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比跳一天幾下才有效?新手必學「1分鐘」體能測試,附5大變化式與個人化次數燃脂攻略
被譽為「脂肪殺手」的波比跳(Burpee),無疑是近年最高效的徒手燃脂運動之一。但當你興致勃勃準備開始時,心中總會浮現最大疑問:「波比跳一天到底要做幾下才有效?」網上答案五花八門,從30下到100下都有,但胡亂跟從不僅可能因強度不符而效果不彰,更有受傷風險。
這篇文章將徹底解決你的疑惑。我們不會給你一個不負責任的「標準答案」,而是提供一套科學的自我檢測方法——「1分鐘體能測試」,助你找出專屬於你的「黃金訓練次數」。本文將從最基礎的標準動作教學、新手常見錯誤剖析,到根據你的體能水平提供個人化訓練攻略,更附上5大變化式,確保不論你是運動新手還是健身達人,都能找到最安全、最高效的燃脂起點,真正發揮波比跳的最大潛力。
波比跳是什麼?為何是公認的「脂肪殺手」?
許多人剛接觸健身時,都會思考究竟波比跳一天幾下才最有效。這項運動之所以備受推崇,甚至被冠上「脂肪殺手」的稱號,全因它獨特的全身性高強度特性。簡單來說,波比跳(Burpee)是一個無需任何器材,結合了肌力與心肺訓練的複合動作,能在極短時間內將你的心率推至高峰,從而啟動高效的燃脂模式。
波比跳的燃脂原理:高強度間歇訓練 (HIIT) 的極致體現
波比跳的燃脂威力,核心在於它完美體現了「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的精髓。HIIT的原理是在短時間內進行爆發性的高強度運動,再配以短暫的休息,如此循環。因為波比跳的動作強度極高,即使只是進行波比跳一分鐘,身體就需要動用大量能量,從而達到快速燃燒卡路里的效果。這種訓練模式已被證實是減脂效率最高的運動方式之一。
複合動作剖析:深蹲、俯臥撐、跳躍,一次過鍛鍊全身七成肌肉
波比跳看似單一動作,實際卻是一套流暢的「動作組合」,當中包含了深蹲、俯臥撐與垂直跳躍三個核心元素。在完成一次標準的波比跳時,你的腿部、臀部、核心肌群、胸部、背部和手臂,全身接近七成的肌肉都需要參與其中。這也解釋了為何僅僅數次的波比跳,就能讓你氣喘吁吁,因為你的整個身體都在全力工作。
後燃效應 (After-burn Effect):運動後持續燃燒卡路里的秘密
波比跳最吸引人的一點,是它的燃脂效果不會在運動結束時就停止。由於運動強度極高,身體在完成訓練後需要消耗更多氧氣來恢復到靜止狀態,這個現象稱為「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這意味著在你休息的時候,你的新陳代謝率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身體會持續燃燒卡路里長達數小時,讓你的減脂計劃事半功倍。
波比跳的全方位好處:不只減脂,更是體能躍升
持續練習波比跳,帶來的不單是體重計上的數字變化,更是身體素質的全面提升。無論你的目標是完成一個波比跳4分鐘的挑戰,還是達到一次做完波比跳50下的目標,你都會發現自己的體能有著顯著的進步。
高效燃燒卡路里,提升心肺功能
波比跳是數一數二的高效燃卡路里運動。它要求心臟快速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肌肉,同時肺部也需要努力吸入更多氧氣。這種對心血管系統的強力刺激,能極大地提升你的心肺耐力,讓你在應付日常活動,例如追巴士或行樓梯時,感覺比以往輕鬆得多。
鍛鍊全身肌群,增強爆發力與協調性
除了是有氧運動,波比跳也是絕佳的全身肌力訓練。從下蹲到俯臥撐,再到奮力向上跳躍,整個過程不僅能鍛鍊肌肉力量,更能訓練身體的爆發力與協調性。你需要控制身體,流暢地完成一連串動作轉換,這能讓你的身體變得更靈活,反應也更敏捷。
波比跳標準動作教學:從零開始,避開受傷陷阱
在思考波比跳一天幾下才能達到目標前,首要任務是掌握標準動作。一個完美的動作,遠比十個錯誤的動作有效,更是保護自己不受傷的基礎。現在,讓我們一起拆解波比跳的每一個細節,確保你的每一次努力都用在對的地方。
標準波比跳:六步分解教學 (Step-by-Step)
掌握標準的六個步驟,是挑戰高次數,例如完成一組波比跳50下的不二法門。跟著以下指引,一步一步建立你的動作基礎。
步驟一:站姿預備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自然站立。保持你的背部挺直,視線望向前方,準備開始動作。
步驟二:下蹲觸地
臀部向後坐,順勢下蹲,直到你的大腿與地面平行。然後,將雙手手掌平穩地放在雙腳前方的地面上,手掌寬度約與肩同寬。
步驟三:後踢至高平板式
核心發力,將雙腳同時向後踢出。身體伸展成一條直線,進入高平板式(掌上壓預備姿勢)。此時你的手腕應在肩膀正下方,身體從頭到腳跟成一直線。
步驟四:標準俯臥撐 (可選)
這一步是進階選項。在高平板式基礎上,彎曲手肘,讓身體下降,完成一次標準的掌上壓。新手可以先省略這一步,待上肢力量足夠後再加入。
步驟五:收腿回蹲姿
運用腹部與腿部的力量,將雙腳同時向前跳回,回到步驟二的下蹲觸地姿勢。盡量讓雙腳落在雙手附近。
步驟六:垂直向上跳
保持核心收緊,用大腿的爆發力垂直向上跳起,身體盡量伸展。落地時,用腳掌平穩著地,並順勢彎曲膝蓋緩衝,回到站姿預備動作,完成一次完整的波比跳。
新手三大常見錯誤與修正技巧
即使知道了波比跳的次數目標,如果動作出錯,訓練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以下是三個新手最易犯的錯誤,以及簡單的修正技巧。
錯誤一:塌腰駝背?關鍵在於收緊核心
在後踢至平板式與掌上壓的過程中,很多人會因為核心力量不足而讓腰部向下塌陷。這個姿勢會將壓力全部集中在腰椎,長久下來容易引致腰痛。
修正技巧:在整個動作過程中,想像將你的肚臍向脊椎方向收緊,夾緊臀部。這能幫助你啟動核心肌群,讓軀幹像一塊平板一樣穩定,保護你的腰椎。
錯誤二:落地太重傷關節?學會緩衝卸力
不論是從平板式收腿回蹲,還是最後向上跳躍後的落地,如果動作太重、太急,巨大的衝擊力會對腳踝和膝蓋關節造成壓力。
修正技巧:落地時,要像貓一樣輕盈。謹記用腳掌中前部先著地,然後整個腳掌踩實,同時順勢彎曲膝蓋和髖關節,利用大腿肌肉去吸收衝擊力,而不是讓關節硬碰硬。
錯誤三:用錯力致聳肩?沉肩穩定是重點
當身體疲勞時,很容易不自覺地用頸部和斜方肌的力量去代償,導致聳肩。這不僅會讓你的肩頸變得緊張酸痛,也分散了胸部和手臂應有的訓練效果。
修正技巧:在手掌撐地的環節,有意識地將肩膀下沉,遠離耳朵。想像你的肩胛骨正在向後、向下收緊,這能穩定你的肩關節,讓上半身的力量傳導更有效率。
解答「一天幾下」前,先測體能:找出你的個人起點
很多人想知道波比跳一天幾下才最有效,但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體能水平、運動經驗和目標都不同。直接挑戰一個不切實際的波比跳次數,例如一開始就衝擊波比跳50下,不僅容易受傷,更可能因為挫敗感而放棄。所以,在設定目標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先了解自己的身體。我們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波比跳一分鐘」力竭測試,找出專屬於你的個人起點。
如何進行「一分鐘力竭測試」(AMRAP)
這個測試稱為 AMRAP,意思是「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盡可能多的次數」。方法非常直接,就是在一分鐘內,用最標準的姿勢,看看自己最多能完成多少下波比跳。
測試方法:以標準姿勢在一分鐘內完成最多下數
準備一個計時器,設定為一分鐘。然後,用你在前文教學學到的標準姿勢開始做波比跳。記住,動作的質素遠比數量重要,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得完整。
記錄你的數字:這是專屬你的基準,無須比較
時間結束後,誠實地記錄下你完成的總次數。這個數字就是你的個人體能基準線。它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反映你當下體能的一個數據點。最重要的是,不要將你的數字和別人比較,因為這趟旅程是你自己的。
根據測試結果,解讀你的體能水平
有了你的基準數字後,我們就可以為它賦予意義,並且了解你目前處於哪個階段。這有助於我們稍後制定一個既安全又有效的訓練計劃。
新手入門級 (10下以內)
如果你的次數在10下或以內,代表你正處於建立基礎的階段。這是一個絕佳的起點,重點應該放在掌握正確姿勢和建立運動習慣上,追求動作的穩定性比追求速度更為重要。
常規運動級 (11-20下)
若你完成11至20下,顯示你已具備一定的運動基礎和心肺耐力。你的身體能夠承受一定強度的訓練,接下來的目標可以是逐步提升訓練量,挑戰更高的波比跳次數,例如嘗試進行波比跳4分鐘的間歇訓練。
進階挑戰級 (21下或以上)
能夠完成21下或以上,證明你的體能水平相當不錯,無論在肌力、爆發力還是心肺功能方面都已有穩固的基礎。你可以開始挑戰更高強度的訓練模式,例如縮短休息時間、增加訓練密度,或者嘗試更複雜的波比跳變化式。
終極解答:波比跳一天到底要做幾下?
關於波比跳一天幾下才最有效,這個問題其實沒有單一的標準答案,因為最佳的波比跳次數完全取決於你的個人體能水平和目標。做太少效果不明顯,做太多又容易受傷或因挫敗感而放棄。接下來,我們會根據你在體能測試的結果,提供一個清晰又個人化的訓練次數指南,讓你安全地踏出第一步。
不同體能水平的個人化次數建議
新手入門級:每日 15-30 下 (分3-4組完成,重質不重量)
假如你是剛接觸波比跳,或者體能測試的成績在新手範圍,首要目標是建立正確的動作形態和身體記憶。建議每日的總次數設定在 15 至 30 下,然後將總數分拆成 3 到 4 組完成。例如,你可以嘗試每組做 5 下,完成 3 組,組與組之間給自己 60 至 90 秒的充足休息。這個階段的重點是「質素」而非「數量」,確保每一個動作都標準,才能為日後進步打好穩固基礎。
常規運動級:每日 30-50 下 (分4-5組完成,逐步加量)
對於有恆常運動習慣、體能屬中等水平的朋友,可以將目標設定為每日 30 至 50 下。同樣地,你需要將總數分拆成 4 至 5 組進行。你可以從 5 組各 6 下開始,當身體適應後,再逐步增加每組的次數,向著完成波比跳50下的目標邁進。這個階段的關鍵是穩定地增加訓練量,讓身體持續感受到挑戰。
進階挑戰級:挑戰每日 100 下或 Tabata 間歇訓練
如果你的體能水平已達進階級別,標準次數可能已無法滿足你,這時候可以考慮兩種挑戰。第一種是挑戰每日完成 100 下,這需要極佳的體能和意志力,你可以分多次、多組完成。第二種是嘗試 Tabata 間歇訓練,這是一種高強度的波比跳 4分鐘訓練法,模式是:盡力做 20 秒波比跳,然後休息 10 秒,重複 8 個循環。這種訓練方式能在極短時間內將心率推向極限,對提升心肺功能和燃脂效率非常有幫助。
如何持續進步?掌握「漸進式負荷」原則
當你覺得目前的訓練強度變得輕鬆,就是身體發出需要進步的訊號。要持續看到效果,就要應用健身訓練中的黃金法則——「漸進式負荷」,意思是逐步對身體施加更大的壓力,迫使其適應和成長。以下是三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增加次數:每組增加 1-2 下
這是最直接的方法。當你能夠輕鬆完成原定的組數和次數時,就可以嘗試在每一組增加 1 至 2 下。例如,由原本的每組 8 下增加到 9 下。這個微小的改變,會為肌肉帶來新的刺激。
縮短休息:將組間休息縮短 10-15 秒
另一個增加強度的方法是縮短組與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如果你通常休息 60 秒,可以嘗試縮短到 45 秒。這樣做能讓心率在整個訓練過程中維持在較高水平,對提升心肺耐力和訓練效率有顯著效果。
增加密度:在固定時間內完成更多次數
這個方法是挑戰你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波比跳次數。例如,設定一個「波比跳一分鐘」的挑戰,記錄你在一分鐘內能完成幾下,然後下星期的目標就是超越這個紀錄。這不但能提升體能,也為訓練增添了趣味和挑戰性。
我做不來標準版?適合所有人的波比跳變化式
標準的波比跳動作確實有一定難度,對體能和協調性都有要求。不過,這不代表你就與這個「脂肪殺手」無緣。波比跳最棒的地方在於它的靈活性,透過調整動作細節,可以演變出不同難度的版本,無論你是運動新手還是健身達人,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起點。
由易到難的波比跳進階階梯
我們可以將不同的波比跳變化式,看成一個由易到難的階梯。你的目標是先在目前的階梯站穩,熟練掌握動作和姿勢,然後再向上挑戰。這樣循序漸進,不但能安全地建立肌力和心肺功能,更能讓你清楚看見自己的進步,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降階版一:步行式波比跳 (Burpee Walkout)
如果你是剛開始接觸運動,或者想減低對關節的衝擊,步行式波比跳就是你的最佳起點。這個版本移除了所有跳躍動作,用「步行」取代「後踢」和「收腿」,大大降低了動作難度。
做法是站立預備,然後下蹲將雙手撐地。接著,雙腳像走路一樣,先後向後踏步,直到身體進入高平板式。然後,雙腳再先後向前走,回到下蹲姿勢,最後直接站起來就完成一下。整個過程動作流暢,可以讓你專注感受核心的運用。
降階版二:無俯臥撐波比跳 (No Push-up Burpee)
當你熟悉步行式之後,可以嘗試這個版本。它保留了後踢和跳躍的爆發力元素,但是省略了對上肢力量要求最高的俯臥撐動作。這個改動讓你可以集中鍛鍊心肺耐力,很多人在挑戰「波比跳4分鐘」或「波比跳50下」的目標時,都會採用這個版本來維持動作的次數和速度。
做法與標準版幾乎一樣,只是在後踢至高平板式後,直接收腿跳回,省略俯臥撐的步驟。
進階版一:單腳波比跳 (Single-leg Burpee)
準備好接受挑戰了嗎?單腳波比跳對你的平衡感、核心穩定性和單邊腿部力量都是極大的考驗。在單腳支撐下完成整個流程,難度可說是幾何級數提升。
進行時,你需要全程以單腳站立、下蹲、後踢和跳躍。這個動作對身體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在完全掌握標準波比跳之前,不建議輕易嘗試。
進階版二:負重啞鈴波比跳 (Dumbbell Burpee)
這是力量與心肺的終極結合。在雙手各持一個啞鈴的情況下完成波比跳,可以全面加強對肩部、胸部、背部和腿部的刺激,讓燃脂和增肌效果最大化。
做法是雙手握著啞鈴撐地,完成一次俯臥撐後,收腿站起,甚至可以加上二頭肌彎舉或過頭推舉的動作。建議先從較輕的重量(例如2-3公斤)開始,確保姿勢正確,避免因負重而導致動作變形。
安全至上:預防受傷的關鍵要點
在思考波比跳一天幾下才最有效之前,我們必須先打好一個更重要的基礎,那就是「安全」。將動作做得正確,遠比追求波比跳次數來得重要。因為只有在不受傷的前提下,持續訓練才有可能,燃脂目標也才能順利達成。
訓練前熱身與時機
波比跳是高強度的全身運動,所以訓練前的熱身並非可有可無,而是一個絕對必要的步驟。充分的熱身可以喚醒肌肉,潤滑關節,讓身體準備好應對接下來的挑戰,大大降低受傷的風險。
針對性熱身:充分活動手腕、肩、髖、踝關節
由於波比跳牽涉多個關節,所以熱身需要更具針對性。你可以想像一下整個動作流程,手腕要支撐體重,肩膀和核心要穩定,髖部和腳踝則負責下蹲與跳躍。因此,可以進行手腕轉圈、手臂劃圈、髖部環繞、前後踢腿和腳踝轉動等動態伸展,確保這些關鍵部位都已充分活動開。
最佳訓練時機:避免在過度疲勞時進行
如果你今天的目標是挑戰波比跳50下,或者完成一個四分鐘的間歇訓練,那麼請務必在精神和體力都充沛的狀態下進行。當身體過度疲勞時,專注力會下降,核心肌群容易鬆懈,導致動作變形,例如出現塌腰或落地過重的情況。這不僅讓訓練效果打折,更會無形中增加關節受傷的風險。
安全警告:哪些情況應避免或諮詢醫生?
波比跳雖然高效,但其高衝擊和高強度的特性,確實不適合每一個人。誠實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若有以下情況,開始訓練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意見。
膝蓋、手腕或腰椎曾有舊傷者
波比跳的動作中,下蹲與跳躍會對膝關節造成衝擊;平板支撐和俯臥撐則會讓手腕承受壓力;如果核心控制不當,後踢和收腿的過程也會對腰椎造成負擔。有相關舊傷的朋友,進行標準波比跳前需要格外謹慎,建議從步行式等低衝擊的降階版開始嘗試。
心血管疾病或高血壓患者
波比跳會讓心率在短時間內迅速飆升,對心血管系統是個不小的挑戰。患有心臟相關疾病或高血壓的人士,進行此類劇烈運動可能引發風險。在開始任何高強度訓練前,獲取醫生的許可是非常重要的。
體重基數過大者
體重較重的朋友,在進行跳躍和落地的動作時,膝蓋和腳踝關節需要承受更大的衝擊力。這會顯著增加關節受傷的風險。建議可以先從無跳躍的「步行式波比跳」開始,先強化肌力與心肺功能,待體重下降、身體適應後,再逐步挑戰更高階的版本。
如何將波比跳融入你的減脂計劃?
許多朋友都會問,究竟波比跳一天幾下才最有效,或者應該設定怎樣的波比跳次數目標。這確實是個好問題,但一個真正高效的減脂計劃,並非單純計算動作次數。波比跳非常強大,不過要完全發揮它的潛力,你需要將它視為整個健康藍圖的一部分。這關乎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生活模式,而不只是一次性的劇烈運動。
關鍵一:飲食是根基,創造熱量缺口
運動對於燃燒卡路里十分重要,但是飲食才是體重管理的基石。減脂的核心原則,始終是創造「熱量缺口」,意思是你攝取的熱量要少於你消耗的熱量。即使你每天堅持做波比跳50下,如果你的飲食沒有配合,攝取了過多的卡路里,體重也很難下降。你可以這樣理解:身體就像一個收支帳戶,做波比跳是在支出,而進食則是在存入。要讓結餘減少,你必須同時管理好支出和存入。
關鍵二:結合其他訓練,加速燃脂增肌
雖然波比跳是一項極佳的全身運動,但單靠一種訓練模式並非最有效率的策略。我們的身體很聰明,會逐漸適應重複的動作,這可能導致進步停滯。因此,將波比跳與其他類型的訓練結合起來,是持續進步的關鍵。這個方法不但能加速燃脂,更能建立一個更強壯、更全面的體格。
搭配重量訓練以提升基礎代謝率
要實現可持續的減脂,其中一個秘訣是提升你的基礎代謝率(BMR)。基礎代謝率是指身體在完全靜止狀態下,維持生命所需消耗的能量。肌肉組織比脂肪組織消耗更多的熱量,即使在你休息時也是如此。所以,在你的訓練計劃中加入重量訓練,可以幫助你建立更多肌肉。這等於為你的身體打造一個全天候運作的「燃脂引擎」,讓你在波比跳訓練結束後,身體依然能以更高的效率燃燒卡路里。
穿插其他有氧運動以增加訓練趣味
日復一日做相同的訓練,很容易會感到沉悶。在你的計劃中加入其他有氧運動,能讓訓練保持新鮮感和趣味性,這對於長期堅持至關重要。你可以嘗試跑步、游泳、單車,或者進行一節刺激的波比跳4分鐘Tabata訓練,再配合開合跳、高抬腿等動作。這樣的變化不僅能避免訓練變得枯燥,還能活動到不同的肌群,降低因重複動作而導致的勞損風險。這讓健身成為一個值得享受的過程,而不是一項需要硬著頭皮完成的任務。
波比跳常見問題 (FAQ)
Q1: 每天堅持做波比跳,多久才能看到效果?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大家都希望努力能盡快看到回報。首先,我們要定義一下「效果」。如果你指的是體能上的進步,例如心肺功能,那麼效果會來得相當快。只要你堅持每週訓練三到四次,可能在一到兩星期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做同樣的波比跳次數時,呼吸變得更順暢,體力也明顯提升。
不過,如果你追求的是身形上的改變,例如肌肉線條更明顯或者體重下降,這就需要多一點時間和耐心。體態的轉變,除了規律運動,更關鍵的因素在於飲食。運動是雕塑身體的工具,而飲食則是建材。如果沒有配合熱量控制,創造熱量缺口,即使每天完成波比跳50下,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減脂效果。綜合來說,在飲食和訓練都到位的情況下,一般需要至少四至八個星期,才能從鏡子中看到比較明顯的變化。記住,身體的改變是一個累積的過程。
Q2: 做多少下波比跳才能消耗一個漢堡的熱量?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比喻,我們可以一起來計算一下。一個普通的漢堡套餐,熱量大約在400至500大卡之間。那麼,到底要做多少下波比跳才能消耗掉呢?
根據研究,波比跳的熱量消耗效率非常高。一個體重約70公斤的人,每做一下標準波比跳,大約能消耗1.4大卡的熱量。以此推算,要消耗一個450大卡的漢堡,你需要完成大約320下波比跳。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訓練量,對體能是極大的挑戰。
不過,這個數字只反映了運動當下消耗的熱量。波比跳作為一種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也就是說,在你完成訓練後的數小時甚至一整天,你的身體新陳代謝率都會維持在較高水平,持續燃燒熱量。所以,與其專注於計算「波比跳几下」才能抵銷一餐美食,不如將它視為提升身體整體代謝能力的長期投資。
Q3: 波比跳應該早上做還是晚上做?
關於訓練時間,其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最好的訓練時間,就是最適合你的生活節奏、而且你能持之以恆的時間點。不過,早上和晚上訓練確實各有優點,你可以參考一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模式。
早上進行波比跳,像是一杯給身體的特濃咖啡。它能有效喚醒你的身體機能,啟動一天的新陳代謝,讓你整天都感覺更有活力和專注。而且,在早上完成訓練,也能避免被一天的工作或雜務打亂計劃,確保訓練不會被輕易擱置。
而選擇在晚上訓練,你的身體通常已經完全活動開,體溫較高,肌肉也更有彈性,這可能讓你在運動時有更好的表現,同時降低受傷的風險。對許多人來說,晚間訓練也是一個釋放全日工作壓力的好方法。唯一要注意的是,避免在臨近睡前一至兩小時內進行高強度訓練,因為運動後身體處於亢奮狀態,可能會影響某些人的睡眠質素。你可以親身試驗,看看哪個時段最能讓你發揮最佳狀態。
立即行動:建立你的專屬波比跳訓練計劃
為何要追蹤進度?將目標化為可持續的習慣
知道理論是一回事,但是將知識轉化為行動才是改變的開始。你可能會問,為何要這麼麻煩去記錄訓練進度?答案很簡單,因為記錄能將模糊的「我想變強」,變成具體可見的階梯。當你看見自己的波比跳次數由最初的掙扎,慢慢進步到能輕鬆完成波比跳50下,那種滿足感是無可比擬的。它讓你清楚看見自己的付出,還有,它能幫助你客觀地調整訓練強度,確保你走在正確的進步軌道上。追蹤進度,就是將一時的熱情,轉化為可以持續一生的健康習慣。
下載訓練日誌模板,記錄你的每一次突破
為了讓你更方便地開始,我們特別設計了一份簡單實用的訓練日誌模板。你只需要下載並列印出來,就可以開始記錄每一次的訓練日期、組數、每組的波比跳次數,甚至組間的休息時間與當天的身體感覺。這份日誌將會成為你專屬的奮鬥史,見證你每一次的進步與突破。立即下載,為你的波比跳旅程,寫下成功的第一頁。
