃下肚,等於為身體額外補充了保護心血管和腸道的天然成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保留橘絡的7大實證健康功效

功效一:抗氧化與抗發炎

橘絡中的橙皮苷能幫助身體對抗自由基的侵害,減少細胞的氧化損傷,同時亦有助於緩和身體的發炎反應。

功效二:保護心血管健康

橙皮苷有助強化微血管的彈性與韌性,維持血管暢通,對整體心血管系統健康有正面作用。

功效三:輔助降低壞膽固醇

橘絡含有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在腸道中與膽固醇結合,並促進其排出體外,有助於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LDL)的水平。

功效四:幫助穩定血壓

研究顯示,橙皮苷等類黃酮素有助於放鬆血管,維持健康的血壓水平,對於關注血壓的人士很有裨益。

功效五:減緩血糖上升

膳食纖維可以減慢糖分的吸收速度,避免餐後血糖急速飆升,對於需要管理血糖的人士,連同橘絡一起吃橙是個不錯的選擇。

功效六:促進腸道蠕動,改善便秘

豐富的纖維能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使排便更順暢,是改善便秘問題的天然幫手。

功效七:增加飽足感,輔助體重管理

纖維吸水後會膨脹,能夠延長飽足感,從而幫助控制食量,對於正在進行體重管理的人士相當有幫助。

如何去除不討喜的口感?橘絡處理妙法

儘管橘絡營養豐富,但那種「成口渣」的口感確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如果你真的很想享受橙的美味,又不想被橘絡的口感影響,這裡有一個簡單的物理方法可以幫到你。

冷熱交替法原理

這個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熱脹冷縮」。先用熱水讓橘絡的纖維軟化,使其與果肉的連接變得鬆散。接著,馬上放入冰水,果肉會因急速冷卻而收縮,這樣一來,已經鬆脫的橘絡就更容易脫落了。

三步輕鬆去除橘絡教學(浸熱水、過冷河)

第一步:準備熱水與冰水。準備一碗約攝氏50-60度的熱水(避免水溫過高燙熟果肉)和一碗冰水。
第二步:浸泡熱水。將已剝去外皮的橙瓣放入熱水中,浸泡約一至兩分鐘。
第三步:過冷河。迅速將橙瓣從熱水中撈起,立即放入冰水中。輕輕攪動一下,你就會發現大部分的橘絡已經自然脫落,變得乾淨光滑。

【生活妙用】橘絡養生食譜

橘絡薑棗茶沖泡法

如果你不想浪費收集起來的橘絡,可以試試把它們變成一杯暖身的養生茶。
材料:新鮮橘絡(約2-3個橙的份量)、薑片3-4片、紅棗5-6顆(去核)、適量紅糖或蜜糖。
做法:將所有材料放入杯中,注入熱水,焗泡約10-15分鐘即可飲用。這款茶飲結合了橘絡的順氣、薑的驅寒和紅棗的補氣血功效,特別適合天氣轉涼時飲用。

深入探討橙皮下的「內果皮」:被忽略的白色寶藏

談到橙皮白色部分,除了上一節提到的橘絡,還有一層更厚實、像海綿一樣的白色物質,就是緊貼在橙色外皮底下的「內果皮」(Albedo)。很多人處理橙皮時會將它刮掉,只留下橙色的外層。其實,這層經常被忽略的橙皮白色部分,同樣蘊含著豐富的營養,是一個等待我們發掘的寶庫。

橙皮白色內果皮的營養價值與挑戰

潛在健康價值:果膠、類黃酮與抗氧化物

橙皮底下的白色部分,營養價值絕對不容小覷。它首先是天然果膠(Pectin)的極佳來源。果膠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維持腸道健康。它也能增加飽足感,並且幫助穩定餐後血糖。同時,這層內果皮也含有豐富的類黃酮(Flavonoids)及其他抗氧化物。這些化合物有助於對抗體內的自由基,減輕氧化壓力對身體細胞的損害,對維持整體健康有正面作用。

食用時的挑戰:天然苦澀味的來源與處理

當然,很多人不喜歡直接食用這層橙皮白色內果皮,主要是因為它帶有一股明顯的苦澀味。這股苦味主要來自其中的一些類黃酮和微量的精油成分。想利用它的營養,又不想忍受苦澀味,我們可以透過簡單的烹調處理。一個有效的方法是將橙皮(包含白色部分)切下後,用滾水汆燙幾分鐘,這個步驟可以去除大部分的苦味物質。經過處理後,它的口感會變得更容易接受。

【零廢棄食譜】將白色內果皮變身美食

與其將這層有益的內果皮丟棄,不如花點心思,將它變成家中的健康美食,實踐零廢棄的飲食態度。

食譜一:自製天然果膠

既然內果皮富含果膠,我們可以直接用它來製作天然的果醬增稠劑。將多個橙的內果皮收集起來,切成小塊,加入剛好蓋過果皮的水和少量檸檬汁。用慢火熬煮約30至40分鐘,直到水分變得濃稠。最後將果皮濾掉,剩下的濃稠液體就是天然果膠。冷卻後可存放在雪櫃,下次自製果醬時加入,就能輕鬆做出完美質感的果醬了。

食譜二:糖漬橙皮丁

糖漬橙皮丁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甜點及烘焙材料。製作時,記得要保留橙皮下的白色部分。先將橙皮切成條狀或丁狀,放入滾水中重複汆燙兩至三次,每次換水,這樣可以徹底去除苦味。然後,用冰糖或白砂糖和水煮成糖漿,放入處理好的橙皮丁。用小火慢慢熬煮,直到橙皮變得晶瑩剔透,並且吸飽糖漿。撈出後鋪平風乾或用低溫烘乾,就成了美味可口的糖漬橙皮丁,無論是直接當零食,還是加入蛋糕、麵包中,都別具風味。

購物指南:處理橙皮表面白色粉末的正確方法

闢謠:橙皮白色粉末是農藥殘留嗎?

很多人在選購或處理橙的時候,都會留意到橙皮白色的粉末,並且會聯想到這是否農藥殘留。其實,這種橙皮表面的白色物質,絕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有害的化學農藥,而是一種在農業上廣泛使用的保護層,可以安心處理。

認識食用級碳酸鈣(石灰粉)

這層白色的粉末,其主要成分通常是食用級的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石灰粉。碳酸鈣是一種相當穩定而且安全的化合物,亦是食品添加劑中常見的成分,例如用作酸度調節劑或營養補充品,所以它本身對人體無害。

白色粉末的農業用途:為水果「防曬」保鮮

那麼,果農為何要在橙皮上鋪上這層粉末呢?原因很簡單,就是為水果提供物理性的保護。這層碳酸鈣粉末就像是為橙塗上了一層「防曬霜」,它能有效反射猛烈的陽光,避免果皮因過度日曬而受損,產生「日燒」現象,從而影響水果的品質與賣相。同時,這層保護層也能幫助調節果皮的濕度,有助於水果保鮮。

安全食用清洗指南

雖然這層白色粉末是安全的,但在食用或使用橙皮之前,我們還是建議將它徹底清洗乾淨,確保入口的食物衛生。

正確清洗步驟:流動清水配以軟毛刷

清洗的方法非常直接。只需要將橙放在流動的清水下,用手輕輕搓洗橙皮,或者使用乾淨的軟毛刷刷洗表面,就可以輕易將大部分的白色粉末沖洗掉。這個簡單的步驟足以清除表面的粉末與灰塵。

如何分辨保護層與發霉

要分辨保護層與發霉其實不難。碳酸鈣保護層通常是均勻分佈的、呈粉狀或啞光白色,觸感乾爽,輕輕一擦就能抹掉。相反,發霉的斑點通常是一小塊一小塊地出現,顏色可能是白、綠或黑色,質感呈絲狀或絨毛狀,而且通常會伴隨一股不好聞的霉味。如果發現橙皮有發霉跡象,就應該將整個橙丟棄。

選購優質靚橙貼士

學會了處理橙皮上的白色部分,再掌握一些選購秘訣,就能確保每次都享用到最新鮮美味的橙。

觀察果形、色澤與重量

選購時,可以先拿起橙觀察。一個優質的橙,外形應該是圓潤飽滿的,果皮色澤要鮮豔有光澤。然後,可以將大小相約的橙放在手中掂量一下,感覺比較沉重墜手的,通常代表果肉水潤多汁。應避免選擇果皮暗啞、乾癟或摸起來過於軟身的橙。

選擇具備認證的產品

如果想有更多的保障,可以考慮選購有信譽品牌或具備認證的產品。例如選擇有「有機認證」或「產銷履歷」標示的橙,這些產品在種植過程中有更嚴格的規範與監管,能提供多一重安心。

關於橙皮白色部分的常見問題 (FAQ)

相信看過前面的介紹,你對橙皮白色的部分已經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不過,實際應用時可能還會遇到一些疑問。這裡整理了幾個大家最常問的問題,希望能一次過為你解答。

總括而言,所有橙皮的白色部分都可以吃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視乎你指的是哪一種白色部分。如果是在果肉上絲絲縷縷的「橘絡」,絕對建議食用,因為它營養豐富。如果是緊貼橙皮內層的海綿狀「內果皮」,它同樣可以食用,並且富含果膠等益處,只是味道會比較苦澀。不過,若是你在橙皮表面看到的白色粉末,那是農業上用作保護層的物質,並非設計來食用,所以在處理橙皮或吃橙前,務必將它徹底清洗乾淨。

小朋友或長者適合食用橘絡或內果皮嗎?

對於小朋友和長者,「橘絡」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它的質地柔軟,而且富含的膳食纖維有助腸道健康,基本上所有年齡層都適合。至於「內果皮」,就需要考慮兩個層面。第一是它強烈的苦澀味,小朋友的接受度普遍較低。第二是它的海綿狀質感,對於咀嚼或吞嚥能力稍弱的長者來說,可能會有點吃力。如果想讓他們攝取內果皮的營養,可以考慮將它製作成糖漬橙皮丁或果醬,改變其口感和味道後會更易入口。

柚子或西柚皮下的白色部分也有一樣的功效嗎?

是的,這個概念可以延伸到大部分柑橘類水果。不論是柚子、西柚或檸檬,它們果皮底下的那層白色海綿狀組織,都與橙的內果皮屬於相同的結構,同樣富含果膠、類黃酮等多種營養素。所以,它們在促進消化、抗氧化等方面的基本健康功效是相似的。不過,不同水果的內果皮,其厚度、苦澀程度及營養素的具體含量會有所差異。例如西柚的白色部分,苦澀味通常會比橙皮更為明顯。

食用過多橙皮白色部分會有副作用嗎?

任何食物,適量食用才是最好的。橙皮的白色部分,特別是內果皮,含有非常豐富的膳食纖維。若一次過大量攝取,特別是平常飲食中纖維攝取量較少的人,腸胃可能會因為未能即時適應而出現不適,例如腹脹、胃氣等情況。因此,建議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它加入日常飲食之中,讓身體慢慢適應。將它視為均衡飲食的一部分,而非單一大量食用,便能獲取其益處而避免引起消化問題。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