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吃什麼好?告別虛胖包包面!營養師推介最強29個消水腫方法,由食物、茶飲到水腫忌食餐單全攻略

早上起身照鏡,發現自己面部浮腫、雙腳脹卜卜,明明體重無增加,卻看似「肥咗一個碼」?你可能不是「真肥」,而是被「水腫」問題困擾,陷入「虛胖」的假象。想有效告別「包包面」和水腫身形,關鍵在於調整飲食,實行「留鉀排鈉」。本文由營養師為你詳細拆解7大水腫成因,並整合出最強的29個消水腫方法。我們將會推介15種高鉀去水腫食物、5款利水茶飲,並提供大餐後、久坐辦公室及經期前的急救餐單,再配合生活習慣及水腫飲食地雷全攻略,助你輕鬆回復輕盈體態。

你是「真肥」還是「虛胖」?先從水腫成因入手

很多人常常問水腫吃什麼好,但在尋找吃什麼可以去水腫之前,更重要的是先了解自己為何會水腫。有時早上起床,發現自己臉腫、眼皮浮浮,或者下午雙腿特別腫脹,體重數字也會無故上升一兩公斤,這很可能不是真的胖了,而是「虛胖」的水腫在作怪。想有效擊退水腫,我們必須先從根本原因入手,找出讓你身體變成「泡芙」的元兇。

拆解7大常見水腫成因:找出讓你「泡芙」的元兇

水腫的成因五花八門,很多時候都和我們的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以下整理了7個最常見的原因,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中了哪幾項。

高鈉重口味飲食

這是水腫的頭號元兇。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鈉,主要來自食鹽和各種加工食品。當身體攝取過多鈉離子,為了維持體內電解質的平衡,身體便會強制滯留大量水份來稀釋鈉的濃度。所以,經常吃外賣、加工食品、濃湯和重味醬料,自然容易水腫。想知道水腫不能吃什麼,這些高鈉食物絕對是水腫忌食清單的首位。

飲水不足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違反直覺,但飲水不足確實會導致水腫。因為當身體處於缺水狀態時,會啟動自我保護的儲水機制,反而減少水份排出,將水份緊緊鎖在體內,結果就造成了浮腫。所以,想知道水腫飲咩好,答案很簡單,就是足夠的清水。

攝取過多精緻碳水化合物

白飯、麵包、麵食這類精緻碳水化合物,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為了降低血糖,身體會分泌大量胰島素。高濃度的胰島素會影響腎臟的功能,促使腎臟重新吸收更多的鈉質,而不是將其排出。鈉質被留住,水份也就跟著滯留在體內。

蛋白質攝取不足

我們的血液中有一種名為「白蛋白」的蛋白質,它扮演著維持血管內滲透壓的重要角色,好比一塊海綿,能幫助將水份好好地留在血管裡。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導致血液中的白蛋白濃度下降,水份就容易從血管滲漏到組織間隙中,形成水腫。

久坐或久站

腿部肌肉有「第二心臟」之稱。我們活動時,肌肉收縮能幫助擠壓血管,將下肢的血液有效泵回心臟。長時間坐著或站著不動,這個肌肉泵的功能就會減弱。加上地心吸力的影響,血液和淋巴液便容易堆積在下半身,造成雙腿浮腫。

荷爾蒙波動

很多女性在月經來臨前或者懷孕期間,都會經歷明顯的水腫。這是因為體內的荷爾蒙,例如雌激素和黃體酮的水平會產生波動,影響了身體調節鈉和水份的機制,導致水份更容易滯留在體內。

作息不規律與睡眠不足

熬夜和睡眠不足會嚴重擾亂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和新陳代謝。當生理時鐘混亂時,負責調節水份的荷爾蒙分泌也會失衡,影響腎臟排出多餘水份和廢物的效率,結果就是隔天起床時出現臉部和身體的浮腫。

吃什麼可以去水腫?營養師推薦「留鉀排鈉」飲食法

水腫吃什麼好這個問題,其實答案比想像中簡單。想有效處理水腫,關鍵就在於採納營養師推薦的「留鉀排鈉」飲食法。這並非一套複雜的餐單,而是一種聰明的擇食策略,透過增加鉀質的攝取,自然地幫助身體排走多餘的鈉質與水份。掌握這個原則,你就知道吃什麼可以去水腫了。

消水腫的科學原理:為何「鉀」是「鈉」的天敵?

要理解消水腫的原理,我們先要認識體內一對相生相剋的礦物質:鈉(Sodium)與鉀(Potassium)。簡單來說,鈉會讓身體像海綿一樣吸住水份,導致細胞之間充滿液體,形成浮腫。而鉀的作用正好相反,它就像一個訊號,促使身體將多餘的鈉和水份排出去。因此,在體液平衡這場角力中,鉀可說是鈉的天然「天敵」。

認識體內的「鈉鉀泵」機制: 鉀如何幫助腎臟排出多餘的鈉和水份。

我們身體每個細胞都有一套精密的「鈉鉀泵」(Sodium-Potassium Pump)機制。這套系統 tirelessly 地工作,維持細胞內外的鈉鉀平衡。當我們攝取足夠的鉀,這套系統便會更有效率地運作。充足的鉀會向腎臟發出訊號,促使其將血液中過多的鈉過濾出來,並經由尿液排出。水份會自然跟隨鈉一同排出,從而達到利尿、消水腫的效果。

避免「鉀負平衡」: 高鈉飲食會導致鉀流失,加劇水腫。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鈉飲食不僅會直接增加體內的鈉含量,還會造成「鉀負平衡」的狀態。意思是,當身體為了排出大量的鈉,會同時加速鉀的流失。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體內的鈉越來越多,而能夠對抗鈉的鉀卻越來越少,結果就是水腫問題變得更加頑固。這也解釋了為何水腫忌食清單上,總是充滿高鈉的加工食品。

15種「留鉀排鈉」超級食物清單

了解原理後,實踐起來就容易得多。以下為你整理出15種常見又有效的高鉀食物,讓你輕鬆執行「留鉀排鈉」飲食法。

高鉀水果類: 香蕉、奇異果、士多啤梨、牛油果、哈密瓜。

水果是補充鉀質最方便快捷的選擇。香蕉是眾所周知的高鉀之王,而奇異果與士多啤梨除了鉀,還富含維他命C。牛油果與哈密瓜同樣是鉀質的優良來源,可以作為日常飲食的配搭。

高鉀蔬菜類: 菠菜、芹菜、紅莧菜、金針菇、冬瓜、小番茄。

深綠色蔬菜如菠菜、芹菜和紅莧菜,鉀含量都非常豐富。金針菇、小番茄是方便料理的食材,而冬瓜更是傳統公認的利水食材,煲湯或入饌皆宜。

高纖穀物與豆類: 紅豆、薏仁、綠豆、無鹽杏仁。

紅豆、薏仁與綠豆不僅是傳統的去濕食材,它們的鉀含量亦相當高。平日可選擇無鹽焗製的杏仁作為健康零食,既能補充鉀質,也能攝取優質脂肪。

5款必備消水腫茶飲推介

除了從食物著手,聰明地選擇飲品也是關鍵一環。想知道水腫飲咩好,可以參考以下5款天然又有效的選擇。

黑咖啡: 天然利尿劑,促進水份代謝。

咖啡因是一種天然的利尿劑,能刺激腎臟,加速水份代謝與排出。建議選擇不加糖、不加奶的黑咖啡,這樣便能在沒有額外熱量負擔的情況下,達到快速去水腫的效果。

紅豆水與薏仁水: 傳統去濕利水之選(附「紅豆不煮破」專業貼士)。

紅豆水與薏仁水是經典的利水茶飲。專業貼士在於,烹煮時只需將水煮滾後放入食材,用小火焗燜即可,切記不要將豆子煮到破皮開花。因為一旦澱粉釋出,你喝下的就不只是水,而是高熱量的「豆沙湯」了。

無糖豆漿: 補充鉀離子與植物蛋白。

無糖豆漿是另一個極佳選擇。它不但富含鉀離子,有助排鈉,其豐富的植物蛋白質更有助於維持血液的滲透壓平衡,從根本上幫助身體調節水份。

玉米鬚水與黑豆茶: 天然溫和的利尿茶飲。

對於不喜歡咖啡因的朋友,玉米鬚水和黑豆茶是溫和的替代品。兩者都含有豐富的鉀質,能促進新陳代謝,以天然的方式幫助身體排走多餘水份,適合任何時間飲用。

檸檬水: 補充鉀質,平衡身體電解質。

在日常飲用水中加入幾片新鮮檸檬,不僅能增加風味,讓你更願意多喝水,檸檬本身亦含有鉀質,有助於補充流失的電解質,維持體內體液的正常平衡。

3大常見場景:水腫飲食急救對策

了解水腫吃什麼好之後,就要學懂在不同生活場景中靈活應用。很多時候水腫都是突如其來,例如大餐過後或者月經來臨前。以下針對三個最常見的情況,提供即時見效的飲食急救方案,助你快速回復最佳狀態。

場景一:大餐後急救型水腫(火鍋、自助餐後)

每次與朋友盡情享受火鍋或自助餐後,隔天早上照鏡子,總會發現臉部和四肢都變得浮腫。這是因為這些大餐的湯底、醬料和加工食品含有大量鈉質,讓身體在短時間內滯留了過多水份。

黃金24小時急救餐單: 早上黑咖啡、午餐冬瓜湯配糙米飯、下午補充高鉀水果。

想知道吃什麼可以去水腫,可以參考這個急救餐單。早上先飲用一杯無糖黑咖啡,利用其天然的利尿效果,啟動身體的排水機制。午餐可以選擇冬瓜湯配糙米飯,冬瓜是高鉀蔬菜的代表,有助排出體內多餘的鈉;糙米飯則能提供飽足感與膳食纖維。下午茶時間,可以吃一根香蕉或一小盒士多啤梨,補充鉀質,加速消水腫。

補救關鍵: 增加飲水量,加速鈉代謝。

許多人誤以為水腫就要少喝水,但事實正好相反。在大餐後,身體需要足夠的水份才能幫助腎臟將多餘的鈉質代謝並排出體外。所以,記得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比平時飲用更多的水,這是最直接有效的補救方法。

場景二:辦公室久坐不動型水腫

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缺乏活動,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自然會變差,導致雙腿容易感到腫脹和沉重。如果日常飲食再不注意,情況便會更加嚴重。

辦公室健康零食選擇: 以香蕉、小番茄取代高鈉餅乾。

辦公室的零食櫃是水腫的一大陷阱。下次感到肚餓時,應該放下那些高鈉的薯片和餅乾,這些都是水腫忌食的食物。你可以選擇一根富含鉀質的香蕉,或者一小盒聖女果,它們既健康又能幫助身體平衡電解質。

午餐外賣減鈉貼士: 醬汁另上、少喝湯、多選蒸煮菜式。

叫外賣時只要多加留意,就能大大減少鈉的攝取。記得提醒餐廳「醬汁另上」,自己控制份量。同時,盡量避免飲用附送的例湯,因為湯水的鈉含量通常都非常高。點餐時,多選擇蒸、灼、烤等烹調方式的菜式,取代油炸或多醬汁的選項。

建立習慣: 設定飲水鬧鐘,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

要改善因久坐引起的水腫,建立良好習慣非常重要。你可以用手機設定一個飲水鬧鐘,提醒自己定時補充水份。而且,每工作一小時,就強制自己站起來走動五分鐘,簡單伸展一下筋骨,或者去一下洗手間,這樣有助於促進下肢的血液回流。

場景三:經期前荷爾蒙型水腫

不少女性在月經來臨前一星期,都會因為體內荷爾蒙的波動,出現水份滯留的情況,導致腹部、臉部及雙腿特別容易水腫,甚至體重會短暫上升。

經前一週飲食重點: 除了高鉀,更要補充鎂質(如杏仁、深綠色蔬菜)。

在這段時期,除了繼續奉行「留鉀排鈉」的原則,多吃高鉀食物外,補充「鎂質」也同樣關鍵。鎂有助於放鬆肌肉和穩定情緒,對緩解經前不適及水腫有幫助。你可以多吃一些無鹽杏仁、菠菜、西蘭花等深綠色蔬菜來攝取足夠的鎂。

溫和調理飲品: 飲用溫熱的薑茶、黑豆茶,避免生冷食物加劇不適。

至於水腫飲咩好,溫熱飲品是經期前的最佳選擇。一杯溫暖的薑茶或黑豆茶,不但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濕,還能舒緩經前的不適感。這段時間應盡量避免生冷食物和凍飲,因為寒涼的飲食可能會加劇身體的腫脹和不適。

除了飲食,4個生活習慣助你告別水腫

了解水腫吃什麼好固然重要,但要徹底告別虛胖,調整生活習慣同樣關鍵。有時候,即使飲食清淡,身體依然浮腫,問題可能就出在日常的小細節上。以下幾個簡單又有效的生活習慣,可以作為飲食調理的強力輔助,讓你由內而外感覺更輕盈。

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啟動身體「第二心臟」

我們的小腿肌肉有「人體第二心臟」的稱號,因為肌肉的規律收縮,能夠像泵一樣將下肢的血液擠壓回心臟,對於促進循環非常重要。長時間久坐或久站,都會削弱這個肌肉泵的功能,導致液體容易滯留在下半身。

有氧運動: 慢跑、快走、游泳促進全身血液循環

有氧運動是提升整體循環的基礎方法。例如慢跑、快走或游泳,都能有效提升心率,加速血液流動與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更有效率地排出多餘水份與廢物。建議每週進行三至五次,每次約30分鐘。

針對性動作: 踮腳尖、空中踩單車,強化小腿肌肉泵

如果想特別針對下半身水腫,可以加入一些強化小腿肌肉的動作。例如在辦公室或家中隨時可以做的踮腳尖,或是睡前躺在床上做的空中踩單車動作,都能直接鍛鍊小腿肌肉,有效啟動肌肉泵,將滯留的液體泵回身體中心。

按摩淋巴與穴位,改善局部浮腫

除了全身性的運動,針對性的按摩也是改善局部浮腫的好幫手。透過輕柔按壓特定的淋巴位置與穴位,可以促進局部循環,舒緩因水份積聚而產生的繃緊感,對於改善臉部或腿部的浮腫特別有效。

面部穴位: 睛明穴、顴髎穴,改善臉部浮腫

早上起來臉部浮腫,可以嘗試輕輕用指腹按壓眼頭附近的睛明穴,還有顴骨下方凹陷處的顴髎穴。每個穴位按壓約一分鐘,有助促進面部血液及淋巴循環,讓輪廓看起來更清晰。

下肢穴位: 委中穴、陰陵泉穴,針對腿部水腫

至於腿部水腫,膝蓋正後方橫紋中點的委中穴,與小腿內側脛骨後緣凹陷處的陰陵泉穴,都是中醫常用於舒緩下肢水腫的穴位。適度按壓能幫助疏通經絡,改善循環。

養成睡前習慣,促進下肢循環

養成幾個簡單的睡前習慣,對促進下肢血液回流有很大幫助,而且過程非常放鬆,有助提升睡眠質素。

睡前抬腿: 將腿抬高於心臟,維持10至15分鐘

睡前將雙腿靠牆抬高,位置略高於心臟,並維持10至15分鐘。這個簡單的動作是利用地心吸力,幫助血液和淋巴液從下肢自然回流,是舒緩一天下來雙腿腫脹感的最直接方法之一。

溫熱足浴: 以約攝氏42度溫水浸泡15分鐘

用溫熱水足浴也是一個非常舒適的選擇。建議水溫約攝氏42度,浸泡15分鐘左右,溫熱感可以幫助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在水中加入幾滴薑油或薰衣草精油,更能幫助放鬆身心。

水腫不能吃什麼?盤點5大高鈉飲食地雷

除了探討水腫吃什麼好,了解水腫不能吃什麼,其實是更直接有效的第一步。許多我們日常接觸的食物,鈉含量遠比想像中高,它們正是導致身體滯留水份的元兇。了解這些水腫忌食的食物,能幫助我們從源頭改善問題。

避開這些隱藏鈉陷阱

現在就一起來看看,日常飲食中有哪些常見的高鈉食物,是我們需要特別留意的。

加工食品與罐頭(香腸、午餐肉、罐頭湯)

早餐常吃的香腸和午餐肉,雖然方便又美味,但是它們在製作過程中,為了防腐和調味,都加入了大量的鹽分。同樣地,罐頭湯為了延長保質期和提升風味,鈉含量通常都非常高。這些食品吃起來或許不是極鹹,卻是不折不扣的鈉陷阱。

重口味湯底與醬料(火鍋湯、拉麵湯、泡麵調味包)

很多人都愛吃火鍋和日式拉麵,而且覺得精華就在於那碗濃郁的湯底。這碗湯底正是鈉的主要來源。各種醬料和泡麵的調味包也是一樣,它們是濃縮的調味料,鈉含量極高。即使只是喝幾口湯,攝取的鈉含量也可能輕易超標。

醃製食品與臘味(酸菜、鹹魚、醃漬蔬果)

醃製是傳統的食物保存方法,原理就是利用大量的鹽去脫水和防止細菌滋生。所以,無論是佐粥的酸菜、鹹魚,還是看似健康的醃漬蔬果,鈉含量都必然非常高。想吃什麼可以去水腫,就要先避開這些高鹽分的醃製品。

休閒零食(薯片、肉乾、魷魚絲)

薯片、肉乾、魷魚絲這些讓人一口接一口的零食,美味的秘密就來自鹽和各種調味料。這些零食小小一包,卻可能藏著驚人的鈉含量,很容易在不知不覺間吃下過量的鹽分,加劇水腫問題。

日常減鈉實用貼士

要完全戒絕以上食物並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日常技巧,輕鬆減少鈉的攝取。

多用天然辛香料調味(蔥、薑、蒜、胡椒)

自己下廚時,可以多利用天然的辛香料來增加食物的風味層次,例如蔥、薑、蒜、洋蔥、胡椒、辣椒或香草。它們不但能讓菜式更美味,而且可以大大減少對鹽和醬油的依賴。

醬汁另上或要求減半

在外用餐時,可以主動要求醬汁另外用小碟盛載,或者請求店家減少醬汁份量。這樣你就能自己控制每次蘸取的份量,避免在不知情下攝取過多的鈉。

閱讀營養標籤,認清鈉含量

購買包裝食品時,養成查看營養標籤的習慣。比較不同品牌的同類產品,選擇「鈉」(Sodium)含量較低的一款,是一個非常聰明和主動的做法,能幫助你有效控制每日的鈉攝取量。

去水腫常見問題 (FAQ)

Q1:水腫是不是應該盡量少喝水?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迷思。事實上,答案正好相反。當身體偵測到水份攝取不足時,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反而更努力地儲存水份,導致水腫情況加劇。充足的飲水能夠促進新陳代謝,並且幫助腎臟更有效地將體內多餘的鈉和廢物排出。所以,要解決水腫問題,確保每日飲用足夠的水是基礎的一步。

Q2:為什麼試過多種去水腫食物都無效?

當你認真尋找吃什麼可以去水腫的答案,並且嘗試了多種高鉀食物後,效果卻不明顯,原因可能在於未有全面檢視飲食和生活習慣。首先,你可能只專注於「吃什麼」,卻忽略了水腫不能吃什麼。假如日常飲食中仍然充滿高鈉的加工食品、醬料和湯品,那麼單靠幾種去水腫食物是難以抵銷大量鈉質的影響。其次,水腫的成因眾多,除了飲食,久坐、荷爾蒙波動甚至某些藥物副作用都可能是元兇。如果排除了飲食和生活習慣因素後問題依然存在,建議諮詢專業意見,找出根本原因。

Q3:腎臟病患者也適用高鉀飲食法嗎?

這一點非常重要,答案是絕對不適用。患有腎臟相關疾病的人士,腎功能可能已經受損,無法正常地將體內多餘的鉀離子排出。如果在這種情況下還採用高鉀飲食,會導致鉀離子在血液中過度累積,引發「高血鉀症」,嚴重時可能影響心臟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任何有腎臟問題、或正在服用相關藥物的患者,在調整飲食前,必須先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專業建議。

Q4:吃什麼或喝什麼可以最快去水腫?

很多人都想知道水腫飲咩好才能最快見效。如果需要應對即時的浮腫,可以嘗試一些具天然利尿效果的飲品,例如一杯無糖黑咖啡、玉米鬚水或紅豆水,它們能幫助身體加速排出水份。不過,要達到最快的效果,單靠飲食並不足夠。建議配合多喝清水,同時進行一些輕度運動如快走或拉筋,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這個方法可以作為急救方案,但要長遠告別水腫,關鍵還是要回歸到均衡的低鈉飲食和健康的生活習慣上。

Peter Cheung

Peter Cheung

資深健身專家及體能教練,擁有多項國際專業認證。Peter 致力於推廣科學化健身,專長於體態塑造及運動表現提升。

Peter 曾任 Perfect Medical 的特約健康顧問,就運動科學與體態管理提供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